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选编2010-3shangke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5篇经过书写作文,作为一名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悟书写优美的文章语段。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第三季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
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第一段:A事例论据:正面事例:反面事例:排比事例: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它想吃栅栏里的白菜,可是进不去,这时太阳升起来了,山羊看到自己被太阳拖得很长很长的影子,心想:我如此高大,一定能吃到树上的果子,吃不吃这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它朝果园奔去,到果园时已是正午,太阳当顶,山羊的影子变成了很小的一团,山羊感叹道:“原来我这么矮小,肯定是吃不到树上的果子的,还是回去吃白菜好了!”于是它又折身往回跑,等它到达栅栏外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重新又被拖得很长很长。
山羊非常懊恼:“干吗非要回来呢!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啊!”结果山羊最后什么也没有吃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第一段:A事例论据:正面事例:反面事例:排比事例: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人教版高二必修作文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人教版高二必修作文指导)作文审题类型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四、审题三忌: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一、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审题时要注意点。
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
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
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枪射击一只狐狸,但是不够准,让狐狸逃跑了。
于是猎狗朝着狐狸逃跑的方向猛追过去。
狐狸蹿进了森林,森林里树木丛生,道路弯曲,狐狸对路径非常熟悉。
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
狐狸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
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擦伤了皮,顿时感到有点疼痛。
2010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四十题

2010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四十题1.(石家庄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家人吃夜饭。
谈谈你们的新年新愿望吧!父亲对三个孩子说,看看谁的最高明。
一个孩子说:我的愿望是样样考第一!另一个孩子说:我的愿望是不惹爸妈生气!第三个说:我没有愿望……大家瞪大了眼睛。
我正在存钱,要买一套故事书。
话音刚落,大家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因为当别人在畅想愿望时,他却已经开始做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东北四市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批学生随教授去考察一个传说有水晶石的千年古洞。
在教授的引领下,学生们进入了洞中。
他们一洞一洞地探寻,最后走到了洞的最深处,找到了梦寐中的水晶石,惊为奇观。
等到准备返回时,忽然发现,周围的洞口几乎一样,大家已经不辨来时路了。
这个时候,教授淡淡地说:这里头还有前人留下来的标志。
你们看,这个路口有石灰石划的印记,我们顺着这里走出去。
教授拿着一盏灯,领着大家走。
每走一段,他就惊呼说:这里还有前人的印记!他总是第一个发现印记。
顺着一个又一个石灰石的印记,大家走出了这千年古洞,终于又看见阳光。
学生们一下子就瘫在地上。
有人说:真是绝境逢生啊!如果没有前人的引导,我们根本就走不出来了。
这个时候,教授默默地从兜儿里面掏出来只剩下一小点的石灰石。
原来,所有的标志都是教授进洞时一路划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南宁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一头猪掉下了悬崖,幸好抓住了悬崖边的一棵小树苗,才有机会喊救命。
一只羊听到了救命声,就走过去神色安详地说:松开小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
猪看了看神色安详的羊,有些将信将疑,继续喊救命。
过了一会儿,小树苗的树根开始松动,羊再次对猪说:快点,时间不多,把手给我。
2010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010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南通市高三一模作文那些有渡河经验的人,在涉水之前,总会习惯地随手抓起一块石头投入水中以测量水深,水花溅得越高,水声越是响亮,河水也就越浅。
那溅不起多大水花、听不见多大水声的河水,必定是深不可测的。
黄河并不是奔腾咆哮的。
黄河中游有一段,看上去就是凝滞不动的混浊的泥浆,然而,连搏击过激流的黄河船夫也不敢在这里放船,因为河心是流动的,没有谁能说清它究竟有多深。
静,是外观姿态;流,显示了内在的力量;深,则意味着蕴藉和深重。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昭示着生命的博大精深。
