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上册 18《中国彩陶》课件 浙美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 18《中国彩陶》课件 浙美版

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仰 韶文化遗物。
于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西安 市半坡村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历 史收藏馆。高16.5厘米,口径 39.8厘米。人面鱼纹彩陶盆,是 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 的结晶。
相关资料 人面鱼纹彩陶是新
石器时代陶器珍品。 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
图腾崇拜:古代半坡 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 有鱼纹和网纹图案,
描绘在彩陶上的图绘主要分为几何图案和带有 写实倾向的人物、动物图像两类,彩陶画指的是 后一类图像。这类图像虽然也是属于陶器上的装 饰,但以其写实性的描绘,体现出一定的构思、 想象甚至是某种主题,因而与单纯的几何纹装饰 图案有重大区别。
① 彩陶几何纹 盆
② 人面鱼纹彩陶盘
③ 彩陶漩涡纹 双耳罐
④ 双耳高颈侈口 带流罐
马家窑类型彩陶,根据时间先后或黑白彩作画。器 形以壶、罐最为常见。花纹以水波纹用得最多,常 变幻不同的形象,活泼新颖,律动感很强,在这其 它文化的彩陶中是罕见的。此外,还有网纹,圆点 纹,曲线纹,宽带纹,同心圆波纹,叶纹,飞鸟, 变形蛙纹等多种纹饰。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 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
河南临汝阎村仰韶文化遗址 出土的一件彩陶缸上绘有一只 白鹳衔鱼,面向一柄装饰考究 的石斧而立。此画被称为“鹳 鱼石斧图”,其图像组合明显 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有研究者 认为它记录了以鹳为图腾的氏 族战胜、兼并了以鱼为图腾的 氏族的历史性事件。画面为3 7.44厘米,构图均衡、饱 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 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I.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 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 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 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 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 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 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 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 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 图腾崇拜的主题。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8中国彩陶》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8 中国彩陶》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彩陶》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彩陶的发展历程,让 students 了解彩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还提供了彩陶制作的步骤和技巧,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对色彩的认识。
然而,对于彩陶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彩陶的文化内涵,并教授他们彩陶制作的基本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并能够运用彩陶制作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对彩陶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彩陶制作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彩陶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观察法:通过观察彩陶作品,让学生了解彩陶的艺术特点。
3.实践法:通过动手实践,教授学生彩陶制作的基本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4.评价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彩陶作品,引导学生对彩陶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讲解:讲解彩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彩陶的重要性和魅力。
3.示范:示范彩陶制作的基本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4.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彩陶创作。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8中国彩陶》说课稿2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8 中国彩陶》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彩陶》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彩陶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活动建议,引导学生了解彩陶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观察能力,对于彩陶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来体验彩陶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彩陶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掌握彩陶的基本制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培养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彩陶制作,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激发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彩陶的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彩陶的基本制作技巧。
2.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彩陶作品,并能够运用创意和想象力进行设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彩陶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彩陶作品,培养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3.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彩陶的基本制作技巧,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4.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制作经验和创意,培养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彩陶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彩陶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教师讲解彩陶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示范:教师进行彩陶制作的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掌握基本制作技巧。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彩陶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难。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经验和提高。
小学美术浙美版三年级上册《18中国彩陶》教学设计

18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发表观点、绘画创意等方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2.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3.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这是一节三年级的美术欣赏课,对三年级同学有一定难度,他们对中国彩陶比较陌生,要合理地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发现是本课的重中之重。
3重点难点重点:从造型、纹样、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的独特感受。
难点:善于从不同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介绍彩陶的历史,新课导入——脚印师:这是什么?生(预设)脚印师:这是探索发现的脚印,一万年前,我们的远古先祖为庆祝丰收,围着火堆,唱呀跳呀,松软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脚印。
一场雨后,浅的脚印模糊了,深的脚印里留下了一汪清水。
今天老师要把这清水带到教室里来,瞪大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出示——陶罐。
师:同学们一定非常疑惑,脚印和陶罐有什么关系。
据考古专家猜测,我们的远古先人在脚印里得到启示,潮湿的泥土可以捏制成各种形状,经过烧制后,就成了老师手中的陶器。
(板书:陶)一两千年里,陶器成了远古先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板书:生活用品)。
大约经过了两千多年,出现了彩陶(板:彩)。
起先专家认为上面的花纹是为了美观随便画的。
经过考古研究发现,这些彩陶是会说话的日用品。
(板书:会说话),你们想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吗?活动2【讲授】二、初步感知,原初感悟出示图片——仰韶文化的彩陶旋涡纹双耳罐师:这件陶器发现于河南省仰韶村,距今大约6、7千年的历史,你们听,它在说什么了?(和老师的陶罐比较,有什么不同)生(预设)形状不同板书:型生(预设)颜色:红色、黑色等板书:色生(预设)花纹:漩涡、渔网等板书:纹样刚才,我们从造型、釉色、纹样中,听到了远古先人对水的崇拜。
下面请同学们翻看书本,我们要开启一场探索发现之旅。
三年级上册美术中国彩陶浙美版

