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RB的信贷授权应用模式
IRB方法以及其在中国银行界的运用

IRB方法以及其在中国银行界的运用张旻 2002-04-15 11:33:32在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新资本协议》草案第二稿中,非常明确地确立了内部评级法即IRB方法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IRB方法根据违约概率(PD),给定违约概率下的损失率(LGD),违约的总敞口头寸,以及期限(M)等因素来决定一笔授信的风险权重,IRB按照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
按照内部评级法的规定,银行将银行账户中的风险划分为以下六大风险:公司业务风险、国家风险、同业风险、零售业务风险、项目融资风险和股权风险。
然后,银行根据标准参数或内部估计确定其风险要素,并计算得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这些风险要素主要包括:违约概率(PD),指债务人违反贷款规定,没有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概率;违约损失率(LGD),指债务人没有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的状况,它表现为单位债务的损失均值;违约风险值(EAD),指交易对象违约时,对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的估计;期限(M),指银行可以向监管当局提供的交易的有效合同期限。
IRB方法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得资本的配置更加精确,与银行内部的信用风险更加匹配。
这与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的银行对信用风险和资本充足率的内部评估框架也是一致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中国银行界需要采用诸如IRB方法等一些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但是实施IRB方法需要银行满足如下的最低要求,实现这些最低要求的本身就是对中国银行界的重大挑战。
(1)信用风险的有效细分。
新资本协议要求,采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需要具备风险评级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区分信用风险的不同水平,经营良好的借款人至少要划分为6—9个等级,不良借款人至少要划分2个等级。
(2)评级的完备性和完整性。
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在给予贷款承诺之前,需要对每个借款人和融资项目进行评级,这种评级必须是独立的,而且需要完善的风险评级流程和组织结构来保证评级的独立性。
(3)评级系统和方法的改善。
新巴塞尔协议中信用风险管理IRB法解析

两维 的 、 以定量 分析 为主 的 内部评 级 体 系 , 并且 要
在各方 面符合新 资本 协议 I B法 的基 本要求 。 R 按 照 I B法 的要求 , 行 必 须将 账 户 划 分 为 R 银 主权 、 银行 、 司 、 公 零售 、 目融 资及股 权风 险六 大 项
一
算各类资产的风险加权资产 以及银行总体信用风 险加权 资产 , 而 求 出信 用 风 险监 管 的最 低 资本 从
要求。
新 资本 协议 中 内部 评级 模 型的基 础实 际上就 是对几 个著 名信 用 风 险 管理 模 型 的应用 , 区别 其
、
新资本协议 IB法 的基本框架 R
主要体 现在基 准 风险权 重 的调整 和风 险集 中度 的 调整上 , 这是 新资 本协议 资本 金计 算 的核心 。
分 析 , 括 其 基 本 框 架 , 通 过 详 细 解 析 其 设 定 的 4种 风 险 要 素 函数 来 解 释 目前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在 概 并
运用各种信用风险 管理模型时存 在“ 黑箱” 的原 因 , 同时, 探讨 该方法 与各种信用 风险 管理模型 的 兼容关 系, 通过解析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中各 种风 险要素 函数设定 的 内在逻 辑关 系 , 总结 目前我 国 商业银行应用 I B法时存 在的各 种数据估计 上的困难 , R 从而得 出应对各种困难的对策 。 关 键 词 :信用风险 ; 风险管理 ;新巴塞尔协议 ; 资本 协议 ; R 新 I B法 ; 黑箱 ; 违约概 率 ; 违约 损 失率 ; 违约风险暴露
新 资本 协议 I B 法 遵 循 的 主要 设 计 原 理 是 R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RB方法的参数设置

