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黑陶发展史

合集下载

日照黑陶简介

日照黑陶简介

日照黑陶简介
日照黑陶的烧制工艺,是中国黑陶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日照黑陶的烧制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成熟,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多年。

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努力,使其技艺日臻完善,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它以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古陶瓷工艺中的“天下第一奇品”。


照黑陶被国家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省著名商标”,还
被国家定为“国宝”、“国瓷”。

日照黑陶以其造型古朴、色泽黑亮而著称于世。

它在烧成时不加任何彩釉和其他装饰,只是在器物表面涂一层薄泥,使其具有黑色光泽,它的制作程序分为:破坯——打坯——修坯——做胎骨——施釉——高温烧成——表面磨光等七个步骤。

日照黑陶的胎骨由当地粘土加工制成,质地细腻致密。

胎体轻薄、均匀,易上釉。

施釉后用高温烧成后,釉层黑亮、细腻、平滑且有光泽。

它既保持了原始陶器古朴浑厚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又有新的发展和创新。

—— 1 —1 —。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山东日照黑陶文化是山东日照地区的一种传统陶瓷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山东日照黑陶文化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起源、特点、发展及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山东日照黑陶文化起源于距今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发源于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地区。

该地区的黄土质地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为黑陶的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山东日照成为了黑陶的主要产地之一。

日照黑陶的主要特点是呈现出深黑色、光亮度高、质地致密等特点。

这种陶瓷制品火候适中,不易破损,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颜料,其颜色实属自然,给人一种质朴、深沉的美感。

日照黑陶的造型也非常独特,通常以器皿为主,瓶、罐、盘、碗等形状各异,线条流畅,十分美观。

山东日照黑陶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

黑陶原料的选用十分重要,一般选用的是富含黏土和矿物质的土壤,经过淘洗、搅拌、研磨等工艺加工成泥浆状。

然后,在特定的烧制窑中进行烧制,火候控制得当,可以保持黑陶的颜色和特性。

完成烧制后的陶瓷制品需要经过修整、打磨、装饰等工序,最终呈现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黑陶制品。

山东日照黑陶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其艺术价值方面。

黑陶制品在视觉上呈现出沉稳、恬静的美感,给人以安定、沉静之感。

在纹饰上,黑陶通常采用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等,这些纹样饱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展现了古代日照人民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黑陶制品的质地特点也增添了其触觉上的艺术价值,由于采用了独特的烧制工艺,在制作过程中黑陶会出现微小的气泡和点状状的黑色斑点,这些瑕疵反而增添了黑陶的自然感和质朴感,给人以特别的触感。

山东日照黑陶文化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价值的陶瓷文化。

它以其特色的烧制工艺和独特的质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它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文化记忆,展示着古代日照人民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山东日照黑陶文化正在不断地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为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山东日照黑陶文化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

黑陶是日照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工艺品,更是一种体现地方文化和民俗的载体。

通过对山东日照黑陶文化的试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项传统工艺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渊源日照黑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日照地区就已经有了黑陶的制作和使用。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黑陶工艺逐渐成熟,并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

唐代的黑陶制作工艺已经非常精湛,成品工艺精美,造型新颖大气。

特别是在唐朝的盛世时期,黑陶文化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一时期,黑陶制作技艺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成为当时的主要生活用品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黑陶文化逐渐走向衰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了重新振兴。

二、特点与工艺日照黑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独特的黑色釉面。

这种黑色釉面充满光泽,色泽深浅均匀,给人一种神秘而高贵的感觉。

黑陶制作主要采用泥坯成型、晒干、烧制、上釉等传统工艺,没有采用现代机械生产的方式。

每一件黑陶制品都是经过匠人精心制作而成,其中蕴含着手工艺人的心血和智慧。

制作过程繁琐,需要多道工序,而且有高温烧制的环节,对技术要求非常高。

这也使得黑陶工艺显得非常珍贵和独特。

三、文化内涵黑陶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承载着地方文化内涵的载体。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传递着日照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其独特的造型、图案和纹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黑陶制品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寓意深刻的图案和纹饰,比如龙、凤、云等。

