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3 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分数除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除法相关概念;–能够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 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题目;3.分数除法的练习题;4.学生小组间的通道交流工具。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明有5支铅笔,他要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将得到几支铅笔?”2.概念讲解1.分数除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分成几等分的运算。
2.解答问题:根据问题确定被除数、除数,并求解过程。
3.案例分析老师呈现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解答,并展示解决过程。
4.练习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2.在小组内相互出题,共同解答。
5.交流讨论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解答,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
6.反思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习得的知识,强调重要概念和解题技巧。
五、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主要是应用题,巩固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分数除法:将一个数分成几等分的运算•解决问题关键步骤:确定问题类型,列出数据信息,寻找解题思路,逐步解答。
七、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考方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 分数除法 解决问题(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说一说:根据这些等量 关系,应该把哪个量设 为未 知数?另一个量又可以 怎样表示?
①把上半场设为x分,那么下半场可以表示为 1 x分或(42 x)分; 2
②把下半场设为x分,那么上半场可以表示为2x分或(42 x)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x,则下半场得分为 1 x。 2
42 1 x x 2
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x,则上半场得分为2 x。 42 x 2x
解:设六(1)班上半场得分为x,则下半场得分为(42 x)。 42 x 1 x或x (2 42 x) 2
解:设六(1)班下半场得分为x,则上半场得分为(42 x)。 42 x 2x 或x 1 (42 x) 2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想一想:你还能列出 不同的方程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如何验证方程的结果 是否正确?
比一比: 此题不同的列方程解答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你能在图中找到哪些数量关系?怎么设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想一想:今天我们解决的数学问题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8 2 1(4 分)下半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想一想:如果用方程来解答这道题目,你能在题目 中找出怎样的等量关系?
上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 42; 42 下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 下半场的分数 2; 下半场的分数 上半场的分数 1 ;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 多15人
美术小组的人数是 航模小组的 2
5
美术小组和航模小组各多少人?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第6课时 分数除法问题(两个量的关系)

分数除法问题(两个量的关系)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第2课时(第32页),自主练习2-13题。
教学目标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解题方法,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感知单位“1”已知和未知的解题方法的不同。
4.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弄清题意,会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你知道解题步骤吗?学生:读题、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师随机板书如下:2.承上启下,揭示课题。
用方程解决问题过渡语:同学们上节课用方程解决问题时,能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决问题,相信同学们在这节课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今天我们继续探索有关于分数除法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除法问题)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教材第32页红点例题。
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的34。
第一小组有多少人?提出要求: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如下:第一小组:多少人?第二小组:6人,是第一小组的3 42.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完善课题。
教师提出要求: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示你理解的题意。
需要提示:题目中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是两个独立的数量,需要画出两条线段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板书:两个量的关系)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线段图,交流解题思路。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说说你画的线段图所表示的题意,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3_分数除法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A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C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4.某工厂实施节能减排后,九月份用煤84 t,比 八月份少用煤1。这个工厂八月份用煤多少吨?
8
解:设这个工厂八月份用煤x t。
(1-18)x=84 78x=84 x=84×87 x=96 答:这个工厂八月份用煤96 t。
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
解:设童话书有x本。
(1+27)x = 45
9
7x
=
45
x = 45×79
x = 35
答:童话书有35本。
第7课时 解决问题(3)
1.一套衣服的价格是300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12。上衣、裤子的
价格各是多少元?
方法一: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1,把( 上衣的价格 )看作单位
2
“1”,设单位“1”为x元,则裤子的价格是(
第4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21000×17÷12 =3000×2
=6000(字)
答:她平均每小时录入6000字。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1.根据图意按要求作答。
(1)梨的质量是___1_5_0___kg。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5
(2)梨的质量是苹果的____6_____。 (3)要求的是__苹_果__的__质__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4)等量关系:_苹__果__的_质__量__×__56__=__梨_的__质__量_________。
第5课时 解决问题(1)
(5)根据等量
关系列方程解答,
并检验。
解:设苹果的质量是 x kg。
5 6
x=150
x=150÷56
六年级上册数学.3 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3) (2)

