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合集下载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八个比较角度,四个答题步骤)-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赏析句子表达效果(八个比较角度,四个答题步骤)-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比较人称使用
第一人称的真实感,第二人称的亲切感,第三人称的客观性、自由度 。
①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 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 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③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
【2022年高考江浙卷】现代文阅读:《逛》作者:和军校 观音镇是真的好,那么宽的路,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的。 这里,就他一个采油工,一个单站,好大一座山,一口油井,一节列车式铁皮 房,住着敦厚一个看井人,四野茫茫,遥无人迹,比他们的泔河村还荒凉。
★★13. 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6分)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原句: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 改句: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 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分)
【参考答案1】原句中的“舞着,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都用“着” 字短语来表示动作的延续,比改句更生动形象,突出了画面的动态美。原句五 个“着”字短语构成排比,句式整产,音韵和谐,读来比改句更节奏明快、朗 朗上口。 【参考答案2】①改句用“正”替代原句“着”,表示仙鹤正在进行的动作, 且都用两个音节的词表达仙鹤的动作;②在音韵上,不及原句排比短句的节奏 感好,也不及原句句尾字音相同朗朗上口,和谐优美;③用词结构单一,不及 原句有参差,更鲜活;④在情感表达上,不及原句能表现“我”的赞叹入迷。
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 手,分析词语的内涵以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 。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 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 情感。 ③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⑤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 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⑥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现代文阅读段落的作用和赏析语句题型

现代文阅读段落的作用和赏析语句题型

教学内容重点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赏析句子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技巧重点掌握重点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技巧难点掌握重点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一、分析重点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考点解说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就是从文章整体出发,把握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在内容表达及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正确理解句子(段落)的作用,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1)某个句子(段落)在文中有何作用?(2)某个句子(段落)在文中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3)某个句子(段落)在文中有怎样的表现力?2.解题方法关键句(段)作用分析法分析某句话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

结构上的作用有:总领全文;过渡,引起下文;埋伏笔;作铺垫;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的作用有:开篇点题;设置悬念;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在回答此类题目时,要将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时,不要笼统地回答,要结合文中关键句(段)的具体内容、文章的中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等进行分析。

3.考点训练卖豆浆的孩子鲁先圣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

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

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

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

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修辞的表达效果教案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修辞的表达效果教案

句子赏析——理解修辞的表达作用及效果【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修辞(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

2、总结归纳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步骤和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解题技巧解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学完的第一单元5篇课文中,除了《马说》是一篇文言文,其他四篇现代文都是咏物抒怀的文章,这类文章大都是借所咏之物是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怀。

如高尔基的《海燕》借海燕,讴歌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赞美白杨树,赞美了北方的抗日军民……而作者在咏物时,都要对所咏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海燕》一课就描绘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白杨礼赞》一课也具体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在描绘中作者也经常会运用各种修辞以逼真地表现所咏之物得形象特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而在平时的作业、考试甚至中考中就出现了理解作品中修辞的表达作用与效果这一重要题型。

这类题型我们平时也做过指导,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真正掌握,今天我们利用这一堂课再来谈谈这类题型的解法。

【出示幻灯片1:课题】二、了解题型特点。

中考题型回顾:我们先来看看09年、10年现代文阅读中的两道题目【出示幻灯片2】教师解说:这两道题目,都是考查的对所给句子的赏析,句子赏析的角度很多,而最常见,我们同学也最容易掌握的就是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所以我平时也要求你们,能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就从修辞角度赏析)。

而考试中最常见的修辞就是比喻和拟人,今天我们就重点谈谈比喻和拟人在句子中的作用(其他修辞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举一反三)。

三、了解修辞(比喻、拟人)的一般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尤其是比喻、拟人等。

【出示幻灯片3】四、归纳解题方法。

过渡:使语言“生动形象”是很多修辞共同的表达效果。

那具体到句子中,比喻、拟人又有怎样的作用呢?这就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看了。

1、课前叫同学们到第一单元的四篇现代文中去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的句子的,下面请几个同学读出自己所找的句子,并说出运用了什么修辞。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赏析句子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
11
参考格式:本句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②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 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 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 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 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朱自清《绿》-梅雨潭) 本句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梅雨潭
2
赏析句子的常见题型
1:请简要赏析文中某某句。 2:某某句写得妙吗,妙在何处? 3:谈谈你对文中某某句子的理解? 4:某某句子对表达感情有何作用? “” 5:某某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6:某某句子有何作用? ......
3
赏析句子的切入角度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的
描写方法的角度 说明方法的角度的角 表达方法的角度 子 关键词语的角度
绿的浓淡适宜、明暗适中的特点,进一步表达 了作者对梅雨潭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2
参考格式:本句采用了 x x 修辞手法, x x 地描写了 x x 情 状(或特点等),从而表现了 x x 之情(或特点等)。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 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 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 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 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 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4
例题分析
结合语境,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 语句。
它既不像苍松那样喜欢站在山头炫耀, 也不像垂柳那样爱好偎依湖畔弄情。
(白桦林)
5
例题分析

