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测试试题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试题

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试题

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试题一、开场白:尊敬的听众/观众,大家好!我是XX电台/电视台的记者XX,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档新闻采访节目。

本次节目中,我们将会采访一位近期备受关注的人物,探究他们的成就和背后的故事。

请大家紧跟我的节奏,一同进入本次专访的精彩环节。

二、采访对象简介:我们的采访对象是一位在XX领域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他具有非凡的天赋和坚韧的毅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提问环节:1. 请您介绍一下您自己,以及您在XX领域取得的成就。

2. 作为年轻人,您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是否有过一段艰难的起步过程?3. 在您的道路上,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4. 除了耐心与勤奋,您觉得在取得成功过程中还需要哪些品质?5. 成功往往伴随着压力与挑战,您是如何面对困厄的?6. 您在取得成功的同时,是否会为之后的发展制定明确的计划?7. 在您的领域中,是否存在一些行业内的“瑕疵”?您希望能够通过什么方式改善或改变这些问题?8. 您的成功是否会影响到那些向往您的领域发展的年轻人?您是否愿意对他们传授一些经验和知识?9. 对于那些正在奋斗追求梦想的年轻人,您有什么鼓励和建议?四、结束语:感谢大家的收听/收看,今天我们采访了一位在XX领域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年轻人。

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不仅认识到了成功的背后需要勤奋和耐心,还发现了成功者应具备的其他品质和态度。

希望这次专访能够给正在奋斗的年轻人们带来一些鼓舞和启示。

谢谢大家!五、采访内容:1. 请您介绍一下您自己,以及您在XX领域取得的成就。

采访对象回答:感谢你的提问。

我是XX,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

自小对XX领域充满了兴趣,并且有幸得到了一些专业的培训机会。

我一直坚信,只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目前已经在XX领域取得了一些令我骄傲的成就。

2. 作为年轻人,您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是否有过一段艰难的起步过程?采访对象回答:年轻人关注领域多半源于兴趣。

全国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docx

全国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docx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 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 B.吋代瞭望者的职责 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 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 2•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A.实事求是原则 B.依靠领导原则 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D.内外有别原则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4•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 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 A.指明采访的去向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7•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化”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 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A.广泛地接触群众B.多方面地挖掘材料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D.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職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

