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句式大全

文言文句式大全

文言文句式大全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否定句、定语后置句等。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5.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B]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知而不争2、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就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就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

2022高考复习:文言文中常见的35种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 非字而画。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 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古文句式

古文句式

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 形状来装饰”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 序》)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 十宾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
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 去向孙将军求救” ②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 王纳谏》)
3)格式:形十于十宾
①长于臣(《鸿门宴》)
(一)被动句有时只是意念上的:


例: 1. 洎牧以谗诛 2.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韩子囚 秦 3.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举孝廉不行, 连辟公府不就
(二)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 主动者,构成句式“动+于+名”
例:
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 于君 2.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 仪
(三)、状语后置句: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 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 一般都作状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 思疏》)
三、状语后置
(1)格式:动十以十宾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
D. 掭以尖草,不出 (以尖草掭,不出 )
(四)主谓倒装句: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 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 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 山》)
三、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动词后用介词“于” 、“受......于......”表被动: 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②用 “见”、“于”,“见......于......。”表被动。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 “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③ 用“为”、“为……所……” 表被动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④“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文言句式 5大类型

文言句式 5大类型

(五)固定句式
• 1.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 ——沛公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陈情表》) • ——如今我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 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的愿望呢。
7.表假设关系的固定句式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信 陵君窃符救赵》) • ——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夺取 晋鄙的军队……
(二)被动句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见 于 •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 • (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见 • ——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 被 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 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 • (3)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 于 见 于
9.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1)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 ——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怎么这样愚拙!”
•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 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文言文的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被动句1.而君幸于赵王。

(……于……)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4.受制于人。

(……受……于……)5.为天下笑,何也?(为)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为……所……)(典型的被动句)7.若属皆为所虏。

(……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9.洎牧以谗诛。

(无标志。

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

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定词“不”)(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四.否定句(不是特殊句式)文言的否定句,必须用否定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五.词序(倒装句)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

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进行判断的句子,通常以“为”、“乃”、“即”、“则”、“诚”、“皆”、“必”等词来表示判断。

例如:“彼为君子,我为小人。


2. 省略句: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的句子,通常是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

例如:“(愚)以为不可。


3. 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受动的句子,通常以“为”、“所”、“被”等词来表示被动。

例如:“不以(之)为五谷。


4. 倒装句:倒装句是将词语顺序颠倒的句子,通常是为了强调或者修辞的需要。

例如:“安在(之)?”
5.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一些固定的、惯用的句式,通常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

例如:“何……为?”、“……者,……也。


这些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了解和掌握它们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语感有很大的帮助。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1、无以,由动词“无"和介词“以"组成,可译为(“没有用来……”“无法……”。

)【例如】顾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的”。

)【例如】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②项王未有以应。

(《鸿门宴》)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表示(疑问)。

可译作(“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

)【例如】①何以言之?(《赤壁之战》);②何以战?(《曹刿论战》)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如】故患有所不必也。

(《鱼我所欲也》)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如】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6、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

可译作(“什么地方”。

) 【例如】如徐州不定,将军安所归乎?(《三国志·荀彧传》)7、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

是“所……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的(人、物、事)干什么用"。

)【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8、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升序》)9、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麽样、怎么办"。