这些图案和纹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黑陶制品还常常以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古代的风采和传统文化。

四、现状与发展如今,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传统工艺的复兴,日照黑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手工艺品,黑陶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地方特色产业。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山东日照黑陶文化是山东省日照市特有的一种陶器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工艺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历史发展山东日照黑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日照市境内出土的陶器遗址表明,该地区在约四千年前就有了陶器的生产和使用。

而黑陶文化则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且延续至今。

明代是山东日照黑陶文化的发展阶段。

明代时期,山东日照的黑陶制作技艺逐渐成熟,陶器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当地民间日常生活和工艺品的重要载体。

清代是山东日照黑陶文化的繁荣阶段。

清代时期,山东日照黑陶逐渐盛行,工艺技术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和提升。

在市区附近的羊山、龙山、犬山等地,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陶器窑口,其中的制瓯窑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制瓯瓷窑之一。

据记载,清代制瓯窑的黑陶器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包括挑选陶土、揉捏、成型、定型、干燥、装饰、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过反复的磨砺和实践,由此可见黑陶制作的工艺技术之高超。

二、工艺特点山东日照黑陶文化以其独特的工艺特点成为了陶器制作的瑰宝。

它采用了特殊的陶土,经过反复的抻拉、揉捏等工序,使得陶器的质地更加坚固,抗冲击能力强。

山东日照黑陶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了封窑式烧制,使得陶器烧成后的色泽更加优雅,釉面更加细腻。

黑陶器的装饰工艺也是独具特色的,采用了雕刻、刻花、线划等方式,使得陶器更加精美、华丽。

三、文化内涵山东日照黑陶文化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黑陶文化展现了日照人民勤劳智慧的精神风貌。

在制作黑陶的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各个环节,而这需要制陶师傅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智慧。

黑陶文化呈现了山东日照古代陶器艺术的独特风格。

黑陶器的造型和装饰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了山东日照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黑陶文化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文化。

黑陶器作为山东日照人民生活和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传统,代代流传在山东日照各个角落。

日照黑陶

日照黑陶


右图为邢葆东黑陶作品《山东大嫚》 获泰山文艺奖
国宝黑陶
• 日照黑陶,有“黑如漆,明如镜“之美 誉。除了观赏、实用之外,具有珍贵的 收藏价值,深受国内外朋友及收藏家的 欢迎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一 踏上中国大陆,就要求看一件中国的宝 物。这究竟是件什么宝贝?


原来,早在1936年,梁启超的 儿子梁思永先生,带领考古队在日 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4500多 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 陶杯,其工艺造型之精巧,陶身之 薄、黑、亮堪称中国古代一绝,被 世界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 明最精致的制作”。难怪能引起尼 克松的兴趣呢。
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镂孔杯, 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 壁最厚不过l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 重仅22克,制作工艺之精,堪称盖世一 绝,系珍贵文物,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黑陶展
制作工艺
• 日照的黏土是十分难得的制陶土。悠久的人文历史使这些 在地下沉积千年的泥土拥有独特的细腻感和恰倒好处的黏 度。取土后捣碎过筛、用清水浸泡,再过滤、沉淀、发酵, 然后经千百遍的揉压,成为可以制陶的陶泥。这样处理后 的泥细腻度很高,在制作陶器时不容易开裂。 • 传统黑陶的正式制作是从抡制开始的。所谓抡制,就 是拉坯。现在正在制作的是一个花瓶,把陶泥放在拉坯机 上,一边旋转一边将花瓶形状从下往上拉出,用手和修整 工具把要制作的模型轮廓做出来。沾水有润滑作用,修整 工具一般为木片、木棍、铁丝等,用于调整不规则的地方, 拉坯机的踏板用于控制旋转速度。这样一个花瓶就成型了。
• 烧窑
制胚
制作工艺
• 烧窑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就是温火、中火和最后的大火 提温。尤其注意的就是温火提中火的过程,这时候需要工 作人员上窑顶,用手去感应一下窑口,看看有没有水蒸气 的流出。如果有的话证明此时窑内产品还没有完全晾干, 需要再经过小火烧制继续晾干。小火烧制一般程序为四至 五小时,中火为五到六小时,大火提温是根据窑内温度来 确定。一般烧至窑的最顶一层的产品完全烧红为止,才能 证明窑内温度已经达到800到900度左右。大约烧制18个 小时左右开始落火,落三小时左右开始闷窑。最理想的闷 窑方式是用松针碳化的方式,因为松针表面有一层油性, 这样可以有助于黑陶的亮度与黑度。闷窑结束开始封窑, 大约三至四天之后才能出窑。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山东日照黑陶文化是指产生于山东省日照市区域的一种古老的陶器制作工艺和文化。

