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2.教学时数:72学时3.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成人专科二年制脱产学习学生4.课程性质:专业课5.采用教材说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谢志萍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二、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一线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知识,并能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中的传感器与控制技术的应用,掌握检测的理论依据和检测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护方法的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测试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教学要求: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及工程方法。

重点、难点:测量误差及误差的处理和消除方法。

课程内容:1.测量方法及检测系统的组成2.误差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了解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基本特性及其发展。

重点、难点:传感器的动、静态特性。

课程内容:1.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2.传感器的分类3.传感器的基本特性4.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及其发展5.传感器的正确选用第三章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教学要求: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及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重点、难点: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课程内容:1.电阻式传感器2.电容式传感器3.电感式传感器4.压电式传感器5.霍尔传感器6.热敏传感器第四章数字式传感器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测试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掌握光栅数字式传感器、磁栅数字式传感器、感应同步器、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传感器的误差及数据处理,一般特性及标定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线上教学:优学院
根据疫情发展灵活调整
讲授
教材课后习题
课程思政作业:要求学生每人阅读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及标定方法有关的文章或书籍
2
电阻式压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林明灶副教授
3
重点:应变式压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授课地点:实216
授课对象:2018自动化1班
开课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林明灶/副教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每次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
2.每次习题课,采用集中讲解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
《传感器应用技巧141例》,科学出版社,松井邦彦着;梁瑞林译, 2020年05月, ISBN:9787030165114
项目类型(验证/综合/设计)
教学
手段
8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林明灶副教授
3
万用表、*数字存储示波器、电子计数器、程控电源、LCR测试仪等的使用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数字系统与二进制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实验
线上教学:优学院根据疫情发展灵活调整
10
电阻式传感器
林明灶副教授
3
金属箔式应变传感器-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
线上教学课堂表现
1.评价标准:参与优学院学习参与成绩,课堂程度及随堂测验。
2.要求:参与课堂程度高。
平时作业
1.评价标准:按照作业完成情况评分。
2.要求:按时作业,作业工整规范。
40%
期中考试

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项目一认识传感器检测装置课程内容:1.自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信息的获取、转换、处理及输出;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仪器的性能、开发新型传感器及应用新材料。

2.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作用;传感器的分类。

3.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粗大误差;精度的定义及分类:准确度、精密度及精确度;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列表法、作图法及最小二乘法.4.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定义及各项指标: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零点漂移及温度漂移;动态特性的定义及各项指标:瞬态响应特性、频率响应特性.5.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及动态标定的定义及方法;校准的定义及方法。

基本要求:1.了解传感器分类、自动检测技术的组成。

2.理解传感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3.掌握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4.理解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本章重点:传感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本章难点: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项目二参量传感器的应用课程内容:1.使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2.使用热电阻传感器3.使用压阻式传感器4.使用气敏电阻传感器5.使用电容式传感器6.使用湿敏传感器7.使用电感式传感器8.使用电涡流式传感器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2.了解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3.理解并掌握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测试转换电路4.了解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特点5.掌握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本章重点:各参量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本章难点:各参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项目三发电传感器的使用课程内容:1.使用压电式传感器2.使用磁电式传感器3.使用霍尔式传感器4.使用光电式传感器5.使用热电偶传感器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基本原理2.了解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3.理解并掌握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测试转换电路4.了解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特点5.掌握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应用本章重点:各发电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本章难点:各发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项目四脉冲传感器的使用课程内容:1.使用光栅2.使用磁栅传感器3.使用编码器4.使用旋转变压器5.使用感应同步器基本要求:1.理解并掌握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基本原理2.了解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3.理解并掌握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测试转换电路4.了解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特点5.掌握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应用本章重点:各脉冲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本章难点:各脉冲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项目五特殊传感器的使用课程内容:1.使用光纤传感器2.使用红外传感器3.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基本要求:6.理解并掌握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7.了解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8.理解并掌握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测试转换电路9.了解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特点10.掌握脉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本章重点: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本章难点: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三、学时分配表: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及学习指导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及学习指导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大纲一. 适用对象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学生二。

课程性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

它综合了物理学、微电子学、化学、材料科学、精密机械、微细加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因而其课程特点集中体现了知识的密集性、内容的离散性、传感器品种的庞杂性、功能的智能性、工艺的复杂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检测系统与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非电量参数的检测方法、检测系统中常用的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与信号转换电路等。

