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6第三节地方性砷中毒

6第三节地方性砷中毒


6.参考指标
6.1有无其它原因难以解释的周围神经损害
⑴无 ⑵有
1.10教育程度⑴文盲⑵小学
1.11是否进行降砷改水⑴否
1.12如改水,改水年限(年)
2.成人吸烟与饮酒史
2.1
是否经常吸烟
⑴否⑵是⑶已戒烟

2.1.1
如果吸烟,
平均一天支数
□ □
2.1.2
吸烟历史年限(年)
□ □
2.1.3
如果戒烟,
戒烟年限(年)
□ □
2.2
是否经常饮酒
⑴否⑵是

3.饮水砷
3.1饮水水源
后出现粟粒样或针尖大小的小丘疹,或透明样小丘疹。皮肤鲍文氏病在多年的老病区可 以见到,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重者可出现末梢神经炎、视力障碍、生殖系统功能改
变、心电图异常、皮肤癌样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器官多发性癌症。
3.地方性砷中毒临床分度
慢性砷中毒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中毒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病变,包括手与足 掌角化、皮肤色素沉着和皮肤脱色。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临床上将这三种皮肤 病变程度分为I、n、K级以及诊断为鲍文氏病和皮肤癌,并依据此三种病变等级及皮 肤是否癌变,将地方性砷中毒病人分为正常、可疑、轻度、中度、重度、鲍文氏病和皮
肤癌,鲍文氏病和皮肤癌须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见WS/T211-2001《地方性砷中毒诊 断标准》)。
4.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
目前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措施有:
4.1 对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寻找低砷水源,力求改用符合卫生标准的低砷
水,或采用化学方法降砷。
对于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封闭高砷小煤窑,提醒居民们应用低砷煤,改
1992 年,卫生部正式认定它为一种新的地方病, 并列入国家重点疾病防治计划。 地方性 砷中毒是发现最晚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地方病。

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砷是地壳的组成成分之一,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砷在地壳中的自然分布不均匀,砷矿物常与其他有色金属(锡、铅、锌等)矿床共同伴生。

伴随这些金属矿物的开采、选矿、冶炼以及砷矿物的自然风化,砷以原矿或砷的氧化物的形式逸散到周围环境中,对大气、水体、农作物等造成污染。

人体摄入被砷污染的食品或吸入砷烟尘,除了导致急慢性砷中毒外,还可使多种癌症发病率上升。

1979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认无机砷是人类皮肤及肺的致癌物。

砷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同时,也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的损失。

一、砷的性质及来源1.砷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砷为有毒元素,原子序数为33。

砷可以表现出多种价态,最常见的是-3、+3和+5价。

砷有两种放射性核素76As和77As,它们的半衰期分别为26.7小时和39.0小时。

固态单质砷的结构为三角形,气态砷的分子实际上是由4个砷原子构成的正四方体结构。

As4加热到800℃时开始分解,到1750℃时全部分解为As2。

固态砷的密度为57.8gcm3,熔点817℃,616℃砷开始升华。

砷有黄、灰、黑三种同素异形体,,在普通温度下稳定的结构是灰砷。

灰砷是脆的晶体,能传热、导电。

灰砷在空气中不易氧化,但加热到400℃时被氧化成三氧化二砷,灰砷气体很快冷却可得黄砷,黄砷是淡黄色的晶体,能溶于二硫化碳。

黄砷不稳定,加热即可变成灰砷,在空气中被氧化成As4O6,同时发出冷光。

黑砷是灰砷和黄砷的中间体,砷蒸汽慢慢地凝结即成黑砷,黑砷是无定形的,270℃以上单向地变成灰砷。

砷元素燃烧具有浅蓝色火焰并生成浓密的白色三氧化二砷烟雾。

砷可与卤族元素、浓硝酸、热浓盐酸、热浓硫酸反应。

自然环境中单质砷很少存在,常以砷化氢、砷的氧化物、硫化物等状态存在。

三氧化二砷又名亚砷酐,俗称砒霜或白砒,有剧毒,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毒药或杀虫剂之一。

