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练习题[精选.]
《长征》节选习题含答案.doc

《长征》节选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4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泥__________________( ) 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丽( ) __________________然( )__________________地( ) __________________散( ) __________________咽( ) __________________火( )【答案】nìng bèi xuàn cù mò qū gěng gōu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音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依然 愕然 猝然 毅然(1)(周团长)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________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2)警卫员________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刘少奇焦急地:“小同志,快醒醒。
”这个同志________一动不动地低头坐着。
(4)刘少奇大惊:“你哭什么?”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刘少奇________一怔。
【答案】(1)毅然 (2)猝然(3)依然 (4)愕然难度:偏难 知识点:词语3. (大连中考)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
①一个勇敢自救的人,不仅遇到怎样的险阻,都不会放弃对成功的追求。
②当你在艰难的境地里勇往直前的时候,哪怕你只有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只要一气呵成地用它去敲击成功之门,总有一天,会敲开那扇门。
③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没有雷电可以击垮你,没有可以吞没你的巨浪,没有荆棘可以阻挡你。
(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②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它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长征》考试题目及答案

《长征》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长征开始于哪一年?A. 1934年B. 1935年C. 1936年D. 1937年答案:A2. 长征的总里程是多少?A. 5000公里B. 10000公里C. 15000公里D. 20000公里答案:D3. 长征中,红军经过的省份数量是多少?A. 8个B. 9个C. 10个D. 11个答案:C4. 长征期间,红军在哪个会议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A. 遵义会议B. 洛川会议C. 瓦窑堡会议D. 古田会议5. 长征中,红军渡过的最长河流是哪一条?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黑龙江答案:A6. 长征中,红军翻越的最高山峰是哪一座?A. 珠穆朗玛峰B. 秦岭C. 岷山D. 大雪山答案:C7. 长征中,红军在哪个地区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A. 四川B. 贵州C. 云南D. 甘肃答案:B8. 长征结束时,红军到达的地点是哪里?A. 延安B. 西安C. 兰州D. 乌鲁木齐答案:A9. 长征中,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多少次大规模的战斗?B. 150次C. 200次D. 250次答案:C10. 长征精神的核心是什么?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革命英雄主义D. 艰苦奋斗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长征中,红军经历了哪些困难?A. 恶劣的自然环境B.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C. 内部的分裂和矛盾D. 物资匮乏和疾病流行答案:ABCD2. 长征中,红军取得了哪些重要胜利?A. 四渡赤水B. 强渡大渡河C. 飞夺泸定桥D. 会师陕北答案:ABCD3. 长征中,红军的哪些精神值得学习?A. 坚定信念B. 艰苦奋斗C. 团结协作D. 勇于牺牲答案:ABCD4. 长征中,红军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A. 军事战术B. 政治工作C. 后勤保障D. 群众工作答案:ABCD5. 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A. 保存了革命力量B. 锻炼了革命队伍C. 传播了革命思想D. 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础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共10分)1. 简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关于长征精神的练习题

关于长征精神的练习题一、选择题A. 坚定信念、敢于胜利B. 背信弃义、见利忘义C. 畏缩不前、消极应对D. 盲目乐观、急功近利2.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坚定不移的信仰、英勇无畏的气概、团结互助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B.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C.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D. 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独立自主A. 四渡赤水河B. 巧渡金沙江C. 挥师北上抗美援朝D. 翻越夹金山二、填空题1.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伟大长征中培育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长征精神诞生于______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 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发扬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长征精神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 请列举三个长征途中的著名战役或战斗,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 长征精神对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启示有哪些?四、论述题1. 论述长征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和传承价值。
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长征精神。
五、案例分析题1. 材料:某单位组织一次以“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的徒步活动。
活动中,部分员工因体力不支、意志不坚定等原因,中途退出。
请结合长征精神,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解决措施。
2. 材料:近年来,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忽视身心健康。
请你结合长征精神,谈谈如何帮助这些青少年走出困境。
六、判断题1. 长征精神仅仅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苦奋斗精神。
()2. 长征精神的实质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3. 长征精神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
()七、连线题1. 强渡大渡河—————— A. 显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2. 遵义会议—————— B. 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3. 过雪山草地—————— C.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4. 吴起镇会师—————— D. 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八、名词解释1. 长征2. 遵义会议3. 红军九、阅读理解题材料: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胜利会师。
人家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练习题(无答案)-精选文档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练习题一、选择题1.“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美蒋勾结,发动内战2.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蒋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北伐战争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D.南昌起义3.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A. 1934年10月B. 1934年12月C. 1935年1月D. 1936年1月4.“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长征组歌》。
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日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C.与国民党决战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5.83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
长征途中“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件是()A. 四渡赤水 B. 遵义会议C. 飞夺泸定桥D. 吴起镇会师6.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
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⑦四渡赤水A.①⑦②⑥④③⑤B.①②④⑦⑥③⑤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A. 南昌起义B. 井冈山会师C. 红军长征D. 百团大战8.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准确的是()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B. 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长征》练习题答案

《长征》节选测试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g)溢.出(yì)B、蓦.地(mù)哽咽.(yè)扳.机(bān)刨.地(páo)C、愕.然(è)急骤.(zhòu)牦.牛(máo)掠.过(lüè)D、篝.火(gōu)先驱.(qū)哀鸣.(míng)绚.丽(xuàn)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B )A、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舞B、笼罩有倾凝视万籁俱寂C、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D、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气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B、不自觉缓缓坚决C、下意识缓缓坚决D、下意识缓缓毅然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
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②把“泛滥”与“滋生”调换顺序。
③在“校园”后加“活动。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C)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长征》考试题及答案

