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辨析(学生版+教师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课件

2、比拟、
6、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岁暮》
3、设问、
作 7、“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 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业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反问、 5、借代、 6、双关、 7、对照、
谢谢大家!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巨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艰巨: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此诗是诗人晚年旅居夔州时
重九登高后所写。
设置题目:
A.“无边”“不尽”用了夸张手法,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
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4、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问题: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3 分)。
答:①正侧结合。
②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去”来反应山 村的繁忙;
③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 农忙的气氛。
知识回顾:
抒情方式

五借+一衬
化;“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两者生 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②排比。同时三句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 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三、考查方式: 1、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分析诗句“xxxx”使用的修辞手法。 3、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4、这首诗/XX联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技能?请结合诗句分析。 5、赏析诗中XX联。

高考语文 常见修辞手法表解和辨析

高考语文 常见修辞手法表解和辨析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①引用神话故事,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体现浪漫主义色彩;
②引用历史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
③引用诗词名句,增添文句意蕴和表达效果,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说服力。
二、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
区别角度
比喻
比拟
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把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比作“喧腾的大海”,有相似点,是比喻。
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事物。例如: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
(2)具体代抽象。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吟罢低眉无写处。
高考语文,归纳整合——常见修辞手法表解和辨析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解
修辞手法
定义
种类
作用
注意事项
比喻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高考语文复习 常见表现手法比较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 常见表现手法比较分析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表达技巧。

狭义的表现手法指的是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比兴想象、联想等。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衬托)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对比)1. 衬托——两者之间有主次之分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是用环境、气氛或其他条件做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对比——两者之间无主次之分对比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手法。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①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②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⑤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烘托)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衬托)3. 烘托烘托多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①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②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③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登宝公塔①王安石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 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

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9.doc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9.doc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9-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9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1谐音双关:我失骄杨群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语意双关: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反语:反语就是说反话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

反语的种类:1表示讽刺的反语: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屡血痕抹杀了。

……实在是标致极了……2习惯性的反语: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3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的反语:几个女人有一点失望,也有一点伤心,各人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双关和反语虽然都有表里两层意思,但是:反语的表里意思是相反的;双关的表里意思是相关的。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映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

这种修辞方法按照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得出来的关系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悲凉的心情。

反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

用”……但我还以为船慢”反称”我”的急切的心情。

顶真(顶针、联珠)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顶真修辞格具有蝉联续接的特点,这种语言方式适于表现客观事物间的递相依存的关系。

只有事物确实具有这种关系时方可使用,否则就成了文字游戏了。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高中语文表现手法

语文表达技巧归纳大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诗歌中无说明)第一节:修辞技巧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双关(隐语)、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B3、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2.doc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2.doc

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2-高考语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2二、对比和衬托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

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归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今昔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盛衰的无常。

这里重点是通过今昔两种境况的对照,使人从中清晰强烈地感受到某种哲思,而不是为了突出其中的某一种境况。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

但是对比仅限于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而衬托还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

对比通过对照落脚点不在于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而是从对照中昭示某种情感认识;衬托通过对照落脚点在于凸显相互对照的某一方。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修辞手法知识点(附习题+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修辞手法知识点(附习题+解析)

一、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甲事物喻乙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词联结。

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借喻。

典型形式: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如:“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同一个本体。

如:瞧,那骑着自行车翩翩而来的一群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3)比喻的作用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1)比拟的特点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比拟的作用正确运用比拟,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使用时注意事项①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气氛。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感情相悖)②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课件
• 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
• ②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
• ③生动开朗,幽默风趣。
答题情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 了……(事物)的……(特征),强调 了……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如:白发三千丈,缘- 愁似个长。
10
夸张种类 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为什么人们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在一个夏
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
篮。
10、董存瑞像钢铁伟人一-般挺立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
15
对偶作用 ①句式整齐,音乐感强。 ②表意凝练,具警策之美。 ③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 答题情势 •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情势)句式
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节奏 感和韵律美,(内容)表现了……
5、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类似,字数相等,意义 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特点 结构类似 词性相对 意义相关 字数相等
-
Hale Waihona Puke 14经典名联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
33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总复习: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辨析(学生版+教师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辨析学生版修辞手法【知识卡片】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一、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纱》)()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

()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5、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7、举酒欲饮无管弦。

()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

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

——《凭栏人·春思》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31、这种“都乐”牌钢笔质量极差,不如更名叫“都悲牌”。

()3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2、马克思永远地睡着了。

()33、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

”()3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

()3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陆游《钗头凤》)()38、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

(陆游《邻水延福寺早行》)()39、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李商隐《潭州》)()40、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4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二、高考链接1、【2005全国卷·河南等】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2008江苏卷】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2009江苏卷】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4、【2009重庆卷】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孔尚任《【折桂令】问秦淮》5、【2008浙江卷】《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运用______的手法,作者以_______和______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

6、【2010安徽卷】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

__________ ____________7、指出苏轼诗句“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中后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____________8、【2006江西卷】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____________9、【2005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然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____________10、【2009四川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11、【2013安徽卷】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2、【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wén乡狱,中有冻死囚!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3分)13、【2011江西卷】江城子秦观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现手法【知识卡片】表现手法: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而使用的手法。

通常也包括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和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内容交叉。

相当部分在现代文学类中考查。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多角度写景(多感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象征、以小见大(常见于小说)、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明暗结合、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讽刺、似褒实贬、似贬实褒(贬词褒用反语)、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复唱(沓)、铺垫、伏笔、照应、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动作、肖像、语言、心理高考链接1.【2014重庆卷】[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渐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2广东卷】余杭四月[元] 白珽tǐng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2010山东卷】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4. 【2007北京卷】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úyǐ):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duō):摘取、拾取。

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

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

5. 【2008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请指出这首诗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7.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请指出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8.马(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何当:怎么能够(安上)。

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阅读下面的小令,回答问题【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南乡子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所表现的主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知识卡片】表达方式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记叙: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诗歌中所记叙的事情包括诗人的现实生活和典故两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