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赏析
现代诗歌名篇赏析

现代诗歌名篇赏析现代诗歌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诗歌作品,它以对传统形式和风格的突破、对现实生活和内心体验的表达为特点。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现代诗歌名篇,并对其进行赏析。
1. 杨牧《春晓》春天的清晨,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热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红掌拨清波”、“轻舟已过万重山”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之中。
2. 舒婷《再别康桥》诗人以离别为主题,以康桥为背景,抒发了离别之情与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之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与夸张,如“多情却被无情恼”、“月桥横卧水西流”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3. 北岛《波兰的铁路》这首诗以铁路为象征,抒发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压迫的反抗。
诗人的语言简洁有力,以“不买火车票”、“白天忍饥挨饿,夜里忍寒过桥”等表达出对自由的追求和不屈的意志。
整首诗充满了反抗精神与对权威的抨击,展示了现代人对自由的渴望。
4. 辛波斯卡《我怀念的》诗人以怀念为主题,回忆了战乱年代的痛苦经历与对家乡的眷恋。
她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伤痛,以及对家园的无尽思念。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战争与和平、破坏与美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楚与渴望。
5. 海子《云雀》这首诗以云雀为主题,通过描述云雀自由飞翔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与梦想的向往。
诗人运用了夸张与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云雀在广袤天空中翱翔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无拘束、自由的向往。
6. 西川《静夜思》这首诗以长夜寂静为背景,以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夜晚的安静和思念的情感,通过对月亮、床前明月光等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这些现代诗歌名篇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众多读者。
通过对这些名篇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手法,感受到诗歌带给我们的思考和触动。
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语言赏析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例析
❖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恬淡通俗 ❖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 3、清新明艳、清新雅致 ❖ 4、幽默讽刺 ❖ 5、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雄浑、豪放、
旷达 ❖ 6、沉郁悲慨 ❖ 7、音律和谐,整散结合
❖(1) “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 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 到足够大滴,便长长地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 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 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
现代文阅读专题
——语言赏析
【原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品析】这里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 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美好的人生。 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的一生应该经历幸福 和痛苦、快乐和悲伤等,寄寓了作者的希望: 一生拥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 人生的美好。
答题失误类型(作业小结)
❖ 1、答非所问 ❖ 2、要点不全 ❖ 3、表述不准 ❖ 4、不合要求 ❖ 5、答案重复
现代文阅读要点:
❖ 1.体味和斟酌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
❖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 3.挑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 ❖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
点的重点字词。
❖“析”就是分析其特点。
❖ 这句话描写的是高地古井井面映着天,体现了 古井的深沉,人们不断望着井中的自我,幽闲, 回忆无限。水滴是那样自然,由小到大,同时 显现了古井的深幽,人们对古井的爱好、亲切 的感情,人与景物完善融会的人文魅力。
表述不准 (0分!)
❖ 参考答案:此句描写了古井,“用倒映天空, 映照人脸,滴水起涟漪复又平静,天空人 脸由模糊而清楚(赏),写出井水的清澈 和灵动”(析)。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六种方法
1.主题思考法:通过思考句子所涉及的主题或议题,分析其背后所表
达的思想、情感或价值观。
2.修辞手法分析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句子中是否运用了比喻、
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探究其意义和表达效果。
3.上下文解读法:通过综合考虑句子所处的上下文,理解句子在整个
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4.音韵语言分析法:从音韵、语言的角度分析句子中是否使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进一步揭示其表达方式和艺术效果。
5.词语解读法:对句子中具有特殊含义或引人注目的词语进行解读,
探究词语的深层意义和象征意义。
6.情感共鸣法:通过与句子中所描述的情感或意境产生共鸣,进一步
理解句子传递的情感或情感表达的方式。
现代经典美文段落摘抄加赏析

现代经典美文段落摘抄加赏析段落,是文章思想内容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停顿。
人们习惯成它为“自然段”。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现代经典美文段落摘抄加赏析,欢迎阅读。
1、摘自席慕容《桐花》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
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
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赏析: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
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
2、摘自张爱玲《秋雨》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
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15首现代短诗加赏析