亚砷酸有正亚砷酸H3AsO3和偏亚砷酸HAsO2,但都不存在,只能得到其盐类,亚砷酸盐常用作杀虫剂、除草剂以及用来保存生皮等。

砷中毒的科普知识

砷中毒的科普知识

砷中毒的分类
急性砷中毒:症状严重,病情 危急,容易导致死亡。 慢性砷中毒:症状轻微,患者 可能长时间不知道自己中毒。
砷中毒的原因
砷中毒的原因
水源砷中毒:由于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砷 ,因此饮用这些水可能导致中毒。 食源砷中毒:一些食品中含有砷,比如 蔬菜、水果和海鲜等。
砷中毒的原因
职业砷中毒:工作环境中的某 些化学品可能含有砷,长期暴 露在这些环境中容易导致中毒 。
结论
如果出现疑似砷中毒的症状, 应立即就医,接受合理的治疗 。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
饮用安全的水。 尽量减少接触环境中含有砷的物质。
预防和治疗
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 量元素等的食物,有益于身体 健康。
就诊于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可 以使用一些药物和治疗方法进 行疾病的缓解和治疗。
结论
结论
砷中毒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千万不要小 视它。
饮用安全的水、合理的饮食以及减少环 境中的砷接触,都能够帮助我们预防砷 中毒。
砷中毒的科普知识
目录 介绍 砷中毒的分类 砷中毒的原因 预防和治疗 结论
介绍
介绍
砷是一种高毒性元素,可以引 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砷在环境中的来源很多,比如 水、土壤、空气以及食物中都 可能含有砷。
介绍
砷中毒引起的疾病和症状包括皮肤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 பைடு நூலகம்至可能引起癌症。
砷中毒的分类

地方性砷中毒【知识科普】

地方性砷中毒【知识科普】

地方性砷中毒(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或/和过度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

地砷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

除致皮肤改变外,无机砷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的人类致癌物,可致皮肤癌、肺癌,并伴有其他内脏癌高发。

在重病区,当切断砷源后或离开病区,经过多年仍有地砷病的发生,表明由砷引起的毒害可持续存在很长时间,并逐渐显示出远期危害—皮肤改变,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等。

二病因地砷病主要是通过长期饮用含有高浓度无机砷的水或燃用含高浓度无机砷的酶所引起。

砷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砷的氢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等。

根据砷的来源,人类暴露砷方式大体上可分为生活接触、职业性砷暴露、环境污染及医源性暴露等方式。

其中,生活接触方式是引起地方性砷中毒的最主要途径,是形成地砷病病因链的重要环节。

在生活性接触中,主要通过引用含高浓度无机砷的地下水所致,成为饮水性砷中毒。

在中国,还有少数病区,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敝灶燃烧高砷煤,污染了室内的空气和食物而造成的慢性砷中毒,称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

两种类型的砷中毒在临床表现方面基本一致。

三临床表现临床上,地砷病多为慢性砷中毒表现。

在不同病区,由于携砷介质不同及摄入量的差异,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在轻病区病人往往只有轻的皮肤病变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在重病区病人体征明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同时心血管病、肝病、肿瘤等并发也较多见。

经消化道摄入砷量较高时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个别情况下如误饮含砷很高的泉水,曾引起群发性急性砷中毒。

1.临床症状(1)神经系统一般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损害两类表现。

①中枢神经损害睡眠异常(失眠、多梦、嗜睡等)、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疲乏等非特异神经衰弱综合征。

