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检查报告

地质灾害检查报告

汛期专项地质灾害检查报告
当前,正值汛期,同时也是地质灾害易发期,面对当前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严峻形势,为了进一步强化汛期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我矿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检查工作。

于2012年7月14日由我矿地测科、技术科、安监站、机电科、保卫科进行联合检查,现将我矿汛期地质灾害检查存在问题及责任落实整改明确如下:
1、110kv变电站旁有一不稳定斜坡。

2、洗煤厂办公楼旁有一不稳定斜坡。

3、前元庄通村公路旁有一不稳定斜坡。

4、双枣疙瘩通村公路因2109回采工作面回采,导致该公路有一处地表下沉严重,裂缝较宽,并出现大坑。

5、2109回采工作面现已回采到地表相对应为李家沟村沟部的地段,该地段出现大量裂缝,为防止汛期洪水由裂缝渗入井下,需对该地段进行充填并开挖排洪渠道。

6、双枣疙瘩通往康家焉的公路出现多处裂缝,个别地段还有暗洞。

7、双枣疙瘩村现还有两户村民居住,一户住在旧学校院内,一户住在旧大队院内;其中旧学校院内的房屋裂缝较为严重。

8、双枣疙瘩与康家焉村的部分耕地受我矿2109回采工作面的影响严重裂缝。

9、前元庄庄村寺沟地段的部分耕地受我矿53202回采工作面的影响严重裂缝。

10、我矿风井区有一处石棱受雨水冲刷裂缝较为严重。

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情况报告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情况报告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情况报告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煤矿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减少事故发生,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情况报告日趋重要。

一、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煤矿隐患是指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或设施,例如地质构造、煤岩结构、风险差异、无烟煤爆炸危险等。

为了消除煤矿隐患,必须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排查范围煤矿隐患排查范围应涵盖采矿、运输、供电、排水、通风等所有工作环节,对每个环节都应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2.排查内容煤矿隐患排查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工程地质灾害、煤矿设计、开采条件和安全、矿山压力和煤层气、煤炭品质、机电设备和安全设施等。

排查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开展,不断更新和完善。

3.排查周期煤矿隐患排查周期应根据煤矿的运营情况和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为1-3年。

同时,排查应结合煤矿日常监测和健康诊断。

有必要强化日常巡查、定期检测和专业评估,防止煤矿隐患逃避排查。

二、重大危险源情况报告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严重人员伤亡或环境灾害的装置、工艺、物质等。

煤矿作为重大危险源的一种,必须规范管理,完善响应机制,以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1.重大危险源识别识别重大危险源的方法包括规范检查、设施评估、流程分析和风险评估。

需要制定统一标准和评价方法,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有效辨识和管理。

2.重大危险源报告根据相关法规和制度,煤矿必须向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煤矿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相关报告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3.响应机制完善应灵活、及时地制定响应措施,并且准备好应急资源和物资,为保障工作人员和煤矿设施提供支持。

同时,要建立设施预警系统,可以及时监测风险事件的变化和预测,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煤矿隐患排查和重大危险源情况报告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煤矿隐患排查和重大危险源情况报告的规范化,可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为实现矿山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2)

张双楼煤矿“冲击地压”地质灾害的情况汇报(2)

2010年7月30日3时15分左右,我矿-1200东一采区发生一起地质灾害事故,造成6人遇难、1人重伤、4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96.29万元。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概况及事故区域自然状况㈠矿井概况我矿位于徐州市沛县境内,距大屯煤电公司 6.5km,距徐州市区约79km。

井田东西走向长13.5km,倾斜宽2.9km,面积约37.8623km2。

目前,探明煤层最大埋藏深度为-1200m,现主采山西组7、9煤,矿井正常涌水量870 m3/h,最大涌水量是907 m3/h。

煤层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

属于低瓦斯矿井。

截至2009年末,矿井的工业储量为21492.6万t,可采储量10033.7万t。

我矿于1979年1月开工建设,1986年12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20Mt/a,原隶属大屯煤电公司,1990年1月移交给徐州矿务局。

2009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25M t/a。

我矿为立井多水平开拓方式,开采上限-260m,开采下限-1200m。

划分四个水平,即 -500m水平、 -750m水平、-1000m水平、-1200m水平。

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

矿井在册职工6332人,其中,原煤生产职工3893人,后勤及非煤职工730人,异地劳务职工1140人,内部退养及其他569人。

目前,全矿共安排3个综采工作面,0.8个炮采工作面和15个掘进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

2009年生产原煤202万t。

㈡事故区域概况1、自然状况发生事故的区域位于矿井-1200m东一采区,该采区东起大屯铁路保护煤柱,西至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北至7煤-1200m 底板等高线,南至9煤-1000m底板等高线。