RR/03/06 Array CFEF研究报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RB方法的参数设置陶铄杨晓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RR/03/06 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2003年10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RB方法的参数设置*陶铄†杨晓光‡摘要:IRB方法的参数设置决定了IRB方法的适用性。
本文从置信度与相关系数、期限调整因子、LGD的设定、不同类型贷款的风险权重等方面对IRB方法的各项参数与风险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有助于IRB方法的应用实施。
1 引言2001年初,银行监管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资本协议草案。
与88年资本协议相比,新协议最本质的变化在于废止了以是否为经合国家(OECD)的银行为标准的计算风险权重的办法,提出了两种新的资本金计算方法,即基于外部信用评级的标准法(Standardised Approach)和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所谓IRB方法(Internal Rating Based Approach)。
其中IRB方法规定银行在满足一定的技术和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以后,可以使用按照自己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测算得到的违约率(PD, Probability of Default)、违约后损失率(LGD, Loss Given Default)、风险暴露(EAD, Exposure at Default)等参数代入IRB方法给定的公式计算监*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rant Nos.700221001, 70071045)资助。
†单位:招商银行风险控制部信贷政策研究室。
‡单位: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虚拟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
管资本。
IRB方法将监管资本的计算建立在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基础上,不仅是真正风险敏感的,体现了对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水平的激励,而且有利于减少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差距,因此预计将为国际上大多数大型商业银行所采用。
基于IRB的信贷授权应用模式

款情 眦 贷款刊期观 缸l I情 盆 I 刚 兄.贷后管
理 水 - 所 处 瞳域 终济 疑 姥状 况 等 F
于 期 损 必 I1 定 . lH 式 嚣 l j i 艇 颓确 币 公 J J : 火 风 I 暴 露 c 权 权限 )= 预期 损 兜 限 额 硷 十 ÷预 期违 约 串 ÷违 约 损 失 率 就 n 以确 定 其 J
幺就 I 埘 { 5 ( 庀f ^AA缎 客 — I 蹙干 11 )0 1 9 J I级 社 侏 晰款 ' l权 . 血 1 5 元 的 l i  ̄ l H 0 2
坟 串 f I 啊 被 防 池 能 , 陆 ( 括 受 削 I ・ r J 也 风 I 限 J ) 能 埘 佑 持 审批 l ¨ 能 瑜和 阶 . { ] 出观的道德风险地刮 一 的拥制作儿 定 f 1
权 执 f杖 则 I 圣 权 l 雌 晌 膨 响 . T 蜃 ; l } _ 既 能 在攫 离 、 务; 批 J i i
保 贷 款 n 朝 描 失 率 讣 刚 匈 4 。 和 l , ( 】 O (
而 年辫 1 尤的 最 维 制的 一 0 纽审批 八 可 审批 预l 阴损失 5 玎 f 情贷 4 务,琊 一 k
性的精细 化
科学化的价 贷授 权则妥求
依榭 市批人 f小 批能力确 定授权椒限 , J ,
A AA绒 存 f J 贷款审批 权.成 … H万 f ;I l 元的 A A级存 1 缎拇 像贷款审批枉 ,或 I
2 0 , 的 A 级 害 r 估川 错款 审 批 枉 . 5 亡 A _ 限壁 杖 人 的 f 化的 单笔 信 贷业 务市 批 } ; j
银行内部评级法

银行内部评级法1. 简介银行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简称IRB)是一种衡量银行信用风险的方法,它基于银行自身的内部数据和模型,对借款人进行评级和定价。
该方法被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广泛采用,并成为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
2. IRB的目的和意义IRB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银行更准确地衡量和管理信用风险。
通过使用IRB,银行能够根据借款人的特征和历史数据,对其进行评级,并据此确定贷款利率、担保要求以及资本充足性水平等。
IRB的意义在于: - 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通过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借款人进行评级,银行能够更准确地估计其违约概率和损失给付。
- 促进风险定价精确性:根据不同借款人的风险特征进行差异化定价,可提高资产定价效率。
- 支持合规监管:使用IRB可以满足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性的要求,并提供可验证的数据和模型。
3. IRB的基本原理IRB主要包括两个关键部分: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简称PD)和损失给付(Loss Given Default,简称LGD)。
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而损失给付则是指一旦发生违约时银行可能遭受的损失。
IRB的基本原理如下: - 数据收集和整理:银行需要收集和整理各类与信用风险相关的数据,包括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历史还款记录、财务状况等。
- 模型建立:基于收集到的数据,银行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型来计算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和损失给付。
常用的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等。
- 评级划分: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将借款人划分为不同级别。
通常使用字母等级(如AAA、AA、A等)或数字级别(如1、2、3等)来表示不同风险水平。
- 定价和决策:根据评级结果,银行可以对不同风险水平的借款人进行差异化定价,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4. IRB的优缺点IRB相比传统的标准化方法具有一些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信用风险内部评等法(IRB)