中国彩陶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 中的艺术,彩陶艺术中融合了古人的各种创作思想、 风格,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 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宝。
今天我们从彩陶的色彩、造型和纹饰上去欣赏了 它的魅力,从中也感悟到远古人的聪明智慧把艺术美 和科学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去发 现、去探索、体会更加美好的事物。
小知识: 远古人的颜色发明,是使用矿石的材料来当做颜色,如赭石作红色,
赤矿铁作黑色,瓷土作白色。
•猜一猜这些彩陶的造型,和我们生活中什么日常用品相似?最喜欢哪一个? 人头型器口瓶
舞蹈人纹彩陶盆
彩陶鹳鸟叼鱼缸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船型壶
看了这瓶子,你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①猜猜远古人为什么要把瓶底做成这样的尖底? ②两侧的环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 ③瓶子的口子为什么这么小?
平视
游戏之二 火眼金睛:下面四个彩陶的纹饰装饰有什么共同之处?
多在腹部以上,便于席地而坐,从俯视角度去 观赏它,体现了尽善尽美的追求。远古人非常 的有智慧,把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鉴赏大会 请同学们找找中国彩陶与外国彩陶有什么不同?
古
希
腊
黑
VS
像
式
安
法
拉
罐
彩陶漩涡纹瓶
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古希腊彩陶)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下彩陶的纹饰,请你给它们的花纹取个名字,好吗?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彩陶几何纹罐
船型鱼网壶
这个彩陶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
表
现
了
远
古
人
渴
望
捕
获
更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8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18 中国彩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彩陶》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中国彩陶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活动建议,帮助学生了解彩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彩陶这一题材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彩陶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彩陶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彩陶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
2.准备相关的美术材料和工具。
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彩陶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你们听说过彩陶吗?”等,让学生猜测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介绍彩陶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制作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展示彩陶的形态、纹饰和色彩,让学生了解彩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彩陶创作,教师提供相关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制作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帮助和建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强调彩陶的特点和制作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彩陶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设计。
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彩陶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彩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8中国彩陶 |浙美版 (共18张PPT)

造型有什么特点? 可能是用来干什么的? 怎么制作出来的?
盆
①
②
壶
罐
③
缸
④
瓶
⑤
感受陶器造型之美
船形壶
感受陶器造型之美
瓶口小,便于运输 双耳系绳,便于提携
尖底瓶
底尖,便于沉入水中, 或插在沙土里
——釉彩之美
透露出质朴、沉稳、安静的美!
——纹样之美
找找 画一画
船形壶
感受陶器纹样之美
找一找 想一想 说一说
感受陶器纹样之美
鱼纹盆
感受陶器纹样之美
旋涡纹瓶
感受陶器纹样之美
蛙纹罐
感受陶器纹样之美
圈纹罐
它是中国彩陶吗?
作业要求:
请你欣赏一件彩陶作品,从造型、釉彩、 纹样等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并完成中国彩陶欣赏学习单。
鹳鸟叼鱼缸
舞蹈纹盆
人面鱼纹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8中国彩陶 |浙美版(2014秋) (4)