15首现代短诗加赏析现代短诗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形式,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常常具备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15首现代短诗,并给予简要的赏析。
1. 《HDU》忽至蓝桥下,引流学子唏嘘。
H、D、U 归何处,英勇赴梦之途。
这首诗以对学生们追逐梦想的赞美为主题,通过简短的文字展示出学子们的向往和勇敢。
2. 《昨夜星辰》涌入梦中的星光,化做我舞步旋转。
在黑夜中飞翔,我感受生命的蠢动。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梦中与星辰共舞的场景,抒发了对生命力量的热爱和追求。
3. 《追寻》路灯下撒步,风花雪月难挽留。
远山始终眷顾,看我一路追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寻求自我价值与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风花雪月的变幻,最终获得了内心的满足。
4. 《此刻》时光带走了悲伤,只留下无尽的思绪。
我拥抱此刻的温暖,感受生命的美好。
这首诗以对过往的告别和对现在的珍惜为主题,表达了对生命美好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待。
5. 《迷途》迷途的心踌躇,阅尽人间百态。
找回真实的我,需要内心的力挽。
这首诗表达了迷茫和找寻自我的过程,强调了内心力量的重要性。
6. 《孤独之舟》孤独漂流的舟,沉浸在黄昏的寂寞。
漂泊的心渴望着归宿,寻找那份真正的温暖。
这首诗以孤独为主题,表达了对归宿和温暖的渴望,寄托了人们对情感交流的向往。
7. 《未来的希望》未来犹如远方的彩虹,在雨后的天空闪耀。
我相信希望,心中的梦想会变为现实。
这首诗通过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希望的坚信,鼓励人们积极追求梦想,实现自己的目标。
8. 《思念的风景》思念仿佛夜色中的星光,在内心照亮了黑暗。
那些美好的回忆,是我心灵的乐章。
这首诗以思念为主题,描述了内心深处的回忆和思念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作用。
9. 《匆匆岁月》时光如水匆匆流逝,不经意间,青春已远去。
回首往事,泪水盈眶,这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这首诗以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当下的珍惜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的坚守和无怨的态度。
10. 《彼岸花开》漫步彼岸花开的小道上,我迎接着美丽的黎明。
现代诗歌鉴赏当代名家作品赏析

现代诗歌鉴赏当代名家作品赏析现代诗歌的出现与发展,是文学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进步。
当代名家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称赞的优秀作品。
本文将对当代名家的诗歌作品进行鉴赏与赏析。
一、作品欣赏1.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是中国当代诗歌的瑰宝,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情和浪漫。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欣赏大海美丽壮阔景色的同时,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理想。
该诗在形式上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2. 芒克的《香港喜马拉雅高山氧气系列》芒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当代名家,他的作品跨越了文学、艺术和摄影等多个领域。
《香港喜马拉雅高山氧气系列》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通过对高山景色的细致描摹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芒克的诗歌作品展现出了深邃的哲学意境和人文关怀。
3. 斯坦因的《生命的午茶》斯坦因是西方当代诗坛的重量级人物,其作品以抒情为主题,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生命的午茶》通过对一杯茶的描绘,将人生的短暂和脆弱与人们对生命的珍视相结合,令人回味无穷。
二、作品赏析当代名家的作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形式上他们对诗歌语言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尝试。
与传统的格律诗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自由度和韵律的变化。
其次,在内容上,他们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感受自然的美丽,思考人类的存在,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海子以饱满的情感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壮美的海洋画面。
通过描绘大海的浩渺和无垠,他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诗中还融入了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的情怀,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内心的真善美。
芒克的作品则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和人文的关怀。
他通过对喜马拉雅高山景色的描摹和对登山者心理的触动,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文名篇赏析

