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问题知识点

环境保护问题知识点

环境保护问题知识点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

- 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环境保护可以减少空气、水质和土壤污染,降低人类疾病的发生率。

-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环境保护的挑战环境保护面临多种挑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 水资源短缺: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地区面临水源供应不足的困境。

- 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破坏和减少。

- 环境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大量排放物导致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危害健康和生态系统。

3. 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解决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工艺技术、加强环境监管等手段,减少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

- 提升环境意识:加强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教育,推动环境保护理念的普及和贯彻。

- 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监管环境污染行为,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 拓展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4. 环境保护的成效环境保护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空气质量改善: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空气污染的治理取得了积极结果。

- 水质保护:一些水质受污染的湖泊和河流得到了修复和保护,水源供应得到改善。

- 生态保护:一些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一定的恢复。

然而,环境保护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持续努力和全球共同合作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1、环境问题的表现?P4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3、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P74、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1)全球性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2)大面积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3)突发性污染事件56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解决措施?环境污染能源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改进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能源技术措施: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与城市生活污染的集中处理,循环利用管理措施: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生物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大气污染)7、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8、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11、我国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12、实现低碳的可行措施?①大力开发新能源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开发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④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监测和管理⑤植树造林资源短缺开源(工程建设、资源调配)节流(能源措施、技术措施、循环利用)(工业、农业、生活)13、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③海水淡化④人工降雨等节流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污水资源化③.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水资源14、我国主要水资源问题?总储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

它是一项涉及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全球性问题。

为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梳理了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人类的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造成了破坏。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的基本前提。

包括节约能源、减少水的浪费、合理利用土地等。

2.碳排放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碳排放致使温室气体浓度快速增加,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减少碳排放和寻找替代能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3.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人类的开发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保护森林、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等。

4.水资源保护: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威胁到了水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水资源包括减少污染,确保水质安全;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护水源地等。

5.垃圾处理与废物回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的合理处理和废物的回收利用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6.环境污染与减排:环境污染是破坏环境质量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包括减少大气污染,提高水质和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等是减轻环境污染的关键。

7.人口增长与环境负担:人口的增长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以减轻环境负担,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8.消费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的消费模式通常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转变消费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关键。

9.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环保行动的实施。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行动,增强其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全国生态日知识

全国生态日知识

全国生态日是每年的6月5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点:
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平
衡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
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模式发生的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
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所致。

应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

4.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例如,减少用水、节约能源、推
行循环经济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5.森林保护: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保持水源和土壤
的稳定性。

应加强森林保护,防治森林火灾、非法采伐等破坏行为。

6.水资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应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取水,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满足其需求
的能力。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这些是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能增加人们的认识和关注度,共同保护我们珍贵的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知识内容

保护环境知识内容

保护环境知识内容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以下是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
1. 节约资源: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浪费。

关好水龙头,不使用时关闭电器设备,尽可能回收和再利用资源。

2. 减少污染:不乱扔垃圾,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餐具等物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绿色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骑行或步行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4. 保护野生动植物:不乱捕滥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5. 分类处理垃圾: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6. 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不随意倾倒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7. 节约纸张:尽可能双面打印、重复使用纸张,减少对森林的破坏。

8. 关注环境质量:关注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指标,发现污染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倡导绿色生活: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10. 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清洁河流等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目的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3. 公众参与原则4. 损害担责原则三、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1. 环境规划制度2. 环境标准制度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 “三同时”制度5. 排污收费制度6. 总量控制制度7.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四、环境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等。

行政处分主要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环境违法失职行为。

2.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3. 刑事责任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法,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环境污染防治1. 大气污染防治2. 水污染防治3. 土壤污染防治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5. 噪声污染防治六、自然资源保护1. 土地资源保护2. 水资源保护3. 森林资源保护4. 草原资源保护5. 矿产资源保护七、生态保护1. 生物多样性保护2. 自然保护区保护3. 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八、国际环境保护1.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2. 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和协定。

应知应会环境保护知识

应知应会环境保护知识

应知应会环境保护知识简介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应知应会的环境保护知识。

知识点一: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资源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们应该遵循“减少、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纸张浪费等。

知识点二:能源的选择能源的选择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优先选择清洁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

同时,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保护生态系统意味着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我们应该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知识点四:废物的处理废物的正确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分类垃圾,将可回收物、有害物质和普通垃圾分开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支持可持续发展,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知识点五:环保法律法规了解环保法律法规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同时,如果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举报。

知识点六: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结论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了解环境保护知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和未来。

参考资料。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身心安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2.生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质量造成的污染。

-水污染:包括各类工业废水、农业排污和生活污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土壤污染:包括化学物质、重金属和农药等对土壤质量造成的污染。

-生物多样性丧失:包括物种灭绝和生物群落破坏等现象,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3.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预防为主: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尽量避免环境问题的发生。

-治理结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源头治理、过程治理和终端治理来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

-污染者付费原则:将环境污染造成的费用转嫁给污染者,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环境税、排污费等方式承担责任。

