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教材)-针灸治疗学.ppt

合集下载

眩晕(中医)详解ppt课件

眩晕(中医)详解ppt课件

护理:①发病时静卧休息,舒适体位。②饮食,偏阴
虚者, 可食银耳、百合、海参、淡菜等清补之品;偏
阳虚者, 可食羊肉、狗肉、胡桃肉等温补之品。可予
杜仲、枸杞子煎眩水晕(中代医茶)详解饮,以补益肝肾。
20
舌红少苔
眩晕(中医)详解
21
结语
眩晕是以目眩、头晕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 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体虚年高、跌打
眩晕(中医)详解
10
相同 不同
病证鉴别
眩晕
中风
无半身不遂 无不省人事 无口眼喎斜 无舌强语塞
头晕仆倒
伴半身不遂 有不省人事 伴口眼喎斜 伴舌强语塞
眩晕(中医)详解
11
相同 不同
病证鉴别
眩晕
厥证
头晕仆倒
无不省人事 有不省人事
伴四肢厥冷
短时间自醒
醒后无后遗症
眩晕(中医)详解
12
辨证要点
辨脏腑 眩晕-兼头胀痛,面潮红-- 肝阳上亢
眩晕(中医)详解
6
肾精亏虚
先天不足 年老肾亏 久病伤肾 房劳过度
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
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
眩晕(中医)详解
7
气血亏虚
大病久病 失血之后 劳倦过度
致气血衰少,气血两虚, 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 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眩晕(中医)详解
8
痰湿中阻
眩晕(中医)详解
眩 晕
1
学习要求
掌握眩晕的慨念 熟悉眩晕的病因病机 掌握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熟悉眩晕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掌握眩晕的辨证论治 能对临床病例作出正确诊治
眩晕(中医)详解
2
概念

中医治疗眩晕PPT课件

中医治疗眩晕PPT课件
若兼畏寒肢冷, 感寒加重, 可加附子、 桂枝温经活血。
• 证 • 主 •辨证兼论 •治简舌表 • 治 • 方




则药
•肝 阳上亢
•气 血亏虚
•肾 精不足
•痰 浊中阻
•瘀 血阻窍
【预防调护】 预防:
1、避免和消除能导致眩晕发生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 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因素。 2、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适当的体育锻炼, 增强 体质。 3、保持心情舒畅, 情绪稳定, 防止七情内伤; 4、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 6、饮食有节, 防止暴饮暴食, 过食肥甘醇酒及过咸伤 肾之品, 尽量戒烟戒酒。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目录:
【概述】
一概念: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 晕是指头晕甚或 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 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旋转不 定, 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 甚 则昏倒等症状。
痰湿所致
涎, 头痛, 面赤, 形体壮实 者, 头重昏
者。
蒙, 胸闷
呕恶, 苔腻
脉滑;
• 瘀血所致
二、治疗原则
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
虚者:滋养肝肾, 补益气血, 填精生髓。
实证:平肝潜阳, 清肝泻火, 化痰行瘀。
三、证治分类 1、 肝阳上亢证
主证:眩晕, 耳鸣, 头目胀痛,
兼证:口苦, 失眠多梦, 遇烦劳郁怒而加重, 甚则 仆倒, 颜面潮红,急躁易怒, 肢麻震颤,
• 检查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等, 有助于诊断梅 尼埃综合征。检查血常规及血液系统检验有助 于诊断贫血。

眩晕(中医) PPT

眩晕(中医) PPT

头晕仆倒
伴半身不遂 有不省人事 伴口眼喎斜 伴舌强语塞
相同 不同
病证鉴别
眩晕
厥证
头晕仆倒
无不省人事 有不省人事
伴四肢厥冷
短时间自醒
醒后无后遗症
临床检查
测血压、查心电图、超声心动、眼底、肾 功能,明确诊断高血压病和低血压。
查颈椎X线片,经颅多普勒诊断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颈椎病、脑动脉硬化,必要 时作CT及核磁共振。
舌脉: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病机: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瘀血阻窍证
通窍活血汤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白芷、菖蒲、老葱—通窍理气,温经止痛。 当归—养血活血。 地龙、全蝎—善入经络,镇痉祛风。 药物加减: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加黄芪、党
肝肾阴虚 → 阴精亏虚 → 脑海失养 阴虚阳亢 → 肝阳化风 气郁化火 → 风阳上扰 气虚清阳不展,血虚脑失所养
损伤脾胃 → 痰浊内生 → 上扰清窍
瘀血阻窍 → 脑络闭阻 → 脑失所养 气血不通
肝阳上亢
素体阳盛,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 动,发为眩晕。
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 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 晕。
➢ 十二味共凑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
归脾汤
心脾同治,重在脾,脾旺气血生化有源, 名为归脾。
气血双补,重在补气,气为血之帅,气 旺血自生,心有所养。
益气养血药中用木香,理气醒脾,既复 中焦运化之权,又防大量补药滋腻碍胃, 使补药不滞,滋而不腻。
加减变化
兼气短乏力,便溏下坠,脉象无力,合用补中益气汤。 兼自汗时出,易于感冒,重用黄芪,加浮小麦益气固

