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城市公园设计规范必不可少。
下面就是一个关于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的示例,供参考。
一、基本原则1.公众利益优先:城市公园的设计要以满足公众需求、提高公众福利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群。
2.生态保护:城市公园的设计要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园的设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考虑。
4.安全性和舒适性:城市公园的设计要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和使用者的舒适感,合理设置照明、防护设施等,考虑季节变化和气候因素。
5.灵活性和适应性:城市公园的设计要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使用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空间布局与功能设置1.入口区域:设置舒适的入口环境,包括绿化带、休闲座椅、标识牌等,以及方便的通行设施和无障碍通道。
2.中央广场:作为公园的核心空间,可以设置喷泉、雕塑、游乐设施等,提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3.绿地区域:合理设置草坪、花坛、树林等绿化空间,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人们活动的场所。
4.活动区域:设置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各类运动场所,满足公众日常锻炼和娱乐的需要。
5.儿童游乐区:设置儿童乐园、滑梯、秋千、蹦床等专门面向儿童的游乐设施,满足儿童的娱乐需求。
6.健身区域:设置健身器材、瑜伽场地等,满足公众健身运动的需求。
7.休闲区域:设置休闲座椅、树荫下的休息场所等,提供公众休闲放松的空间。
8.水体景观:考虑城市公园周边的水体资源,可以增加水池、喷泉、小溪等水体元素,提高景观效果。
三、景观设计1.植物选择: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特点,合理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花卉等,增加绿化效果和美观度。
2.照明设计:根据公园功能布局和使用时间,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保证公众安全和夜间景观效果。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手法、设计途径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设计手法、设计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重功能的重要使命。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作为公园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公园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那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手法和设计途径是怎样的呢?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手法1. 结合自然环境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常常会借鉴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绿化、水景、采光等手法,将自然环境融入设计之中。
在设计中利用地形地貌,打造出不同高差的草坡、山地等景观,增加公园的层次感和变化感;在植物选择上,注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树木和花卉,打造出四季皆有景色的公园。
2. 强调人文关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通过座椅、休息亭、游乐设施等设置,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公园环境。
也应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通过雕塑、文化墙、文化节庆等手法,彰显公园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
3. 强调生态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应当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通过保护湿地、配置生态湖泊、引进珍稀植物等手法,增加公园的生态价值,吸引鸟类和昆虫栖息繁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
4. 强调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到公园的长期发展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节水灌溉系统、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手法,降低公园的维护成本,提高公园的自给自足能力,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途径1. 参与式设计参与式设计是指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形成合作关系,共同设计公园的景观规划。
通过公开征集建议、开展社区座谈会、组织公园规划研讨会等活动,让市民参与到公园景观设计中来,提高公园的社会认同度和使用效益。
2. 生态优先设计生态优先设计是指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调查和评估自然环境的现状,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公园景观。
城市公园设计理念城市公园设计内容(一)

城市公园设计理念城市公园设计内容(一)引言概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地空间,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提供生态环境、缓解压力的重要场所。
因此,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探讨城市公园设计理念的内涵。
正文内容:1. 绿色生态1.1 保护自然环境:城市公园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避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1.2 提供生物多样性:公园应设立植物园,引进各类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 强调自然景观:公园应利用自然地形,打造自然景观,增加绿地覆盖率,并建立人工湖泊等水体。
2. 人文景观2.1 设计艺术品:公园内应设立艺术品和雕塑,如雕像、喷泉等,以提升艺术氛围。
2.2 建筑景观:公园周边的建筑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增添城市景观魅力。
2.3 游客设施:公园内应提供餐饮、卫生间、游乐设施等,让游客的体验更加舒适。
3. 活动空间3.1 体育设施:公园内应设置运动场地,满足市民进行各类体育运动的需求。
3.2 休闲区域:公园应设置宽敞的休闲区域,供市民休憩、放松心情。
