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第二章公共产品的经济分析

《公共经济学》第二章公共产品的经济分析
单 价 Pm G Pat F Pmt O 图2-2 MR C B A 数量 D
I
H E AR MC AC
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法
第二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一、财政支出中的效率与公平 二、财政支出的效率 三、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四、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第二节
政府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二、我国公共经济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公共决策的方式和过 程的理论。 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分析政府行 为效率并寻求最有效率的政府决策体系和规则。
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
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品的需求、 供给与产量,是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 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是立宪阶段,决定公共品的决定规则 二是立法阶段,在现行规则和法律范围内开展集 体活动,通过法案 三是行政和司法阶段,将法案付诸实施

投票结果还取决于投票顺序,而投票顺序的确 定又是主观的、随机的。因而投票程序经常被 操纵,以期得出符合有能力控制投票顺序的人 意愿的结果。
“选举的创新”:同意的不作记号,不同意的打“X”。主 要领导在台上目光炯炯地注视台下,谁还敢动? “带帽下达市常委” “零票是最大的胜利”:特意设一个明显处于弱势的陪衬, 以保证内定人当选。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新兴 交叉学科,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 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政治 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 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主要研究内容:
个人选择如何形成社会选择,个人偏好如何加总为社会偏好 投票制与代议制 政府决策方式 官员理论

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是指对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项目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在当今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建设不仅能够改善社会环境和服务社会大众,还能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益性建设项目作为改善社会福利、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这些项目涉及到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公益性建设项目通常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资源,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经济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指标,才能确保公益性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互动。

对公益性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和指标,进一步了解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对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概念和分类进行系统总结,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公益性建设项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意义,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公益性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可以为公益性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公益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3 研究意义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合理规划和管理项目资金,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经济评价可以提高项目的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通过经济评价可以更好地评估项目的社会效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项目的效益分析与优化

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项目的效益分析与优化

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项目的效益分析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公共设施的改造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分析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项目的效益,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效益分析1.1 经济效益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项目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改造项目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例如,道路改造项目将促进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市政建设项目将带动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发展。

其次,改造项目将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

良好的公共设施将让城市更具吸引力,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增强城市竞争力。

1.2 社会效益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项目对社会生活和民生福祉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首先,优质的公共设施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居住环境。

例如,改善供水和供电设施将让居民受益匪浅。

其次,完善的公共设施能够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例如,加强城市的照明设施将提高夜间行人的安全性;改善道路交通设施将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事故。

1.3 环境效益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项目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改造项目能够优化城市资源利用,减少能源浪费和物资损耗。

例如,优化供水和供热系统将减少能源消耗。

其次,完善的公共设施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和水质。

例如,植被覆盖的城市绿化项目将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二、优化建议2.1 综合规划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项目时,需要进行综合规划。

综合规划包括对城市各项设施的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

例如,公共交通设施改造需要考虑市民出行需求、城市规划和环保要求等。

2.2 创新技术应用在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项目中,应积极采用创新技术。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设施的效能和使用寿命,减少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

例如,智能交通信号灯可以根据交通流量智能调节,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

2.3 多元融资模式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应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模式。

除了政府投入外,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银行贷款、公私合作等方式。

市政工程的效益分析了解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政工程的效益分析了解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政工程的效益分析了解市政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政工程的效益分析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运行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市政工程项目规划和决策时,必须进行效益分析,以评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经济效益分析市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促进经济增长市政工程的建设涉及土地开发、房地产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通过建设道路交通网络和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提高城市对外贸易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1.2 增强城市竞争力市政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例如,城市公园、广场和文化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1.3 降低成本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通过提高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来降低社会成本。

例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带来的医疗费用和治理成本;同时,建设节能环保的建筑和使用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问题,进而减少城市运行成本。

2. 社会效益分析市政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民生福利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例如,建设供水供电设施可以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需求;建设公共医疗设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健康状况;建设教育设施和文化设施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文化资源。

