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检验蛋白质的方法及现象

检验蛋白质的方法及现象

检验蛋白质的方法及现象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有:1、分子量测定法:通过把蛋白质以某种介质流动,使其迅速穿越一定粒径的离子交换层,然后采取液相色谱法测定相应蛋白质的分子量,从而求出特定蛋白质的特征分子量。

2、凝胶电泳:是将蛋白质在 LED-偶联法分子量鉴定,是采用激光电子捕获和驱动,蛋白质和急性偶联物组合结合,以生产一种特殊的类聚多糖化合物,达到电泳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3、蛋白质的细胞测定:通过把蛋白质放到不同浓度的离子条件下,以细胞技术手段测定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可被抑制的性能。

4、体外模拟实验:将不同比例的蛋白质与某种固定化剂混合,模拟体内条件,以测定蛋白质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5、放射性标记:把蛋白质结合放射性标记的药物标记物,然后使用凝胶电泳,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测定放射性标记的标记物显示的服用蛋白质的分布和定量,从而评价蛋白质的质量。

6、 DNA 分子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把蛋白质代谢到个体 DNA 分子中,测试DNA 分子的碱性度,判断蛋白质含量。

7、蛋白质安定性分析:利用数据库软件(如Bridge),研究蛋白质在体外条件及温度、pH值、盐浓度、有机溶剂含量及催化剂等共表征环境中作用时,结构安定性的变化。

蛋白质性现象:1、可均质性降解及易损质:蛋白质对热、酸、碱、抗生素等有不同的稳定性,受物理化学作用的刺激,无论是天然的还是添加的成分,均可使其酶聚及脱氨键,影响溶解性。

2、亲和性:蛋白质分子由于其胞内的环境不同,构成不同的分子结构状态,各种实验条件的变化,均会影响蛋白质的亲合力,从而导致其亲合性的变化。

3、可流动性:蛋白质分子和结构会受到它们离子和结构性结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当环境条件改变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排斥力发生增大,从而减少可流动性。

4、免疫原性:由于蛋白质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结合特性,出现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尤其是连锁反应,导致其免疫原性大大增强,从而产生特异性抗体。

5、细胞毒性: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被细胞直接吸收,可抑制细胞的生理和代谢活动,使细胞破坏,从而产生细胞毒性。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
首先,最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之一是比色法。

比色法是利
用蛋白质与某些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然后利用光度计测定
颜色的深浅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比色试剂有布拉德福试剂、洛维试剂等。

比色法简便、快速,对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非常适用。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是生物素标记法。


物素标记法是利用生物素和抗生物素结合的特异性来测定蛋白质的
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特定蛋白质的测定非常准确,且对样品的处理
要求较高,适用于小样本的测定。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是免疫沉淀法。

免疫
沉淀法是利用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沉
淀的方式将蛋白质分离出来,最后利用比色法或质谱法等手段来测
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特定蛋白质的测定非常准确,但操
作复杂,需要专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总的来说,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
的场合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
行蛋白质的测定工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比色法:常用的比色法是利用布拉德福试剂(Bradford reagent)或伯胺蓝法(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将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后,根据染色的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的关系进行测定。

2. 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分子量、形状等特性,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将蛋白质分离开来,然后根据分离出的蛋白质特定区域的强度或与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进行比较,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3. BCA法:BCA(bicinchoninic acid)法利用蛋白质与BCA试剂反应,生成可发生紫外吸收的络合物,通过测量光吸光度,与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比较,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4. Lowry法:Lowry法结合了蛋白质的碱性和芳香性氨基酸的特性,通过在碱性条件下与酸性重铜盐和费林试剂反应,生成光吸光度可测的复合物,根据复合物的光吸光度与标准品对比,确定蛋白质的浓度。

5. 生物素标记法:使用生物素标记的抗体或受体结合蛋白质,然后用生物素酶标记的探针或底物测定,通过测量反应产物的发光强度或颜色变化来确定蛋白质浓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样品的适用性、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有所差异,选择适合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的特点来决定。

测量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测量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Kjedahl)、双缩脲法(Biuret)、紫外吸收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其中Bradford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Biuret 法灵敏100倍以上。

凯氏定氮法虽然比较复杂,但较准确,往往以定氮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

1.凯氏定氮法1.1 原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分为样品消化、蒸馏、吸收和滴定4个过程。

其原理是样品中含氮有机化合物与浓硫酸在催化剂作用下共热消化,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氨又与—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然后加碱蒸馏放出氨,氨用过量的硼酸溶液吸收,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总氮量换算为蛋白质含量。

1.2 特点凯氏定氮法是目前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常用的方法,是测定试样中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最简单的方法之一,被国际国内作为法定的标准检验方法。

