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读后感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 Microsoft Word 文档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
-----读后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真是一语道破了教学的根本和学习的真谛。

我们大家都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老虎向猫学习本领,可是学成后却又觉得自己身材魁梧,有大王风范,不甘心屈服于猫,于是它找到猫并想杀之,可是猫见情势不妙,灵机爬到了树上,老虎往尘莫及,猫对老虎说:“我早料到你会杀我,所以我特意留了一招。

”老虎愤怒不已且又无可奈何。

其中老虎是被人们所讨厌的不学做真人的典型形象,可有些人却认为猫的行为是正确的,有先见之明,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在当今社会上有些人却掩盖真实的,把虚伪的一面给别人看,还有的甚至有点儿猫的做法,可是我们的这个“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道理哪儿去了呢?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学做真人,要宏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都还不是很发达,可是我们中国的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的荣华富贵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并且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知识全部教给下一代;我们党中央号召要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们成千上万可爱的园丁们,不分日夜的教育着每一个学生。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教人求真的精神。

当代的许多知识青年主动要求要到中国西部去工作,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这又是什么精神?这是学做真人精神。

可见唯真才真,唯真才美,我们应该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个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看到学校走廊宣传板上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感受颇多。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诚信”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首先要利用课堂教学担当起“诚信”教育的重任。

诚信要从教师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言一行要规范,在学生面前要讲真话,处理每件事尽量符合实情,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讲“诚信”的表率。

比如,学生做错事,老师可以批评学生。

同样,老师做错了事,也应该接受学生的监督。

学生指出来时,应该谦逊地承认并注意改进,不能因为学生指出自己的缺点而恼怒进而斥责学生,老师要为学生的明辨是非,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而高兴。

政治教师要用自己的诚信人格去影响学生。

这样,长期的潜移默化,学生就会以老师为“诚信”榜样,逐渐形成大胆认错。

敢于改错的忠诚老实的品德。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个灵魂呼唤另一个灵魂,教师无言的诚信人格感化,效果会远远超过刻意的“教育”。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读后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读后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读后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对于真实与虚假、真善美的追求愈发强烈。

因此,千教万教都在教人求真,千学万学都在教人学做真人。

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真理、真实和真善美的渴望。

千教万教的教人求真,是指各种宗教和哲学思想的传承与普及。

不同的宗教和哲学有着不同的信仰和追求,但其核心都是寻求真理和真实。

无论是佛教强调的解脱与真实,还是基督教强调的信仰与真理,都在引导人们去寻找内心的真实与平衡。

这些教义的传播,使人们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实和宁静。

而千学万学的学做真人,是指人们在不同领域中追求真实和真善美的努力。

无论是科学、艺术、文学还是哲学,人类的智慧都被用来探索真实世界的奥秘。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艺术家们通过创作,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文学家们通过文字,揭示了人性的真实和生活的真相;哲学家们则用理性思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人们对于真实的追求并非一蹴而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和谎言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面对各种虚假的信息、假货和假面具,我们如何辨别真实与虚假?如何在千教万教和千学万学中找到自己真实的方向?首先,我们需要保持一个怀疑的心态,不盲目相信一切所见所闻。

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学会辨别真假、真实与虚假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多方面的了解,来判断一个事物是否真实可信。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辨别真伪,更好地把握真实。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判断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保持真诚和善良的品质。

真实并不仅仅是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更是指一个人内心的真诚和善良。

只有真诚对待他人,用善良的心态去面对世界,才能够真正做到做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

在这个充满虚假和谎言的世界,我们应该保持对真实和真善美的追求,坚守真实和真诚的品质,用智慧和善良的心去面对世界,成为真正的真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容桂小学石教红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舍弃海外的荣华富贵,不当教授,不当大学校长,辞去教育部长的高官厚禄,脱下西装换布衣,脱下皮鞋换草鞋,到农村办晓庄师范学校。

郭沫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他的一生给予高度的评价。

他的教育思想熠熠生辉,对现代教育具有很深的指导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他教育理论的精华。

来容桂小学我以此作为班主任的理论指南,努力探索,如下是几点体会:一、目标激励是激发孩子热爱班集体真情的催化剂目标具有号召力,凝聚力,指导性,方向性。

是催春的战鼓,能燃起孩子们对班集体热爱的真情。

我所带的四(4)班在本学期有了显著的变化是因为这个班本来在领导和老师的心目中是一个不错的班,是因为这个班由原来的两任班主任播下了良好的种子。

但是,我在三年级下学期接手这个班不但未得过文明班,还未得过表扬班,正如我班蔡韵同学在日记中写的是一个“白旗班”。

到了四年级上学期,经过数月的艰辛努力,末总评终算是得了表扬班,但还是与文明班失之交臂,说明了我一个学期披星戴月的付出收效甚微。

学期结束后,我反思一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认识到要抓好一个班不能光靠班主任和几个班干部忙忙碌碌,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要激发起每个学生热爱班集体的真情。

