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
------------爱因斯坦(美国)编号:gswhywbx4----004文华高中高二语文必修 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王安章审核人:王安章编制时间:2014年7月24日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柳永。
2、反复诵读,能够背诵,品味词的语言,体会优美的意境。
3、分析并掌握两首词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能够背诵,品味词的语言,体会优美的意境。
2、分析并掌握两首词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一位专力写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就是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
他,就是柳永。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两首词。
二、知识链接(一)常识积累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二)走近作者柳永(约980--约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
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他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当时有人向宋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何用浮名,且填词去!”遂落第。
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1)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望海潮》。
[预习自测]结合《绿色通道》中本课的《基础知识归纳》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作品等。
1、字音、字形参差参天沙堤提防天堑珠玑罗绮叠巘嬉笑箫鼓坐骑骑兵骤雨凝噎暮ǎi 和ǎi 夜xiāo 云xiāo 甘lín〖参考答案:1.cēn cān dīdīqiàn jīqǐyǎn xīxiāo qíqízhòu yē霭蔼宵霖〗2、词的知识: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句有(),字有()”(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又称(“”)、“乐府”、“诗余”、(“”)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和长调三种。
〖参考答案:唐诗定格定数定声曲子词长短句片阕小令中调〗3、《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下片写,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词风。
〖参考答案:杭州西湖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豪放〗4、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白衣卿相弃浮名清词丽句总动人——柳永词两首赏析学习目标:1、了解宋词的有关常识,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两首词的意蕴和内涵,感受其意境美。
3、掌握词的诵读技巧,积累鉴赏词的鉴赏方法和鉴赏步骤。
4、体会和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的伤感哀伤之情。
5、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词的章法,词的内涵,词的意境,词的情感。
2、词句赏析。
教学时数:两课时一、关于词的知识链接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除此外还有花间派。
从词的历史发展来看,豪放派与婉约派都从花间派继承和发展而来。
花间派是晚唐时期形成的一种词风,比如初中我们学过的《望江南》,温庭筠就是花间派的。
二、作者与背景知识链接1.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6.doc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髙审美能力。
(重点)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重点)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难点)【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词调简介“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冋、凄楚欲绝的情味。
2、写作背景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
本词正是他当吋心境的体现。
3、有感情的朗读本首词。
用心体会词川主人公情感。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4、词的上阕写:词的下阕写:【合作探究】(一)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答: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答:3、“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答:(二)、鉴赏语言(仔细品味,咬文嚼字)鉴赏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鉴赏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达标反馈】1、体会本词的表现手法。
2、背诵全词【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文体知识及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反复吟咏,感受词的咅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学习诗中点染、铺叙的表现手法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背诵整首词。
【自主学习】(一)、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作者作品1、关于“词”:(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盛行于。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和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等。
(3)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一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屮调一- -(59—90字)三叠__ 三片长调- -一(91字以一四叠__ 四片2、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柳永词 两首导学案 (学生)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2、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3、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4、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教学重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鉴赏。
【知识链接】一、词的发展(1)词的起源:兴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有多种词调或词牌,各种词调规定了各种调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二、走进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三、意境鉴赏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一种学习活动。
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式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
四、背景引入《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导学案

导学案《望海潮》主备人:刘岩审校人:申萍使用时间:7月6日【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体会诗歌感情,赏析手法。
【重点难点】手法、感情预习案一、词的基本常识(1)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词是诗的一种。
(2)别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分类:按字数多少: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婉约派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
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四、初读全词,疏通词意。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教师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词的文体知识及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有感情吟诵诗词,品味语言,理解意境。
3、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背诵整首词。
【学习重点】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背诵整首词。
【学习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形象。
2、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诵读法品读品味鉴赏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2、了解作者柳永。
3、鉴赏《望海潮》【预习案】…1、看《点拨》中的“助读资料”,填空。
(1)词的起源:兴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有多种词调或词牌,各种词调规定了各种调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
(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4)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2、初读全词,把握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参差..(cēn)(cī)堤.沙(dī)天堑. (qiàn ) 罗绮.(qǐ)重.(chóng )湖叠巘.(yǎn ) 羌.管 (qiāng ) 钓叟. (sǒu) 千骑.(jì)箫.鼓(xiāo )(2)、解释下列词句的意思。
东南形胜:参差:天堑无涯:千骑拥高牙:重湖叠巘清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异日图将好景:【探究案】…一、整体感知《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制作人:黑银良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4年4月22日学习目标1.了解词、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雨霖铃》的创作背景3.体会柳永长调铺叙手法及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学习重点体会柳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学习难点1.柳词所运用的点染(也叫铺叙)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2.把握柳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3.体会柳永点染手法(也叫铺叙手法)的运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案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一)了解词(二)了解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词中第一人”了。
1.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人”。
其创作中有大量的市井俚语,更显得真实平素。
2.他擅作慢词,并把慢词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极致。
3.他发展了词体。
柳永词调有150个之多,大部分为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多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给后人的词及曲的创作做了深厚的铺垫。
苏轼(1037~1101),北宋词人,经历多彩和性格豪爽给他的“豪放词”做了充分的后备。
他创“词中豪放之新世面”。
苏轼是首个将人生哲理和士大夫精神灌制于词中的人,词的意味不再是诉苦幽怨,而成为一种勉励言志的手段。
苏轼的词影响到了词的发展方向,豪放词的出现,让词的家族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词至东坡,靠其开拓的新境界,才渐渐的有了与赋、诗一样的文学地位,才算真正被纳入了高雅文学的殿堂。
李清照(1084~1155),两宋间词人,在诗、词、文、赋等领域都有不凡的才华。
特别是在婉约词的发展史上,李清照继李煜、柳永、秦观等之后,把婉约词的创作水平推上又一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会昌中学2014高一语文备课组
课题:《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
爱之情 。
一、课前预习:
1、词是_____时兴起、_____代盛行的一种_______。由于它可以配乐歌唱,亦称
_______、 _______ ;而且它句式长短不齐,故称_______。2、词的分类: 按
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 、中调、长调,_____字以内是_______; _____
字至_____字是中调; _____字以上是长调,按词作风格可把词分为 派
和 派。3、 柳永是北宋 派词人,字______ ,世称_______。
他创作之词形式上大量为慢词,扩充了词体的容量。内容上以写男女相思之情、
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生活为主。后人评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二、合作探究:
1、简单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课堂巩固: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2、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
好,为什么?
《雨霖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重点)
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重点)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难点)
学法指导
1、查资料了解作者。2、把握感情基调诵读课文,有感情的诵读课文。3、品
读课文,仔细品味语言。(反复诵读,仔细品味)
【预习展示内容】(我敢 我能 我行 )
一、知识链接
1,简介作者
柳永,原名 ,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
曾以词诣宰相晏殊,却不为晏殊所喜,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尝有《鹤冲天》词云: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由是自称“奉旨填词”以白衣卿相自居。改名后方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
称柳屯田。他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通晓音律又善于运用民间
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铺叙手法,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
式。著有《乐章集》,时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 词调简介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
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
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3,写作背景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
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二、翻译诗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四、有感情的朗读本首词。
用心体会词中主人公情感,试试有感情的朗读。
【合作探究】
一、 鉴赏语言(仔细品味,咬文嚼字)
鉴赏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鉴赏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体会本词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