-全民参与:提倡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4.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节约资源和能源:通过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推广清洁生产: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产生污染和废弃物的量。

-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习惯。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通过多年的努力,世界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造成的健康问题,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加强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协调。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知识点整理【考纲要求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的概念与分类:P 2~3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空间,包括_______环境(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和________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2.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P 7~9及图1—1—16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_______ ______________,并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和________,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________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_________ ___。

★3.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10~12、P17~22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发达国家和城市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4.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P14~16及图1—2—13、图1—2—16、图1—2—17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伴随着________问题、_______问题和_________问题而出现,其本质是______________问题,根源是_________________,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走______________ __之路。

)结合图1—1—16和图1—2—13,回答: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考纲要求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5.土地资源问题:P32我国土地现状:①_____多,_____少;②______和______区域大;③______面积有限,而且分布______;④人口多,人均耕地少。

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土地污染以及土壤_______________等。

拓展:1、我国西北草场退化、荒漠化的原因?解决措施?原因:环境问题措施:2、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解决措施?(以华北平原为例)原因:措施:6.水资源问题P34★〖缺水原因〗:①自然原因——从降水、河流来分析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季节及年际变化特点;人为原因——②从人口、城市密度以及工农业生产状况来分析用水量;③从水浪费和水污染来分析加剧水资源短缺现象。

★〖解决措施〗①工程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②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③保护水源、提高意识和采取节水措施发展农业等。

例: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7.资源问题及其保护P42~43★1)资源问题的实质: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2)我国资源问题地区分布:北方__________,而南方地少水多,______不足;东部人口______,经济_______,主要表现为人地矛盾,西部__________,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不匹配;而华北地区则是______、______两对矛盾的叠加之处,成为我国人口与资源矛盾的焦点地区。

★3)资源保护措施:①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同时,加强__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并积极寻找____________;②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遵循______________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____________。

【考纲要求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8.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P37~401)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有: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和_______生态系统等。

★2)脆弱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区:人口密集区和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特别是人为作用力和自然作用力叠加的地带,往往成为脆弱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如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___带、____________带、___________带、_____________带,以及_______灾害易发区、__________严重区、_______影响严重区等。

3)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大兴安岭西侧半干旱区的严重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植被破坏、风沙侵蚀、草场退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退化和荒漠化;丘陵山区过垦引起的_________;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区的过垦过伐导致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4)我国的生态危机产生原因:除自然因素以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引发的,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发的生态问题。

9、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建设重点P44表2-3-1〖东部沿海地区〗以___________为中心,建设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沿海______和_______生态系统。

〖东北松嫩平原地区〗重点建设_______结合型高产、高效农田生态系统。

对低山丘陵地区,以治理小流域为中心,建设______复合经营系统。

〖黄淮海平原区〗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中心,综合治理___________,建设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以及秸杆多层次利用的_________结合系统。

〖江南丘陵区及南方山区〗______________,发展立体种养型____________复合生态系统。

〖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四川盆地区〗:a重点建设土地利用率高、投入合理的_____、______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农—牧结合型良性循环农业经济系统。

b充分利用_______资源,进行水陆复合的防洪防涝以及种养结合型开发。

〖西北区〗a建设“______型”稳产、高产农田。

b因地制宜恢复和保护_______,发展草—灌—乔复合植被系统。

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c防止土地______化和________化。

〖西南区〗a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生态系统。

以小流域治理为中心,b充分发挥______资源优势,发展多品种________型的种植业。

c保护_______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考纲要求4】环境污染与防治10.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形成原因:P54“世界上八大环境公害事件”(看一看)11.环境污染的危害:P53①影响_____________、破坏建筑物、甚至改变地球_______环境;②危害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P56)我国的环境污染是伴随着______、_______的发展而二不断加剧的。

20世纪50年代后期,环境污染问题开始突出,但主要局限在______地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特别是_________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_______蔓延。

※读课本P57“知识窗”,回答:1)淮河发源于_______省,向东经_______省北部,在_______省北部注入______湖,大部分水经________流入_______,少部分水经___________流入________。

2)淮河——秦岭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写出至少三条:3)历史上,淮河流域是我国旱涝频发的地区,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什么?4)目前,淮河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已大大超过旱涝灾害,淮河水污染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治理淮河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拓展:1)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2)南极臭氧空洞的出现季节?形成原因?解决措施?13.工农业污染的防治★1)工业污染的防治:P59~62关键——减少__________排放量;对废弃物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

主要措施——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污染的防治措施:(P63~68)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P69~73★城市垃圾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①源头上控制垃圾的产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垃圾进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垃圾的综合利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纲要求5】环境管理14.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手段P79~811)基本内容:按管理的范围分类: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__管理;按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分类: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管理。

2)手段:_______手段(指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________手段(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______手段(指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15.环境管理与国际合作(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③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16.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1)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P93~94):应将爱护环境和保护环境作为每个公民日常行为的基本态度。

尽可能的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2)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P95~96):实行家庭绿色消费、参与创建绿色学校、协助创建绿色社区※写出下面三个标志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