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等级的判定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概述环境风险评价是指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评价,确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及其他环境因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是对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它有助于指导评价人员的工作安排、资源分配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
1.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文件。
根据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不同性质、规模和风险程度的项目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等级的评价工作。
2.评价对象的特征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还包括评价对象的特征。
评价对象包括评价区域、污染源、环境介质等。
评价区域涉及到区域规模、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因素;污染源涉及到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接触途径等因素;环境介质涉及到土壤、水体、大气等不同介质的受体敏感性、承载能力等因素。
评价对象的特征对划分等级起到重要影响。
3.目标受体的敏感性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还需考虑目标受体的敏感性。
目标受体包括人类和生态环境,其敏感性决定了评价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例如,市中心区域及周边居民、饮用水源地等敏感目标受体需要优先考虑。
4.研究范围和数据可获得性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还需考虑研究范围和数据可获得性。
评价工作等级可以根据研究范围的大小和数据可获得性的程度来划分,以确定评价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
狭小范围、数据多样且易获得的评价对象可以划分为低等级,而广泛范围、数据缺乏且难以获得的评价对象则可以划分为高等级。
5.当地社会关注度和风险意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还需考虑当地社会关注度和风险意识。
当地社会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关注程度和风险意识越高,评价工作等级越高。
这是因为社会关注度和风险意识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关注和压力,对评价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结论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评价对象的特征、目标受体的敏感性、研究范围和数据可获得性、当地社会关注度和风险意识等因素。
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环境因素评价标准环境因素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和衡量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环境因素评价标准是为了指导和规范环境评价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环境因素评价的背景、意义以及常见的评价标准。
一、背景和意义环境因素评价是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的过程,它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解读工作。
评价结果能够提供环境保护决策和管理的科学依据,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的环境政策和措施,从而保护人体健康和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二、评价标准的分类环境因素评价标准可以根据评价对象、评价领域和评价方法的不同来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评价标准:1. 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是对大气环境中各类污染物浓度的要求和限制。
它可以细分为综合气象条件评价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浓度评价标准等。
2. 水质评价标准水质评价标准是对水体质量要求和限制的规定。
它可以包括地表水质量评价标准、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各类水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标准。
3. 土壤质量评价标准土壤质量评价标准是对土壤污染程度和土壤可利用性的评估准则。
它通常包括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土壤酸碱度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
4. 噪声评价标准噪声评价标准是对环境噪声水平的要求和控制措施。
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使用性质,可以制定室内噪声标准、工业区噪声标准、交通噪声标准等。
5. 辐射评价标准辐射评价标准是对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限制和控制。
它可以包括电磁辐射、核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等各类辐射标准。
三、评价标准的制定环境因素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现行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际标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等因素。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实事求是、科学公正,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四、评价标准的应用环境因素评价标准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监督以及环境治理和修复的监测和评估等。
评价标准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环境风险评价是针对特定区域或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辨别与分析,旨在预测和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和划定范围的体系,用于表征和界定环境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通常分为几个不同级别,如高、中、低等。