该凯氏定氮法适用范围广泛,用于标准蛋白质的准确测定,干扰少,干扰是非蛋白氮(可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而分离)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但操作复杂费时,试剂消耗量大。

费时太长,通常8-10个小时,灵敏度低,测定范围是0.2-1.0mg。

2.双缩脲法2.1 原理双缩脲(N}I3C0NHC0NH 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1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 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

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够以1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2.2特点双缩脲法中样品的取用量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显著影响.采用0.5 g样品,40 mL双缩脲试剂的比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双缩脲法对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不受温度的影响。

可快速测定蛋白质含量,试剂单一,方法简便,干扰物质少,如硫酸铵,Tris缓冲液,某些氨基酸。

测蛋白质含量方法

测蛋白质含量方法

测蛋白质含量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是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手段之一。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研究细胞功能、药物筛选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一、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染色剂之间的化学反应,通过比色计测量吸光度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染色剂有布拉德福试剂、伯胺蓝试剂和康氏试剂等。

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但对于一些特定蛋白质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二、生物素标记法生物素标记法是一种利用生物素与蛋白质之间的亲和性进行测定的方法。

生物素通过共价结合到蛋白质上,形成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质。

然后利用生物素与亲和素结合的特异性,使用亲和素结合物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测定低浓度的蛋白质。

三、West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分离,然后转移到膜上,并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最后利用染色剂可视化目标蛋白质。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相对含量,并且可以检测蛋白质的修饰状态,如磷酸化、乙酰化等。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蛋白质进行消化,得到肽段,然后利用质谱仪进行分析。

质谱法可以用于鉴定未知蛋白质的结构和确定蛋白质的修饰位点,同时也可以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含量。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样品的性质和实验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此外,根据实验的要求和需求,也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哪些蛋白质测定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化学实验,用于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纯度。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主要有生物化学方法、光谱法、免疫学方法和质谱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 生物化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低里氏法、比色法和滴定法等。

低里氏法基于酵素反应测定蛋白质含量,其中最常用的是双维小麦胚芽过氧化物酶法。

比色法是通过染色剂和蛋白质的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常用的比色剂有考马斯亮蓝G-250和布拉德福棕色R-250等。

滴定法是通过滴加蛋白质溶液的滴定剂,如硝酸银溶液和碘溶液等,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2. 光谱法:光谱法是利用蛋白质在特定波长下吸收光线的特性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和纯度。

UV-Vis吸收光谱法是最常用的光谱法之一,根据蛋白质在280 nm处吸收的特性来测定蛋白质浓度。

近红外光谱法也可以用于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因为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在近红外区域引起光的散射和吸收。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抗体与特定蛋白质发生特异性反应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和纯度。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法等。

ELISA是一种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测定方法,通过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在单克隆板上的特异性结合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然后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目标蛋白质。

免疫沉淀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共沉淀或差速离心的方式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主要有质谱光查法(MS)和质谱对比法(MS/MS)两种。

质谱光查法通过蛋白质在质谱仪中的分子离子质量和电荷比来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浓度。

质谱对比法则是将待测蛋白质与已知质量的蛋白质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纯度。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6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微量凯氏(kjeldahl)定氮法样品与浓硫酸共热。

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氨。

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可计算得样品之氮含量。

若以甘氨酸为例,其反应式如下:NH2 CH2 COOH+3H2 场―2CO2+3SO2+4H2O+NH3(1)2NH3+H2 SO4(NH4)2 SO4(2)(NH4)2 SO4+2NaOH2H2 O+Na2 SO4+2NH3(3反应⑴、(2)在凯氏瓶内完成,反应(3)在凯氏蒸馏装置中进行。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乍催化剂,K2SO4以提高溶液的沸点。

收集氨可用硼酸溶液,滴定则用强酸。

实验和计算方法这里从略。

计算所得结果为样品总氮量,如欲求得样品中蛋白含量,应将总氮量减去非蛋白氮即得。

如欲进一步求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即用样品中蛋白氮乘以6.25即得。

二、双缩脲法(biuret法)(一)实验原理双缩脲(NH3CONHCON是3两个分子脲经180C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

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

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

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测定范围为1-10mg蛋白质。

干扰这一测定的物质主要有:硫酸铵、tris缓冲液和某些氨基酸等。

此法的优点是较快速,不同的蛋白质产生颜色的深浅相近,以及干扰物质少。

主要的缺点是灵敏度差。

因此双缩脲法常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

(二)试剂与器材1.试剂:(1)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bsa)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

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

蛋白质测定方法

蛋白质测定方法

蛋白质测定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物质,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验提供帮助。

一、Lowry法。

Lowry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铜离子和碱性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还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测定蛋白质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稳定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

