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2课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试题选修6
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6)5.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3、经济上:
探究2:为什么说兵马俑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三、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
l 陶俑和陶马,造型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 色彩明快、绚丽、对比强烈,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 杰作。
l 陶俑面部表情丰富、个性鲜明,具有大气磅礴和惟妙 惟肖的形态。
l 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是 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见到秦俑时, 除了激动就是 激动,便不由 自主跳入俑 坑。”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1. 地位:兵马俑是秦陵的一组陪葬坑,位于秦陵东侧。 2. 兵马俑坑布局:共分四坑,为坑道式地下土木结构。
古 代 军 阵 编 列 体 系
一号坑军阵主体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 向外。最前面三排为弩兵先锋,后面是车、步兵组成矩形联合编队。
3.阵容(编排特点): (1)从一、二、三、四,根据古代军队编列分别为右、 左、中军和指挥部,组成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 (2)呈坐西向东排列,体现秦统一过程中自西向东横扫 六国以及威武雄壮的气势。 (3)象征着守卫陵园的职能。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从参观兵马 俑并结合所学知识看,您认为秦军为何如此 强大? 1、军事上: 军阵严整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 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 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 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 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 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l 兵器制作工艺非常高超,性能精良,代表中国青铜兵 器生产的最高水平;铬盐氧化处理技术,堪称世界冶 金史上的奇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学设计(共1课时)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力,提高历史素养。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三维模型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构造和艺术特点;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秦始皇及秦始皇陵的兴趣;
(2)新课内容:详细介绍秦始皇陵的构造、布局,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分类、数量及排列规律;
4.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实物资料(如图片、模型等),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艺术价值。要求手抄报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字数不少于300字。
5.观看一部关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纪录片,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观后感要求结合课堂所学,谈谈自己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认识和体会。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秦始皇及秦朝的历史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补充;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如:“秦始皇陵的构造特点有哪些?”、“兵马俑的分类及排列规律是什么?”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角色,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发掘与研究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 通过设计虚拟考古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历史素养。
2.通过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态度,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4.引导学生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规模、结构及组成部分。
2.掌握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能够分析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考古发掘过程,认识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4.通过研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掌握如何鉴赏古代艺术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节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 反思与评价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选修六第5单元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材料一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guǒ]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 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 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 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兵种更为丰富,作战更加机动
兵马俑三号坑展厅 面积最小;“凹”字形;指挥部
三号坑被认为是指挥部,但坑内仅有战 车一辆,武士俑68个,却没有统帅。请给 出合理的解释。
兵 马 俑 三 号 坑
完成统一后,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封建皇帝。为 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一切 大权于一身,政事无论大小,全由一人裁决。三号坑中的军阵指 挥部没有统帅,可能是秦始皇将军权集中于个人之手的象征。
归纳: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着 怎样的“突出普遍价值”?
1、历史价值:
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重要实 物资料。
政治:专制皇权、暴政等 军事:军阵的编列方法、秦军的编制、秦军的装备、兵器的配备等问题 经济:秦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等。
文化艺术:雕塑艺术、服饰艺术、彩绘艺术等 科学技术:青铜工艺制造水平等
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
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
一、“事死如生”的陵园
1、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开创了后 世帝王厚葬之风的先河。
2、结构布局
①“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建制布局。 ②陵墓宏伟壮观,专制主义皇权的体现。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选修6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秦始皇陵的修建1.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至平原津①而病。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②。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
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
九月,葬始皇郦山。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③送诣七十余万人。
穿三泉④,下铜而致椁⑤,宫观百官⑥奇器珍怪,徙臧⑦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⑧,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⑨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⑩即泄。
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树草木以象山。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
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其丹漆,深极不可入。
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
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卫宏《汉旧仪》〔材料三〕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墓经过了三十七八年的修建,终于创造出一个旷古未有的奇迹。
一部修陵史清楚地表明,它跨越了战国秦到统一秦这两个风雨激变的时代。
其本身又经过了四个阶段,即:初创期──从嬴政初即秦王位到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前夕,即公元前246年左右~前231年;持续期──十年统一战争中,即公元前230年~前221年;高峰期──从秦帝国建立到秦始皇死葬郦山,即公元前221年~前209年;结尾期──秦二世统治时复土后到工程被迫停止,即公元前209年~前208年冬。
从以上时间进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延时最长,前后达十四五年;第四阶段时间最短,前后不及两年。
再从工程量上看,以第三阶段为最大,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是秦帝国政治势力、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才能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优质课终

——
青铜矛
金柄铁箭
青铜铍(一号俑坑出土) 青铜剑 兵器 铜剑(一号俑坑出土) 为长兵器。铍首长35.3厘米, 发长度为 86厘米,剑身 身长23.9 厘米,最宽 3厘米。 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 铍体有自然分布的天然花纹, 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 呈云头状。这些花纹既非铸成, 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 青铜铍 又非刻划,花纹可视而不可触, 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 和器表金相组织融为一体。这种 弩 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 隐现花纹形成的工艺方法也成为 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 秦俑谜团之一。 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 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 铜镞 青铜矛 2000多年,出土时然光亮如 新,锋利无比。
“高车”:战 车
“安车”:指 挥或巡游车
1986年10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铜车马 比我们宫廷的马车还要好!”