中考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题型

中考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题型

中考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题型1. 中考阅读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怎么答题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首先,要仔细读题,明确句子的类型以及本题的考点。

常见的考点有:1.分析修辞及其艺术效果,常考的六种修辞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拟人、夸张,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不同修辞的表达效果2.分析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如倒装句;3.描写类的句子,首先判定是属于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再根据不同的描写内容,具体分析其所体现的人物的特征、个性、品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等。

2.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例如赏析句子的作用或者加点词作用,理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赏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格式

赏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格式

赏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格式1. 1赏析句子的格式 2赏析加点词语的格式拿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孤鹜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举例:视野开阔。

天上布满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飞过。

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呈现出同一种颜色。

组成了一幅天地浑然一体的波澜壮阔的画面。

没有广阔的胸襟和气度的人,是断不能写出这样视野开阔的句子来的。

动静搭配。

天空中的晚霞即使再美,也让人感觉有点单调,少了些许生气。

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

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

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

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情景交融。

王勃虽然年轻,但颇有才气,然而怀才不遇,辗转漂泊。

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

与“落霞”齐飞的那只“孤鹜”,与其说是一只大雁,不如说是王勃自身的写照,是王勃的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在文句中的间接反映。

而从“落霞”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那种人生感慨。

;“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那里是王勃的心绪所在。

赏析句子要抓住棋关键所在,入重点的词语,重点的句子意境真是太美了!2.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模式记叙文阅读中语言的表达作用题(总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根据实际灵活应变)三种类型: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段落的作用1、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基本题型:下列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答题思路和方式(不用考虑结构上的);——的词写出了——(结合本词特点,概括内容)。

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2、划线句的表达作用基本题型:文中…句子(关于…的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答题思路和方式(结构上的作用明显就写,不明显不要强求):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专题九赏析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配套课件]

202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专题九赏析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配套课件]

2.(2023年新高考Ⅱ卷,有改动)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 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 什么不同?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 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 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 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 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 在乌龟背上……
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 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 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 的青春、温情、期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由题干可知, 考生需要先明确叠词的效果,如音韵美、画面美、渲染强化、描 摹性等。文中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显然比“处、 微、早”在语意表达上更能强化文意。然后结合各自的语境分析。 如“处处”,意思是“到处”“各个地方”“所有地方”,文中 “处处显出干燥,结实”是说便道上到处都是干燥、结实的。而 “处”意为某个地方,“处处”显然比“处”的范围广。如“微 微”,意思是“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是程度副词,
(3)状语后置。如:早晨/一个小姑娘/默默地读着一本书/在拥 挤而又喧嚣的电车上。(流沙河《电车上的小姑娘》)将状语“在拥 挤而又喧嚣的电车上”后置,既实现了诗的韵律美,又突出了状 语,使小姑娘爱学习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
(4)分句位移。如: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 心仿佛又放在油锅里煎熬。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 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巴 金《小狗包弟》)把条件句移位后,突出了唯一可以终结煎熬的条 件。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规范化
• 【此句是语言描写,通过描绘少年结结巴 巴、吞吞吐吐的语言,(1分)形象生具动体地化
写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的情态,
(1分)传神地表现出他渴望得到画像又担 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表。达(效2果分)】