每个等级对应着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用于指示问题的重要程度和紧迫性。
高风险等级表示潜在的重大环境风险,并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减轻潜在影响。
中等风险等级表示可能存在一些环境风险,但不及高风险等级的严重。
低风险等级表示环境风险较小,对环境影响较低。
评价范围则是指评价所覆盖的区域或项目范围。
它包括了对环境风险评价的边界定义和范围限制。
评价范围可以基于地理位置、生态系统类型、环境介质、时间等因素进行划分。
在一些情况下,评价范围可能涵盖整个地区或国家,以全面评估环境风险。
在其他情况下,评价范围可能仅限于特定的区域、场地或项目,以针对性地评估局部的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评价等级和范围的划定应该符合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外,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全面地报告给相关利益相关方,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对于环境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帮助决策者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紧迫性和影响范围,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风险治理。
首先,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定是基于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和分析。
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因子的类型和程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科学量化和评估,可以确定不同等级的环境风险。
这样一来,决策者可以根据等级分类的结果,针对高风险等级采取紧急的修复措施,对中等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管控,而对低风险等级进行常规监测和管理。
环境因素评价标准

★ 间隔性使用资源和能源
★ 间隔产生一般固体废弃物
★ 全部循环使用
★ 无外部环境投诉
★ 异常/紧急状态下有发生的可能性小或无(根据过往经验判断)
几乎全部可
预报或预防
(日常生产
过程中存在
的)
★ 正常、异常、紧急状态下都不会超出法定标准
★ 对人体健康无危害
★ 对环境的影响在本厂范围以内
★ 正常状态下不超出法定标准,但异常、紧急状态下都有超出法定标准的可能性
★ 影响人体健康
有一般性要求,
例如客户和公众要求
一般
基本没违反环保法规
目前的监控管理需改善
1
★ 间隔性使用化学危险品
★ 间隔性产生危险物
★ 间隔性排放工业废水
★ 间隔性排放工业废气
★ 对环境的影响很小或无
没有法规规定或其它要求
好
没有违反环保法规监控管理机制
运作良好
评分说明:
1.对于每一评分段,只要满足各项评分标准之一者即可。例如:只要满足“连续使用化学危险品”,发生的可能性即为3分。
2.对于每一评价专案,如果存在同时满足不同评分段内的小点,则评分结果取最高。
★ 间歇性排放工业废水
★ 间歇性排放工业废气
★ 间歇性排放噪音
★ 间歇性使用资源和能源
★ 间歇产生一般固体废弃物
★ 部分循环使用
★ 有内部环境投诉(如公司、
集团内)
★ 异常/紧急状态下有发生的可能性(根据过往经验判断)
事前在一定
程度上有可
预报或预防
(如因机器
或设施故障
引起)
★ 不属于化学危险品的物料
环 境 因 素 评 价 标 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重要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中,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评价等级的确定是评价结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决策和措施。
下面将介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
一、评价指标选择根据大气污染源的类型及设施、区域气象、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要科学、全面、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典型指标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浓度、生态环境的变化、环境噪声等。
二、评价方法选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类型,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理论分析法、实验研究法、模型模拟法和监测分析法等。
评价方法选择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严谨、客观地进行。
三、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评价等级的一个重要环节。
数据来源可以采用现场监测、模拟模型、公开资料和实验室测试等方式。
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评价指标确定标准评价指标的标准要参照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订。
标准的制定要严格科学、合理可行、可操作性强。
五、评价等级划分评价等级应该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类型相对应。
当前,国内采取的评价等级划分是采用“四级评价法”,即分为轻微(A 类)、较轻(B类)、较重(C类)和重大(D类)四个等级。
六、评价结果报告根据评价结果,编制评价结果报告,汇总、分析、整理评价数据,形成清晰、具体的评价结果报告,对评价结果进行具体说明和解释,评价等级和评价结论明确,同时还需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七、专家论证评价结果模型、数据和结论应进行专家论证,对评价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
评价专家须具有科学、技术、环境等多样化领域的专业知识,保证专家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是一个科学、严谨、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在实践中应注重合理化设计、精细化操作、信息化管理,以建设绿色、环保的社会和谐环境为目标,为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分析表

在矿山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等级应上调一级。
本项目不属于矿山开采项目
5
线性工程可分段确定评价等级。线性工程地下
本项目不属于线性工程
穿越或地表跨越生态敏感区,在生态敏感区范围内无永久、临时占地时,评价等级可下调一级。
6
涉海工程评价等级判定参照GB/T19485
本项目地下水水位或土壤影响范围内未分布有天然林、公益林、湿地等生态保护目标
1.6
当工程占地规模大于20kι√时(包括永久和临时占用陆域和水域),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改扩建项目的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包括陆域和水域)确定;
本项目占地规模小于20kπ?