令人屏息凝神,浮想联翩……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苏北五市高三调研试你发现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空气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雨露是免费的,春风是免费的,亲情是免费的,友情是免费的。
还有意志,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梦想……世间多少滋润心灵的美好风物都是免费的啊!以上文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2007年春季上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4.作文(60分)广东省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2010年高考作文专项突破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 但也许有人还抱着侥幸心理:我贪点便宜,不会有事的。 其实不然,即使你贪心的行为表面上一时没有给你带来祸 事,但久而久之,贪心的蛀虫就会钻进你的心里,使你养 成处处贪心的坏习惯。况且一时的快乐只会冲昏你的头脑, 能带来什么益处呢?你没有多长一块肉,也没有多增一点 知识。该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伸手必被 促”。因此,贪图一时的快乐毫无益处,只会带来不幸。
收起贪心
•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可否认的是每当我们可以不受 限制地得到或享受这些物质时,人的贪欲就会暴露出来,我们 往往会不顾一切地一头扎进这份喜悦中,被冲昏了头脑。 • 过分的贪会给我们带来不幸。就像寓言中的苍蝇一样,因为贪 吃蜂蜜而赔上了自己的生命。的确,太不值得了。但它们吃蜂 蜜的时候想到这些了吗?当然没有。它们早就被一个贪字淹没 了。生物都是一样的,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变得疯狂。众 所周知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哥哥进入 山洞时,看到那些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就什么都不顾及了。结果 被强盗发现他在洞里,招来杀身之祸。影视巨星刘晓庆,一次 又一次的偷税都没被发现,使她沉浸在这“喜悦”里,于是干 脆放起胆子大干。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她也难逃法律 的制裁。一生的前程就这样断送在冰冷的铁窗下。现今社会上 许多人又何曾不是这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呢?可见“贪”字不可 沾啊!
• 这时从雨中嘻嘻哈哈冲过来四个年轻人,他们从四个小贩 手中将这四样东西都卖齐了,坐在附近的亭子里吃,有香 的有辣的,有酸的有甜的,味道好极了。 • 这个故事包含的哲理不言而喻,它能引发你哪些联想?给 你什么启迪?请你以故事所包含的哲理为中心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
• 摊贩他们各人吃各人的摊食,感觉分别是:“酸 死了”,“辣死了”,“渴死了”,“胀死了”。 因此这不是本文所提倡的。
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_作文3000字_材料作文_

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材料,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供大家参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1. 以《我的精神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提示:这个文题侧重于自我和内心,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爱和恨,可以写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可以写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是何种信念支撑自己一步步向前迈进,走向成功的。
写,可以写自己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如何寻找美、发现美、享受美的。
写议论文,可以就“精神寄托”在我成长中的重要性、必要性来谈感受,启示人们在物质富裕的同时要重视精神空间的构建。
2. 以《心灵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构思提示]这是关于人和自然的话题,大自然是富有的,美丽的,我们的心灵也常常因为大自然而变得富有而美丽。
如果你有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大自然就会成为最美的图景。
自然怡情,山水养性,写作时要善于“缘象驰想”,即在表现客体时,加入人的思想感情,力避纯客观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再现,力求赋予山水以人的情感,为自然山水增添人格内涵。
阅读自然其实就在感悟人生,文章可写自己钟情自然的情感、经历,或编故事,或书写自己从自然中悟出的哲理,可议论、抒情,可写小品、杂感,形式可以多样,但切忌以概念化图解话题,应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情思,写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关心自然,回归自然、描摹自然、享受自然,祟尚“天作人合”,早已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隐逸侠士的共同“爱好”,也是今天人类的生活追求。
2010高考预测作文审题立意集锦

2010高考预测作文审题立意集锦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铁笼里关了五只猴子,实验者放进一挂香蕉,五只猴子顿时兴奋起来,其中一只率先伸手去抓。
这时,实验者用高压水枪攻击五只猴子,那四只尚无行动的猴子同样受到了惩罚。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只猴子窜到香蕉跟前,高压水枪的集体惩罚再次启动。
几个回合下来,猴子都变得老实了,竟无一只敢再尝试。
