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及我国外交政策
关于新中国以来的外交细说

关于新中国以来的外交细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在外交理论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实践上,从“一边倒”的倾向发展到走向“一大片”的格局。
一扫旧中国的屈辱外交,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真正独立统一的国家,中国人真正站立起来了。
首先,我先一一列举出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然后再详细说一下其中几件相对重大的事件。
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1953年,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外交上不断取得新成就。
抗美援朝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4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并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代表团促进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的达成,显示出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国家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介入的国际性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亚非会议推进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在亚非会议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打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并初步形成走向全世界的外交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援越抗美,继续同美国对抗,中苏关系恶化后,周边国际局势更为紧张。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第一,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第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第三,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美的关系源于国际战略,源于美国实现强大的霸主政权,然而现今中美关系存在着重大的矛盾与密切的合作,而中美之间关系的矛盾,全在于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
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
由于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
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
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
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
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
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
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
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
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
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
”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
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
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
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
中国对美外交的原则立场

中方对美的原则立场是明确的,中方谈判和磋商的大门始终敞开。
1、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3、基本目标:独立自主,反霸权主义反强权政治,不结盟,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促进国际的和平与发展中国4、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不是为了挑战谁或取代谁。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适度发展军力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
中方无意同任何人搞军备竞赛。
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和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坚强、积极力量。
5、中方尊重美方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美方也应同样尊重中方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方始终致力于同美方一道努力,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6、中方始终抱着最大诚意发展中美两军关系。
中国军队坚定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希望双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加强沟通交流、增进互信,推动两军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器。
7、中方全面阐述了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当前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
中方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及其各种分裂活动,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
美方重申,美国政府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8、关于南海问题,中方强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方坚定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持同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磋商和平解决争议,坚持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结合外交政策谈谈中美关系

结合外交政策,谈谈该如何发展中美关系。
年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中美建交已经30年。
30年来。
中美关系没有形成平稳发展的模式,而是呈现规律性的跌宕起伏:1979~1989年的1O年,是双方关系最好的时期。
这是因为双方拥有共同的战略对手苏联。
1989~1999年的l0年,是双方关系最坏的时期。
原因在于东欧、苏联垮台,中国对美国的战略盟友价值丧失,美国转而将中国锁定为主要对手。
在这个1O年中,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敌意十分明显:1989年,带头对中国进行全面制裁;1993年,美国公然搜查中国“银河”号商船;1996年,美国出动两支航母舰队,干涉中国台海演习,大规模对台军售150架战斗机;1999年,美国公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2001年,美国在中国周边撞落中国战斗机,小布什上台后公开进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太空战演习,并宣称武装保卫台湾。
但是。
2001~2008年,中美关系又戏剧性地进人了一个良好时期,这是因为本·拉登的出现,让美国在世界上找到了新的敌人,中国在美国反恐战争中的盟友价值再次浮现。
到小布什政府后期,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陷入困境,美国中东政策调整在即,美国对华战略转向也同步展开。
于是,乃有美国策划的2008年全球围堵奥运圣火传递、西藏骚乱、达尔富尔问题。
进入2009年,美国几乎每个月都有“动作”:4月,在中国海军阅兵的第二天,美、日、印在琉球群岛附近大搞联合军演;美国支持一些国家侵占中国岛屿和领海;怂恿印度连续挑衅中国;策划并支持新疆骚乱事件;希拉里在泰国签署《东南亚友好条约》,并公开宣布“美国又回来了……”回顾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出“M”形的轨迹。
而自2009年开始,双方关系正处在“M”的下行线上。
这是因为美国新政府在战略调整后,重新将中国锁定为主要对手。
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没有新的敌人出现,美国至少又要折腾中国若干年。
美国战略中的中国自双方建交之后。
中国始终视美国为朋友,而美国只在需要中国的时候,才将中国当临时的朋友。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美关系