其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信息采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工业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前序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 教学目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包括传感器基本概念、电阻式传感器、变磁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以及各种非电量的测量系统等内容.通过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检测装置的基本特性,误差理论知识的介绍,学会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方法。

通过应变式传感器、电容传式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其他形式传感器的原理,结构以及相关测量电路的介绍,学会非电量检测技术及相关检测方法.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乐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学时安排: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第一章传感器技术基础教学要求:了解:了解传感器以及测量系统的概念;了解传感器的分类;了解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和传感器的技术指标.掌握:传感器的组成与作用,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其主要指标,灵敏度、线性度等衡量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内容要点:1。

1:传感器简介1.2:传感器的分类1.3: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技术参数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教学要求: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和压阻式传感其的基本定义和工作原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80909Z10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Sensors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2 总学时:32先修课程要求:《普通物理》、《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适应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教材与参考书:[1]叶湘滨熊飞丽,《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宋文绪杨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3]孟立凡郑宾,《传感器原理及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微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的选修课程。

根据我国当前工业生产及科研应用的实际,以信息的传感、转换、处理为核心,从基本物理概念入手,阐述热工量、机械量、几何量等参数的检测原理及方法。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设计要点的基本技能,培养本科生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予以设计实现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在各个领域中的传感器的作用,掌握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和发展动向。

掌握传感器的静特性、动特性和技术指标。

掌握热电效应、热阻效应、热电回路定律、热电偶冷端补偿的方法及热电阻测量电路原理,了解石英晶体测温传感器、光纤传感器、薄膜热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使用方法。

掌握应变效应、金属丝灵敏系数和应变片灵敏系数、应变式压力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了解薄膜应变片、电子秤、集成压敏传感器。

掌握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压电效应、等效电路、测量电路及其应用。

掌握霍尔效应、霍尔式压力计工作原理及应用。

掌握浮力式物位检测的分类、原理及特点。

了解静压式物位检测原理、电容式物位计工作原理。

掌握超声波检测原理及超声传感器测物位和厚度的应用。

了解微波式传感器、核辐射传感器在测物位及厚度上的应用。

掌握涡流效应、电涡流传感器分类、工作原理及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21370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SensorsAndMeasuringTechnology学时:64学分: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课学期:6(春)开课部门:机电工程教研室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子电工等考核要求:考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戴蓉主编,《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郁有文等主编,《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贾民平等主编,《测试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RamonPallas-Areny等著,《传感器和信号调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而成的专业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要日益增长,要及时获取各种信息,解决工程、生产及科研中遇到的检测问题,必须合理的选择和应用各种传感器。

本课程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工程应用,强调实验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为三比一。

本课程主要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重点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结合工程应用实际,了解传感器在各种电量和非电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技巧和能力,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测量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检测中的具体问题。

对学科发展有初步认识,掌握基本的共性技术。

本课程学习基本要求为: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以下知识:(1)传感器、检测系统组成、描述。

(2)自动检测的历史、发展。

(3)传感器测量的共性技术,传感技术的新发展。

(4)传感器的一般工程参数测量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以下知识:(1)传感器分类方法(2)传感器动、静态特性的定义、测量方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合专业: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课程80学时)课程要求:必修课程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等开课时间:第4学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等院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主要包括常用传感器、近代新型传感技术及信号调理电路等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应用基础,并初步具有检测和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3学时)基本概念(敏感元件、变换器、检测技术、测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发展);;误差分析及处理技术第二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4学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动态特性、静、动态特性标定)及其选用。

第三章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5学时)通过对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的学习,掌握各种测量几何量的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测量转换电路;熟悉几何量测控所需传感器的应用和选用。

第四章数字式传感器(7学时)掌握光栅数字式传感器、磁栅数字式传感器、感应同步器、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新型传感器(5学时)了解仿生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微型传感器、集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和新型传感器研发的重点领域。

第六章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5学时)通过对电桥电路、信号的放大与隔离、信号的变换的学习,重点掌握检测系统的信号放大与变换电路的处理技术。

第七章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干扰抑制技术(3学时)学习噪声干扰的形成、硬件抗干扰技术、软件抗干扰技术,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种干扰拟制技术。