黑陶文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黑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早在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黑陶在山东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并广泛传播。

黑陶器具古朴典雅,用途广泛,包括食器、酒器、烟具、宗教用品等。

山东日照黑陶在制作过程中经历了古老的手工制陶到现代的旋转粘土工艺的发展历程,但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依然保留至今。

黑陶器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选用当地矿物质粉末,灰砂、河沙、陶砂等,这些材料在现代社会不为人知,但在黑陶制作过程中却显得尤为珍贵。

制作工艺要求精细,需要蕴含着匠人的灵气之美,人与大自然之美交融,是匠人的智慧结晶。

在山东日照的黑陶文化中,黑色被视为颜色最重要的部分,具有神秘、古老、华丽的气息。

黑色是在高温下焙制而成,因而富含矿物质,颜色纯正,光泽柔和,穿透力强,使黑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高耐久度和高装饰性。

山东日照黑陶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文化内涵,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术,更是一种精神文化。

陶器制作的过程不仅是实现物质需要,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递和弘扬,是家族、族群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黑陶器上可以看到民族历史的沧桑,也能够解读中国古代文化的秘密。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而山东日照黑陶文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

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神领域,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手工艺术,传承维护并弘扬着中华民族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黑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为此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推广。

我们要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山东日照黑陶文化,使其在现代文明中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山东日照黑陶文化是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黑陶是古老的陶瓷工艺,具有粗犷、朴实、古朴的特点,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山东日照黑陶文化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已经在山东地区生产,而山东日照地区作为山东黑陶的主要产地之一,其黑陶文化历史更是悠久。

在历史上,山东日照黑陶曾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陶瓷产品之一,广泛用于生活、农业和礼俗等方面。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山东日照黑陶达到了鼎盛期,成为了当时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陶瓷产品,享有盛名。

随着历史的变迁,山东日照黑陶的生产工艺和传统技艺逐渐式微,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重振。

二、工艺特色山东日照黑陶以其独特的工艺特色而闻名于世。

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料、制胎、造型、刻花、上釉、烧制等多道工序。

在选料方面,山东日照黑陶选用的原料主要是泥煤和黄土,经过加工制成黏土,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和耐烧性。

制胎阶段是制作黑陶的关键步骤,需要经过粘土、捏胚、造型、晾晒等工序,确保陶器的形状完整。

造型工艺是山东日照黑陶的一大特色,其陶器形状多以人物、动植物等为题材,形态多样,栩栩如生。

刻花技艺是山东日照黑陶的一大特点,多采用几何图形、线条、波浪纹等作为纹饰,线条流畅自然,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上釉和烧制则是使山东日照黑陶成品光亮细腻的关键步骤,经过高温烧制,使陶器达到坚硬、不透水、色泽明亮的效果。

三、文化内涵山东日照黑陶不仅具有独特的工艺特色,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承载了古老的农耕文化。

在中国农耕文明的漫长历史中,陶器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山东日照黑陶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山东日照黑陶还承载了丰富的民间传统和民俗文化。