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做好充分的准备丁作 C.采访的机遇好9 •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A.认真做好记录 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10 •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C.有思想活动 11・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A.米写人情稿 5 •新闻采访的耳的是(A.搜集创作素材B. 拿原则作交易) B. 采风问俗 C •见利忘义 C. 取得人证物证 D. 有偿新闻D.识别和获取新闻 B.记者的头脑灵活 D.记者的笔杆子硬 B.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 D.把握好座谈的气氛 B.思想更加开放D.有细节与故事A.蹲点采访B.隐性采访 12 •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 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 13 •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 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14.《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记者被派到广东去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A.巡冋釆访B.交叉采访 C •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15•采访中考虑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 人多侧面了解长城提供了一个好场所。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A.交际能力B.词汇丰富C.深入采访D.浮光掠影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A.电视记者B.广播记者C.文字记者D.摄影记者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A.延安《解放日报》B.《人民日报》C.《文汇报》D.重庆《新华日报》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A.综合报道B.深度报道C.调查报道D.连续报道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A.非事件性新闻B.事件性新闻C.预知性新闻D.目击式新闻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A.内参B.素材C.文献D.简报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就要十分注重运用A.名词B.形容词C.副词D.动词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A.互动式直播B.重点记录式直播C.完全记录式直播D.夹叙夹议式直播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访方式是A.精确新闻采访B.易地式采访C.暗访D.巡回式?访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A.新闻表现力B.新闻创造力C.新闻发现力D.新闻策划力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A.逆向思维B.发散思维C.侧向思维D.延伸思维12.新闻线索的特点除了简略、短暂之外,还有A.敏感性差B.材料性差C.显示性差D.可靠性差13.记者?访时与受访者一对一地谈话,这种采访形式是A.现场采访B.人物访问C.个别访问D.即时采访14.记者采访一位老寿星,问道“请问您老高寿?”,这是A.激发式问题B.引导式问题C.开放式问题D.闭合式问题15.记者到所分配工作范围以外的地方或不属于自己原本采访地域进行采访,称为A.远程采访B.蹲点采访C.交叉?访D.易地采访16.记者挑选写作所需的新闻事实材料的过程,被称为A.新闻选材B.新闻准备C.新闻策划D.材料收集17.除了新闻语言表达美、新闻事实真实美之外,新闻文采的另一表现是A.新闻篇章华丽美B.新闻结构层次美C.新闻报道主题美D.新闻内容描绘美18.经验性消息写作,选择先进经验的首要标准是A.操作性B.新闻性C.借鉴性D.专业性19.新闻导语写作中忌讳的修辞手法是A.引用B.设问C.夸张D.对比20.工作通讯的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性,另一事A.有很强的指令性B.有较强的实用性D.有一定的文化色彩C.有很强的理论色彩21.专访的基本结构形式是A.并列式结构B.倒金字塔结构C.金字塔结构D.问答式结构22.作者以第一人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的新闻边缘体裁是A.新闻速写B.来信C.报告文学D.工作研究23.网络直播采访中,记者担任的主要角色是A.议题设定者B.稿件撰写者C.社会监督者D.新闻宣传者24.对微信新闻写作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多媒体运用B.互动环节设置C.标题拟制D.推送时间的选择。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传媒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和采访、写作技能。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考试题的形式,帮助读者了解与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新闻采访的基本要素包括:a) 计划 b) 预备 c) 采访 d) 编辑2. 在采访前,记者的基本工作包括:a) 主题确定 b)背景了解 c) 采访对象联系 d) 话术准备3.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是:a) 真实 b) 准确 c) 公正 d) 批判二、判断题1. 新闻采访是为了获取真实的信息,不管采访对象是否同意。

2. 新闻采访时,记者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3. 新闻稿件中,应该避免使用个人的主观评价。

三、填空题1. 新闻采访的特点是——真实、及时、________。

2. 新闻写作中,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 新闻采访中,记者应该遵守________规范。

四、应用题1. 请根据下列信息,撰写一则新闻报道:信息一:地点:XX市中心;时间:昨天晚上21:00;事件:爆炸信息二:伤亡情况:3人死亡,5人受伤;原因:正在调查中2. 请你以采访XX公司总经理的身份,提问并进行一次新闻采访。

五、问答题1. 新闻采访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新闻采访的基本步骤包括主题确定、计划编写、采访对象联系、背景了解、采访进行、资料整理等。

2. 新闻写作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新闻写作要追求新闻稿件的及时性、简洁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以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

六、实操题请根据自己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理解,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新闻报道,标题自拟。

(请将你的文章内容写在这里,格式应符合新闻报道的要求)以上是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通过完成这些题目,相信读者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对正确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在新闻传媒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 A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 A

科技新闻报道(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我国地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古代报刊时期近代报刊时期现在报刊时期当代报刊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徐宝璜范长江邹韬奋邵飘萍、毛泽东称记者是()记地人无冕之王社会活动家宣传家、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地是()《时报发刊例》《论日报渐行于中土》《实际应用新闻学》《新闻学》、在我国,选择新闻地主要标准是()真实性与时效性受众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作为新闻团体制定地职业准则,始于()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地《记者信条》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地新闻道德规范b5E2R。

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地《美国报业信条》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地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地反应这一前提下地策划、能鲜明地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地职业道德观地是()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维护新闻地真实性、关于坚持新闻地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地是()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地一个具体表现就伦理学地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地新信息、新事实.这说明记者地调查研究具有()p1Ean。

新闻性时效性政策性广泛性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新华社第一个国外分社于年建立在、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起响导者是也”.DXDiT。