现代文名篇赏析现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几篇现代文名篇,探索其精彩之处。
一、《围城》《围城》是当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对都市人生的深刻观察,描写了围城主人公方鸿渐与妻子李秀莲的婚姻生活以及方鸿渐在围城中的种种困境。
小说表达了人们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愿望,以及现实社会中束缚个体发展的诸多因素。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刻画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图景。
二、《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通过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进行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堕落。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和犀利的观察力,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并通过对人物的命运与情感的剖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作品中对婚姻、权力以及家族等主题的探讨,令人深思。
三、《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孙少平的成长经历进行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村人的努力和奋斗。
小说以逆境中的奋斗为主题,通过孙少平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寻求自我价值的过程,展现了普通人的勇敢和坚持。
作品以真实的生活细节和准确的社会写实,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家庭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四、《活着》《活着》是作家余华创作的一部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福贵一生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乡村家庭在动荡年代中的生存状态。
小说以一位普通农民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巨大变革带来的冲击和对个人命运的改变。
作品以朴实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常,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五、《人间失格》《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以主人公太宰治自身的经历为基础,描绘了一个心灵陷入困境的人的内心世界。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探索了人性的脆弱性和无助感,以及对人生的绝望。
现代散文名篇赏析

现代散文名篇赏析散文是一种以散发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不受严格的格律和韵律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
在现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将选择几篇代表性的现代散文进行赏析。
一、《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融合了散文、诗歌和戏曲元素的伟大小说。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大家族的兴衰过程,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人生的沧桑与无常。
在《红楼梦》的开头,曹雪芹以散文形式刻画了黛玉的情感世界,描述了她的父亲去世后的感受和内心的痛苦。
这一部分散文在形式上倾向于景物描写,但通过描绘黛玉的心情和情感,使得这段散文凝聚着浓厚的情感。
二、《我所理解的生活》——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犀利的分析能力。
《我所理解的生活》是鲁迅的一篇代表作,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触动和批判。
这篇散文以自述的形式展开,鲁迅回忆起自己早期的生活经历,并对生活中的不公与不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指出了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们的无知与麻木,通过对一件件真实的事例进行展示,唤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午后》——余华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午后》是余华的一篇散文,通过对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无常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性和生活的哲理思考。
在《午后》中,余华以一位清洁工的视角来叙述一个个平凡人的故事,通过对他们的生活琐事和内心想法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不完美。
他用朴实的语言,打动了读者的内心,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敬畏。
四、《北方的云,北方的雪》——杨绛杨绛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妻子,她的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有着独特的韵味。
《北方的云,北方的雪》是杨绛的一篇代表作,她用温婉的笔触写下了对北方大地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北方的云,北方的雪》中,杨绛以散文的方式描述了北方大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通过对云与雪的描绘,表达了她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无限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诗人艾青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前途、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江河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第一节1.问: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积在人们心中的悲愤之情。
“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答:“土地”就是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预示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
2.问:诗中三个“这”字所指代的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三个“这”字分别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
“这”字与题目中的“这”字呼应,强化了“鸟”与“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关系,突出了鸟儿护卫祖国的主动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3.问:鸟儿歌唱的“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突出了鸟儿的“爱国者”“吹号者”的形象:歌唱“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即是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作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礼赞,目的是等到“无比温柔的黎明”来到的那一天。
4.问: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答: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千难万险,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著的爱,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5.问: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地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6.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答: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
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
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第二节1.问:第二节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一节诗是会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答:1.揭示全诗主旨。
2.这两句诗一问一答,
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
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
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
诗意层层递进。
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
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
3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此题意在让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理清课文的思路、层次,以利背诵。
)参考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3、彼竭我盈。
4、分两层。
第一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二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剪裁详略得当的特点。
)战前与鲁庄公的对话,战中准确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战后论述战争原理详写,与曹刿的远谋无关的战争的规模,战争的情形一概不提,请见、从战等一笔带过,这样写有利于突出曹刿谋略过人的军事家的形象。
4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或者说:说明统治者要懂得兼听则明,旁听则暗的道理,告诫君王要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有可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