二、BCA法。

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原理是蛋白质与试剂中的碱性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蓝色产物,通过比色测定蛋白质含量。

相比于Lowry法,BCA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高通量的蛋白质测定。

三、Bradford法。

Bradford法是一种基于染料结合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原理是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后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测定蛋白质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对于一些含有胶体物质或其他干扰物质的样品,Bradford法的选择性更好。

四、UV吸收法。

UV吸收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原理是利用蛋白质特有的氨基酸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特性,通过测定蛋白质在280nm处的吸光度来定量测定蛋白质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纯化后的蛋白质样品的测定。

五、荧光法。

荧光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荧光特性的测定方法,原理是蛋白质在特定激发波长下产生荧光信号,通过测定荧光强度来定量测定蛋白质含量。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适用于高通量的蛋白质测定。

六、总蛋白法。

总蛋白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试剂中的染料结合后产生颜色变化,通过比色测定蛋白质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

总结。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实验的目的和仪器设备的条件来综合考虑。

希望本文介绍的蛋白质测定方法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验提供参考,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测定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有二种方法,一是凯氏微量法,二是自动定氮分析法。

一.凯氏微量法
有手工滴定定氮和自动定氮仪定氮,实验者可根据经济条件设备而定。

1.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

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过量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2NH2(CH2)2COOH+13H2SO4 (NH4)2SO4+6CO2+12SO2+16H2O
(NH4)2SO4+2NaOH 2NH3+2H2O+Na2SO4
2.方法
本法参照GB 5009.5 -85
适用于各类食品及饲料中蛋白质的测定
3.试剂
所有试剂均用不含氨的蒸馏水配制。

试剂均为分析纯。

3.1硫酸铜
3.2硫酸钾
3.3浓硫酸
3.4 2%硼酸溶液(或1%的硼酸)
3.5 混合指示剂:1份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5份0.1%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也可用2份0.1%甲基红乙醇溶与1份0.1%次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混合。

3.6饱和氢氧化钠:500g氢氧化钠加入500ml水中,搅拌溶解,冷却后放置数日,澄清后使用。

3.7 0.01mol/L或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需标定后使用(配制及标定方法见附录)
4.仪器
消化炉凯氏定氮蒸馏装置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凯氏定氮蒸馏装置:如图所示
5. 操作步骤
5.1样品处理:精密称取0.1~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取液体样品5~20ml,放入100ml或500ml凯氏烧瓶中,加入0.2g硫酸铜,0.3g硫酸钾及3~20ml浓硫酸,放置过夜后小心加热,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完全停止后,加强火力,并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后,取下放冷后用约2~10ml蒸馏水冲洗瓶壁,混匀后继续加热至液体呈蓝绿透明,取下放冷,小心加10~20ml水混匀,放冷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少量水洗定氮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取与处理样品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硫酸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实验。

5.2按图装好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瓶内装水至约2/3处,加甲基红指示液数滴及数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数粒玻璃珠以防暴沸,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水。

5.3向接收瓶内加入10ml ,1~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液1滴,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10ml样品消化稀释液由小玻璃杯流入反应室,并以10ml水洗涤小烧杯使之流入反应室内,塞紧小玻璃杯的棒状玻璃塞。

将3~10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玻璃杯中,提起玻璃塞使其缓缓流入反应室,立即将玻璃塞盖紧,并加水于小玻璃杯中以防漏气。

加紧螺旋夹,开始蒸馏。

蒸气通入反应室使氨通过冷凝管而进入接收瓶内,蒸馏2min,移动接收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然后用少量中性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再蒸馏1min取下接收瓶,以0.01或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灰色或蓝紫色为终点。

同时吸取10ml试剂空白消化液按5.3操作。

6. 计算
X = (V-V0 )×C× 0.014× B/m ×100× F
式中:
X 一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100g;
V 一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0 - 空白消化液消耗盐酸标准液体积,ml;
C 一盐酸标准液摩尔浓度,mol/L;
0. 014一1mol/L 盐酸标准液1 ml相当氮克数.
B 一定容体积/取液量
m 一样品的质量,g;
F 一氮换算为蛋白质计算因子。

蛋白质的氮素含量不同,故换算因子不同。

详见下表。

蛋白质计算因子
食物计算因子
蛋,鱼,肉及制品,禽类,玉米,高粱,豆类,水果和蔬菜类 6.25
乳及乳制品 6.38
大米 5.95
小麦面普通粉 5.70
全麦,大麦,燕麦,裸麦,小米,小麦面全麦 5.83
小麦 5.80
黄豆 5.71
花生 5.46
芝麻,向日葵,核桃和榛子 5.30
麸皮 6.31
7. 举例
设取样品0.1000g,消化后稀释至100 ml; 。

