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赏析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理解,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理解。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二、认真审题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这样我们就能够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赏析与答题方法及模式文库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怎么做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怎么做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让很多同学不知道该怎么答,有些同学甚至看到题目觉得一头雾水,所以在这个部分拿不了几分,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些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句子赏析怎么做?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系列之--“句子赏析”类

答题形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 特点,表
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例:请赏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 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潜滋暗长的特点,表达了 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例:请赏析“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 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 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小生命画面,展现村庄的悠闲自在和包容。 2、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绘声绘色地写出不同
的生命情态,丰富了村庄生活的画面。
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 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原文画线句: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 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掉,像土一样 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 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答案】 1、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 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 富有感染力; 2、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火朽去过程中我始终在场 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现代文阅读
之 句子鉴赏
赏析句子的角度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从关键词准确传神巧妙角度; 3、从表达技巧(衬托、渲染(烘托)、对比、象征、托
物言志、呼应、虚实)
4、从内容与结构角度(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
5、从描写的角度。
5、描写内容及方法
1、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视听结合
答: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赞美
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美丽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富 有感染力。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技巧在高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题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分值较高,而且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很多考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有效地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在阅读现代文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体裁、结构和写作思路。
同时,要注意捕捉文章的关键语句,如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中心句等,这些语句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
例如,议论文的论点通常会在标题、开头或结尾明确提出;记叙文的主旨可能隐藏在叙述和描写中,需要通过分析人物、事件来总结;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主要特征一般在开头就能找到。
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比如,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只有对文章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为后续的答题做好准备。
二、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在答题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题目所问的内容和要求。
有些题目可能会直接提问,如“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某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有些题目则可能比较含蓄,需要考生仔细揣摩。
例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某一现象的看法”,这类题目不仅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制条件。
比如,“从文中找出”“根据第X 段”“结合全文”等,这些词语都会对答题的范围和方向产生影响。
三、带着问题,回文定位明确题目要求后,要带着问题回到文章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
在回文定位时,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人名、地名、时间等信息,快速准确地找到答题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分布在文章的不同段落,这时就需要考生进行整合和归纳。
比如,对于“文中多次提到某物,有何作用”这样的题目,就需要考生将文中关于该物的描写全部找出,然后分析其在结构上、内容上的作用。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是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一种形式,既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求思维理解能力。
因此,答好这部分题目不仅仅需要有文学素养,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览。
一、通读全文,了解文本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主题、有中心思想的,因此在正式做题之前,先通读全文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通读全文,可以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做题时被零散的信息所烦扰。
需要注意的是,通读全文并不是快速阅读,而是认真理解,力求掌握文章大意。
二、把握文章结构,找准每一段的主旨文章的结构往往与其表达的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在做题时需要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找准每一段的主旨。
可以在读完全文之后,针对每个段落进行概括性的概括,确定每个段落的重点内容,并逐一思考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等到问题出现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而不是瞎猜。
三、注意标点符号,把握文章语气和节奏标点符号在阅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文阅读中。
对于标点符号的理解不仅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语气和节奏,还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我们理解文章。
比如,当遇到难懂的句子时,可以尝试通过标点符号来分析其逻辑结构,搭建自己的思维框架,最终认真思考,得到正确结果。
四、积累常见的考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试中,有许多热点考点,比如主旨题、观点题、比喻题等等。
因此,要想在考试中得高分,就必须在平时更加注重积累,学会区分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在考场上,可以通过快速分析题干和选项,找到答案,从而提高做题的效率。
五、多读多练,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最后,要做好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目,唯有多读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阅读练习,选择不同难度和类型的文本进行阅读,锻炼自己的阅读技巧和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在考场上轻松应对各类题型,达到理想的分数目标。
总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需要在平时就不断进行练习和积累,关键在于要有多角度、多思维层面的思考,从而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抓住重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夸张的表达效果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夸张的表达效果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夸张的表达效果现代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夸张的表达效果夸张的赏析要点1、定义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2、作用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写人:突出人物心理品质,性格遭遇等;夸张写事:突出事物性质意义;夸张写景:突出景物特征;夸张抒情:使感情更强烈;夸张议论:突出作者观点;3、夸张的类型(1)扩大夸张为了达到生动幽默效果,我们往往人为拔高事物特点,使之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神奇效果。
我们先看《景阳冈》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课文把老虎的吼声惟妙惟肖地写出来了。
这种在古诗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它的踪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如在《我能行》中,“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
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2)缩小夸张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倍缩小作用。
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就是缩小夸张的使用。
又如毛现代文阅读网主席在《长征》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山、乌蒙山分别视为细浪、泥丸,藐视它的小,突出红军的高大光辉形象。
许多影视、文学作品大量地使用缩小夸张,甚至把人缩小成比蚂蚁还小的人,从而展开神奇的故事。
(完整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点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要点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开段的作用:开篇点,全文;引出下文,或下文作;衬着气氛,确定基。
尾段的作用:全文,主旨;呼开,首尾,使文章然一体;卒章志,点明旨;化作者感情,深入或升主旨;言有尽而意无,引者思虑;宛转宛转,意在言外,人深思;等等。
二、文中某语句或段落有什么作用1、段落A、开段:开篇点:衬着气氛;埋下伏笔;置念;下文作;下文;全篇;开山;上下文形成照;衬着气氛;确定基;揭穿主。
B、中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下文;上文;埋下伏笔;蓄;略合;充内容C、尾段:点明中心,深入主;照开;呼前文;画点晴;升感情;卒章志;宛转有余味;寄望作者感情。
使构首尾合;言已尽而意无。
2、句子或句子自己也许其中有一个或短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手法或是表达方式。
将之揭穿出来解涵再系文章内容即可。
A、修辞手法的作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人、偶、夸、反、、反(或反)、借代、、屡次等。
修辞手法自己的作用+合句子境比、人:生形象地写出了+所指象 +特点排比、屡次:增气,加气,了+所指象 +特点夸——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感情更烈,引起者的烈共。
偶——形式上音整平均、奏感,拥有音律美;内容上凝集中,概括力。
——引人注意,启思虑,突出收效。
引起者趣,引起者思虑。
反——目的是加气,起、化作用。
借代——生活、使言形象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词句意,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完收效,增服力。
B、表现手法的作用常用的表手法有:比、象征、想、想象、托物言志、、比、烘托、白描等。
手法 +解析(例)+作用象征:引申事理,宛转形象明,使抽象事物详尽化,激想,感染力。
抑:使文章曲折有波,突出喜、美或批、刺的感情。
比:突出特点,揭穿本,人深刻启迪。
或使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相辅相成,和托对照,比没有主次。
托:突出所要表的事物持点,化思想感情。
有主次之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赏析技巧
一、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
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
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 像落花飘在水上。
”
赏析5: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
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 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
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
例句1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
比一刻用劲。
”
赏析11: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1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赏析12: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
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13: 《鼓神》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
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赏析13A: “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赏析13B. —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
又借助比
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4、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8:“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赏析8: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例句9:“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
赏析9: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10:“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
赏析10: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
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6:“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
赏析6: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7:“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
赏析7: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
6.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
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5:“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赏析15: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例句16:“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
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
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一一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
森林。
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赏析16: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