砷化合物中毒的护理PPT课件

砷化合物中毒的护理PPT课件
慢性中毒:皮肤色素沉着、神经衰弱、肝肾损伤等
致癌性:长期接触可导致皮肤癌、肺癌等
环境污染:砷化合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社会危害:砷化合物中毒事件可能导致社会恐慌和公共安全事件
砷化合物中毒护理措施
急救处理
立即脱离中毒环境
迅速清除毒物: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畅通
x
砷化合物中毒的护理PPT课件
01.
02.
03.
04.
目录
砷化合物中毒概述
砷化合物中毒护理措施
砷化合物中毒预防
砷化合物中毒护理PPT课件制作技巧
砷化合物中毒概述
砷化合物中毒原因
01
02
03
04
职业暴露:如采矿、冶炼、化工等行业
生活环境污染:如饮用水、食物、空气等
药物使用不当:如含砷药物的使用
意外摄入:如误食含砷物质
讲解砷化合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介绍砷化合物中毒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讲解砷化合物中毒的症状和危害
介绍砷化合物中毒的基本知识
D
C
B
A
E
视觉设计
1
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确保内容易于阅读
2
使用图表、图片和动画来增强视觉效果
3
保持页面布局简洁,避免过于拥挤
4
使用统一的设计风格和元素,保持整体一致性
5
适当使用动画和过渡效果,提高观众注意力
互动性设计
01
设计提问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02
使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
03
插入视频和动画,增加课件的趣味性
04
设计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砷中毒的科普知识PPT

砷中毒的科普知识PPT
砷中毒的科普知识PPT
目录 砷中毒的概述 砷中毒的症状 预防和控制砷中毒 砷中毒的治疗方法
砷中毒的概述
砷中毒的概述
砷中毒是指人体长期接触或摄 入砷超过安全水平所引起的中 毒症状和疾病。 砷中毒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多种健康问题,如癌症、 皮肤损害、神经系统问题等。
砷中毒的症状
砷中毒的症状
砷中毒的症状有多种表现,如 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 问题。
皮肤损害也是砷中毒的常见症 状,出现皮肤病变、色素沉着 等问题。
砷中毒的症状
长期暴露于砷环境中还可能导致癌症、 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预防和控制砷 中毒
预防和控制砷中毒
饮水安全是预防砷中毒的重要 措施,选择可靠的饮用水源并 进行定期检测。 注意食品安全,选择新鲜、健 康的食物,尽量避免从污染环 境中获取食物。
预防和控制砷中毒
降低环境砷污染,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和 农业环境管理。
砷中毒的治疗 方法
砷中毒的治疗方法
砷中毒患者应及早寻求医疗救 治,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 针对症状给予相应治疗,如胃 肠道问题可进行胃肠道排毒治 疗。
砷中毒的治疗方法
长期影响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持续 治疗和康复。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砷中毒的科普知识

砷中毒的科普知识

砷的来源
砷可以通过饮用水、食物、空气以及某些工业产 品进入人体。
特别是在某些地区,地下水中的砷浓度可能超过 安全标准。
什么是砷中毒?
常见症状
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病变和神经损 伤。
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谁容易受到砷中毒影响?
谁容易受到砷中毒影响? 高风险人群
儿童、孕妇以及长期接触砷的工人是高风险 人群。
儿童由于体重轻而对砷的影响更加敏感。
谁容易受到砷中毒影响? 地理因素
某些地区如东南亚和南美洲,因自然或人为 原因,砷含量较高。
在这些地区,居民需特别注意水源安全。
谁容易受到砷中毒影响?
职业暴露
采矿、农药制造和半导体行业的工人也面临 更高的风险。
这些行业常接触砷化合物,需采取防护措施 。
何时应怀疑砷中毒?
康复后,患者需定期随访,以监测潜在的长期影 响。
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后遗症。
谢谢观看
遵循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的相关规定。
如何治疗砷中毒?
如何治疗砷中毒?
医疗干预
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医疗干预,可能需要住院 治疗。
治疗包括使用解毒剂,如二巯基丙磺酸(DMPS )。
如何治疗砷中毒? 支持性治疗
提供支持性治疗,如补液和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砷中毒? 长期跟踪
何时应怀疑砷中毒? 症状出现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考虑砷中毒的可能性。
如有疑似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何时应怀疑砷中毒? 环境调查
在高砷风险区生活或工作的人,应定期检测水质 和土壤。
了解周围环境的砷含量至关重要。
何时应怀疑砷中毒? 职业健康监测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砷中毒的意义砷是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之一,是很多金属及非金属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

然而,砷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影响了职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砷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给个体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安全管理职业卫生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砷中毒的临床表现砷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两种病情的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急性砷中毒是指一次暴露于高浓度砷化合物的环境下所致。