《针灸治疗眩晕》课件

《针灸治疗眩晕》课件
《针灸治疗眩晕》PPT课 件
本课件旨在介绍针灸对眩晕的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这一领域。通 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注意事项,使大家能够安心治疗眩晕症状。
背景介绍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本节将介 绍眩晕的定义、原因和症状,为后续的针灸治疗提供背景知识。
针灸治疗眩晕的原理
Case 1
67岁女性,患有频繁的眩晕症状。通过针灸治疗和中药调理,症状显著减轻,生活质量得到 改善。
Case 2
45岁男性,多年来一直受到眩晕症状的困扰。经过一系列针灸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患者 恢复了正常的日常生活。
Case 3
33岁女性,近期遭受突发性眩晕。经过紧急的针灸治疗后,症状迅速减轻,恢复了生活的稳 定性。
问题 3
针灸治疗眩晕有风险吗?
总结和展望
针灸治疗眩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针灸治疗眩晕将进一步完善。
通过观察和研究,针灸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治疗眩晕的方法。本节将详细介绍 针灸治疗眩晕的原理,包括调整气血流通、平衡阴阳和调节脑神经功能。
主要针灸穴位
针灸治疗眩晕需要精准选择穴位。本节将介绍几个主要的针灸穴位,包括风 池、迎香和足三里。这些穴位对于症状缓解和疾病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针灸治疗眩晕的案例分析
针灸治疗眩晕的注意事项
1 选寻合适的针灸师
确保针灸师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能够提供合理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循严格的卫生规范
针灸治疗需要遵循严格的卫生规范,确保无菌和安全。
3 治疗过程中的禁忌
针灸治疗有一些禁忌,例如孕妇、传染病和皮肤损伤。
常见问题解答

眩晕-针灸治疗学-PPT

眩晕-针灸治疗学-PPT

实证 虚证
鉴别诊断
3、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眩晕多见于高血压病、梅尼埃病、颈 椎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椎-基底动脉系统血 管病以及贫血、脑血管病等疾病中。
1、耳源性眩晕: 美尼尔综合征,迷路炎症、
积液和出血,位置性眩晕等。
2、神经源性眩晕: 脑动脉硬化、听神经炎、
听神经纤维瘤、颅内感染、多 发性硬化及癫痫、晕动病等。
A.行间、侠溪、太溪 B.头维、丰隆、中脘 C.气海、脾俞、胃俞 D.太溪、悬钟、三阴交 E.血海、膈俞、内关
A.风池、百会、内关、太冲 B.百会、行间、侠溪、太冲 C.风池、气海、脾俞、胃俞 D.风池、太溪、悬钟、三阴交 E.风池、百会、肝俞、足三里
4、治疗眩晕实症,应选取? 5、治疗眩晕虚证,应选取?
轻者如坐车船, 飘摇不定,闭 目少顷即可复 常。
以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为主 要表现。
重者 重者突发黑蒙, 旋摇不止,昏 昏欲倒,难以 站立,甚则跌 仆。
17
1、辨别证候虚证
实证
凡病程短,或呈发作性, 易因情志因素诱发,主症 重,兼有恶心、呕吐痰涎, 体质壮实者,多因肝阳或 痰浊所致。
虚证
凡病程长,反复或持续不 解,每于烦劳则易发作或 加重,主症轻,兼有全身 虚弱症状者,多由血虚或 肾精不足所致。
实证
肝阳上亢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 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面红目赤,口苦。舌红, 苔黄,脉弦数。
痰湿中阻
头重如裹,视物旋转, 胸闷恶心,呕吐痰涎, 口黏,纳差。舌淡, 苔白腻,脉弦滑。
瘀血阻窍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 失眠,心悸,精神不振, 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 脉涩或细涩。
虚证
气血亏虚
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 萎黄,神倦乏力,心悸 少寐,腹胀纳呆。舌淡, 苔薄白,脉弱。

针灸治疗各论课件:眩晕

针灸治疗各论课件:眩晕
• 治法:灸百会穴。 • 操作:剪去穴区头发约指甲大,选用合适大小的艾炷
(艾炷大小依病情而定,最大黄豆大小,中炷如绿豆大 小,小炷如麦粒大小)直接置于百会穴上,从炷顶燃烧 至无烟为止(此刻最热),医者用右手持压舌板迅速将 艾炷压熄,压的力量由轻到重, • 1小时后晕止,诸症开始消除,灸至2小时,对答如常人,耳