在山东日照地区,制作黑陶的技艺经常与当地的传统节日、婚嫁喜庆等民间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山东日照黑陶文化是山东省日照市特有的一种陶器文化。

黑陶是一种传统的土坯器皿,以其独特的造型、工艺和纹饰而闻名于世。

山东日照黑陶文化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在日照市境内的各个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黑陶器。

这些黑陶器包括日用器皿、礼器、祭器等,不仅在数量上十分丰富,而且在质量和工艺上也非常出色。

这些黑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山东日照地区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山东日照黑陶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造型。

黑陶器的造型主要包括壶、罐、瓮、盆、碗等。

这些器皿形状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黑陶器的造型还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壶的造型通常被赋予祈福、庇佑的含义;盆的造型则寓意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

山东日照黑陶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精湛的工艺。

黑陶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料、成型、修整、晾干、烧制等环节。

烧制过程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为了保证黑陶器的质量和色彩,陶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烧制。

黑陶器在烧制的过程中,其表面会出现金属光泽和黑色色泽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纹理和颜色。

这些特点使黑陶器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山东日照黑陶文化的纹饰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

黑陶器的纹饰主要采用刻、划和印等技法,纹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抽象的图案,又有具象的形象,如花鸟、山水、人物等。

这些纹饰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些纹饰可以表示吉祥、富贵、健康等寓意,被人们广泛用于礼器和装饰器皿上,成为了日照黑陶文化独特而丰富的一部分。

山东日照黑陶文化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纹饰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山东日照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黑陶器的制作和欣赏,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山东日照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照黑陶发展史
日照历史悠久,它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地区,有丰富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陶文化源远流长。

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日照因此有“中国黑陶城”之美誉。

黑陶在日照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一、日照黑陶名称发展史
日照黑陶最早民间称谓出自明洪武年间村落族谱:“祖上以制作土陶器为生,土陶器包括红色、灰色、黑色土陶器”。

据考证日照制陶的烧制方法为水润闷窑法,是烧制实用性黑色陶器的主要方法。

1959年之前,在《日照市志》、《五莲县志》、《莒县志》、《安东卫志》等日照地方志上,日照制陶业被称谓为“日照土陶器业”。

1959年至1990年被称为“土陶器业”、“陶瓷业”及“砖瓦业”等称谓,1990年以后改称“日照黑陶业”。

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黑陶的名称随着其形态以及功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功能变化:黑陶在1990年前称谓为日照土陶,功能为实用性生活器皿,包括黑碗、黑盆、青砖、青瓦等,官方记载从业人数上千人,产值上百万。

土陶中的工艺品如泥哨、泥塑等也有记载。

1990年以后,日照土陶官方称谓为日照
黑陶,功能为高档工艺品,如花瓶、人物雕塑等,日照官方报纸、年鉴、地方志上都有记载。

形态变化:以1990为分水岭,黑陶的形态也随之变化,从花盆到花瓶,青砖青瓦到平面浮雕、陶制大缸到大型工艺品、泥哨到各种模制工艺品、泥塑-----雕塑。

工艺由简单的雕刻工艺发展到镂空、挑点、剔泥、平雕、浮雕等近80种工艺技法。

二、日照黑陶发展史
在日照市志中,共有26个村庄以窑命名。

制作土陶器的村庄多达100个,因日照最早的地方志为《莒县志》,为明洪武年间编著,故日照黑陶器的传承历史可追溯到明朝,1920年日照县署设劝业所,管理全县的手工业,1955年7月,县人民政府设手工业管理科。