2.2 提升社会安全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例如,建设防洪设施和排水系统可以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发生;建设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可以提高城市的火灾防控能力。

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1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1.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将有效降低食品药品监管业务公共管理的社会成本。

主要包括:
1)实现网上申报,在线办事等,为管理相对人服务,有效节约社会成

网上申报与在线办事服务事项的建立,可以为管理相对人提供远程
便捷服务,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方便管理相对人更好地发展业务,
有效节约了社会成本。

2)解决了信息重复采集的问题,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由于目前系统的数据不能与政府数据中心共享,这样不可避免地会
重复录入数据,这样既加重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又破坏了数据的一
致性。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这个问题,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
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3)政务资源信息共享,节省了沟通成本。

由于目前政府各部门间系统的数据不能共享,跨部门的业务,工作
人员必须通过其它手段获取,这样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加
大了沟通成本。

项目建成后,政府间信息资源将可以非常便捷的查
询到,将全面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沟通成本。

4)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项目的建设能够大大提升衢州市药监局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能够有
效的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缓解工作量大与工作人员不足
的矛盾,可以起到了节省人力成本的作用。

第六章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第六章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二、社会效益

第六章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第六章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二、社会效益

备课纸 68第六章 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一、基本概念 二、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三、外部经济 四、公共物品 五、影子价格 六、无形效果 七、费用—效果分析 八、公共项目的民间参与第六章 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一、基本概念 财务评价是从投资主体(全部投资者和直接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等。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或地区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

对于一些重大工程项目或一些公用事业项目,除经济目标以外,还有其它社会政治目标,则需要进行社会评价。

二、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费用——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是用于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 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强调:项目的“所得”是指项目的社会效益而不是指财务评价中的效益; 项目的“所失”是指社会的费用而不仅仅是指财务的支出。

Social Cost, Private Cost; Social Benefit, Private Benefit三、外部经济当个人或厂商的一种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给予支付或得到补偿,即没 有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则产生外部性,或称外部效应。

外部影响(External Effects or Externality )包括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和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y)。

在经济学中,假设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的其它人的福利没 有影响,即单个经济单位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等于该行为所 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

外部效果包括: 生产的外部经济,如企业从其培训工人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的社会 利益。

消费的外部经济,如一个人对其子女进行的良好教育,使得隔壁邻居和整个社 会都得到了好处。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一个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烟尘等造成环境污染。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如在公共场所随意丢弃果皮、瓜壳等。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分析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分析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分析刘彩礼【摘要】公共物品的两大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为政府供给提供了充分理由。

出于对外部性的考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兼顾社会成本,这就决定了单单依靠政府供给是不够的,还需要运用市场和第三部门合作供给才能实现社会最适。

【关键词】公共物品;政府供给;外部性一.公共物品在我们的经济中,大部分物品是在市场中配置的,买者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而付钱,卖者因为提供这些东西而收钱。

这看起来来是天经地义的。

对这些物品来说,价格是引导买者与卖者决策和行为导向的信号,而且这些决策会带来有效地资源配置。

但是,当一些物品可以免费得到时,比如空气,在正常情况下配置经济中资源的市场力量就不存在了。

上边出现的难题必定是需要进行清晰地界定的。

有两个特性是区分二者的根本标志:1. 该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

这里的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2该物品是否具有竞争性。

这里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根据这两个特性,我们可以把物品分为四种类型(曼昆的分类方法):1. 私人物品。

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例如一台笔记本电脑。

其排他性表现在,拥有它的人可以阻止别人拥有,简单说来就是你只要拿着不给他就行了;竞争性表现在,你拥有了这台笔记本,别人可能拥有的笔记本就少了一台。

经济中的大多数物品都属于这样的私人物品。

2.公共物品。

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86年定义公共物品“是被生产出来,生产者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指出了其非排他性。

1954年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下的定义为:“每个人消费这样的物品均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1】,指出了其非竞争性。

