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山东卷语文科考试说明

合集下载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试题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试题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信息。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30小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春天终会来的,谁也阻挡不住那波涛一样的绿色旋律。

1.“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生机,给人们带来希望,给社会带来新气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春天万物复苏,惊蛰前后大多数蛰伏的动物开始活动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齐鲁大地的春雨是由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带来的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元宵节的习俗④“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这两句诗可借以表达人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解析:惊蛰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齐鲁大地的春雨是由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带来的,我国西北部有一部分是北冰洋,我国西南地区大部分来自印度洋。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诗作《元日》,“元日”就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大约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

王安石《元日》描写人们欢庆元旦的情形,反映了挂年画,贴桃符,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守岁,正月初一喝屠苏酒这些风俗习惯。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信息。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0分)注意事项:1.第Ⅰ卷共30小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春天终会来的,谁也阻挡不住那波涛一样的绿色旋律。

1.“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生机,给人们带来希望,给社会带来新气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春天万物复苏,惊蛰前后大多数蛰伏的动物开始活动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齐鲁大地的春雨是由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带来的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元日》描写了元宵节的习俗④“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这两句诗可借以表达人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2.右图是小刚用WORD软件制作的春节宣传册的一页。

下列操作与版式效果无关的是A.设置“福”字图片的环绕方式为“四周型”B.在“页面设置”中选择页面方向为“横向”C.在“格式”→“分栏”中选择栏数为“两栏”D.在“常用”工具栏中设置显示比例为“200%”3.下列旋律片段选自器乐曲《春之声圆舞曲》《春江花月夜》与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的故事》,其中旋律从高点出发逐渐呈下行趋势的是4.“万紫千红总是春”,自然界的绚丽色彩是艺术的重要源泉。

借助色彩中互补色关系可使色彩组合变得更加醒目。

下列诗句体现了绘画色彩中互补色关系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B.万绿丛中一点红C.一行白鹭上青天D.两个黄鹂鸣翠柳5.生机勃勃的春天是参加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

2009语文高考考试说明-PPT文档资料-专业PPT文档

2009语文高考考试说明-PPT文档资料-专业PPT文档

(一)命题作文
最近几年考场命题作文在推出命题前,往 往增加了一些语言材料,融合了材料作文 的部分特点。要明确考题的意图所在,不 能看到标题就只管写,而应先分析附设材 料有什么意义。一般地说,这些材料有思 路提示、主题暗示、虚拟情境、示例列举 等作用。
语文参考试卷:请以“秋将至”为题,写 一篇作文。
(3)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此块内容最大的 变化是新增“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 讨”“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探讨”。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论述题。
此论述题及上所言探究题,要充分注意。
2.试卷结构,语言表达运用由31分压缩为 24分,现代文阅读由30分增为32分,古诗 文阅读由29分增加到34分。
考生应全面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尽可能 涵盖材料的各方面;进行逻辑分析,寻 找材料与材料间、材料与观点间的“桥 梁”或“中介”;明确写作方向,由具 体、个别,推出抽象、普遍的结论或道 理。
3.赏析作品形象
诗歌形象指的是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 寓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实物载体或事件 动作(心理、神态等)。我们要通过语言捕捉形 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之中的社会寓意,理解 其中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诗词作品中的形象 大致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人 物形象指作品中的诗人形象“我”或寄寓诗人情 感理想的他人形象。景物形象指情中景,也可以 说是自然意象。写景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物象 (山川草木)表现主观情思。有时诗歌撷取几个 意象,彼此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能割裂开来。 事物(情节)形象指诗人借助某种具有特定内涵 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如咏物诗的“物”和 送别诗中的动作和神态细节等。
指点解题技巧,强化答题规范:
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采用三段论方式: 首先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正反皆可(第7 题,测试卷和样卷有所不同,样卷对里面 列举的网络流行词进行了改动,删除了 “酱紫”“GG”,增加了“雷人”“山寨” 等,明显增大了网络流行词的正面形象色 彩,使得论题更具有中性色彩);论证或 解说自己的论点,包括反面驳斥相反论点; 总结延伸自己的观点。

2009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解析

2009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解析

2009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解析作者:蒋文学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9年第17期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

②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评分标准在具体的操作中,作文评分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细则,执行“两个等级,三大板块,四类文章”的统一标准,具体如下:两个等级: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发展等级:(1)深刻;(2)丰富;(3)有文采;(4)有创新。

三大板块:在具体的操作中,山东作文评分整体上采用分项评价整体给分的评分方法。

即在阅卷赋分时要从立意、内容、语言、文体或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项全面考虑,但最后提交的是一个总体分值。