走向长2006m,倾斜长560m,采区面积1.12Km2。

2、煤系地层该区域主要开采山西组7、9煤,煤系地层岩性主要由灰~灰白色细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与灰黑色泥岩组成的砂泥互层以及煤组成,共含煤两层,含煤系数6.3 %。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编制单位: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编制:苏玉民编写时间:2014年9月8日目录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 (3)(一)地质构造普查 (4)(二)瓦斯普查 (5)(三)含(导)水体、采空区、老窑(空)普查 (6)(四)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普查 (4)二、各隐蔽地质灾害采取的防范措施.................14. (一)、瓦斯防范及措施.. (14)(二)、水灾害防范及措施 (19)(三)、煤层自燃的防范及措施 (22)三、存在主要问题 (25)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报告根据国家地质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印发的《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4】18号文及州、市安监部门的相关要求,延吉市鑫泉煤业有限公司延吉三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井由矿长牵头,组织了总工程师、地测、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矿区实际,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成立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领导小组组长:李忠华副组长:苏玉民成员:王金龙卢光军祝继宏张福基职责:组长:全面负责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调查工作指挥、安排和监督,负责整改和资金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织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重点负责矿井隐蔽致性调查工作跟踪,督促检查。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主要根据整改工作的分工,进行检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整改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井田范围内及矿井周边区域客观存在的不能直接辨识的能给采掘活动造成影响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统称。

(一)地质构造普查龙井市文正煤业有限公司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Ⅰ)、吉黑褶皱系(亚Ⅰ)、延边优地槽褶皱带(Ⅱ)、延边复向斜(Ⅲ)、珲春断凹(Ⅳ)、燕山构造旋回上叠之延吉盆地的西北缘。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

周边区域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煤矿2022年9月28日煤矿及周边区域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报告严格落实2021年9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下发的《关于全面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矿安〔2021〕121号)及《吉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认真组织部署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

通矿公司对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积极推进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道清煤矿把煤矿隐蔽致灾因素作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百日攻坚行动的集中攻坚工作任务,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专项检查等为手段,推动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二)高效完成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道清煤矿高度重视,对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防灭火细则》等规定要求,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与河北工程大学合作,2022 年1月完成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并形成了报告,形成报告后我矿继续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并对报告进行补充完善,于2022年6月形成报告。

2022年9月按照《吉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查清了道清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并提出相适应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治理措施,为预防和消除煤矿事故提供可靠地质保障。

二、工作成效(一)水文地质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致灾因素普查(1)采空区致灾因素普查成果2021年11月,为进一步查清道清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本次采空区普查中对道清煤矿做了大地电磁物探,共布置了24条勘探线,共1325个物理点位,测深300-1200m,线距40m、100m,点距10m~50m,勘探区面积共1815168.9m2,本次物探的勘探区中,II、III勘探区富水性较差,未发现富水异常情况。

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贵州万峰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化作乡焦硐煤矿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二0一七年八月三十日贵州万峰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化作乡焦硐煤矿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县近期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部署以及相关灾害防治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纳雍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要求,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煤矿安全工作,有效防范、杜绝地质灾害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我矿于2017年8月29日对煤矿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排查范围及内容1.排查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建设情况;2.排查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值守的落实情况;3.排查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贯彻学习情况,应急物资准备情况;4.排查矿区范围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5.排查矿区范围内是否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6.排查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等情况;7.排查范围:矿区内工业广场、矸石场、煤坪、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井口、办公楼、宿舍楼、瓦斯抽放泵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

二、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确保此次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煤矿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矿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排查和治理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黄刚副组长:胡大红、谢南江、王飞成员:井下管理人员、地面管理人员。

三、排查工时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检查自查工作排查时间:2017年8月29日。

四、排查的分工及检查路线1、一组;牵头黄刚、参加王飞及地面管理人员对矿区范围内所有会受威胁点进行排查。

2、二组检查路线:办公楼→宿舍楼→变电所→矸石场→煤坪→工业广场→主斜井→主要通风机房→物资库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瓦斯抽放泵房。

3、三组:牵头胡大红,参加井下管理人员对井下全面排查。

五、检查情况1.煤矿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开展工作。

煤矿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工作方案范文

煤矿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工作方案范文

煤矿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工作方案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煤矿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工作方案范文篇1为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根据市安全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省运管局有关部署和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集中开展道路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二[20xx]36号)精神,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落实具体整治工作措施,对公司专项行动工作的安排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针对具体情况细致布置,保证活动不走过场,收到实效。

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促进公司安全形势的稳定。

二、组织领导为切实有效开展“道路客运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取得成效,公司成立以总经理高玉礼为组长,副总经理于有勇、王其国、董玉山为副组长,刘加英、陈缉鹏、李施祥、陶有金、刘家燕、梁健、瞿安乐、李兴亮、于有兵为成员的道路客运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所属线路应立即成立线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领导机构,扎实加强对专项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部署,落实工作责任,保证专项行动工作顺利实施。