3.3 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演出、展览等,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
4. 环境设施4.1 环保设施:公园内应设置垃圾分类、环保设施,促进环境保护。
4.2 供水设施:公园内应设置饮水处,方便市民取水,满足基本需求。
4.3 照明设施:公园内应设置合理的照明设施,提供夜间游园的安全与便利。
5. 可持续发展5.1 硬件设施更新:定期更新公园的硬件设施,保持设施的完好和魅力。
5.2 合理规划扩展:公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公园的扩展空间。
5.3 绿色用地利用:在公园周边规划利用绿地用地,扩大公园的周边绿色空间。
总结: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包括绿色生态、人文景观、活动空间、环境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等五个大点。
通过注重生态保护、打造自然景观、设置艺术品、提供游客设施、营造文化活动、规划绿地用地等措施,城市公园设计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绿色、舒适、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所,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城市公园设计PPT课件

第七章 公园景观
Paley 佩p雷ar公k园,由美国第二
代现代景观设计师罗伯 特·泽恩于1967年设计, 位于纽约曼哈顿53号大 街。公园周边是高楼林 立的商业区,人口密度 很大,公园占地虽然只 有390㎡,但他却为喧哗 的都市提供了一个安静 的空间。
第七章 公园景观
Paley 公开p园放a式三rk入面口环,墙入,口前两面侧为
街旁游园
应以配置精美的园林植物为主,讲究街景的艺术效果 并应设有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口袋公园—起源
19世纪60年代,随着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人口 密度、建筑密度越来越大,而 适合市民活动的户外场所越来 越少,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市民 的户外活动需求。由此,在西 方高度发达的城市产生了口袋 公园这一形式的户外活动场所。 后来它在美国、欧洲、日本蓬 勃发展起来,掀起了小型开放 公园的建设热潮,开始只是为 了填补城市的空地和使社区整 洁,以及彰显政府政绩,但是 后来发展逐步规范化,市政当 局也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推 动城市中的公共开放空间的发 展。
第一章 公园规划设计概述
1.1 城市公园概论
1公园的概念 2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3公园的类型
第一章 公园规划设计概述
1.1.1公园的概念
城市公园是为供城市居民提供室外休息、观赏、游戏、 运动、娱乐,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的市政设施。
第一章 公园规划设计概述
1.1.2.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1)城市公园的文化、游憩功能 (2)城市公园的经济功能 (3)城市公园的景观功能 (4)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 (5)城市公园的防灾避险功能
为特许经营店。
公园整体地形要比大街 高出一个层次,这样使 得公园的内部空间与大 街区分开来,人们可通 过入口处四级台阶和两 侧的无障碍坡道进入园 内。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新趋势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新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的场所,对景观设计呈现出新的趋势。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注重与时俱进,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新趋势。
一、生态环保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设计师提倡绿色植被的大量引入,通过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草坪等植物,增加公园的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
同时,在公园内设置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既可以滋养植物,又能够装饰环境,形成独特的景观特色。
生态环保设计不仅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重视,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增进了居民的身心健康。
二、多功能设计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注重多功能性的设置,为不同人群提供各种需求和服务。
例如,在公园内设置儿童游乐区、老年休闲区、健身步道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的市民。
此外,通过引入文化展览区、艺术品展示区等功能区域,丰富了公园的内涵,提升了其在文化交流和艺术欣赏方面的价值。
多功能设计的公园不仅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还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社交,提高公园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智能科技运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借助智能科技的运用,提升了公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例如,通过智能化的灯光系统、监控摄像、公共Wi-Fi等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公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公园内设置智能广播系统、导览系统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增加游园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智能科技不仅方便了公园管理者的工作,也提高了市民游园的便利性和体验感。
四、艺术融合设计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艺术的融合,将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公园的各个细节中。
例如,在公园内设置雕塑、喷泉、景墙等艺术装饰,增加公园的观赏性和艺术氛围。
通过艺术品的展示和文化活动的举办,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艺术融合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公园的美感和观赏性,还能够促进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城市公园 案例

城市公园案例
城市公园的案例包括营山白塔公园、北京大兴新城绿色公园、香港自然探索公园和Guaíba海滨城市公园。
这些公园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设计理念。
1. 营山白塔公园:该公园以营山邑令杨上容修建白塔为核心,诠释了修建白塔对营山人才成长的影响。