貳、信用風險內部評等法(簡稱IRB法)一、總論(一)經主管機關核准使用內部評等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 以下簡稱IRB法)之銀行,應依據本規定之程序與標準計算各風險成分估計值,以計提信用風險最低適足資本。
(二)前項所述之最低資本,係指在IRB法架構下信用風險之非預期損失(Unexpected Losses,以下簡稱UL);至於預期損失(Expected Losses,以下簡稱EL)之處理詳述於後續之第六部分。
(三)在IRB法架構下,各類資產之資本計提,應具下述三項要素:1、風險成分:由銀行自行估計或由主管機關提供之風險成分估計值,包括違約機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以下簡稱PD)、違約損失率(Loss Given Default,以下簡稱LGD)、違約暴險額(Exposure At Default,以下簡稱EAD),以及有效到期期間(Effective Maturity,以下簡稱M或到期期間)33。
2、風險權數函數:將風險成分轉換為風險性資產,並計提法定資本之計算公式。
3、最低作業要求:銀行採用IRB法衡量特定資產風險成分者,應符合最低作業標準。
(四)本規定未明確說明之其他暴險,銀行就其非預期損失計提資本時,除標準法下規定風險權數為0%之暴險外,所適用之風險權數為100%。
(五)銀行開始採用IRB法之前一年,其適足資本必須分別以IRB法及原計算方式進行試算34。
(六)銀行採用IRB法之初期,須依下列資本底限之規定辦理:1、資本底限:係指以調整因子乘以下列各項計算後之餘額:(1)依其開始採用IRB法前所適用之資本適足率計算規定,所計算出之全部風險性資產總額之8%。
(2)加計第一類資本及第二類資本之扣除額。
(3)扣除依「銀行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規定得列入第二類資本之營業準備及備抵呆帳。
2、各年調整因子如下35:(1)採行基礎IRB法者36,其實施第一年之調整因子為95%,第二年之調整因子為90%,第三年之調整因子為80%。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引入新巴塞尔协议IRB法的思考