见到秦俑时,除了 激动就是激动,便不 由自主跳入俑坑。”
9月16日下午,一位叫马林的德国青年,由于对秦始皇兵马俑 痴迷成狂,自制秦俑服装,装扮成秦俑并跳入1号坑修复区。所幸 秦俑馆公安干警及时发现,文物没有被损坏。
“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虎挚之士,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 、秦兵马俑坑的历史文化价值
世 纪 最 重 大 的 考 古 发 现 之 一
1、兵马俑军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 迈气势,兵马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 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 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史学价值)
2、艺术价值: 1)陶俑和陶马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 2)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塑反映出我国古代 工匠高超的技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1987)
高中历史遗产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精品PPT课件

62米
一号坑面积最大,是 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 长方形矩阵。
(2)兵马俑二号坑
④骑兵方阵
③ 车、步、骑
混合方阵
①
弩兵方阵
②
战车方阵
跪
立
射
射
俑
俑
二号坑面积较小,有四个方阵,内容丰富,是这组 兵马俑的精华。
(3)兵马俑三号坑
三号坑面积最小,呈“凹”字形,是这组兵马俑的指挥部。
兵
马
俑 坑
4 (中军) 2 (未建成) (左军) 古
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秦始皇陵结构布局和历 史文化内涵 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 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一、“事死如生”的陵园
地址:陕西西安附近的临潼骊山
1、地位:第一个皇帝陵园,中国古代最大的 帝王陵
2、按照“事死如生”原则,模仿都城建制布 局,分为内城和外城。
陵墓分为 内城和外城,陵园北部为礼仪性的建筑和陪葬墓,东侧依次 有 ? 、马厩坑和陪葬墓区,西侧为烧造砖瓦、加工陵材的地方以及 修陵人的墓地。从这此残留的遗迹,足见这座帝陵的宏伟与壮观。
出土青铜剑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战场上的较量,归根结底是综合实力的 较量。您能否从兵马俑中看出秦朝政治、经 济发展的状况?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经济发达,国力强大 (重农抑商,兴修水利,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一、史学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 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 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 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 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 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 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 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 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 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6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高峰期──从秦帝国建立到秦始皇死葬 郦山,即公元前221年~前209年;
结尾期──秦二世统治时复土后到工程被 迫停止,即公元前209年~前208年冬。
从以上时间进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 延时最长,前后达十四五年;第四阶段时 间最短,前后不及两年。再从工程量上看, 以第三阶段为最大,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是秦帝国政治势力、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 才能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
占地面积广大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墓地图
材料解析
〔材料一〕
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 人作陵。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 绝之,塞以文石,致其丹漆,深极不可 入。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 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 之不入,烧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 状。”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 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想一想
3、在发现的四个兵马俑坑中空无一物 的是 四号坑
4、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的思想至 死未休,因此建立了一队地下雄师,它 被发现是在1974年陕西西安临潼
5、秦始皇兵马俑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请大家简单说明.
抢答
1、体现了秦朝气吞山河的气势 。 2、体现了我国劳动人命的智慧和艺术 创造力。 3、体现当时统治者滥用民力。
这种铬盐氧化技术,德国人 直到1937年才试验成功,美国人 更是到1950年才掌握。而我国早 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即已发明了 这种工艺技术,堪称是世界冶金 史上的奇迹。
课堂小结
秦始 皇陵
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 秦始皇陵修建的过程 秦始皇陵的建制布局
秦陵 兵马 俑
秦兵马俑的发现和挖掘 秦兵马俑坑的分布、结构和坑藏文物 秦兵马俑军阵—秦军威武雄壮骑士的再现 秦兵马俑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一、选择题
1.有人曾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
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 )
A.秦始皇陵墓的发现
B.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
C.阿房宫
D.十二铜人
解析由信息“葬未有盛如始皇者”可知这是秦始皇陵墓的发现。
答案 A
2.在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中,有一辆车体形制较大,车舆分前后两部分,用一个椭圆形的车盖罩住的是( )
A.高车
B.安车
C.跑车
D.战车
解析高车,车体小巧玲珑,车舆呈长方形,上面有一把撑开的长柄的圆形车伞。
安车形制较大,车舆分前后两部分,用一个椭圆形的车盖罩住。
答案 B
3.下图是秦始皇陵二号兵俑坑出土的彩绘跪射俑,对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秦朝高超的塑造水平
B.从中可了解秦朝军队的建设
C.图中人物为秦朝的高级军官
D.它是秦军大型军阵的一种组成兵种
解析从文物的服饰、发饰及所用武器可以判断出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是高级军官,故选C。
答案 C
4.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不仅神态逼真,而且装饰各异,有轻装步兵、有重装步兵、有
车兵、骑兵及警卫严密的指挥部,这说明兵马俑是( )
A.大型军阵
B.只是陪葬的习惯器物
C.当时用活人陪葬的代用品
D.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
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直观再现了强大的秦代军阵,故选A。
答案 A
5.《吴越春秋》记载:“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扶弩,右手若抱儿。
右手发,
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
”在兵马俑坑中与所描述相符的俑,如图所示是( )
A.跽坐俑B.立射俑
C.跪射俑D.将军俑
解析由材料信息“此正射持弩之道也”可判断这是立射俑。
答案 B
6.秦始皇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达四万余件,如下图所示的兵器是( )
A.青铜剑B.青铜戟
C.青铜簇D.青铜弩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7.秦朝不但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且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陵园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兵马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
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整理根据材料概括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陵的建造原则。
答案(1)特点: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成功把握整体效果: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一朵奇葩。
(2)原则:事死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