眩晕(vertigo)是指病人所感到的 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的主观感觉, 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和出汗等 一系列症状。
一、概述
(一)定义: “眩”:指眼花,眼黑。轻者稍作闭目
即 可恢复;重者两眼昏花缭乱,视 物不清。
“晕”:指头晕,旋转。轻者如坐舟车, 飘摇不定;重者旋摇不止,难于 站立,甚则晕倒,面色苍白,胸 中泛恶。
痰湿中阻:中脘、丰隆、阴陵泉 (运脾和中,除湿涤痰。)
(2)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定眩。 以足少阳经、督脉、 背俞穴为主, 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取穴: 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疏调局部气血 升提阳气 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补益气血
辩证配穴
气血不足:气海、脾俞、胃俞; 肝肾阴虚:志室、悬钟、三阴交
灸百会穴-张令君
• 一般灸至120分钟时为最佳。施术时应1壮1壮施 灸,不得间断,如患者有烧灼痛,应鼓励坚持, 灸后一般不化脓,不需处理,4-6周灸痂自行脱 落,新发自生。灸痂脱落之后,洗头或梳头时 勿撞伤处,以免感染,如有感染化脓应按外科 常规处理。
• 注意事项:本病应在发作时治疗,灸治后,禁 忌饮酒、浓茶、咖啡等。
内关穴治疗眩晕-东兴明
• 典型病例:鲍XX,男,73岁。主诉:突然自感头晕、恶 心、呕吐,耳鸣,不敢睁眼视物5天。曾在省某医院诊为 眩晕。给予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于1987年2月8日来院 就诊。体检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心、肺、肝,脾 亦无异常,舌尖红,苔微黄薄,脉弦稍数.

针灸治疗眩晕---张婷婷30页PPT

针灸治疗眩晕---张婷婷30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针灸治疗眩晕---张婷婷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针灸治疗眩晕课件