中国彩陶(一)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语言、文字、绘画创意等形式,表达对中国彩陶的独特感受。
2、通过问题讨论、比较分析,初步学会从纹样、造型、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
3、了解中国陶器及中国彩陶的文化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难点重点:从纹样、造型、釉彩等方面欣赏中国彩陶,学会表达自己对其的独特感受。
难点:善于从不同角度个性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互动,辨别陶瓷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非常开心能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度过这轻松愉快的40分钟,所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见面礼,(师慢慢掀开布),你认识它们吗?生:陶瓷。
师:你可真厉害,那哪个是陶?哪个是瓷呢?生:那个表面光滑发亮的是瓷,表面粗糙的是陶。
师:说的真好,我让另一个同学触摸一下,是不是如你所说呢?生:确实一个光滑,一个粗糙。
师:除了看一看、摸一摸知道它们的区别,我们还可以用耳朵辨别呢?请一个同学来轻轻敲打陶瓷,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用心听有什么区别?生:瓷器声音清脆,陶器声音低沉。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陶与瓷的区别,其实啊陶器与瓷器是一对亲戚,所以生活中将它们统称为陶瓷。
陶瓷~陶瓷~肯定是先有陶!再有瓷喽~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早在一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
(出示课题——陶)二、学会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对中国彩陶的欣赏感受。
①以展示陶器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彩陶欣赏1、造型之美(先描述,再猜想。
教会学生欣赏与评述陶器造型的方法)A描述陶器造型展示陶器师: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件陶器,它的造型很有特点。
口子大大的的,颈部窄窄的,肚子凸起来圆鼓鼓的,底部小小的。
请同学们观察下你们组的陶器,你能说说它的造型有什么特点吗?(ppt展示5组典型陶器)(学生小组欣赏陶器造型特点)生:描述陶器口、颈、肚、底、耳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时,师给予适当奖励)师:我们把这种口子大,没有颈,肚子大,底小的陶器称为盆;口颈都很小,肚子大,底小的称为壶;口子小颈小肚大底小的称为罐,肚子两边还有两个耳朵;口子很大,没有颈,肚子又大又直又深的称为缸;口小颈小,肚子长长的称为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有一件舞蹈人物 彩陶盆,其内沿画着一圈3组、每组5个人手挽手跳舞的 情景,5个相同的人物形象和朝向的统一,表现了舞蹈的 整齐节奏,透露出欢快热烈的气氛。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 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 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 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每组 人物之间和人物脚下的各种线条变化自然,富有抒情的意 念。
头顶的尖状角形物,
可能是发髻,加上鱼
鳍形的装饰,显得威
武华丽。
此图为半山彩陶。造型 宽厚,纹饰繁密,是马家 窑文化的繁荣与兴盛的标 志。二十年代瑞典 安特 生在广河县征集了大量的 半山彩陶的珍品,尤其以 彩绘人头陶盖造型最为奇 特,现 藏于瑞典远东博 物馆。解放以来,我省考 古工作者在广河地巴坪等 遗址进行发掘和调查 中, 取得了大量的科学资料, 使这一类型文化内涵有了 全面的认识,彻底否定了 半山类 型仅为墓葬品的 错误观点。
I.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 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 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 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 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 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 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 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 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 图腾崇拜的主题。
临潼姜寨彩陶中的蛙和鱼纹,造型质扑,用笔稚拙,别有一种 艺术魅力。可以说,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画上,已经体现出中 国古代绘画传统的某些基本特色,如线描的表现方法和对笔墨 效果的体会和运用等。
当时的文面习俗。眼 特的装束,大概是在
睛细而平直,鼻梁挺 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
直,神态安详,嘴旁 化妆形象,而稍有变
分置两个变形鱼纹, 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
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 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 条小鱼,构成形象奇
表人格化的独立神 灵——鱼神,表达出
特的人鱼合体,表现 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
出丰富的想像力,人 的主题。
马家窑类型彩陶,根据时间先后或黑白彩作画。器 形以壶、罐最为常见。花纹以水波纹用得最多,常 变幻不同的形象,活泼新颖,律动感很强,在这其 它文化的彩陶中是罕见的。此外,还有网纹,圆点 纹,曲线纹,宽带纹,同心圆波纹,叶纹,飞鸟, 变形蛙纹等多种纹饰。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 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 。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 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 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 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 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 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 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 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 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 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
烧成,彩画永不掉落。 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 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
敞口卷唇,盆内壁用 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 人面鱼纹。人面概括 成圆形,额的左半部 涂成黑色,右半部为 黑色半弧形,可能是
建聚落,过着以农业 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 兼营采集和渔猎,这 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 活的写照。人头上奇
描绘在彩陶上的图绘主要分为几何图案和带有 写实倾向的人物、动物图像两类,彩陶画指的是 后一类图像。这类图像虽然也是属于陶器上的装 饰,但以其写实性的描绘,体现出一定的构思、 想象甚至是某种主题,因而与单纯的几何纹装饰 图案有重大区别。
① 彩陶几何纹 盆
② 人面鱼纹彩陶盘
③ 彩陶漩涡纹 双耳罐
④ 双耳高颈侈口 带流罐
米字纹瓮
上图的《米字纹瓮》侈口、短 颈、丰肩、鼓腹、平底、腹部两 侧有半环耳。造型浑圆、饱满、 纹饰设计尤其具有特色,装饰区 分布在口部到最大直径处,这个 部位正是器形放在地面上人们的 可视范围,它以口为中心,团呈 放射状的适合纹样,适合多角度 观看。
旋涡纹尖底瓶
左图的《旋涡纹尖底瓶》是件 汲水器。它的造型便于汲水时 自然下沉和平稳上提,显示了 先民的科学创造。纹样以点为 中心,弧形线组成旋涡形,且 上下左右互为连接,组织巧妙, 具有很强的运动感。 仰韶居民为了在冷天或者夜里 也可以喝到热水,就可以把装 水的尖底瓶很方便的插进灰烬 中。需要饮水时取出来,喝完 再插进去。由于做暖水瓶用, 所以可大可小,可以有耳,也 可以无耳。
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仰 韶文化遗物。
于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西安 市半坡村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历 史收藏馆。高16.5厘米,口径 39.8厘米。人面鱼纹彩陶盆,是 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 的结晶。
相关资料 人面鱼纹彩陶是新
石器时代陶器珍品。 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
图腾崇拜:古代半坡 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 有鱼纹和网纹图案,
河南临汝阎村仰韶文化遗址 出土的一件彩陶缸上绘有一只 白鹳衔鱼,面向一柄装饰考究 的石斧而立。此画被称为“鹳 鱼石斧图”,其图像组合明显 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有研究者 认为它记录了以事件。画面为3 7.44厘米,构图均衡、饱 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 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 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 器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 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理葬 小孩的例子,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 人对再生的向往。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至今仅有85年, 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 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 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 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 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 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 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 史中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 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 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 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