三、工作措施结合省运管局《关于认真做好道路客运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皖公运安[20xx]49号)要求和公司二季度安全会议部署,全面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各级领导和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提升。

1、制定具体计划对公司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驾驶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

特别是驾驶员教育中重点要通报事故案例,采取播放安全教育警示光碟等有效方式,讲解当前安全形势,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操作技能,保证安全行驶,培训时积极与公安、交通部门联系,取得有关培训教育资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授课,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煤矿地质灾害分析

煤矿地质灾害分析

某矿区地面塌陷事故分析
地面塌陷事故概述
某矿区在开采过程中,发生地面塌陷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
地面塌陷原因分析
该矿区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采空区未及时回填和支护,导致采空区 顶板失稳坍塌,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预防措施
针对该矿区地面塌陷事故,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如加强采空区安全 管理、定期监测采空区稳定性、及时回填和支护采空区等。
05
煤矿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某矿区滑坡事故分析
滑坡事故概述
某矿区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山体斜坡失稳,导致大规模滑坡,造 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滑坡原因分析
该矿区滑坡主要是由于采矿活动破坏了山体斜坡的稳定性,加上连 续降雨的诱发作用,导致斜坡失稳下滑。
滑坡预防措施
针对该矿区滑坡事故,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如加强采矿工程安全 监管、定期监测山体斜坡稳定性、及时治理滑坡隐患等。
煤矿地质灾害分析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contents
目录
• 煤矿地质灾害概述 • 煤矿地质灾害类型 • 煤矿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 煤矿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 煤矿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01
煤矿地质灾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煤矿地质灾害是指由于采矿活动 引发的地质环境破坏,进而对矿 工生命安全、矿区生态环境和煤 矿生产造成威胁和损害的现象。
某矿区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瓦斯爆炸事故概述
某矿区在开采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
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该矿区瓦斯爆炸主要是由于通风不畅、瓦斯积聚过多且达到爆炸极 限,遇到火源即发生爆炸。
瓦斯爆炸预防措施
针对该矿区瓦斯爆炸事故,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如加强通风管理 、定期监测瓦斯浓度、严格控制火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贵州万峰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化作乡焦硐煤矿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二0一七年八月三十日
贵州万峰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化作乡焦硐煤矿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县近期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部署以及相关灾害防治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纳雍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要求,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煤矿安全工作,有效防范、杜绝地质灾害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我矿于2017年8月29日对煤矿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排查范围及内容
1.排查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2.排查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值守的落实情况;
3.排查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贯彻学习情况,应急物资准备情况;
4.排查矿区范围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5.排查矿区范围内是否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
6.排查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等情况;
7.排查范围:矿区内工业广场、矸石场、煤坪、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井口、办公楼、宿舍楼、瓦斯抽放泵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

二、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煤矿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矿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排查和治理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黄刚
副组长:胡大红、谢南江、王飞
成员:井下管理人员、地面管理人员。

三、排查工时间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检查自查工作排查时间:2017年8月29日。

四、排查的分工及检查路线
1、一组;牵头黄刚、参加王飞及地面管理人员对矿区范围内所有会受威胁点进行排查。

2、二组检查路线:办公楼→宿舍楼→变电所→矸石场→煤坪→工业广场→主斜井→主要通风机房→物资库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瓦斯抽放泵房。

3、三组:牵头胡大红,参加井下管理人员对井下全面排查。

五、检查情况
1.煤矿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开展工作。

2.煤矿落实地质灾害值班人员值班、巡视检查地质灾害等不安全因数。

3.煤矿编制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

4.排查时,未发现目前有矿区范围内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

5.排查时,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牢固完好,无裂隙、裂缝、沉降、隆起。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区范围内全部是山丘地带,山丘上全部是森林覆盖,不会受到滑坡等灾害影响。

2、对矿区范围内安大垮、罗家寨、大坪子、蒙家寨等地排查,无地灾等任何地质灾害。

3、对矿区内工业广场、矸石场、煤坪、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井口、办公楼、宿舍楼、瓦斯抽放泵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排查不受任何地质灾害的影响。

七、防范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我矿充分认识到当前防范地质灾害对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职工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加强预警预报,以防为主,落实责任人,切实把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

(二)突出重点,加强排查。

要求我矿点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煤矿的防灾部署工作。

加强重点部位的查巡,切实抓好村庄、职工宿舍的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整改,排除险情。

(三)加强监测,严加防范。

加强监测地质环境,密切关注矿区及周边地质情况的变化,特别是因汛期暴雨可能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可能受灾的地点要及时划出警戒区域,防止村民、职工伤亡。

进一步做好煤矿的护坡、挡土墙、围墙等建筑物的排查工作。

(四)加强值班,畅通信息。

加强值班,明确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

要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24小时开机,保证信息畅通。

如遇恶劣天气,情况严重的,立即报告政府、通知村民、停止煤矿井下作业,撤出人员。

纳雍县焦硐煤矿
2017年8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