公园分为多个区域,包括历史文化区、白塔古迹区、休闲赏景区、儿童活动区、广场活动区、休闲娱乐区、滨河休闲区。
旨在展现进士文化经世济民的时代魅力,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个性的城市文化。
2. 北京大兴新城绿色公园:这座公园并没有与城市隔离开来,而是与停车场、地铁站、餐厅、住宅和商业空间的结构交织在一起。
这种设计理念旨在促进城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为市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
3. 香港自然探索公园:该公园的空间设计倡导人、自然与城市环境共存,为参观者带来多样性的生态体验。
公园中间是一个城市农场和一个玻璃屋,这种设计旨在促进自然通风和利用自然光线,同时提醒人们关注自然与城市的共生关系。
4. Guaíba海滨城市公园:该公园位于巴西南部拥有150万人口的最大城市-阿雷格里港,旨在将城市和居民与Gu aíba海滨重新连接起来。
公园全长
公里,占地公顷,是当地政府整合的项目,将周边地区的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几个元素联系起来,让人们聚集在城市中享受这个新的共享空间。
景观项目
考虑到河岸栖息地的生态,试图重新引入该环境中的原生物种,促进其再生,同时当地残存的植被不会受到干扰,建筑也融入了周围的环境。
这些城市公园的案例展示了各种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功能,旨在提供市民更好的休闲娱乐环境,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公园设计规范是指对城市公园建设和设计的要求和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满足市民的需求。
下面是一份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的简要说明。
1. 基础设施规划(1) 公园的基础设施应包括:道路、停车场、卫生间、供电、供水、排水系统等。
公园的设计和建设应与周边的城市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相协调。
(2) 道路和步道的布局应合理,方便游客进出,同时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等,设有无障碍通道。
2. 植被规划(1) 公园应设置合理的绿化景观,包括草坪、花坛、树木等。
植被的种植和配置应考虑到不同季节的景观效果,力求四季有景。
(2) 公园内的植物选择要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同时要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吸引鸟类等。
3. 公共设施规划(1) 公园内应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和休闲设施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座椅和休息区的设置要合理,方便游客休息和观景,并且要有防晒和遮雨设施。
(3) 公园内应配置垃圾箱和烟蒂回收器等设施,保持公园的整洁。
4. 环境保护规划(1) 公园内应设有废水处理设施,确保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2) 公园内的灯光设计要节能环保,避免过度照明和光污染。
5. 安全规划(1) 公园应设置围墙或栅栏,限制非法入侵,并保护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2) 公园内的道路、步道和游乐设施等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 公园应定期维护和检修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6. 文化和娱乐规划(1) 公园应设置文化广场、演出场所和展览馆等文化和娱乐设施,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和娱乐功能。
(2) 公园内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节目应注重市民的需求和参与度。
总之,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提供一个优质、安全、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同时保护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公园设计规范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例(一)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例(一)引言概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的范例,包括场地选择、景观主题、植物配置、景观元素和可持续设计等五个大点。
正文:一、场地选择:1. 考虑人口密度和交通便利性,选择位于市中心或重要交通节点附近的场地。
2. 确保场地面积足够大,以容纳各种公园功能区域,并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3. 考虑场地的地理特点,如地形、土壤类型和水体分布等,以便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和融入。
二、景观主题:1. 根据场地的特点和城市的文化氛围,确定一个适合的景观主题,如自然主题、历史文化主题等。
2. 在景观主题的基础上,确定公园的定位和目标人群,以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和使用体验。
三、植物配置: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以确保植物能够生长和繁衍。
2. 根据景观主题和季节变化,设计多种植物组合,以保持公园四季景色的美观。
四、景观元素:1. 设计符合公园主题的景观元素,如喷泉、雕塑、亭子等,以增加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 利用景观元素的布局和分布,引导游客的流线,并划定不同功能区域,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五、可持续设计:1. 考虑到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节水、节能和循环利用等设计原则,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2. 添加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湿地净化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增加公园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
总结:通过合理的场地选择、恰当的景观主题、多样化的植物配置、精心设计的景观元素和可持续的设计,这个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个模板,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景观设计师打造更美丽、宜人的城市环境,并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园设计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个功能齐全、并独具特色的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需求的满足程度。
一、城市公园的起源