例如街上的路灯。

其非排他性表现在所有的人都可以是路灯的受益方,也即萨缪尔森的提到的“每个人”;其非竞争性表现在一个人晚上在街上行走中享受到的灯光照明并不会因为别人也在同样使用而减少。

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

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
当由于价格的变动造成效益转移时,要避免把外部效果计入 项目效益时的重复计算。
➢ 由供求变化引起的相邻效果也要防止夸大和重复计算。
第二十五页,共65页。
• 案例:
某一生产化纤原料的大型工程项目的投产,使这种化纤原料价 格下降,由此,采用这种化纤原料的化纤纺织部门的利润会因 此而增加。同理推论,服装加工部门、服装商店直至服装消费 者都因此得到好处。这一系列的连锁的效益是否都要算作是生 产化纤原料的那个大型工程项目的外部效果呢?
时不应将价格中的流转税从支付意愿中扣除。
第二十四页,共65页。
(三)增加显著的外部效果
某些项目实施和运行时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 场的交换,但从社会经济的整体看,这些影响又确实形成了 一定的效益和费用。
项目外部效果往往是难以定量和货币化的,无法或难以通过市场 来收费和付费。当这些影响较大,应在经济分析中给予补充。
➢ (三)增加显著的外部效果
➢ (四)用社会折(贴)现率代替基准收益率
第十页,共65页。
(一)用影子价格代替失真的财务价格
• 影子价格: ➢ 又称为最优计划价格,是指当社会经济处于某种最优状态时,能够反映
社会劳动的消耗、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它不用于商 品交换,而仅用于预测、计划和项目国民经济效益分析等目的。
种转移支付)后,与进出口口岸价格持平的价格〔一般为出(到)厂(场)价格〕。
第十三页,共65页。
• 例 8-1 某有色金属联合项目生产主要供出口的有色金属原料, 每吨的离岸价 (f.o.b. )稳定在 850 美元。这种原料在国内市场价格较低,波动也大,最高也 只有每吨5400 元人民币。以前没有出口渠道,因此投资者的财务分析的盈利 能力不佳,结论认为不可行。我国进入 WTO以后,出口渠道大为畅通,为了 考察该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有必要以出口平价确定该项目产出的效益。设项 目至口岸的运输费每吨为200元人民币, 离岸前的其他物流费用按6%估算。汇 率:1美元=8.25人民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直接费用 项目的直接费用是指由国家为满足项目投入的 需要,用影子价格计算的投入物的经济价值。 来自国内供应量的增加:所消耗资源的价值 如果国内总供应量不变 增加进口来满足需要:外汇支出 减少了出口量:减少的外汇收入 减少了其他项目的供应:机会成本
2.3 间接效益与间接费用ຫໍສະໝຸດ 2.21.直接效益
直接收益与直接费用
项目的直接效益是指由项目本身产生, 用影子价格计算的产出物的经济价值。
• 增加国内市场的供应量: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 如果国内市场的供应量不变
– 增加了出口量:外汇收入 – 减少了总进口量:节约的外汇 – 顶替了原有项目的生产:原有项目减产或停产而释放的 资源的支付意愿
(1)税金。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关税等。税金对 投资项目来说是一项支出,从国家财政来说是一项收人。 这是企业与国家之间的一项资金转移、税金不是投资项 目使用资源的代价,所有财政性的税金.不能算作国民 经济费用。 (2)补贴。 包括出口补贴、价格补贴等。 (3)利息。 利润的转化形式,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一种资金 转移,并不涉及资源的增减变化,所以,利息也不能作 为国民经济费用。
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家统一测定的影子汇率和 社会折现率。
二 国民经济评价的费用和效益识别
基本原则 直接收益与直接费用 间接收益与间接费用
转移支付
2.1 基本原则
国民经济分析以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 使国民收入最大化为目标,凡是增加国民收入 的就是国民经济收益;凡是减少国民收入的就
是国民经济费用。
对于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or services) ,增加一个人享用的成本很小 或没有成本(即存在消费的共享性,非竞 争性nonrivalrous),而要排除任何人享 用公共物品都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即非排 他性nonexcludability,本质上要求共同 所有)。 ������ 公共物品又可以称之为集体消费品 Collective Consumption Goods,以区别 于私用品。
项目的费用和效益不仅体现在它的直接
投入物和产出物中,还可能会在国民经济相
邻部门及社会中反映出来,这就是项目的间
接费用和效益,有时统称为外部效果。
外部效果的形式 由价格“失真”造成的外部效果 由于价格的合理升降造成的外部效果 技术性外部效果 乘数效果
2.4 转移支付
税金
补贴 国内利息支付
三、外部经济