针灸治疗眩晕课件
针灸治疗眩晕课件
汇报人:小无名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针灸治疗眩晕概述 针灸治疗眩晕的方法 针灸治疗眩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针灸治疗眩晕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眩晕的实践操作
添加章节标题
针灸治疗眩晕概述
针灸治疗眩晕的定义
针灸治疗眩晕 是一种非药物
治疗方法
通过刺激穴位 和经络来调节
身体功能
针灸治疗眩晕 具有安全、有 效、无副作用
针灸期间:保持充足睡眠, 避免过度劳累
针灸后的注意事项
保持针灸部位 清洁干燥,避
免感染。
针灸后避免剧 烈运动,以免
引起不适。
针灸后注意保 暖,避免受凉。
针灸后避免食 用生冷、辛辣 等刺激性食物。
针灸治疗眩晕的实践操作
针刺法的实践操作
针刺前的准备: 选择合适的针 具,消毒穴位, 调整好针刺的
角度和深度
情况
针灸治疗眩晕的未来发展
针灸治疗眩晕的技术创新方向
针灸治疗眩晕的 现代化技术:结 合现代科技手段, 提高针灸治疗的 准确性和效率。
针灸治疗眩晕的 智能化技术:利 用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针灸治疗的 自动化和智能化。
针灸治疗眩晕的 个性化技术:根 据患者的个体差 异,制定个性化 的针灸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眩晕的 绿色化技术:采 用环保材料和技 术手段,减少针 灸治疗对环境的 影响。
适应症: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症状,如内耳疾病、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
操作方法:根据不同的穴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激强度,进行针刺治疗。
注意事项:针刺前需对穴位进行消毒,避免感染;针刺时需保持安静,避免移动;针刺后 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灸法
定义:灸法是一种以艾叶为主要材 料,通过燃烧产生热量刺激穴位, 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辨 发 病 的辨别部发位病部位
眩晕以肝、脾、肾三脏失常最为常见。病Leabharlann 在肝常有头胀痛、 面赤等兼症;
病位在脾
病位在肾
多兼腰酸腿软、 耳鸣如蝉等。
【治 疗】
1.基 本 治 疗
(1)实证
治法:平肝化痰,定眩。以足 少阳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 为主。 主穴: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2)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定眩。以足 少阳经、督脉穴及相应背俞穴 为主。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 与现代医学相应的病症 本病在现代医学中相当 于耳源性眩晕(即;旧 称美尼尔氏综合症)、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 贫血、神经衰弱、颈椎 病等。
【病因病机】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
? 本病发生多由内伤所致,与情 志、饮食、劳倦及体虚有关, 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风阳、 痰火上扰或阴精气血不足,脑 失所养。
【思考题】
眩晕常见有几种证型?如何进行针灸治疗?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 病变主要在肝,涉及肾和心脾。
? 病理因素以风、火、痰为主, 三者又相互联系,病变性质有 虚有实,虚实之间相互兼夹与 转化。
【辨证分型】
1.辨 别 证 候 虚 实
实证
凡病程短,或呈发作性, 易因情志因素诱发,主症 重,兼有恶心、呕吐痰涎, 体质壮实者,多由肝阳或 痰浊所致
虚证
凡病程长,反复或持续不 解,每于烦劳则易发作或 加重,主症轻,兼有全身 虚弱症状者,多由血虚或 肾精不足所致
? 所谓眩晕综合征指其他内耳疾病如炎症、动脉硬化、出血、 耳硬化症及颅内疾病影响前庭神经所产生的类似眩晕病的 临床表现,针灸治疗时应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
认真做好护理
? 眩晕发作时应嘱患者平卧休息,保持安静,妥善处理呕吐症 状并给予适当护理。内耳眩晕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有认为 末梢血管循环障碍、有认为全身代谢障碍使组织水肿等,较 多学者认为由于膜迷路水肿引起,故主张发作时少饮水、进 淡食。
【附 注】
疗效评价
? 针灸对内耳眩晕症疗效较好。该病以突然发作性眩晕,同 时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等为主症,多见于中青年。本病 发作时以邪实为主,或为肝阳上亢,或为痰浊上蒙,缓解 期正虚或虚实兼见为多。本病在发作时用针灸治疗可使眩 晕、恶心、呕吐等立即缓解,眼震速度明显减小,故为向 世界卫生组织椎荐的针灸适应症之一。针灸对心血管病变 引起的眩晕也有效果。
【小 结】
?眩晕是常见病的自觉症状,其病多由内伤所致。
?病理有风、火、痰、虚之别,且每可相兼为患。
?一般发作时以标实为主,缓解时以正虚或虚实兼见为主。
?针灸治疗有从标与从本论治之异,证急者多实,宜先治其 标,如选用熄风、化痰穴位,体针、头针、耳针均有很好 即时效果。
?证缓者多虚证或虚实相兼,针灸当标本兼顾,除配用部分 法邪通络穴位外,还应健脾和胃、滋养肝肾。
【经验介绍】
临床上治疗眩晕常取百会穴,其上能升提阳气, 下能平肝潜阳,又能健脑填精充髓,可用于各证型眩晕。
徐笨人等用针刺治疗内耳性眩晕,取主穴:印堂、内 关、安眠。配穴:听宫、风池。主穴每次必刺,耳鸣、 耳聋、重听者配听宫、风池,快速进针,待出现针感 后用平补平泻法捻针 1~2min ,留针 2O ~3Omin ,每 日针 1次, 1O 次为 1疗程。用此法治疗 75 例,痊愈 29 例,显效 25 例,好转 16 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93 .4%。(徐笨人,等.针刺治疗内耳眩晕 75 例。 中国针灸 1986 ;6(1): 31 )
眩晕
【概 述】
病名含义及主症
病名含义及主症眩指眼花;晕指头 晕,临床上头晕与眼花常同时并见, 故合称为“眩晕”。眩晕有轻重程 度不同,轻者闭目休息片刻即可缓 解,重者如坐舟车之中,旋转不定,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晕 欲倒,多数患者对眩晕病名较为陌 生,临床在确定病名时,应注意因 患者的文化水平、地方语言等不同, 对主症的描绘可能会有差异。
(2)虚证
?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 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 补益气血。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 可升提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 脑髓而缓急治标。
配穴与操作
(1)实证 ? 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 溪; 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 脘、阴陵泉; 瘀血阻窍者:加膈俞、阿是穴 ? 操作:针用泻法
(2)虚证
? 配穴: 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 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 三阴交。 ? 操作: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肝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用 补法。
2.其他治疗
(1) 头针法
选顶中线,沿头皮 刺人,快速捻转, 每日 1次,每次留 针30 分钟。
( 2 )耳针法
耳针法:选肾上腺、 皮质下、额。肝阳 上亢者,加肝、胆; 痰湿中阻者,加脾; 气血两虚者,加脾、 胃;肾精亏虚者, 加肾、脑。毫针刺 或用王不留行
主穴: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方义
(1)实证
?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 里,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 清泻肝胆,平抑肝阳。内关宽 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百会 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本证型处方包括平肝、化痰、 定眩三部分。用风池、太冲平 抑肝阳 ,用内关运脾和中化 痰,用百会清利脑窍而定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