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机械化带动战略 促进花生生产业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机械化带动战略促进花生生产业化
莱阳市是花生生产大市,花生油加工大市。
2005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35.5万亩,平均亩产240公斤,总产达8.5万吨。
1999年以来,围绕花生生产和加工,莱阳市先后多年承担并实施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10万亩花生增产增收机械化技术”和花生收获机械化示范工程等,通过研制生产花生机械,推广应用农机、农艺新技术,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引导企业从事花生深加工,逐步形成了花生生产的产业化。
目前,全市花生覆膜播种机保有量达977台,花生收获机596台,花生脱壳机619台,花生摘果机59台。
花生生产的机械化带动了花生加工企业的发展,莱阳市仅鲁花、龙大、吉龙、齐花等花生油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花生米能力达60万吨,年产花生油26万吨。
传统的花生生产,主要靠人工作业,生产技术落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量和效益低下。
莱阳市重点从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着手,研制生产先进适用机具,培育生产加工企业,提高劳动效率和产量,延伸花生生产产业链,形成了花生机械生产的产业优势和花生油加工产业群体。
一、主要措施
一是组织科研院所研制推广花生生产新机具、新技术,为花生增产提供可靠的物质技术保障。
花生覆膜,能够保温保墒,提高花生产量。
经过多年推广,已经被广大群众认识和接受。
但人工覆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覆膜质量差。
为解决这一问题,莱阳市农机研究所、莱阳市花生机械厂与莱阳农学院联合攻关,研制生产了2BFD-2型多功能花生播种覆膜机,一次能完成施肥、播种、喷药、覆膜和膜上二次扶土等作业,使花生覆膜播种的效率显著提高。
结合推广覆膜播种,还开展大犁深耕、化肥深施等技术,引进花生新品种,使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机械覆膜播种逐渐被广大群众认识和接受。
全市花生覆膜播种的机播率达90%以上。
花生收获是花生生产的又一项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作业。
1999年,莱阳市花生机械厂、莱阳农学院借鉴国外机具,吸收先进技术,联合研制生产花生收获机。
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目前,收获机生产技术基本成熟,机具性能稳定。
与现有小四轮配套的4H-2型花生收获机,不仅获得国家专利,而且填补国内空白。
该机在收获花生的同时,还可以捡拾残膜,减少了地膜对土壤的污染。
近几年,通过在示范基地推广应用,使用效果显著,全面推广后,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拉长花生生产产业链。
花生机具是提高花生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多年来,国内花生机械的生产一致比较落后,生产企业少,产品品种不多,科技研究投入不足。
围绕花生生产的这一薄弱环节,莱阳市积极扶持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实行优势互补。
莱阳市花生机械厂作为莱阳较早从事花生机具的生产厂家,具有丰富的经验,但科研人
员缺乏,技术力量不足。
莱阳农学院作为农业高等院校,具有较好的科研能力和一批多年从事农机具研究的专家教授。
通过牵线搭桥,两家单位很快达成协议,共同攻关,研制生产出了一系列花生生产机。
产品涉及花生播种、收获、脱壳及小麦播种等一系列产品,仅花生生产机具就研制生产出三大系列近10个品种,不但有与手扶、小四轮大中拖配套的产品,而且产品适应性比较广,使用性能稳定。
先后生产销售6000余台套,产品遍及国内十几个省、市,并出口越南等国家。
由于产品性能稳定,技术先进,企业信誉好,成为国内花生机械知名生产厂家。
2003年,莱阳市农机局与莱阳市花生机械厂共同投资27万元,引进了国内首台由台湾大地菱公司生产的花生联合收获机TPH3252,并以该机作为样机,与莱阳农学院一起共同研究,通过技术反求,研制生产符合国内需求的花生联合收获机械,样机已经研制成型。
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投产,将实现国内花生联合收获机械的突破,填补国内空白,全面提高花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花生的加工增值,是花生的出路和花生生产的动力。
随着国内最大的花生油加工生产企业鲁花集团的崛起,莱阳市先后又有龙大、吉龙、齐花等企业涉足花生油生产,年加工花生米能力和花生油产量巨大。
花生加工成为莱阳市食品加工行业又一支重要力量,形成了新的产业优势。
据统计,每亩产花生按产240公斤计算,莱阳花生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60
万吨,这几个企业一年就可加工335万亩的花生。
不仅解决了胶东半岛的花生米加工问题,而且带动周围河北、河南、安徽等省的花生种植。
花生机械的推广普及,加工企业对花生米的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在其他经济作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莱阳的花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5万亩左右。
花生机械的生产销售连年创新高,花生产量的稳定和增加,又为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原料,形成了种植与加工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循环。
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快花生生产产业化步伐。
莱阳市充分利用省增产增收机械化技术和花生收获机械化示范工程项目资金,同时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推广示范。
莱阳市政府每年从农发资金中配套20万元,用于花生生产机械的购置和技术推广,几年时间已累计投入180万元。
近几年,通过财政投入的引导,共吸引社会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用于花生机具的购置。
同时为调动各级购置机具的积极性,莱阳市政府连续多年将花生生产机械化纳入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进行考核,对在推广花生机械成绩突出的镇处政府进行现金奖励,对花生生产示范点购置机械,每一台花生播种机和收获机分别补贴1000元。
生产中,市农机局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示范点实验田进行技术指导。
在点上示范的基础上,向社会大力推广。
每年组织花生播种和收获两个现场会。
通过举办花生技术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组织农机展示团,开展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等形式,进行宣传,加快花生机械化机具的推广和新技术的普及。
二、社会效益
花生生产产业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近几年,国内市场花生米价格一直在5000元/吨以上,并有上涨趋势。
莱阳的花生亩产一直稳定在240公斤左右。
通过试验对比,实行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可以亩增产花生16公斤,采用机械播种收获,生产效率是人工的20-30倍,机械播种每亩节约费用20元,机械收获每亩节约费用15元,莱阳市采用机械种植花生面积按每年30万亩,机械收获按每年10万亩计算,两项合计可为群众增加经济效益2000万元。
生米原料的供应,为莱阳花生油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花生米通过企业加工,按莱阳当地工厂年加工60万吨计算,花生米可增值7.5亿元。
同时,花生加工企业每年吸纳8000个农村劳动力进厂务工,1000名季节性农村劳动力进厂打工,农民工年可增加工资收入1亿元。
目前,围绕花生的深加工,鲁花集团正探索研究花生油提取新工艺,以得到花生不变性蛋白粉,提取花生粕蛋白,并在花生蛋白的利用上开辟新的领域,丰富花生产品的花样品种,实现花生深加工更大增值。
(信息来源:莱阳市农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