、最早出现,也是用地最多地一种方式是、抓好新事物报道地前提是、新闻采访地基本性质是、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地地区去采访地采访方式是、西方新闻界最早体现“自主制约”地新闻道德准则是、报道者地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违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我国新闻工作地根本宗旨是、“记者”地称谓最早见于三、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隐性采访、动态新闻、记者地职业精神、释述、“目标任务法”四、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新闻采访活动地特点、记者地技能修养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新闻线索地特点、新闻策划五窍门是什么五、论述题(每小题分,共分)1、博客、播客等这些新媒体普及新闻有何优越性?结合新媒体地特性说明它给传统采访方式带来地影响,以及如何应对?RTCrp。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1、新闻采访2、采访的“心理控制”3、新闻线索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四、论述题:(共20分)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1、采访目的(5分)2、采访对象(8分)3、问题设计(15分)新闻背景: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

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

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

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

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c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c

科技新闻报道(A卷)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A 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 C 现在报刊时期 D 当代报刊时期2 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A 徐宝璜B范长江 C 邹韬奋 D 邵飘萍3毛泽东称记者是()A 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 D 宣传家4 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A 《时报发刊例》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学》5 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A 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D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6 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A 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B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C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D 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7 20世纪30年代反映国内情况影响最大的长篇系列旅途通讯是()A 《中国的西北角》B《饿乡纪程》C《萍踪寄语》D《新俄国游记》8 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A 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D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9 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10 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

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A 新闻性B 时效性C 政策性D 广泛性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哪一年开始建立新闻发布制度()A 1980B 1982C 1983D 198512 《萍踪寄语》的作者是()A 王韬B 邹韬奋C 范长江D 徐宝璜13 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B 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C 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D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14 我国第一份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全面报道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全国性专业报纸是()A 《计算机报》B《网络报》C《计算机世界》D《科技日报》15 特派记者在中国新闻史上一度称()A 访事B 访员C特派员 D 探员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新闻采访定义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B(共五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B(共五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B(共五篇)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 B新闻采访与写作(B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科技新闻的可受性2、释述3、科技政策类报道4、新闻传播的反效果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谈谈科技新闻报道的特殊原则2、结合实际简析科技新闻与经济新闻的联系与区别3、谈谈科技新闻的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科技新闻的价值5、什么是科学传播中的“议程设置”三、论述题(选择其中两题进行解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实际,论述信息时代科技报道的发展趋势2、结合当前科技新闻报道的误区,谈谈科技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3、用博客、播客圈这种新媒体普及科学有何优越性?结合实例说明新媒体在科技新闻报道中的特性四、新闻评论(30分)2007年假新闻:“北京惊现纸箱馅包子”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做的包子》报道。

该栏目编导通过暗访,发现在朝阳区东四环附近的早点铺中出售用废纸箱和肥猪肉做馅的小笼包。

一时间,北京市包子摊包子铺门可罗雀,市民惟恐避之不及。

纸葙馅包子给市民心理带来的“包子”恐慌,直到7月18日该电视台发布正式消息称“纸葙馅包子”为该台编导訾北佳为了完成任务自编自导自演的虚假报道,当事者已被刑事拘留才渐渐平息。

请就以上事件写一则新闻评论。

要求:观点要鲜明,具有现实针对性,避免空发议论,不少于400字,题目自拟。

第二篇: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名词解释无冕之王:新闻学词典“无冕之王”一词最早出现在 19世纪的英国。

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

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

后来,西方新闻界泛指记者为“无冕之王”,认为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众人之上的特殊地位。

这一观点,在新中国成立前已传入我国。

新闻采访:是新闻材料的采集与对采访对象的访问的合称。

体验式采访:即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作者:————————————————————————————————日期:22006级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A.新闻意识B.新闻价值C.新闻头脑D.新闻政策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A.选择采访的时机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C.选择采访的场所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

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C.是否尊重事实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A.思想更加开放B.有思想活动C.有细节与故事D.不受答案的限制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D.采集新闻材料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A.求实性B.多变性C.灵活性D.公开性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A.刘少奇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决定报道的质量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