在中世纪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公园,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建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人们称其为“花园”,而不是“公园”。
城市公园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
1、是贵族私家花园的公众化。
17世纪中叶,英国、法国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
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皇室及封建领主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私家和宫廷花园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公园。
2、是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形成的小型公园。
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这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早在1858年,他就与沃克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
(我们可以看到园内大面积的绿化和水体设计)这一事件不仅开创了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先河,它也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
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愉悦身心的空间。
二、公园的类型
根据现代公园的发展,城市公园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
1、游憩公园
游憩公园流行于1850-1900年间,通常设置在郊外,是刻意为周末郊游设计的,以开阔的草地、蜿蜒的小路及自然风光、水景为特征,人们希望在这里通过户外活动保持健康。
2、改良公园
改良公园出现于20世纪初期,是改良主义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条件,美化居住环境,其最主要的受益者是紧邻公园的儿童和家庭。
大多是由一些废弃场地改造而成。
3、休闲公园
休闲公园兴起于20世纪30~40年代,它强调具有体育场地、体育器械和有组织的活动。
能够为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球场、游泳池和活动场地,使人们拥有进行体育锻炼的空间,大多数是以小规模的形式出现在居民社区中。
4、开放式公园
20世纪60年代,来发展起的开放式公园,是将分散的地块如小型公园、游戏场和城市广场等联系为一体,构成整个城市的绿地系统。
它强调打破以往的封闭形式,使公众可以自由进入园区。
开放式公园是近代兴起的公园形式,它较好的使园区与城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如大连市西南的星海公园,就是把沿海的公园、广场联系在一起形成的)
5、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是在公园的基础上结合某种特色主题,而形成的一种新形式公园,使公众在游赏的同时,丰富知识,开扩眼界,了解园区中的一些专业内容。
三、公园设计
1、面积及服务要求
由于公园设置内容、服务半径等的差异,所以对园内面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综合性公园面积不宜小于10公顷,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ha,居住区公园面积宜在5-10ha之间,儿童公园面积宜大于2ha,居住区小游园面积宜大于0.5ha。
2、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包括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附近公共建筑情况,交通状况,游人人流方向,公园的现有道路广场情况;现有植物状况;规划界限;园内外地下管线种类、走向、管径等情况。
综合全面的现状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完成设计方案。
3、公园空间分区
根据游人多种文化娱乐和休息的需要,来确定公园的主要功能分区和相应的形式,分区时要注意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动静的合理分布等。
按功能空间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
(1)动态空间
动态空间是进行散步、进行游戏或比赛、其它集体活动的场所,是较热闹的人流集中的活动区。
设施主要有游戏场、旱冰场、休闲广场等。
该区人流较多,设置应接近出入口,人均用地大约为30m2/人。
(2)静态空间
静态空间是静坐、休闲、交谈或游览等活动的场所,要求有人密度低,应由100m2/人的绿地。
设施一般有山石、水体、花草树木、雕塑、建筑小品及照明灯具等,要在功能上为散步、休息、喝茶等活动的方便创造条件。
(3)其它功能空间
主要是指园务管理区,包括办公室、工具间、仓库等,这些要与游人相隔离。
4、公园的景观设计
公园中小品则是表现主题的精美艺术品,作用是运用其装饰性来提高园林鉴赏价值。
公园小品从功能上来分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装饰小品:各类绿地中的雕塑、铺装、景墙、窗、门、栏杆等,有的也兼具其他功能。
(如香港迪斯尼中的雕塑小品设计)
(2)展示小品:各种布告栏、导游图、指路标牌、说明牌等,起到一定的宣传、指示、教育的功能。
这类小品为了达到与环境相融合,即要表现主题特色又突出景区风格。
(如东京迪斯尼的指路牌设计)
(3)服务小品:供游人休息、遮阳用的亭、廊架、座椅,为游人服务的电话亭、洗手池等,这些小品设施兼具实用功能之外还应体现主题特色,(如香港迪斯尼专列中的车厢扶手设计)(4)照明小品:以草坪灯、广场灯、景观灯、庭院灯、射灯等为主的灯饰小品。
照明系统是主题公园景观的又一个层次表达。
(如香港迪斯尼公园的夜景设计)
童年时,家是一声呼唤。
那时的我似乎比今日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
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左右相邻的小朋友聚在一起,天马行空,玩的天昏地暗,直至街上的人散去,听见焦急的父母在四处:“回家了,吃饭了。
” 这样的声音伴着我的童年,月复一月,迄今仍在我的耳畔回响。
我常常在思考“家”究竟是什么?有人说:家是酝酿爱与幸福的酒坊,是盛满温馨和感动等待品味的酒杯。
是在疲惫时回到家后爱人真情的拥抱,是彼此相守默默注视的目光…… 还有人说:家是风雨中的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里的一杯热酒,家是一次次失败后的鼓励……
家是忙碌奔波疲惫时。
最想回去好好休息的温床。
家是在外面受委屈回来后,可以痛痛快快哭一场而没人笑你软弱的地方。
家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后。
离你最远却始终与你记忆最近的画面。
无论你的人生是如何的辉煌或者是落魄。
家。
永远是你最牵挂的地方。
太平时,家是一座博物馆,又是一个加油站。
家里的一本书一封信一帧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属于你们家的故事,流传天南与地北;一把茶壶一顶帽子一把椅子,都储存着家的文化传统和信息,绵延一代又一代。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港湾,承载了多少人的梦。
烦恼的时候,想到它,豁然开朗;忧郁的时候,想到它,微微一笑;沉闷的时候,想到它,如释重负。
家,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太多,只有亲情才是无法泯灭的永恒。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