2010广东《偷父》
实战演练:《5、3》84页 2010武汉 《念你们的名字》
• 15.下面语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 效果。(3分)
或者议论文中,这样的反复多半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无间隔反复则表 现为呼吁型的,通常使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5)对偶:句式工 整,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 (6)反问:有问无答,答在 问中。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共鸣。 (7)设问:有问有答,一 问引起读者思考,一答更能引发共鸣。 (8)排比:句式工整,便于吟咏; 加强语势,层层递进。 (9)反语,褒词贬用,加强讽刺意味,批评„„; 或贬词褒用,(答题时注意找出贬义词对应的褒义词来答),如:我以孩 子的"狡猾"的眼光,这里狡猾是贬义词,实际上写出了孩子的聪明、善解 人意。
根据句后的提示选择划线句B进行赏析。(4分)
•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
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
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
(心理描写)
• 参考答案:
找准方法 规范化
• 这里心理描写,用了比喻的修具辞体手化法,(1
分)把我感觉院子太大比喻为穿了松松垮垮
的肥裤子,(0、5分)形象生动的写出老人 因儿子被绑老伴去世后的心理表感达受效,果(0、5
•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 1,开篇点题 • 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 •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 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 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 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父亲的雨》(2014柳州)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 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雨水的形态。 • 运用了动作描写,“跑”“拾”“甩”, 表现出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 • 动词使用生动,如“飘”字,形象写出了 斗笠在空中旋转的样子; • 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 纷纷点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 •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 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侧面写出风 大的特点,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 神。
学习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鉴赏句子的表达效果
2.探究答题方法,提升中考试题) 20.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 重号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 泪人……
1、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突出表现了 温丝特听到珍妮太太不幸遭遇后极度悲伤的 情感。 角度不准确 2、答: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表现了温 内容不具体 丝特悲伤的情感。 3、答: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传神的写出温 丝特听到珍妮太太不幸遭遇后泪流满面的样 作用不全面 子。 4、答: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传神的写出温 丝特听到珍妮太太不幸遭遇后泪流满面的样 语言不规范 子和极度悲伤。
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 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一只金色的钢笔》(2014黄石)
例句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争”“啄”两个动词,生动形象的 写出了黄莺早早争向暖树,新飞来的燕子 啄泥筑巢的情景,体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赏析角度二:词语运用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 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 也。” ——朱熹 语言文字的品味,要“咬”要 “嚼”,要细细地咀嚼,要有一字不肯 放松的谨严。
温馨提示
选择角度要准确 回答内容要具体 表达情感扣中心 组织语言要规范
• 描写手法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描写。
答题格式:描写角度+内容+情感(性格、 心情、形象、品质)
友情提示---规范化
• 描写方法: • 动作描写:…动词,生动地写出… • 语言描写:…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 • 神态描写:…的神情,细腻地刻画…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练习:
练习: 1、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五猖会》
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我”背书时的痛苦无 奈。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 生动;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3、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
春花躲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了他生活拮据每况愈下的悲惨境遇。
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 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孔乙己》)
◇这几句话运用____描写,______刻画出 穷困潦倒 孔已己______ 的形象,暗示了他的 同情 生活遭遇 _______, 表现作者对他______ 之心。 外貌 生动地
描写角度 角度三:人物描写角度
渲染了天气的寒冷,为下文我因女儿迟到而心生 怨气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一日,天下着雨,是深秋的雨,淅淅
沥沥下个不停。他当时已掏好一家酒楼的 下水道,雨大,回不了家,就倚在酒楼的 檐下躲雨。《一杯温开水》(2014齐齐哈尔)
渲染了凄冷的环境氛围,为下文酒店服务员为 他送上一杯温开水作铺垫,环境的冷和人情的 暖形成对比突出了文章主题。
“案”情分析
赏析句子 角度一:从修辞角度入手
修辞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 了)感情
表述方式:1、抓角度(修辞)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4、品效果
比喻:把A比作B,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某某事物的 特 征,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拟人:把……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 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 情。 夸张:突出某某事物XX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 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反复: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感情。 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增加文章 情感的 表达。
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叠词
词的本义+语境义+情感(心理、 性格、心情)
例句赏析:
鲁迅 《孔乙己》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摸出四文大钱。
答:运用“排”这个动词,传神地写出孔
乙己动作快速豪气,表现了他想在“短衣
帮”面前显示一下阔气的心理;运用“摸”
字,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动作迟钝,表现
简要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角度
答案:
内容/特点 (写出… … )
情感
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 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 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中考专题复习
河北省中考题
1.(2010年)《最美的善举》20题 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来五六个绛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 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在油锅里浸过一般。
2.(2011年)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3.(2012年)古诗词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9题。 请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雨脚如麻未断绝。 4.(2013年)第21题。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雪花像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5(2014年) 《五猖会》 21题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 析。(3分)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角度四:景物描写角度
自然景物描写“四步分析法:
1.概括,先概括描写的内容(交代 了时间、地点、天气等);
2.气氛,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 的心情。
3.内容: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 性格,突出文章主题。 4.结构,和上文……相照应,为下 文……作铺垫。
1、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 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 了。 《向日葵》(2014兰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