于是,在本学期一开学,我就召开了一个班会,与同学们一起制订班级目标。

我问:同学们,为什么外地人把顺德人称为“可怕的顺德人”?同学们纷纷议论开了,最后的结论是:顺德人塌实肯干,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名牌产品远销国内外。

我说,顺德人的可怕就是顺德人的可贵。

我们要为自己是一个顺德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四(4)班是我们的家,是属于我们每个同学的,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集体的利益无比神圣,大家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班级的荣誉!可是我们班自从三年级下学期就与文明班流动红旗告别一年了,流动红旗就像失群的孤雁,多么再想回到我们四(4)班呀!我的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唤起了孩子们的真情,他们跃跃欲试,挥动着小拳头。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论述都启示我们,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做到:一、用高尚的情感染学生。

这是当一名教师立身之根本。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具有互通性的。

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就会尊敬老师。

教师在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眼里是神圣的、高尚的,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感染着学生,以至于有的学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教师的一句关心话,一个爱护动作都给学生无比的幸福和温暖。

教师历来是社会道德标准的化身,承担着以德传承的重任,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自身的道德情建设。

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这是我们每个教师的道德准则。

二、用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

这是教师行事的准则,教师之所以成教师,因为教师是人之楷模,不为功、名、利所左右。

我们教师要用正确的观念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会学生与人合作,诚实守信,不偷懒,不逃避,不说谎,有集体观念,有民族气节,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同胞等等。

学生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己的老师、家长和社会,他们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家里的不良教导,往往产生困惑、矛盾,进而询问于老师。

这时教师的观念引导取决定性作用,应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

这是教师工作之职责。

一方面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不计报酬,不计得失。

我们常说教师是良心工作就在于此。

现在有些教师太势利了,有了丰富知识不是跳槽就是热衷于有偿家教服务。

诚然,知识是有价的,但不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教育的主流和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发展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当代各种知识的发展前沿,力求知识求全求新,增强自己的知识储量和文化底蕴。

陶行知教育 读书心得

陶行知教育 读书心得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心得“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孩子们进入学校似乎就像进入了舞台,把自己装扮起来,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们表演着,如鹦鹉般着台词;就是他们的作文,也在矫揉造作地抒发着不知谁心中的感情。

真?看似多么遥远的字眼啊。

陶行知先生在对南开中学学生演讲《学做一个人》中,这样说到,以下几种人不算是整个的人。

这分别是残疾的、依靠他人的、为他人当作工具用的、被他人买卖的和身兼数职的。

他希望人们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

他认为,一个整个的人要有三种要素。

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第二,要有独立的思想;第三,要有独立的职业。

他做了这样一首诗来说人要有独立的职业。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宗,都不算好汉。

他希望人们要把“学”和“做”连起来。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首先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然后才是做学问的,如何教书的问题,做人比做学问更难。

这个问题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也是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会在事业上有持久稳定的追求和热情,才会懂得应该追求什么、唾弃什么,才会甘于淡泊和寂寞,因而才会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成就,有充实的而富于价值的人生。

现在学校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从小在家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听大人的话。

来到学校后,也不能很快适应学校生活,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自我约束力很差。

做为老师,面对这些孩子,首先要以身示范,引导孩子学,从而教学生学做人。

作为教师,唯一的就是要不停止地学习和读书。

教师的生命发展离不开读书与学习。

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改进,知识面在不断拓宽,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有句话叫“因睿智而精彩”,课堂需要教师的智慧,智慧不是知识或常识,不是聪明或经验,智慧如水一般渗透,如光一般普照。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朱永新先生在《陶行知教育文集》第三辑中说的。

“陶行知”这名字,在我们的口中响起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份轻松的感觉,我们就有了一份轻松的满足感。

但是,我想,陶行知先生这种“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不仅仅是他对教育的理解,我相信更多的是他对教育的思考与总结。

“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它的真理,它是真理,它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它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真谛。

我们的教育,就是用自己的真诚与真爱来浇灌,用我们的真理与真知来滋养。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在进行教育改革,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提高教育质量。

但是,我们在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教师对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

2、对教育质量的关注还不足以让我们教育的孩子对素质教育有一种偏见,而且,我们的学校的孩子在一开始就缺乏这种观点。

我们的教育质量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孩子对素质教育有一种偏见,而且,我们的学校的孩子都缺乏这种观点。

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不知道。

但是,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去关心孩子,去引导孩子。

我们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都有了我们自己的人生的轨迹。

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呢?陶行知先生在文中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认为,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我们的学校的`教育目标所在吧?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家,永远是爱满天下。

”我们的孩子也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我们就是孩子的一个个生命个体。

所以,当我们的教育实施到底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但是,我们的学校呢?学生是一些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是的个体,有的学生是被动的接受,有的学生是不会主动参与活动,有的学生是受到教育的影响,有的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眼里是一个好老师。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在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回想自己几十年来的教学生涯的时候,我的内心心潮起伏,难于平静。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一、相互关爱,真诚合作随着学校大力提倡的“关爱生命,和谐师生关系”活动的开展,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真诚合作,相互关爱简单的一句话,倒出的却是不简单的为师之道。