这时,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一进笼子就直奔香蕉而去。
这时,四只吃过苦头的猴子一拥而上,阻挠它接近香蕉,以免大家跟着受罪。
等猴子一只只置换完毕,五只新猴面对香蕉皆不敢造次,个个循规蹈矩,成就了“自律”的一群。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这篇新材料作文所选材料是科学家们做的一个有关“路径依赖”法则的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人们一旦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强化”,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长期残酷的高压统治扭曲人的天性,使人循规蹈矩,养成了人的奴性。
所以,材料的中心立意就是要批判高压统治,批判连坐制度,连坐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打压和牵制,提倡打破常规,打破禁忌,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创新创造,这应该是最佳的立意角度。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抗日战争中,在重庆,有一天国民党元老陈铭枢请学者熊十力吃饭。
熊十力面对浩浩长江,大发感慨,而陈铭枢则背对长江,看着熊十力。
熊觉得很奇怪,说这么好的风景你怎么不看?陈答曰:“你就是最好的风景。
”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史》中也有一幅照片,堪称最好的风景。
1940年10月22日,伦敦遭德军轰炸,很多房子倒塌了,这间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墙壁也已倾颓,地下满是砖石,竟然有人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书架前翻捡自己喜爱的图书。
或许,越是这种艰难时刻,越需要书籍作为精神支撑。
请以“最好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选编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伊辛芭耶娃从小就非常喜欢体操,她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世界冠军。
她挥汗如雨地练习着,严寒酷暑都舍不得荒废丝毫时间。
然而,没练习几年,一块阴云开始漫上她的心头:她的个子越长越高。
在体操队里,人长高,意味着土豆发芽,是要被“扔掉”的。
想一想,本来你可以在空中翻四个跟头,长得太高,只剩两个半了,怎么和他人去竞争?伊辛芭耶娃落寞地离开了体操队,但内心里的那个世界冠军梦却依然燃烧着。
她开始
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到另一种运动上——撑杆跳高——这是一个身高越高优势越大的运动项目。
今天的伊辛芭耶娃不仅获得了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各种大赛的冠军,而且多次刷新了女子撑杆跳高的世界纪录。
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成功的人生并不是每一方面
都很出色,只是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挖掘内在的潜能。
当我们在一条路上走了许久却看不到未来时,也许换个思路,人生就会柳暗花明!本题参考立意:人生的选择很多时候很难一选即准,有时候往往拐个弯,恰恰就会让你成功。
因此,你必须学会放弃,而又要学会选择。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
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
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吸的血量极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就在于太过暴怒。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立意。
文题自拟,文体
自选,写作内容必须在材料涉及的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审题思考
1、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想想蚌和野马。
我们何不像蚌那样,设法适应,利用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以“蚌”的肚量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境遇,使之为我所用。
不要像野马那样一不如意就暴跳如雷。
这样,只能自食苦果。
包容的肚量,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
它来自对生活的磨砺和理解,
源于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永远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求索取的付出;对任何人能谦虚、平和,放低自己的位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生活和社会自然会对我们有回报,这份回报也许会超乎“名”,超乎“利”,是我们精神境界的一种升华,是自我心灵的一种超脱。
2、忍受
3、包容
4、从容
5、要学会以平和(积极、客观、冷静、理性)的心态看待生活或生命中的挫折(问题、困难、等等)。
用超出凡俗的博爱,化仇恨为玉帛;用宽容的魔力,化愤怒为宁静;用自尊将过往的伤害,化成一场逝去的噩梦。
噩梦醒来天依然是蓝的,地依然是绿的,生活依然是美好的。
宽容伤害你的人,实际上就是宽容你自己。
世上有无数人在等待别人的宽恕。
宽恕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宽恕者,还有和他们一样多得人可以从中收益-就是那些宽恕他们的人。
宽恕是一座让我们远离痛苦心碎、绝望、愤怒和伤害的桥。
再桥
的另一端,平静、喜悦、祥和正等着我们。
6、直面痛苦
7、心静如水、平和心态
不恰当的立意:
1、坚强坚毅(偏)
2、包容别人的缺点(偏)
3、心态决定一切(过于宽泛)