)【例如】①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④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军之志,若何?(《殽之战》)10、如……何,译为(“对……怎麽办”.)【例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1、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12、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 你能很快找出故事中的判断句吗? 你能很快找出故事中的判断句吗? 语意直接表判断) 此必苦李。 此必苦李。 (语意直接表判断)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身死人手, ”“为所 为所” 用“为”“为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表被动 为 所 重为乡党所笑 不拘于时 用“于”表被动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虽万被戮,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用“被”表被动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秦城恐不可得,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 用“见”“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 “……者,……也”式 者 也 1、子瑜者,亮兄谨也。( 赤壁之战》) 子瑜者,亮兄谨也。(«赤壁之战 。( 赤壁之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 “……者,……”式 ……者 ……”式 1、粟者,民之所种。 粟者,民之所种。 兵者,凶器。 2、兵者,凶器。
二、被动句
如果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 作的发出者,而是承受动作的受事者, 作的发出者,而是承受动作的受事者, 那主语就是被动的。 那主语就是被动的。这样的句子就叫被 动句。 动句。 请观察下列句子, 请观察下列句子,找出这些句子的 共同点,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共同点,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3) “……,……也”式 。 , 也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夫战,勇气也。 2、夫战,勇气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 “……者也”式。 ……者也 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花之隐逸者也。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指出下边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指出下边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不者,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举孝廉不行, C.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而身死国灭,
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1、用“者”、“也” 表判 断。 ……“者 (1) ……“者” …… 也 ……也 (2) …… , ……也 (3) ……者,…… 。 ……者 (4) ……者也 ……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 用副词“ ”“则”“即”“皆 表判断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1、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今不速往,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不是被动句 3、A、行将为人所并 旦日飨士卒,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故内惑于郑袖,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翻译下面的句子。 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2005年广东高考 年广东高考) (2005年广东高考) 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 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1、A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神仙之说, 蔺相如者, B蔺相如者,赵人也 然是说也, C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D其人勇士 2、A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其南陵, B庭中始为篱 C灭六国者六国也 夫天者, D夫天者,人之始也
3、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项是( C ) 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项是( A、刘豫州 王室之胄。 刘豫州, A、刘豫州,王室之胄。 B、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若事之不济 此乃天也。 若事之不济,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4、下面“是”表判断的句子是( 下面“ C ) 表判断的句子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吾剑之所从坠。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海瑞言俱是 海瑞言俱是。 B、海瑞言俱是。 C、吾作此书时 尚是世中一人。 吾作此书时, C、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D、是年谢庄办团练 是年谢庄办团练。 D、是年谢庄办团练。
文言句式 专项复习
文言文句式
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题型: 题型:翻译题
文 言 常 式 句 变 式 句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 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 的句子。 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 如下几种类型: 如下几种类型:
口 头 翻 译 句 子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吾不能举十万之地,百万之众, 吾不能举十万之地,百万之众,受制于人 身客死于秦,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故内惑于郑秀, 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 今不速往,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父母宗族,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梁父即楚将项燕。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 环滁皆山也。 ⑸环滁皆山也。 ·
3.动词“为”“是”表判断 动词“ ”“是 注意和代词“ 的区别) (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问今是何世。 问今是何世。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下 列 句 式 中 哪 些 是 判 断 句
பைடு நூலகம்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旦日飨士卒, 击破沛公军。 2、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带剑拥盾入军门。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故木受绳则直。 故木受绳则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有二十人骑。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有二十人骑。 ……乃有二十人骑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忍,孰不可忍? 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不深也…… 不高也, 9、臂非加长也。 加长也。
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呼尔而与之,
5.用 ”“非”“毋”“未”“莫”“弗 “无”“非”“毋”“未”“莫”“弗” 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⑴予本非文人画士
口 头 翻 译 下 面 句 子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粟者,民之所种。 3、粟者,民之所种。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是天下之大贼也。 是天下之大贼也。 此帝王之资也。 7、此帝王之资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8、梁将即楚将项燕。 10、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0、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4、刘备,天下枭雄。 14、刘备,天下枭雄。
于”表被动
但是有的被动句是没有标志的, 必须 但是有的被动句是没有标志的 ,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来判断。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来判断 。 即 , 意念 被动句(无标志) 被动句(无标志) 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烧溺死者甚众。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⑵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 ,邯郸为郡 以谗诛, ⑶洎牧以谗诛 · 烹;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 ⑷狡兔死,走狗 · ·。 龙逢斩 比干剖 ⑸龙逢斩,比干剖 · · ,逼兵势耳 荆州之民附曹者, (6)荆州之民附曹者 逼兵势耳。 ·
·
·
·
·
·
·
·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荀卿,赵人。 荀卿,赵人。 ⑵刘备,天下枭雄。 刘备,天下枭雄。 ⑶晋鄙嚄唶宿将。 晋鄙嚄唶宿将。 嚄唶宿将
(4)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5)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
huòzè
· 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 有司、 ⑵ 有司 、 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 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 · 蚓无爪牙之利, ⑷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愿早定大计, ⑸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 ,毋吾以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 ⑹以吾一日长乎尔 · 不要以为我年长, 不要以为我年长,就不敢讲真话
找出判断句并翻译。 找出判断句并翻译。
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 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 不言而人与期焉,此以诚信为本者也。 不言而人与期焉,此以诚信为本者也。故诚信 天地之所守而君子之所贵也。 者,天地之所守而君子之所贵也。 ——唐武则天《臣轨诚信章》 唐武则天《 唐武则天 臣轨诚信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