自从踏入神圣的三尺讲台后,我时常思考怎样才能算一名好教师呢?当我读到《陶行知教育名篇》时,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爱满天下,爱学生,爱老师,爱……。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事业的写照,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他都会关注。

他爱学生。

“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行知的办学心愿;“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的神圣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行知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回想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有的老师似乎把更多的关爱给了优等生,有的老师也能把关爱给需要我们操心的后进生,却忽视了在班级中占大多数的中等生。

一视同仁,平等待人,不仅是取得学生信任的条件,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以,在搞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二、教育来自生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理论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也是零零星星的,读到了先生的一些随感和名言。

不敢说对他的教育理论有多少领悟,更别说了解到了他的思想精髓。

只能说他的某些话,真的触到了我的神经,撞到了我这个21世纪教师的“麻木”的灵魂。

首先,最令我感触的不是他的教育理论,而是他热烈美好的教育梦想,你看: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从生,人人有得呼吸。


让我们先去掉“现实”这一话题。

看这种热情,看这种豪情,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自信,对教育的希望。

这样的感情,我们不是没有,只是大家都把它埋在心里,不愿拿出来见人。

原因很简单,说句实话,大家都对现在的教育失望,我们不敢相信我们的教育有这样的威力。

我们很现实,也害怕现实。

我们缺乏陶先生这种“脱离现实”的傻气和呆气。

但是我始终认为,有时候傻一点呆一点,不讲什么“现实”,并不是坏事,虽然也许无力去改变我们不爱的现实,至少,给我们希望,给我们勇气,给我们激情。

这样,我们就不会真的无力。

再看: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是国家遭受眼中的损失。


“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不重师,
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教师,教育,承担着如此重大的责任。

这种强大的责任感,常常会成为巨大的动力。

可以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动力,我们时时刻刻清楚地注意着的,是我们的压力。

动力之所以成了压力,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己的角度。

失去了自己看的角度,失去了自己做的角度。

其实,我们何尝不知道我们的重要?只是人们忘记了,我们也就跟着忘记。

人们失望,我们也跟着失望。

当我们人云亦云的时候,我们忽略了,我们跟人们不同,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是“教育”这个话题的参与者,我们是教师。

我们重要,我们自己知道,要别人知道干什么呢?!我们重要,所以我们努力,管别人在乎不在乎?即使天下人都放弃教育,我们不能;即使天下人都对教育绝望,我们不能。

因为我们是教师。

我不能忘记,我不能失望,我要面对这份责任,我也担得起这份责任,我不害怕责任,我尽力,我努力,我不怕评说。

从前的我是没有这份勇气也没有这份豁达的,是陶先生给了我启示,也是教师工作给我的独特性格。

说了半天空话,说点实际的。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很丰富,历经百年,有些仍然光芒璀璨,对现代教育仍有重大意义,当然也有些已然过时,不再适用于现代。

我不敢妄加评论,说这条有用那条没用。

只拿自己喜欢的说说。

有一句: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其实关于教育,陶先生曾多次提到一个“真”字,我特
别喜欢这句。

“心心相印”,多么好的字眼。

谁曾料想,原来师生关系竟然可以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师生会有这种境界吗?
我想起学生给我提的意见:要心平气和。

我是个性比较急的人,虽然当了几年老师,涵养也算历练得不错了,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时气急难免会跟他们发脾气。

我是这样跟学生讲的:你们爸妈对你们心平气和吗?这不是狡辩。

虽然说与学生相处要讲究方法,但是讲究方法与毫不在乎的“心平气和”不同。

与“心平气和”的假相比,我宁愿选择“发脾气”的真。

当然这不是说动辄对学生狂轰乱炸,只是有必要的时候,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着急”,对他们是有触动的。

说远了,还是回到“心心相印”这个词上来。

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相”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只有有了这个“相”字,才会有合力出现。

不仅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说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常常低估看了他们在各方面的潜力和能力。

我们总是说父母娇惯了孩子,其实我们自己,也在不知不觉的娇惯着我们学生。

未来老师帮他们设想好,知识做到烂熟灌给他们,习惯是我们日日要给他们做的必修课,计划老师帮你做好,规矩老师给定好,有麻烦老师帮你处理好,有烦恼老师帮你开导。

反过来呢?学生不需要做任何事,不需要思考,不需要理解,不需要关心任何人,包括他们自己。

这样的学生很可怕,要么无能,离开父母和老师的庇佑就会如怒海一叶;要么无爱,他们不懂得给予为何物,这样的人一生将永远是孤岛一片,毫
无意义。

我不愿教出这样的学生。

我希望我学生要跟我一样,要关注自己,要爱护自己,要为自己理想挥汗;要关注别人,要爱护别人,要为别人的快乐付出。

同时也告诉他们,老师不是神,也是他们身边的别人,也需要他们的关注他们的爱护。

同他们需要老师一样,老师同样需要他们。

不知道学生会不会理解,但是我会去尝试,让他们理解老师与学生间的“真”,理解人生中不可缺的“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