2 0 ,0 总第 I 0 62 2期
商 业 研 究
文章 编 号 :1 1 4X (06 0 0 5 — 3 0 —18 20 )2 — 16 0 0
我 国商 业银 行风 险 管理 引入 新 巴塞尔 协 议 I B法 的思 考 R
张 云 ,李秀珍
A s bI 删 :I B A poc ae R p r hi B slⅡ hsi p r n f e c po i e c u c d s s i t o ei r ki l g- a n a ot tn un eo i rv gt c r ya n i i f r t i aa e m a i l nm n h a a n e t y c d s nq v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 i x  ̄ e) r g El u s、零售 ( e iEps e) e n xr R tl xo s、股权 (q a r u e.
容 ,IB法的引入对提高商业银行风险计 量的精 确性 R
和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金融业逐渐开放 ,我 国
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复杂的金融风险 ,但 国内银行风 险管理水平还 比较落后 ,如何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成 为我 国银行业 亟待解 决 的重 要 问题。本文通过 介绍 IB法的基本内容和应用原 理 ,提 出我 国商业银 行引 R 入 IB法 ,建立科 学 、有效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 R
关 键 词 :新 巴塞 尔协 议 ; 内部 评 级 法 ( ) mB ;风 险管 理
中图 分类 号 :F 3 3 80.3 文 献标 识 码 :A
, l td n I to u ig I p o c fBae 1 t I eS u yo n r d c RB Ap r a h o 1 n s l1 o
巴塞尔新协议IRB法与农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巴塞尔新协议IRB法与农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程瑜
【期刊名称】《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2004年6月26日,国际清算银行召开的10国集团(G10)央行行长会议正式通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计划于2006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
其中风险计量的高级法将于2007年底开始实施。
新协议中,影响最为显著的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The 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简称IRB法)代表了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程瑜
【作者单位】农行孝感分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相关文献】
1.通向新巴塞尔协议的花旗之路——IRB模型简析 [J],
Jennifer;Courant;Corinne;Neale;周蓓蓓(译)
2.新巴塞尔协议中信用风险管理IRB法解析 [J], 李裕丰;王赫;毛伟
3.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引入新巴塞尔协议IRB法的思考 [J], 张云;李秀珍
4.巴塞尔新协议IRB法与农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J], 程瑜
5.信用风险中违约概率的测算模型研究——兼论我国商业银行基于巴塞尔新协议的内部评级法 [J], 赵轲轲;毛加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田■重要
信贷授权,就是商业银行经营中本人(授权人)采用正式文件(如授权书等)的方式将本应由本人办理的信贷业务分配给他人(受权人)办理的行为,通常包括根据一定的标准设置和分配权限,对授权执行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并动态调整等管理过程。
对客户数量众多、资产规模庞大、分支结构分布广泛的现代商业银行来说,进行信贷授权是从事业务经营的必须。
而授权执行效果则主要受权限设置的影响,良好而恰当的权限设置既能在提高业务审批效率的同时有效防范能力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也能对信贷审批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确定授权权限
广义的信贷授权涵盖信贷业务办理全过程,主要包括信用等级评定权、客户风险限额核定权和单笔信贷业务审批权的授予。
单笔信贷业务审批是银行实现风险控制的根本,其权限与客户信用评级(债项评级)密切相关,且应受到客户风险限额的制约。
狭义的信贷授权是针对单笔信贷业务审批所做的授权,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信贷授权。
本文仅探讨内部评级法在狭义信贷授权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信贷授权的实现方式主要包
括两种:对个人授权和对机构授权。
西方
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建立在信贷业务垂直管
理体制下的个人授权;我国商业银行则根
据监管当局要求采用机构授权。
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后,可以充
分利用内部评级的相关数据,实现权限设
置的精细化、科学化。
在内部评级法框架
内,信用评级、债项评级与预期违约率、违
约损失率严格对应,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
形成分剐与不同的预期损失率对应的二维
的客户、产品组合。
由于预期损失率不同,
对每一组合设置不同的授权权限,达到授
权的精细化。
而科学化的信贷授权则要求
依据审批人员的审批能力确定授权权限,
即授权不能超出受权人能力及职责承担的
范围。
此外,反映信贷业务风险的科学指
标应是预期损失而非风险暴露,因此授权
权限应该根据其可审批贷款的预期损失限
额核定。
在内部评级法框架下,受权人的
薪金水平、其可审批贷款的预期损失限额
与其授权权限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就是
利用内部评级法进行信贷授权的基本思路。
这种对应关系。
以受权人的薪金水平
为出发点,可以利用公式1:
公式1:预期损失限额=薪金水平×
调整系数
结合调整系数确定其可以审批贷款的
预期损失限额。
调整系数来源于信贷管理
水平评价与分析系统,该系统中纳入分析
的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能力修正指标,
用来弥补仅用薪金体现审批能力的不足,
主要指标包括受权人职位、年龄、学历、从
业经验、专业特长、行业研究、历史审批
记录等;另一类是环境指标,用来分析受
权人所处环境对信贷审批的支持程度,主
要包括内部控制情况、相关制度执行情况、
配套支持人员数量及素质、存量及增量贷
款情况、贷款到期现金收回情况、贷后管
理水平、所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等。
预期损失限额确定后,利用公式2:最
大风险暴露(授权权限)=预期损失限额
÷预期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就可以确定其
有权审批贷款的最大风险暴露,该风险暴
露即为授权权限。
公式中的预期违约率数
据来源于客户的信用评级,违约损失率数
据来源于产品的债项评级,这两个数据需
要由内部评级系统提供。
权限应用举例
(一)确定单一受权人对不同客户一
一产品组合的授权权限
假如AAA级、AA级客户对应的违约
概率分别为1%和5%,信用贷款和I级担
保贷款的预期损失率分别为40%和10%,
而某年薪10万元的最低级别的一级审批人
可以审批预期损失5万元的信贷业务,那
么就可以对其授予5000万元的AAA级客
户I级担保贷款审批权,或1250万元的
AAA级客户信用贷款审批权,或1000万
元的AA级客户I级担保贷款审批权,或
250万元的AA级客户信用贷款审批权。
该受权人的简化的单笔信贷业务审批
权限明细表中(见图1),图表不同信用等
级与不同债项评级所组合而来的全部业务
的预期损失均为5万元。
当然,信贷授权
只是风险控制的一个环节,对不符合银行
信贷政策的信贷业务,比如银行规定对A
+级及以下客户不得发放信用贷款,也可
将对应的权限直接设置为0。
对某既定的受权人,利用内部评级结
果来确定信贷授权权限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基于IRB的信贷授权应用模式
作者:张续立, 王雁, 孙智华
作者单位:
刊名:
农村金融研究
英文刊名:RURAL FINANCE RESEARCH
年,卷(期):2006(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cjryj20060300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