它通常发作得非常突然,持续时间很短,但症状十分严重。

急性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1. 消化系统表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也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2. 神经系统表现急性砷中毒的早期起病急,症状明显,病人常出现头痛、眩晕、精神恍惚、嗜睡等表现。

严重者会出现昏迷、惊厥、肢体抽搐等症状。

3. 其他表现病人可能出现全身虚弱、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慢性中毒慢性砷中毒是指吸入或摄入小剂量砷化合物所致,可能需要数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产生临床症状。

慢性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1. 皮肤改变慢性砷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病变。

皮肤表现为斑状色素沉着,或呈鱼鳞状角化,严重者可能出现角化瘤、皮肤癌等。

2. 消化系统表现慢性砷中毒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3. 神经系统表现慢性砷中毒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四肢麻木、手脚发凉、肢体乏力、眼睛疼痛等症状。

砷中毒的预防措施砷中毒的发生主要与砷暴露量和暴露时间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防止砷中毒的关键。

下面列举几个预防措施:1. 保障职工的个人防护砷中毒主要通过吸入和皮肤接触而发生,所以要保障职工的个人防护。

这包括通过穿戴适当的防护装置,如防护面罩、防护服、手套和靴子等,来减少职工的砷暴露量。

2. 在作业场所落实严密的通风措施通风措施是防止砷中毒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要在作业场所落实严密的通风措施,以确保作业场所经常处于通风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66616
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
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砷(arsenic,As)在自然界中主要伴生于各种黑色或有色金属矿中。

砷有灰、黄、黑三种同素异构体,其中灰色结晶具有金属性,质脆而硬,比重5. 73,熔点817°C (2. 5MPa), 613°C升华,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王水,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

砷的化合物种类很多,主要为砷的氧化物和盐类,常见有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钠等。

含砷矿石、炉渣遇酸或受潮及含砷金属用酸处理时可产生砷化氢。

铅、铜、金及其他含砷有色金属冶炼时,砷以蒸气状态逸散在空气中,形成氧化砷。

处理烟道和矿渣、维修燃烧炉等都可接触三氧化二砷粉尘。

从事含砷农药(如砷酸铅、砷酸钙)、含砷防腐剂(如砷化钠)、除锈剂(如亚砷酸钠)等制造和应用的工人可接触砷。

此外,砷化物在玻璃工业中常作为
颜料,砷合金用做电池栅极、半导体元件、轴承及强化电缆铅外壳。

中医用雄黄(AsS)、三氧化二砷作为皮肤外用药。

工业中,在有氢和砷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如有色金属矿石和炉渣中的砷遇酸或受潮时,可产生砷化氢。

非职业接触主要饮用含高浓度砷的井水,敞灶燃烧含高浓度砷的煤以及砷污染的食品。

砷化合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体内。

职业性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所致。

吸收入血的砷化合物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并沉积于肝、肾、肌肉、骨、皮肤、指甲和毛发。

五价砷和砷化氢在体内转变为三价砷,吸收的三价砷大部分通过甲基转移酶两次甲基化生成单甲基砷酸(mono- methylarsonate acid)和二甲基砷酸(dimethyiarsinic acid)从尿中排出,少量砷可经粪便、皮肤、毛发、指甲、汗腺、乳腺及肺排出。

砷可通过胎盘屏障。

砷在体内半减期约10小时。

砷是一种细胞原生质毒。

在体内,砷是亲硫元素,三价砷极易与巯基(-SH)结合,从而引起含巯基的酶、辅酶和蛋白质生物活性及功能改变,尤其是甲基化三价砷毒性最强,
这是砷中毒重要毒性机制。

以前认为,无机砷在体内的甲基化过程是解毒过程,最新研究表明,砷的甲基化是增毒过程,特别是甲基化了的三价单甲基砷的毒性是砷化合物中最强的。

砷与酶作用可有单巯基反应和双巯基反应两种方式,前者主要形成As-S复合物,使酶中活性巯基消失而抑制酶的活性,此时加入过量单巯基供体,如GSH即可使酶活性恢复。

后者是砷与酶或蛋白中的两个巯基反应,形成更稳定的环状化合物。

单巯基供体不能破坏此环状化合物使酶活性恢复,只有二巯基化合物供体才能破坏该环状结构,将巯基游离,使酶活性恢复。

砷与丙酮酸氧化酶辅酶硫辛酸的反应,以及用二巯基丙醇(BAL)恢复其活性就基于这一机制。

此外,砷进入血循环后,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引起通透性改变。

砷化氢,是强烈溶血性毒物,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大量溶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