取10 ml样品稀释液,标准盐酸为0.01 mol/L ,空白滴定为0.12 ml; ,样品滴定用去的标准盐酸为3.21 ml; ,测得样品中蛋白质百分率为:(3.21-0.12)×0.01×0.014×10/0.01× 100× 6.25
=(3.21-0.12)×8.75=27.0%
8. 附录:
(1)标准HCl溶液(0.1 mol/L HCl)配制及标定:
配制:量取9毫升HCl,加适量水稀释至1000毫升。

标定:精确称取约0.15克左右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加50毫升水使之溶解,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量取30ml 0.2%溴甲酚绿乙醇溶液,加入20ml 0.1%甲基红乙醇溶液,混匀)用配制的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紫红色,煮沸2min,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同时做试剂空白实验。

(2)计算:
C = m
(v-v0)×0.0530
C - HCl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 - 基准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v - HCl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o - 试剂空白HCl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0530-1.00 ml HCl标准滴定溶液〔C(HCl)=1mol/L〕相当基准无水碳钠g。

0. 01mol/L HCl:精确吸取标定过的0.1mol/L HCl 10 ml,准确稀释至100 毫升。

必要时重新标
定浓度。

9.注意事项:
9.1干样用称量纸称重连纸一同消化,空白管同样放称量纸消化。

9.2 含糖量高和油脂高的样品消化时容易溢出,加热要缓慢。

9.3 稀释样品时消化液过热,加水反应猛烈使样品损失;消化液过冷,加水后盐析不溶解。

二、自动定氮分析法
1.原理
本方法为凯氏微量定氮法,将蛋白质的氮素转化成氨,与硫酸化合成硫酸铵,然后测定氨量。

由此计算出氮素含量,再乘以相应的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化学反应式如下:
2NH2(CH2)2COOH+13 H2SO4→(NH4)2 SO4+6CO2+12 SO2+16H2O
(NH4)2 SO4+2NaOH→2 NH3+2H2O + Na2SO4
2.方法来源
GB/T 6432-94 本法适用于各种食物和饲料的测定
3.仪器
KJELTEC AUTO 1030 ANALYZER(瑞典特卡托公司) 40孔消化炉
4.试剂
本实验所用试剂皆为分析纯,所用水皆为蒸馏水
(1)浓硫酸 98% H2SO4
(2)凯氏片(催化剂)K2SO4 + Se
(3)40%氢氧化钠溶液(NaOH) W/V
(4)无水硫酸钠 Na2SO4
(5)1%硼酸(H3BO4)吸收液称取100g硼酸溶于10L水中。

加入100ml溴钾酚绿溶液,再加入70ml甲基红溶液,最后加入3ml 4%氢氧化钠溶液。

(6)0.1mol/L盐酸(HCL)标准溶液,标定后使用。

5.操作步骤
5.1样品消化:称取一定量的样品于消化管中(半固体样品用称量纸称取),加一粒凯氏片于消化管中,然后加入5ml浓硫酸,放置过夜,同时做样品空白管。

在消化过程中,先用低温消化(防止高温消化时样品溢出),低温消化1小时后,将温度升到最高档,至消化液无色透明。

待消化液冷却后,加入少量水冲洗消化管内壁,振摇,以免内壁粘有样品以致消化不完全。

然后于消化炉上再消化,直至液体无色透明。

放置室温后,加水至25ml,待测。

5.2样品定氮:开启1030自动分析仪电源,输入测定时的参数,打开STEAM按钮,产生蒸气5分钟,同时调节蒸气表,使蒸气表的指针指到NORMAL。

最后将消化管装入,关闭安全门,开始自动定氮。

当CYCLE OVER灯亮时,记录滴定结果,打开安全门,进行下一个样品测定。

6.计算
蛋白质(g/100g)= (V-V0)×0.01401×N×f/m×100
V: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0:试剂空白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 ml;
N:盐酸标准溶液的摩尔浓度, mol;
0.01401:1mol盐酸标准溶液1ml相当于氮克数
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一般样品的系数为6.25);
m:样品的质量,g;
7.注意事项
7.1 对含糖高的样品或油脂样品在消化过程中必须先低温消化,防止样品溢出,消化所需时间较长。

7.2 样品的称样量不宜过多,否则试剂消耗多,消化时间长,适宜称样范围在0.05~2.00g之间。

7.3 消化液过冷,在加水时,消化液有盐析出。

将消化管放在消化炉上加热,使沉淀溶解。

7.4 使用自动分析仪时,定氮前,应将管路中的吸收液排出去,因为管路中的吸收液长时间停留会变色。

7.5 在产生蒸气的水中加入无水硫酸钠是为了提高水中的电解质。

7.6 本仪器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用量最佳范围在0.5~7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