当个人或厂商的一种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 给予支付或得到补偿,即没有承担其行为的全部后果, 则产生外部性,或称外部效应。 ������ 外部影响(External Effects or Externality )包括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和 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y)。 ������ 在经济学中,假设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 为对社会上的其它人的福利没有影响,即单个经济单位 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等于该行为 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
析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以至整个社会产生的效益。
项目的国民经济分析除了考虑项目自身的经济效果,
还要考虑项目对其他部门和单位的间接的、外部的
各种相关效益,包括一些难以定量化的效益。
追踪的对象不同
财务评价追踪的对象是货币或现金流量的 流动;国民经济追踪的对象是资源的变动,实 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保证国民收入的最大增长。 因此,凡是减少社会资源的项目投入都是国民 经济评价是的费用,凡是增加社会资源的项目
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类同
1.3、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
研究的经济系统的边界不同
追踪的对象不同 评价的基本指标不同
采用的价格体系不同
采用的主要参数不同
研究的经济系统的边界不同
财务评价从项目自身利益出发,分析项目的盈
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系统分析的边界就是项目自身;
而国民经济分析是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出发,分
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层次。
财务评价是从投资主体(全部投资者和 直接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 清偿能力等等。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 则,从国家或地区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 益和费用。 对于一些重大工程项目或一些公用事业 项目,除经济目标以外,还有其它社会政治 目标,则需要进行社会评价。
1.1 国民经济评价的目的与作用
国民经济评价是宏观上合理配置国家有限
资源的需要;
国民经济评价是真实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 净贡献的需要; 国民经济评价是投资决策科学化的需要。 有利于引导投资方向
有利于控制投资规模
有利于提高计划质量
1.2 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共同点
评价目的相同 评价的基础工作相同
外部经济(续)
生产的外部经济,如企业从其培训工人中得到 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的社会利益。 ������ 消费的外部经济,如一个人对其子女进行的 良好 教育,使得隔壁邻居和整个社会都得到了好处。 ������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一个企业生产过程中 排放的污水、烟尘等造成环境污染。 ������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如在公共场所随意丢弃 果皮、瓜壳等。
一、基本概念 ������ 二、 国民经济评价的费用和效益识别 ������ 三、外部经济 ������ 四、公共物品 ������ 五、影子价格 ������ 六、无形效果 ������ 七、费用—效果分析 ������ 八、公共项目的民间参与
一、基本概念
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是工程项目可行性
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具有消费的排他性 和竞争性 ������ ---- 排他性是指一旦一个人拥有了某种物品, 他就可以很容易地不让别人消费; ������ -----竞争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定量某种物品, 就要减少其它人的消费量。 ������ -----私人物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决定了每个人 只有通过购买才能消费某种物品,也就是说消费者 只有通过市场交易向厂商购买才能消费这种物品, 有市场交易行为就有价格。 ������
产出都是国民经济收益。
评价的基本指标不同
财务评价的基本指标是项目的“利润”,而
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指标是项目的“净产值
(NI)”。
采用的价格体系不同
财务评价的价格体系是以现行价格(市场 交易价格或计划价格)体系为基础的预测价格; 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影子价格体系。
采用的主要参数不同
财务评价采用官方汇率和行业基准收益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