4、在挫折中成长(偏题)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已超过1000万。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亲情缺失,他们往往敏感、自卑与胆怯。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7.9%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临时监护人说心里话。
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最依恋的还是父母,亲情饥渴现象严重。
(2006年12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由于经济原因,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次数很少,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家长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
父母对子女的歉疚往
往用物质弥补,子女的亲情缺失导致对家长的怨恨,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
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厌世自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
(2005年11月《干部教育培训网》)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立意。
文题自拟,文体自选,写作内容必须在材料涉及的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本题提供的是生活中现实世界不能回避的“留守儿童”问题。
第一则材料是从“留守儿童渴望亲情”的角度说的;第二则材料是从“外出务工父母对孩子亲情缺失”的角度说的,而在这些“渴望”与“缺失”之间,在这个社会问题逐渐凸显的当下,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的命题,考验并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
因此,可以从全面理解两则材料的角度立意,思考怎样对待“亲情”;可以从“留守儿童”的角度立意,思考“亲情”如何对待;可以从“务工父母”的角度立意,思考“亲情”怎样重构等等,角度
可多元,这是作文“提示语”暗示的,也是“新材料作文”的特色。
[习作范例]
补“爱”刻不容缓
■湛江市第一中学梁建瑜经济的浪潮中,强势群体常常是大浪中的弄潮儿,纵横驰骋,而弱势群体常常喜忧参半:在获得物质、经济上的利益同时,却失去了很多更宝贵的东西,例如亲情。
因此,对留守儿童而言,补“爱”刻不容缓。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缺“爱”,缺乏父母的爱与关怀,
而导致在成长中遭遇到比同龄人更多的困扰与烦恼。
亲情的缺乏,往往导致他们性格上的缺陷。
关爱留守儿童刻不容缓,这不但关联到一个家庭,更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灵是一朵幼嫩的花蕾,父母的关爱是甘露与养料。
没有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灵便缺少滋润和营养,性格和精神品质的培养会遇到更多无法避免的问题。
有报道显示,“留守儿童”常常比一般同龄人性格更内向、胆怯和沉默,易冲动和自卑。
性格上缺陷的儿童,即使父母可以供他上学,他自己的成绩
也可能不错,但这些都无法弥补心灵的伤痕,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
对“留守儿童”补充心灵的“爱”,让“爱”成为他们精神成长的指路灯,父母责无旁贷。
“留守儿童”的教育如一棵嫩绿的小树,学校的关爱便是阳光与水分。
没有学校更贴心、更负责任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就像一棵缺乏阳光与水分的树苗,最终会凋谢。
“留守儿童”有特殊的家庭背景,学校尽职地弥补这种缺陷,老师、同学要让爱把校园装饰成“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让“留守儿童”可以得到更多来
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让“留守儿童”心中希望的种子萌发。
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更应是他们汲取“爱”的阳光与雨露的“第二个家”。
“留守儿童”的成长像一条小溪,社会便是承载着小溪的源泉。
“源泉”应更关爱这条孤独的小溪,尽力给予小溪的精神滋养,尽最大的可能防止小溪被污染。
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尽力去营造一个爱的生活根基,不要忽视他们的成长。
人们应向“留守儿童”伸出一双双真诚的手,扶着他们度过岁月的关隘。
社会要坚决抵制现
实的种种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
污染,还他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只有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给“留守儿童”补“爱”,他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给“留守儿童”补“爱”,刻不容缓。
[教师点评]
本文作者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正视这一现实,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
在这里,思想的深度得以彰显,具体表现为:“留守儿童”的心灵是一朵幼嫩的花蕾,父母的关爱是甘露与养料;“留守儿童”的教育如一棵嫩绿的小树,
学校的关爱便是阳光与水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像一条小溪,社会便是承载着小溪的河床。
这三个思维落脚点,辩证地指出了父母、学校、社会这三者对“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且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读来让人信服,解决问题彻底而充分,这样的见地,这样的文字,让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