1959年后设县陶瓷厂,1990年设市黑陶厂,但因派系太多故无法区分,所以我们统称为日照黑陶手工艺传统技术。

目前,在日照境内发现了800多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

陶器多以表面透黑的砂质陶和乌黑光亮的细泥质陶为主,有部分磨光黑陶,器表以素面为主,有的饰弦纹、划纹和镂孔。

如两城镇遗址、尧王城遗址、东海峪遗址、丹土遗址所出土的各类黑陶制品均制作精细、美观,特别是东海峪遗址出土的“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
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制作工艺之精,堪称盖世一绝,系珍贵文物。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照文化、文物部门,着手系统地发掘、研究和开发利用龙山文化黑陶技艺,成立了“日照市龙山文化黑陶工艺研究所”,集民间和科研机构之大成。

在制作、烧制等方面较前人有了发展与创新,不仅使龙山文化黑陶艺术瑰宝重现异彩,而且使日照黑陶艺术逐渐走向了复兴之路。

改革开放后,经过不断的挖掘、整理、恢复和发展,黑陶作为精美的艺术、文化产品,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将日照黑陶的保护、传承纳入了教育教学内容。

在全市中小学中设置了手工民间艺术活动课程,进行普及推广,在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创建了民俗民艺展览中心,集中展示了黑陶等民俗民艺作品。

实施了民间艺术进课堂工程,在中小学开设了民间艺术课程,主要教授黑陶的制作。

日照黑陶继承传统风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对旧有题材不断创新。

近年来,卜广云研制的窑变作品,刘加东开发的系列仿古陶器,徐兵研发的平面浮雕黑陶,杨丛泉“怪脸”黑陶面具,为黑陶艺术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日照黑陶民间艺人相互联系,对不同形式的艺术互相借鉴,在销售上互相帮扶,在信息上互通有无,形成了非常和谐的日照民间艺人文化圈。

附件:
日照黑陶大事记
1994年5月日照龙山艺术院举行黑陶艺术家精品展。

1995年10月中美联合考古龙山时代、两城镇遗址区域调查、勘探和发掘研究。

1995年10月举办日照市金秋艺术黑陶作品展。

1996年12月日照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
1997年7月日照黑陶作品《盛世龙瓶》代表日照庆香港回归在北京中国科技馆、北京艺术馆展出
1999年12月举办“迎澳门黑陶艺术研讨会”。

2000年元月举行迎新世纪黑陶文化艺术展暨研讨会。

2001年11月中央四套播出《中国风日照黑陶》。

2003年12月举办“庆元旦黑陶艺术大展”。

2004年8月日照黑陶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魅力城市”展示节目录制。

2005年10月2005中国·日照龙山时代与早期国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5年12月召开日照黑陶文化艺术研讨会。

2006年9月举办日照黑陶创作展。

2006年11月举办日照黑陶艺术创作研讨会。

2007年1月举办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日照黑陶技艺展示。

2007年3月举办“大海有约”2007年中国水上运动会(黑陶艺术水运纪念品)博览会。

2008年5月参加日照市对口支援灾区绵阳募捐活动。

2008年8月日照黑陶作品参加中韩文化交流展。

2008年8月参加山东省大众艺术节,邢葆东、王炳山黑陶作品荣获金奖,苏兆启黑陶作品荣获泰山文艺奖三等奖。

2008年12月举办庆祝龙山文化发掘80周年暨首届黑陶艺术研讨会。

2008年12月举办日照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黑陶艺术展。

2009年9月参加山东省第二届2009大众艺术节,邢葆东黑陶作品荣获泰山文艺奖二等奖,王炳山黑陶作品《看戏》荣获民艺类特别最佳奖,苏兆启黑陶作品《盛世鼎》获民艺类金奖。

2010年6月召开山东省黑陶艺术家艺术作品研讨会。

2011年3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东港区“中国黑陶之都·日照东港”称号并授牌。

2011年5月两城镇被评为“山东黑陶产业第一镇”
2011年9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日照“中国黑陶文化之乡”称号并授牌。

2012年10月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在黑陶邢艺术馆成立。

2013年5月日照黑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

2013年7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暨第三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精品展览会上,我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推荐的苏兆启、苏日华黑陶作品《高柄蛋壳镂空陶杯》荣获中国陶瓷作品“大地奖”金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