第八章典型非电参量的测试方法(7学时)熟悉掌握各种测量几何量的测试方法和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包括:应变的测量、力及压力的测量、位移的测量、振动的测量、流量的测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学时: 七零其实验或上机学时:一四学分:四一,课程地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技术专业地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地任务是介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地基本概念,学温度,湿度,力,位移,光等非电量转换为电量地方法;了解生物,微波,起声波,机器等新型传感器地原理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地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地工作原理,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并掌握传感器地接口电路,为今后从事工业生产各种非电量地测控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传感器技术基础一,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点:(一)传感器地特与技术指标(二)提高传感器能地方法(三)传感器地材料与制造了解:(一)传感器地数学模型(二)传感器地材料与制造理解:(一)提高传感器能地方法(二)传感器地标定与校准掌握:(一)传感器地概念,分类(二)传感器地特与技术指标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传感器地概念,传感器地特与技术指标。

难点:提高传感器能地方法,传感器地标定与校准三,能力培养要求使学生掌握传感器地概念,类型,技术指标以及标定与校准等基本概念,特别是要明确传感器如何应用地概念。

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二)温度传感器一,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点:(一)热电效应(二)热电偶传感器(三)集成温度传感器(四)半导体热敏电阻了解:(一)金属热电阻传感器(二)半导体热敏电阻理解:(一)半导体热敏电阻工作原理(二)温度传感器地应用掌握:(一)热电偶传感器(二)集成温度传感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热电效应,热电偶传感器难点:半导体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三,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温度地各种测量方式,具有温度传感器地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三)力传感器一,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点:(一)电阻应变效应及电阻应变传感器(二)电容式传感器(三)电感式传感器了解:(一)弹敏感元件(二)压电传感器理解:(一)电阻应变效应原理(二)力传感器地应用掌握: (一)电阻应变传感器特点及应用(二)电容式传感器特点及应用(三)电感式传感器特点及应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及电感式传感器难点:压电传感器,电阻应变效应原理三,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学,使学生掌握力地各种测量方式,具有力传感器地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

主要内容介绍传感器技术,以模块+项目+任务的模式,将同一被测物理量放在一个模块中,每个项目介绍一种传感器的应用,解决传感器选型和接口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每种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给你、特性、技术参数、选用原则和转换接口电路的组成原理等。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为传感器与检测基本知识。

任务一传感器基本知识项目二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和准确度项目三检测电路基本知识
模块二为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热敏电阻在冰箱温度控制中的应用项目二PN节温度传感器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项目三热电偶在输油管道温度测量中的应用项目四集成温度传感器在数字显示温度表中的应用模块三为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光敏电阻在报警器中的应用项目二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公共照明中的应用
模块四为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电阻应变片在电子秤中的应用项目二压电式传感器在警戒区报警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三高分析压电薄膜振动感应片在玻
璃破碎报警装置中的应用项目四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数字压力计中的应用
模块五为位移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在机械行程控制位置检测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二光栅传感器在数控机床位移检测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三接近传感器在防触电警告电路中的应用项目四电传感器在电动测微仪中的应用项目五超声波车载雷达在测距电路中的应用模块六为流量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涡轮流量计在天然气计量电路中的应用项目二电磁流量计在自来水厂水量监控电路中的应用
模块七为速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霍尔式传感器在汽车防抱死装置中的应用项目二磁电式传感器在发动机转速检测电路中的应用
模块八为气体与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项目一气敏电阻在酒精测试仪中的应用项目二湿敏传感器在自动加湿器装置中的应用
在每个项目的内容组织上,用任务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元件的识别与检测、电路的装配、电路的调试和电流的运行中,突出传感器的选用、识别、检测转换电路的装配和调试时的原理分析,是学生真正掌握传感器。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时数安排建议
总课时96课时(其中实训42课时)
模块一为传感器与检测基本知识, 6课时
模块二为温度传感器的应用,14课时
模块三为光电传感器的应用,14课时
模块四为压力传感器的应用,12课时
模块五为位移传感器的应用,14课时
模块六为流量传感器的应用,12课时
模块七为速度传感器的应用,12课时
模块八为气体与温度传感器的应用,12课时
(二)教学建议
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每种仪器仪表结构与工作原理的讲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其使用方法。

但又不可太偏重于纯理论推导。

建议教学中多采用实物、挂图、课堂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五、考核与评价
(一)目的与功能
通过实施不同方式的考核评价,让学生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明确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向和素质结构等,从而自觉地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并付诸努力;将学校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训练,加快掌握技能。

(二)原则
科学的评价内容和策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完善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三)方法建议
总评成绩按以下要素综合考评:平时成绩及学习表现1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40%,实习实训成绩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