1.7
除1.11.6条以外的情况,评价等级为三级;
根据第7条,本项目可直接进行生态环境简单分析
本项目不属于涉海工程
7
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且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污染影响类改扩建项目,位于已批准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内且符合规划环评要求、不涉及生态敏感区的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可不确定评价等级,直接进行生态影响简单分析。
本项目位于已批准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内且符合规划环评要求、不涉及生态敏感区的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直接进行生态环境简单分析
1.8
当评价等级判定同时符合上述多种情况时,应采用其中最高的评价等级。
/
2
建设当上调评价等级。
本项目不涉及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
3
建设项目同时涉及陆生、水生生态影响时,可针对陆生生态、水生生态分别判定评价等级。
本项目仅涉及对陆生生态影响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分析表
HJI9—2023评价等级确定原则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 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
•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 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5.3 大气环境评级工作等级确定
1.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按HJ 2.1的要求识别大气环境影响因素,并筛选出大
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主要为项目 排放的常规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 2. 评价标准的确定
分为以下三类。 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
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
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 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Ⅲ类:指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 设项目。
5.2.2 划分原则:
3.1.3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污染物排放标准:
例如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方法
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根据环境的组成特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可进
。
• 5.1.1 评价等级划分
• 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 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 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 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 dB(A)以上[不含5 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按一级评价。
•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 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 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5 dB(A) [含5 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 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和方法

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 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 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一、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 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 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 依据和方法
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环境影 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 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等因素进行划分.
2)对于利用废弃盐岩井洞穴或人工专制盐岩 洞穴、废弃矿井巷道加 水幕系统、人工硬岩洞库加水幕系统、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 枯竭的油气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危险废物填埋场应进行一级 评价,不按表6划分评价工作等级.
Ⅰ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
4、Ⅱ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
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 供应(或排水、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 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 定.
(6)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排放 的污染物计算其评价等级.
(7)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及 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等级做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 超过一级.调整结果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源海 拔高度
/m
面源 长度 /m
面源 宽度 /m
与正北 向夹角
/°
面源有效 排放高度
/m
排放 工况
污染物排放速率 (kg/h)(g/s)
颗粒物
/
38
25
/
12.0
正常 0.0255(0.0071)
②气象及其他参数: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气象及其他参数情况如表 7-2
所示。
表 7-2 本项目气象及其他参数表
C i 100% Pi
Coi
式中:Pi——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 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oi——第 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若污染物数 i 大于 1,取 P 值中最大者
岸线方向/°
/
(2)预测模式选取
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推荐模型中的估算模型
(AERSCREEN)对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析。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
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3)评级等级的判定
计算污染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第 i 个污染物),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 标准限制 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D10%。其中 Pi 定义为:
根据上述预测结果可知:正常排放时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占标率为 1.2229%,占
标率 10%的最远距离 D10%为 0m;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最大占标率为 8.8272%,占标率 10% 的最远距离 D10%为 0m。因此,本项目 Pmax<1%,环境空气评价级别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包括员工洗手产生的含油废水)。根据工程分
1800
0.1048
0.012
2000
0.0908
0.010
2500
0.0670
0.007
下风向最大质量浓度及占标率
8.8272
0.981
D10%最远距离/m
0
图 7-1-2 无组织排放废气浓度-距离图
表 7-4-3 估算模式预测结果表
污染源 1#排气筒
污染因子 颗粒物
最大落地浓 度(ug/m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HJ2.3-2018)可知,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
响属于水污染影响类,排放方式为间接排放,因此本项目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B。
3、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选址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北京路 367 号 2 栋 16 号厂房,该 区域属 III 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3dB(A), 且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口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 III 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 版)》(GB/T4754-2017)及其注释可知,本项目为 金属结构制造(代码:C331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 护部令 第 44 号)和《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 (生态环境部令 部令 第 1 号)中第二十二条“金属制品业”第 67 款可知:“①有电镀 或喷漆工艺且年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 吨及以上的需要编制报告书;②其他(仅切 割组装除外)需要编制报告表”。本项目属于金属制品加工制造,不涉及电镀工艺喷漆 工艺。因此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类型为报告表。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附录 A 可知,本项目属于 IV 类项目,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5、土壤环境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为金属结构制造(代码:C3311),选址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北京路 367 号 2 栋 16 号厂房,占地面积约 970.4m2(<5hm2)。根据项目外环境关系可知,本项目属 污染影响型、III 类项目,占地规模为小型,位于工业园区内,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可知,本项目可不 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6、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使用的危险物料为切削液、机油、二氧化碳气体、氩气等。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 C.1.1 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 量比值 Q 计算结果可知,项目 Q<1,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 I。 根据 HJ169-2018 中表 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可知,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仅需进行简 单分析。
表 7-1-1 本项目有组织废气(点源)排放参数表
污染物 名称
排放速率 kg/h g/s
烟气出 口流量 (m3/h)
烟气出 口流速 (m/s)
排气筒参数 高度 内径 出口温度 (m) (m) (K)
颗粒物 0.023 0.0064 14000
13.76
15
0.6
298
表 7-1-2 本项目车间无组织废气(面源)排放参数表
环境影响分析
(表七)
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等级的判定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排放的废气主要为切割和焊接工序产生烟(粉)尘(以颗粒物计),故本次
环评确定以颗粒物(TSP)作为预测因子。
(1)预测参数
①污染源参数: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废气排放情况如表 7-1 所示。
污染工序 切割+焊接
名称 生产车间
参数
取值
城市/农村选项
城市/农村 人口数(城市选项时)
城市 91.42 万人(2018 年年末统计)
最高环境温度/(K)
310.3
最低环境温度/(K)
267.1
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
区域湿度条件
湿润
是否考虑地形
考虑地形 地形数据分辨率/m
□是 ■否 /
考虑岸线熏烟
□是 ■否
是否考虑岸线熏烟
岸线距离/km
/
1.92
评价标准 (ug/m3)
450②
占标率 (%) 0.272
D10% (m)
0
推荐评 价等级
III
生产车间 颗粒物
8.8272
25
900③
0.981
0
III
备注:①在 HJ2.2-2018 中规定 1h 平均浓度值≈3×24 小时浓度均值,因此本项目 PM10 和 TSP 1h 平均浓度值分别为 450ug/m3 和 900ug/m3。
下风向距离(m)
颗粒物(PM10)
预测质量浓度(ug/m3)
占标率(%)
10
0.0006
0.000
50
0.4427
0.098
100
1.1852
0.263
200
0.7152
0.159
400
0.3615
0.080
600
0.2206
0.049
800
0.1522
0.034
1000
0.1143
0.025
1400
析,洗手含油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汇同其他生活污水一起经现有预处理设施处理达
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外排市政污水管道,最终经陡沟
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本项目建成后生活污水、员工洗手废水,排放量约为
0.765m3/d,主要污染因子为 pH、COD、BOD5、氨氮、SS、总磷、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 等。
(Pmax)和其对应的 D10%。
评价工作等级
表 7-3
评价等级判别表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评价 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Pmax≥10% 1%≤Pmax<10%
Pmax<1%
预测结果:根据估算模型(AERSCREEN)预测结果见表 7-4 和图 7-1 所示。
表 7-4-1 项目有组织排放(1#排气筒)污染物估算模式预测结果表
颗粒物(TSP)
预测质量浓度(ug/m3)
占标率(%)
10
6.3322
0.704
50
6.5157
0.724
100
4.0043
0.445
200
1.8867
0.210
400
0.7867
0.087
600
0.4612
0.051
800
0.3138
0.035
1000
0.2323
0.026
1400
0.1474
0.016
0.0835
0.019
1800
0.0638
0.014
2000
0.0567
0.013
2500 下风向最大质量浓度及占标率
D10%最远距离/m
0.0436 1.2229
0
0.010 0.272
图 7-1-1 有组织排放废气浓度-距离图
表 7-4-2 项目无组织排放(面源)污染物估算模式预测结果表
下风向距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