溶血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砷化氢和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过氧化物,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大量消耗维持红细胞膜完整性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所致。

【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可因设备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大量吸入砷化合物所致,但已很少见。

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喷嚏、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头痛、头晕、全身衰弱,甚至烦躁不安、痉挛和昏迷。

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出现较晚。

严重者多因呼吸和血管中枢麻痹而死亡。

口服砷化物中毒可在摄入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生,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及血样腹泻、寒战、皮肤湿冷、痉挛,严重者极度衰弱,脱水、尿少、尿闭和循环衰竭,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兴奋、躁动不安、谵妄、意识模糊、昏迷,可因呼吸麻痹死亡。

急性中毒恢复后可有迟发性末梢神经炎,数周后表现出对称性远端感觉障碍,个别可有中毒性肝炎、心肌炎,以及皮肤损害。

砷化氢急性中毒,可在吸入砷化氢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内发生,出现急性溶血引发的症状和体征,腹痛、黄疸和少尿三联征是砷化氢中毒的典型表现。

尿中可见大量血红蛋白、血球及管型尿,伴有头痛、恶心、腹疼、腰痛、胸部压迫感、皮肤青铜色、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衰竭。

2.慢性中毒职业性慢性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所致,除
一般类神经征外,主要表现皮肤黏膜病变和多发性神经炎。

皮肤改变可主要表现为脱色素和色素沉着加深、掌跖部出现点状或疣状角化。

饮水型砷中毒患者,皮肤改变更为明显,表现为扩大的角化斑块或溃疡。

慢性中毒可发展为Bowen 病、基底细胞癌和鱗状细胞癌。

砷诱导的末梢神经改变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和麻木,严重病例可累及运动神经,伴有运动和反射减弱。

此外,呼吸道黏膜受砷化物刺激可引起鼻衄、嗅觉减退、喉痛、咳嗽、咳痰、喉炎和支气管炎等。

砷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职业暴露主要致肺癌和皮肤癌,也有报道与白血病、淋巴瘤及肝癌等有关。

,砷可通过胎盘屏障并引起胎儿中毒、胎儿体重下降或先天畸形。

【诊断】急性中毒因有明显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及排泄物中有过量砷存在,诊断并不困难。

慢性中毒诊断则需根据长期砷接触史,结合临床症状,特别是皮肤黏膜改变,多发性神经炎、肝肾功能损害等,以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处理原则】
1. 急性中毒急性职业性中毒应尽快脱离现场,并使用解毒剂。

经口中毒者应迅速洗胃、催吐,洗胃后应投予氢氧化
铁或蛋白水、活性炭至呕吐为止并导泻。

一经确诊,应使用巯基络合剂,首选二巯基丙磺酸钠,肌肉注射,成人5mg/kg ?次,第一日6?8小时1次,第二日8?12小时1次,以后每日1?2次,一疗程5?7日,直到尿砷低于50/xg/d。

亦可用二巯基丙醇肌内注射或二巯基丁二酸钠静脉注射,并辅以对症治疗。

砷化氢中毒需严密监视血细胞变化和肾功能,碱性尿可减少血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和引起肾损伤,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高于150mg/L时或少尿是换血的指征。

如果发生急性肾衰,应进行血液透析,二巯基丙醇对砷化氢中毒无效。

2. 慢性中毒职业性慢性砷中毒患者应暂时脱离接触砷工作,皮肤改变和多发性神经炎按一般对症处理。

【预防】在采矿、冶炼及农药制造过程中,生产设备应采取密闭、通风等技术措施,减少工人对含砷粉尘的接触。

在维修设备和应用砷化合物过程中,要加强个人防护。

医学监护应注重皮肤、呼吸道以及肝、肾、血液和神经系统功能改变。

尿砷监测有助于对工业卫生设施效果的评价。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