内容:赋分20分,根据审题、立意、论据、情节、视角等赋分。

表达:赋分20分,根据文体、语言、书写、结构等赋分。

发展等级:赋分20分,根据是否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赋分。

在三大板块之外,又设置专项扣分:属减分项。

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

缺少题目扣2分。

确认抄袭,经核查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最高不超过5分。

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四类文章:一等文章,三大板块各赋分20~17分,要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见解深刻,内容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二等文章,三大板块各赋分16~12分,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见解较深刻,内容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解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答案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眷顾伺.候(cì)怯.生生(què)不揣.冒昧(chuǎi)B.糅合愠.色(yùn)闹别.扭(biè)闭目塞.听(sè)C.遴选舛.误(chuān)煞.风景(shā)飞扬跋扈.(hù)D.做梗咋.舌(zé)处.方药(chǔ)唧唧喳.喳(chā)【答案】B【解析】A.怯.生生(qìè)C. 舛.误(chuǎn) D.唧唧喳.喳(zhā)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在不断靠近。

‘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2009年高考真题 山东卷(文)解析版

2009年高考真题 山东卷(文)解析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数学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填空题请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参考公式:柱体的体积公式V=Sh ,其中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 ,其中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0,2,A a =,{}21,B a =,若{}0,1,2,4,16A B = ,则a 的值为( )A.0B.1C.2D.4【解析】:∵{}0,2,A a =,{}21,B a =,{}0,1,2,4,16A B = ∴2164a a ⎧=⎨=⎩∴4a =,故选D.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运算,并用观察法得到相对应的元素,从而求得答案,本题属于容易题. 2.复数31ii--等于( ). A .i 21+ B.12i - C.2i + D.2i -2. 【解析】: 223(3)(1)324221(1)(1)12i i i i i ii i i i i --++-+====+--+-,故选C.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分子、分母需要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把分母变为实数,将除法转变为乘法进行运算. 3.将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4π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A. 22cos y x =B. 22sin y x =C.)42sin(1π++=x y D. cos 2y x =3. 【解析】:将函数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4π个单位,得到函数sin 2()4y x π=+即sin(2)cos 22y x x π=+=的图象,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21cos22cos y x x =+=,故选A.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平移和利用诱导公式及二倍角公式进行化简解析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公式的变形.4. 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2π+B. 4π+C. 23π++【解析】:该空间几何体为一圆柱和一四棱锥组成的,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体积为2π,四棱锥的底面 边长为2,高为3,所以体积为213⨯=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2π+. 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空间想象能力, 由三视图能够想象得到空间的立体图,并能准确地 计算出.几何体的体积.侧(左)视图正(主)视图俯视图5.在R 上定义运算⊙: a ⊙b a ab b ++=2,则满足x ⊙)2(-x <0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 ).A.(0,2)B.(-2,1)C.),1()2,(+∞--∞D.(-1,2)【解析】:根据定义x ⊙02)2(2)2()2(2<-+=-++-=-x x x x x x x ,解得12<<-x ,所以所求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2,1),故选B. 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为定义新运算型,正确理解新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译出条件再解一元二次不等式.6. 函数x x x xe e y e e --+=-的图像大致为( ).【解析】:函数有意义,需使0xxe e--≠,其定义域为{}0|≠xx ,排除C,D,又因为22212111x x x x x x x e e e y e e e e --++===+---,所以当0x >时函数为减函数,故选A.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性质.本题的难点在于给出的函数比较复杂,需要对其先变形,再在定义域内对其进行考察其余的性质. 7. 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 )满足f(x)= ⎩⎨⎧>---≤-0),2()1(0),4(log 2x x f x f x x ,则f (3)的值为( )A.-1B. -2C.1D. 2【解析】:由已知得2(1)log 5f -=,2(0)log 42f ==,2(1)(0)(1)2log 5f f f =--=-,2(2)(1)(0)log 5f f f =-=-,22(3)(2)(1)log 5(2log 5)2f f f =-=---=-,故选B.答案:B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数函数的运算以及推理过程..8.设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2BC BA BP +=,则( )A.0PA PB +=B. 0PB PC +=C. 0PC PA +=D.0PA PB PC ++= 【解析】:因为2BC BA BP +=,所以点P 为线段AC 的中点,所以应该选B 。

2009年高考考试语文大纲

2009年高考考试语文大纲

2009年高考考试语文大纲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语文Ⅰ。

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

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眷顾伺候(cì)怯生生(què)不揣冒昧(chuǎi)B.糅合愠色(yùn)闹别扭(biè)闭目塞听(sè)C.遴选舛误(chuǎn)煞风景(shā)飞扬拔扈(hù)D.做梗咋舌(zé)处方药(chǔ)嘁嘁喳喳(chā)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向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陆资入台”可以使两岸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需要两岸携手、共渡难关。

D.德国联邦司法部长表示:“连接德国和中国的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文化方面我们也在不断靠近。

‘德中法制对话’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3.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

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依托未免 B.感触依附未免C.感触依托不免 D.感受依附不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山东卷语文科考试说明
.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三、命题注意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四、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五、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4.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1卷和第卷,满分150分。

第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一、必做题
必做题为必考内容,共132分。

其中:
1.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

2.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

3.名句名篇,共6分。

4.现代文阅读,共9分。

5.作文,共60分。

二、选做题
选做题为选考内容,共18分。

本题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

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文本阅读,并完成所选文本后的题目。

1.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分。

2.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8分。

欢迎光临我的班级:/jnsz20082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