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短篇小说

合集下载

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

史铁生《奶奶的星星》原文

史铁⽣《奶奶的星星》原⽂史铁⽣《奶奶的星星》原⽂ 导语:史铁⽣是中国作家、散⽂家。

下⾯和⼩编⼀起来看史铁⽣《奶奶的星星》原⽂,希望有所帮助!《奶奶的星星》原⽂ 《奶奶的星星》原⽂ 世界给我的第⼀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的怀⾥,拼命地哭,打着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哭得好伤⼼。

窗外的⼭墙上剥落了⼀块灰⽪,形状像⼀个难看的⽼头⼉。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我倒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

我听见了⼀种美妙的声⾳,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

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楚。

噢噢,睡觉吧,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晃动的光影,是盆⾥的⽔反射出来的。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成和平的梦境。

我在奶奶的怀⾥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的。

有很多⼈当着奶奶的⾯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的,长⼤了不要忘了奶奶哟!那时候的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的膝头,⽤⼩眼睛瞪那些说话的⼈,⼼想:瞧你们那讨厌样⼉吧。

翻译成孩⼦还不能掌握的语⾔,意思⼤概是:这话⽤你们说吗? 奶奶紧紧地把我搂在怀⾥,笑着说:等不到那会⼉!那神情仿佛已经很满⾜了。

等不到哪会⼉?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把铁蚕⾖。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会那么想的。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

爸爸、⼤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总是说:⽤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上,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个劲地夸我:⼩脚丫踩上去,软软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欢⼲这个的,踩来踩去,总也踩不到尽头。

⾏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

奶奶说。

我⼤跨步地踩了个来回,问:⾏了吧? 唉,⾏了。

听到这话,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 于是,我说:长⼤了我还给你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 过了⼀会⼉,我⼜问:你为什么等不到那会⼉呀? ⽼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关于史铁生的摘抄笔记(3篇)

关于史铁生的摘抄笔记(3篇)

第1篇一、引言史铁生,一个充满激情与矛盾的作家,他的文字如同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唱出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从运动员到作家,从轮椅上的沉思到笔尖下的深情,史铁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本文将从史铁生的生平、作品以及人生哲学三个方面进行摘抄笔记,以飨读者。

二、生平简介1. 家庭背景史铁生出生于1951年1月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人。

他的父亲史铁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母亲王光美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

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史铁生从小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运动生涯史铁生曾在北京市什刹海体校学习,擅长田径和篮球。

1973年,他被分配到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成为一名汽车修理工。

在此期间,他开始接触文学,并尝试写作。

3. 病痛与转折1981年,史铁生被诊断出患有肾病,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在病痛的折磨下,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并逐渐将写作作为自己的事业。

1982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是他文学创作的起点。

4. 婚姻与家庭1992年,史铁生与著名作家陈丹燕结婚。

1996年,他们的女儿史铁梅出生。

家庭的支持使史铁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三、作品摘抄1. 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那时候,我在清平湾,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生命中最为美好的时光。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里,但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些美好的回忆。

”2.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人生如梦,梦境如人生。

我在梦中看到了生命的种种可能,也看到了生命的种种无奈。

然而,无论生活给予我怎样的磨难,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

”3. 随笔《我与地坛》“地坛,一个曾经让我心生敬畏的地方。

我在那里度过了我生命中最为艰难的时光。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里,但我始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苦难。

”4. 随笔《秋天的怀念》“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然而,对于我来说,秋天却是一个怀念的季节。

我怀念那些已经离我而去的亲人,也怀念那些曾经陪伴我度过艰难岁月的朋友。

史铁生的代表作

史铁生的代表作

代表作品《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
史铁生生前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并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作者简介:史铁生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作者简介:史铁生

史铁生
生平简介:1951生于北京。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史铁生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务虚笔记》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

《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当属于知青文学的经典佳作。

《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名言: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人物评价】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韩少功。

合欢树 史铁生 (2)

合欢树 史铁生 (2)

合欢树史铁生一、引言《合欢树》是中国作家史铁生的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家庭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

本文将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主题和文学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故事情节小说《合欢树》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面临着贫困和疾病的艰难困境,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品质。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家三口人,包括父亲、母亲和女儿。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老实人,母亲是一个善良的贤妻良母,而女儿则是他们的希望和寄托。

一天,女儿得了一种罕见的急性病,需要进行昂贵的手术治疗。

但是,这个家庭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支付手术费用。

父亲为了孩子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去向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借钱。

然而,在自己尽力之后,他发现还是无法筹集足够的钱款。

在最绝望的时刻,父亲想到了家门前的一棵合欢树,他决定将合欢树砍倒卖掉来支付女儿的手术费用。

然而,在父亲准备砍伐树木的时候,女儿却出现了奇迹般的好转,病情突然好转了。

看到这一幕,父亲感叹合欢树的神奇力量,毅然放弃了砍伐树木的念头,决定保留这棵树,留下了对家庭的希望和勇气。

三、主题1. 坚持希望与勇气《合欢树》通过这个家庭的困境,展现了人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坚持希望与勇气的重要性。