《长征》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长征》一诗中,“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下一句是()。
A. 万水千山只等闲B. 五岭逶迤腾细浪C. 乌蒙磅礴走泥丸D. 金沙水拍云崖暖答案:A2. 《长征》一诗中,描述红军翻越五岭山脉的诗句是()。
A. 五岭逶迤腾细浪B. 乌蒙磅礴走泥丸C. 金沙水拍云崖暖D. 大渡桥横铁索寒答案:A3. 《长征》一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的下一句是()。
A. 三军过后尽开颜B. 万水千山只等闲C. 乌蒙磅礴走泥丸D. 金沙水拍云崖暖答案:A4. 《长征》一诗中,描述红军渡过金沙江的诗句是()。
A. 金沙水拍云崖暖B. 大渡桥横铁索寒C. 五岭逶迤腾细浪D. 乌蒙磅礴走泥丸答案:A5. 《长征》一诗中,描述红军跨越大渡河的诗句是()。
A. 大渡桥横铁索寒B. 金沙水拍云崖暖C. 五岭逶迤腾细浪D. 乌蒙磅礴走泥丸答案:A6. 《长征》一诗中,描述红军翻越岷山的诗句是()。
A. 五岭逶迤腾细浪B. 乌蒙磅礴走泥丸C. 金沙水拍云崖暖D. 更喜岷山千里雪答案:D7. 《长征》一诗中,描述红军三军会师的诗句是()。
A. 三军过后尽开颜B. 万水千山只等闲C. 乌蒙磅礴走泥丸D. 金沙水拍云崖暖答案:A8. 《长征》一诗中,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诗句是()。
A. 红军不怕远征难B. 万水千山只等闲C. 乌蒙磅礴走泥丸D. 大渡桥横铁索寒答案:A9. 《长征》一诗中,描述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自然障碍的诗句是()。
A. 五岭逶迤腾细浪B. 乌蒙磅礴走泥丸C. 金沙水拍云崖暖D. 大渡桥横铁索寒答案:ABCD10. 《长征》一诗中,描述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的困难的诗句是()。
A. 红军不怕远征难B. 万水千山只等闲C. 乌蒙磅礴走泥丸D. 三军过后尽开颜答案:ABC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长征》一诗中,“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下一句是“________”。
《长征》考试题及答案

《长征》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长征的起点是哪里?A. 上海B. 南京C. 瑞金D. 北京答案:C2. 长征期间,红军经历了几次重要的会议?A. 1次B. 2次C. 3次D. 4次答案:C3. 长征中,红军翻越的最高山峰是哪座?A. 珠穆朗玛峰B. 秦岭C. 岷山D. 太行山答案:C4. 长征结束时,红军到达的地点是哪里?A. 延安B. 西安C. 贵阳D. 重庆5. 长征历时多少年?A. 1年B. 2年C. 3年D. 4年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而进行的一次_______。
答案:战略转移2.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_______次重要的战役。
答案:四次反“围剿”3. 长征期间,红军跨越了_______条大河。
答案:244. 长征中,红军在_______地区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
答案:贵州5. 长征结束后,红军在_______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答案:陕北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长征的历史意义。
答案: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锻炼和壮大了红军,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2. 描述长征中红军面临的主要困难。
答案:长征中红军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如雪山、草地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物资极度匮乏,如食物、衣物和药品的短缺;以及内部的思想分歧和斗争。
这些困难考验了红军的意志和战斗力,最终红军以顽强的毅力和智慧克服了这些困难,完成了长征。
名著《长征》练习题

名着《长征》练习题精要练习1. 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
长征从(地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余里,历时天。
2.着名报告文学作家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着《》,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3.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个: (赣)、(闽)、广东(粤)、 (湘)、 (桂)、 (贵或黔)、 (云或滇)、 (陕或秦)、 (川或蜀)、西康、甘肃。
4.长征翻过的山有多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邛崃山,以及等。
5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湘水,贵州的乌江、,云南的,四川的、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7.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坚定信仰和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是顾全大局、精神。
~1935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使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中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9. 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0.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
11.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红军先头部队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与先头部队会师。
12.《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词作者是。
13.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4.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
15.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
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
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
的艰苦斗争。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 )( ) 磅礴( )( ) 岷山( ) 云崖( )
7.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
美。这两联诗句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8.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
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 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9.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
“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
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
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10.“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
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1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铁锁(suǒ) B. 岷山(mín) 云崖(yá) C.逶迤(yí) 迤逦(yǐ) D. 磅
秤(bànɡ) 磅礴(pánɡ)
12. 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1)A风尘仆仆 B平易近人 C戒骄戒躁 D只等闲 (2)A风烛残年 B无边无际 C
来龙去脉 D云涯暖 (3)A围追堵截 B巍峨高大 C翻山越岭 D腾细浪 (4)A艰
苦卓绝 B水流湍急 C气势磅礴 D尽开颜
13.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等闲(xián) 云崖(yá)
B.迤逦(yí) 铁锁(suǒ) 逶迤(yí)
C.长征(zhēnɡ)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
D.蒙骗(ménɡ) 岷山(Mín) 乌蒙(ménɡ)
1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
逶迤:
(3)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6.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17.给下列诗句断句。
(1)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2)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阅读本课这首诗,完成5~8题。
18.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
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1.有人曾为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尽千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首七律诗是_____于____ 年写的。律诗对颔联和颈联有什么特殊要求?
22.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wēi yí________ páng bó________ ní wán________ wū méng________
23.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④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