这是()A.找本人核实B.物证核实C.多方核实D.技术检验核实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C.蹲点采访D.易地采访14.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的观察方式是()A.事前观察B.事后观察C.同步观察D.逆向观察15.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A.使作品的新闻性更突出B.提高采访效率C.记者工作顺手D.凸显新闻活动的目的16.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B.写出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7.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A.适当合理想象B.表达严谨C.用事实说话D.个体真实18.新闻主题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A.紧跟形势B.调查研究C.客观实际D.舆论导向19.新闻文风,总体表现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具体要求为态度明朗,言之有物,短而精粹和()A.高潮迭起B.委婉曲折C.新鲜活泼D.鲜艳华丽20.报纸不同于书籍、杂志的最显著标志是()A.刊载通讯B.刊载新闻C.刊载故事D.刊载散文21.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A.注重现场感B.强调简短C.强调生动D.注重时效22.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A.对比式导语B.并列式导语C.描写式导语D.评述式导语23.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料,称为()A.社会背景B.客观背景C.文化背景D.事物背景24.通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包括记叙和()A.描述B.说明C.刻画D.议论25.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属于()A.工作通讯B.概貌通讯C.旅游通讯D.风物通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记者间接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有()A.上级渠道B.社交渠道C.书面渠道D.会议渠道E.传播渠道27.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D.工作头绪多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28.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B.选择好采访对象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E.注意观察的使用29.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A.读者来信B.报告文学C.通讯D.消息E.新闻特写30.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A.事务语言B.说明语言C.群众语言D.文学语言E.评论语言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特派记者32.新闻观察33.调查报告34.目击新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5.在采访中,记者怎样才能“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36.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37.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5分,第39小题13分,共28分)38.某大城市车友会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

请你以此为新闻线索准备一份采访提纲(至少包括确定采访对象,拟定各自的提问内容)。

39.指出下列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新华社拉萨7月1日电中国今天创造了历史:第一对满载乘客的列车沿着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高原铁路首次跨越了“世界屋脊”。

当两列庆典列车“青1”和“藏2”分别驶出格尔木和拉萨车站时,世界为之瞩目。

数千名身穿各色民族盛装、讲各地方言的群众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高呼“扎西德勒”。

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趟进藏旅客列车开通剪彩。

“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他对会聚格尔木火车站参加庆典的2600多名各界代表说。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

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

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利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

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还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吸氧,以免出现高原反应。

造价330亿元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并两次证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说。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

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

据悉,中国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将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林芝和亚东。

届时西藏铁路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部分贸易物资可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南亚出入境。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CBCD 6-10 CBCBA 11-15AADCB 16-20BCCCB 20-25DADBB二、多项选择题26、ABCDE 27、ABCE 28、ACD 29、CDE 30、ACDE三、名词解释题31、特派记者,是新闻机构为某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而特别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32、记者“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

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33、作为调查研究成果性质与文字的书面报告,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

它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相近,不同的是其分析更加深刻、理论性更强。

它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34、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这种消息的题材,有时是可预见的,有时带有偶然性。

35、①首先应该对面上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形势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焦点、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所了解。

②从中初步选择报道的方向与单位,再逐步收拢,明确典型。

③面和点指的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整体与局部。

本做法就是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通事实联系起来。

36、第一手资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获得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等。

记者发出的报道中,有没有必要和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卓有成效的采访的重要标志。

①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

记者亲自耳闻目睹的事实与别人转述的事实,其分量和价值量是大一样的。

它直接关系到事实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②第一手资料是记者认识客观事实和检验间接材料的依据。

③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形象生动的、富有吸引力的。

中外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37、①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

通常非事件性新闻的背景交代要比事件性新闻的多一些。

②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

着重看主要读者对象,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

③服从新闻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

“引旧意在显新”是交代新闻背景的根本宗旨。

④要省而精,简明扼要。

应当尽力选择和使用典型的、“多功能的”背景材料。

⑤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

背景应当随着表达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需要而灵活安排。

五、简单应用题38.首先确定采访对象,然后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相应的提问内容。

①车友负责人:组织这项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如何保证这项活动长久、顺利开展;对这项活动的预期。

②私家车主:会否以实际行动响应车友会的倡议;为什么参加这项活动;这项活动的意义何在;这项活动对私家车主产生的影响。

(车友会负责人、私家车主是基本的采访对象,不可缺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