尽管这个家庭面临着无法支付手术费用的困境,但父亲没有放弃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寻找筹集资金的方法,而最终,奇迹般的好转给了他们希望与勇气。

2. 自然与家庭的力量小说中的合欢树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它似乎拥有奇迹般的能力,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治愈。

通过描述合欢树的神奇力量,小说强调了自然与家庭的力量对人们的作用和影响。

四、文学价值1. 语言生动、细腻史铁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个普通家庭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勇气。

通过细腻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个家庭的苦与乐、困境与希望,从而引发共鸣。

2. 设置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合欢树》中的合欢树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个象征物,它代表着希望和治愈的力量。

通过这一象征意义的设置,小说增添了艺术的层次和情感共鸣。

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简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务虚笔记》等。

还有散文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病隙碎语》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残疾人命运的关注。

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一万三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

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坐落在北京老城的东北角安定门外路东,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

史铁生简介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清朝乾隆时又加以扩建,是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呈方形,象征大地,主建筑是“皇祇室”和拜台。

“皇祇室”中设地神牌位,拜台为二层方台,四周开沟贮水。

此外还有神库、神厨、斋宫、宰牲亭、祭器库等建筑。

每年夏至,皇帝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

辛亥革命后祭祀活动废止。

史铁生简介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平民公园”,但是在战乱年代,此处曾被驻军占用,园内建筑屡遭毁坏。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修葺开放,称“地坛公园”,并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遭毁弃及疏于管理等原因,园址荒芜。

现在皇祇室、拜台、斋宫等主要建筑保存尚好,恰如作者所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近些年来,这座古园又获得新生,经过整饬,成为现代化城市里的一座闹中取静的公园,是人们晨昏锻炼身体和休闲的好去处,每年春节还在园中举行大型的“庙会”活动。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简介
作者: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

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另外,余华的短篇小说《我的故事》与陈军的中篇小说《禹风》、苏童的短篇小说《棚车》(各三万元)获二等银奖。

《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

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史铁生《我的梦想》

史铁生《我的梦想》

名家评史铁生
铁生对生命的解读, 对宗教精神的阐释, 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 构成了真正的哲学。 ――贾平凹 看史铁生的作品, 常常陷入一种思索, 但是这种思索相对于文 字的内涵来说, 也往往显得浅薄。 ――舒晋瑜
刘易斯
在奥运赛史上四名赢得9枚奥运会金牌的运 动员中,卡尔· 刘易斯是其中的一个。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刘易斯第一次参 加奥运比赛,一举获得100米跑、200米跑、跳 远和4×100米接力共四枚金牌,被誉为“田坛 飞人” 。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在本· 约翰逊被剥 夺了金牌资格后,刘易斯得到了自己的第二块 100米跑金牌。他还在跳远项目中卫冕,并在 200米跑中获得第二名。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刘易斯在跳远 项目中获得自己的第三块跳远金牌。并且还率 领美国接力队打破了世界纪录。1996年他在亚 特兰大奥运会上,再次蝉联跳远冠军,第四次 获得跳远金牌。 在洛杉矶奥运会卡尔· 刘易斯获得胜利后 的12年间,他始终是跳远这个项目的奥运会冠 军。成为奥运史上三名在同一赛事上获四枚金 牌的运动员之一。
健美的躯体 躯体和灵魂
后来的梦想 4-6
升华主题 7
多关注心灵残缺的人
研读第一部分
1、概括文章第1、2段的内容,作用是什么?
写自己是个全能体育迷 正是作者这种对体育的深厚的情愫,才引出了“我” 的梦想,这两段为下文做了铺垫。 2、从史铁生对田径运动的喜欢和熟悉,你看到了什么? 他对体育项目的熟悉,他的设身处地,都隐含着 一个残疾人的苦痛和尊严。 3、找出点明作者梦想的句子
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 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 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 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6、作者的新梦是什么?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
——一个小女孩在纳粹集中营写的一首诗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 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 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 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 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 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虽然我没有钱可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我的思想我的心灵和我精神的火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 我需要它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 我将多么悲伤 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二、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痛悔。 三、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 态度。
史铁生为什么喜欢地坛
明确:在人口密集、喧嚣的大都市里,这 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不仅衬托了作者的心 境,也是作者当时需要的环境,它为作者 提供了特定的情绪背景。
地坛给了史铁生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 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 《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 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小说 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 历。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 淡悠远,充满寓意。”另外,余华的短 篇小说《我的故事》与陈军的中篇小说 《禹风》、苏童的短篇小说《棚车》获 二等银奖。《合欢树》、《老屋小记》 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 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 席。
作者曾这样解释过自己的名字: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 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 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 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 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 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去 向。”这可以看作是对他作品最好的 注释。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 产生的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来展现母亲的爱的? 史铁生一生是否一开始就理解母亲的呢?
小结
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 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 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 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母亲都给 了我生命的启示,可以这么说, 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 我心中永恒的地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