摘要:2010年,中美关系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事件,如人民币汇率之争、对台售武之争、南海之争、美越军演之争、朝鲜半岛之争等等,这些事件说明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遏制的力度,每一个事件都有可能引发中美对抗甚至全面对抗。
本文通过反思2010年的中国外交政策,围绕中美双边关系,讨论新一年的中国外交应注重的节点。
关键字:中美关系国际形势中国外交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为创造良好的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中美关系,中国在处理中美及国际事务中有几个节点是应当特别注意的。
一、不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当今世界,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国家,引领世界的发展,主导世界的重大事务,这是历史形成的现状,谁也无法撼动美国的地位。
一方面,美国的霸权和单边主义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难以接受;另一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也确实让这个世界比较安全。
中国不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以大国的身份尽自身的责任,要在影响世界发展和安全的诸多问题上与美方合作。
当然,不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不等于中国不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形象,拓展空间。
在美国无暇顾及以及不触及美国重大利益的领域和地域,中国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包括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力甚至军事的影响力。
二、牵制和制约1.利用中欧关系进行牵制。
中国与欧盟主要是经济合作,中欧关系受中美关系影响但中欧关系又能反过来影响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好,与欧盟也好打交道;中欧关系好,美国也会认真考虑改善中美关系。
在欧盟经济低迷时,中国应该出手救助。
2.利用中俄关系进行制约。
俄国仍然是一个大国,除经济上属于“金砖四国”外,军事实力(潜力)仅次于美国,俄国对美国有骨子里的怨恨。
中方要主动进一步改善关系,在牵涉到俄国的重大利益问题上声援和支持俄国。
中俄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行动一致,相互呼应,自然会制约美国。
中国的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
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
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一、另起炉灶与中美关系的开端(1948-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中美关系是建国前中共与美国关系的继续。
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共出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曾经提出了与美国真诚合作的政策。
1941年12月9日,中共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并在同日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其中明确提出“中国人民、中国侨胞及南洋各民族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太平洋各民族的广泛的反法西斯日、德、意的民族统一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应当是英、美、荷、印、中及南洋各民族的各阶层、各政党,包括英、美、缅、印、荷、澳、菲的政府,与日本国内反战人民及其被压迫民族—高丽、台湾等等。
”对待美国,中共认为:“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对英美的统一战线是有重大意义的,中英美合作集中力量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解放的必要前提。
日英美战争使英美政府及统治阶级,站在和中国人民反日的一条战线上,使英美政府更加关怀中国抗战之成败,国共关系之好坏,以及八路军抗战之积极。
”因此,中共应“向英美人士特别是其当政人物表明我们愿意与英美政府真诚合作抗日。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南方局负责人周恩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即分别致函英美驻华大使,表示中共将与他们的国家并肩作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 逐步开展。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 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 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 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 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 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 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 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中美关系的改善
1)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与周恩来总理会谈。 (2)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 华,中美双方在上 海签署《中美联合 公报》。(3) 1979年,中美正 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中美两国对 抗结束,两国关系 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 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 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 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 束。”“日本方面痛感日 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 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 表示深刻的反省。”“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 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 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 要求。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 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 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 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 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 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 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总理 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 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 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 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 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 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据说,此言一 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政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美关系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备受瞩目的焦点。
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不仅对两国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着全球格局的演变。
中国外交政策在处理中美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又要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首先,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关乎两国的未来,也关乎全球的稳定与繁荣。
中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原则。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中国一方面积极寻求合作,推动形成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也会坚定捍卫自身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的权益,与各国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其次,中国外交政策在处理中美关系上始终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原则。
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推动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解决分歧,坚守自由贸易、开放市场的立场,努力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不仅服务于中国国内改革发展大局,也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进步。
第三,中国外交政策中也兼顾下属领土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必将综合考虑周边国家的利益,尊重国际法原则,以和平解决争议。
中国对台政策是外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致力于维护两岸和平稳定。
与此同时,中国还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维护共同利益。
通过构建友好邻邦关系网络,中国在地区外交中追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此外,在中国外交政策中,也要注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和地位。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和发展问题,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争端,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