爽爽文库汇编之第6课时解决问题(3)课题解决问题(3)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抓住重点语句分析题意,厘清数量关系。
教学中,在学生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数学条件,从而厘清数量关系式,找到解题思路。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列式解答。
在学生厘清数量关系后,放手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关系式,根据关系式独立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整个教学都是在师生合作、探索交流、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完成的,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学习目标1.理解单位“1”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倍数或分数关系,会用方程法解答此类问题,并能将这样的关系转化成各个部分与单位“1”之间的分数关系,即各个部分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能够正确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导入新课。
(7分钟)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你们知道一场篮球比赛一共多长时间吗?这些时间是怎样分配的呢?2.导入新课。
师:篮球比赛的分数中也蕴涵着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解决。
1.交流对篮球的喜爱之情,汇报自己对比赛时间分配问题的认识。
2.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1.列式计算。
(1)35的2/7是多少?答案:35×2/7=10(2)比35少2/7的数是多少?答案:35-35×2/7=35-10=25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20分钟)1.课件出示例6。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阅读与理解。
(1)根据“下半场得分只有上半场的一半”这句话,怎样表示两个半场得分的关系呢?(2)根据上半场与下半场的得分关系厘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预习(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预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分数乘法和整数除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探究新知(1)分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①同分母分数除法:分母不变,分子相除。
②异分母分数除法: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除法计算。
3. 实践应用(1)基本练习设计一些基本的分数除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计算方法。
(2)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下节课前检查)1. 教材P56页练习题1、2、3。
2. 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实践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分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注:本学案适用于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的预习。
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
在计算分数除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 同分母分数除法: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可以直接将分子相除,分母保持不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解决问题第6课时解决问题

2.一张课桌比一把椅子贵 30 元,椅子的单价是课桌单价的52,课桌和椅子 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设一张课桌 x 元,那么一把椅子25x 元。 x-25x=30 x=50
25x=50×52=20 答:课桌的单价是 50 元,椅子的单价是 20 元。
四、兄弟俩共养兔子 105 只,哥哥养的比弟弟养的23多 10 只,哥哥、弟弟各 养兔多少只? 解:设弟弟养 x 只兔子,那么哥哥养(32x+10)只兔子。
二、看图列方程解答。
1. 解:设紫罗兰有 x 朵,则郁金香有37x 朵。 x-37x=112 47x=112 x=196 37x=37×196=84
2. 解:设面粉有 x kg,则大米有 3x kg。 3x+x=420 x=105 3x=315
三、解决问题。 1.学校合唱队有队员 75 人,男队员的人数是女队员的78,男队员和女队员 各有多少人? 解:设女队员有 x 人,那么男队员有78x 人。 x+78x=75 x=40 78x=40×87=35 答:男队员有 35 人,பைடு நூலகம்队员有 40 人。
x+23x+10=105 x=57
23x+10=57×23+10=48 答:哥哥养 48 只兔子,弟弟养 57 只兔子。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RJ
3 分数除法
2.分数除法 第7课时 解决问题(3)(教材P41例6)
一、(新知导学)看图列方程解答。
解:设橘子重 x kg。 x+45x=180 x=100 苹果:180-100=80(kg) 我发现: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先从关键句中找出单位 “1”,用方程解答时,就设表示单位“1”的量为 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有 x 的 式子表示,然后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第6课时 解决问题(2)》导学案

7.同教师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g,这瓶油重多少克?
300÷3/5=500(克)
答:这瓶油重500克。
3.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1)红花有20朵,比黄花多1/4,黄花有多少朵?
黄花的朵数+黄花的朵数1/4=红花朵数的
(2)一批货物,运走了3/10,还剩下7/10t,这批货物重多少吨?
教师点评和总结:
原货物的质量-原货物质量的3/10=7/10t
4.妈妈每月的工资是3800元,比爸爸的工资少1/5。爸爸每月的工资是多少元?
解:设爸爸每月的工资为x元。
x-1/5x=3800
x=4750
答:爸爸每月的工资为4750元。
5.一种药品现在的售价是12元,价格比原来降低了5/6。这种药品原价是多少元?
解:设这种药品原价是x元。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含义,能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求解这个数的值,并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能独立分析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学习难点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刻度尺
x-5/6x=12
x=72
答:这种药品原价是72元。
三、训练深入。(9分钟)
教材第40页第8题。(引导学生先找出单位“1”,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独立思考并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同桌交流,并进行评价。
6.有两袋米,第一袋重21kg,比第二袋少4/7,第二袋重多少千克?
解:设第二袋重x千克。
方法一:(1-4/7)x=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