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3.4 循环小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3.4、循环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能正确识别和表示循环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和求近似值的方法。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循环小数,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循环小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和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能正确识别和表示循环小数。
2.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和求近似值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循环小数的意义和特征。
2.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和求近似值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时找零钱,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循环小数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循环小数的实例,如0.333……和0.142857142857……,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循环小数的定义和特征。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循环小数,让学生尝试识别和表示。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互相交流和讨论,巩固对循环小数的理解和掌握。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钱。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循环小数的应用能力。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循环小数的近似值求法,如0.333……约等于0.3。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循环小数的近似值求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4、循环小数》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4、循环小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循环小数,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内容。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循环小数,让学生体会循环小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教材还配备了一系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小数的概念、小数的数位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循环小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对此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循环小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知道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知道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循环小数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钟表,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
引导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是循环的,可以用一个无限小数来表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循环小数的定义和简便记法。
让学生观察循环小数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并且有一个或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并尝试用简便记法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循环小数的规律。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4 循环小数-人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3.4 循环小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4节的内容,即循环小数的概念、分类、性质以及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的分类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循环小数的概念和分类。
2. 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小数知识,然后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
2. 讲解新课(1)讲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循环小数的特点。
(2)讲解循环小数的分类,让学生明确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区别。
(3)讲解循环小数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运算规律。
3. 案例分析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循环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循环小数的概念、分类、性质及运算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数学上册-3.4 循环小数-人教版2. 目录: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四、教具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提高题:研究循环小数的应用,例如在生活中的实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分类、性质及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在课后反思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的第4课时,内容是循环小数。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这一节课主要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并学会如何找出一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循环小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循环小数的性质,并能够正确地找出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和性质,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找出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循环小数。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将循环小数的定义和性质写在黑板上,并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循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循环小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引入实践情景的方式,循环小数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接着是找出循环小数循环节的方法,然后是随堂练习的设计,是作业的布置和课后反思。
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2.6666……这个实际例子来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数既简单又直观。
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个数,并试着找出它的循环节,我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循环小数的定义和性质在讲解循环小数时,我会将其定义和性质写在黑板上,并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循环节。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并能够清晰地看到循环节的存在。
三、找出循环小数循环节的方法找出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是这一节课的难点。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出循环节。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2.6666……这个数,并试着找出它的循环节。
3.4《循环小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3.4《循环小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人教版的《循环小数》这一章节。
我们将探讨循环小数的定义,如何写出循环小数,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循环小数。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以及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循环小数。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循环小数的定义,写法以及判断方法进行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清晰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道判断题和一道应用题。
判断题是让学生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循环小数,应用题则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对于循环小数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定义和写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循环小数的定义:循环小数是一个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
例如,1/3=0.3333,其中3就是重复出现的数字。
这个定义是理解循环小数的基础,因此,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
2. 循环小数的写法:循环小数的写法是将第一个循环节以后的数字全部略去,而在第一个循环节首末两位上方各添一个小圆点。
例如,0.3333可以写作0.$$_3$$。
这个写法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因此,我会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
3.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循环小数: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循环小数,需要看它的小数部分是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个方法是解决循环小数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循环小数。
4. 循环小数的性质:循环小数的性质包括: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循环小数可以转化为分数;循环小数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3.4循环小数课件(共52张PPT)

打循环点
1.666… = 1.6· 5.6262… = 5.6· 2·
9.21313… =
8.47555… =
7.302302… =
打循环点
1.666… = 1.6·
循环点只
5.6262… = 5.6· 2·
能打两个,打 在首位和末位。
9.21313… = 9.2· 1· 3· ×
8.47555… = 8.475·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竖式计算:
78.6÷11
7. 145 11 78.600
77
16 11
50 44
60 55
5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竖式计算:
78.6÷11
11
因为余数的重复出现
7. 145 78.600 77
16 11
50 44
60 55
5
导致相同数字的商依 次不断重复出现
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往下写?
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往下写?
“不需要继续算。”
“它后面的得数都是一样, 还是50,这样除下去的话又是 44,和这里的余数一模一样, 实际上跟这上面的过程是一模 一样的。”
7. 145 11 78.600
77
16 11
50 44
60 55
5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竖式计算:
1. 555
28÷18
18 28.000 18
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有的循环节是一位,有的是多位。
循环小数的读法
1.666…
1.666…,6循环
5.6262…
5.6262…,62循环
9.21313… 9.21313…,13循环
8.47555… 7.30230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 新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识别循环小数,并能正确书写循环小数。
2. 让学生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关系,能将循环小数转换为分数,反之亦然。
3. 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循环小数的概念2. 循环小数的分类3. 循环小数的性质4. 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5. 循环小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概念、分类、性质以及与分数的互化。
2.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1/3=0.333…,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循环小数的概念: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
(2)循环小数的分类: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
(3)循环小数的性质:循环小数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转换为分数。
(4)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将循环小数转换为分数,或将分数转换为循环小数。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识别循环小数,并能正确书写循环小数。
4.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循环小数的概念、分类、性质以及与分数的互化。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循环小数的概念、分类、性质以及与分数的互化。
6. 布置作业布置与循环小数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循环小数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3.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新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67页至第69页的循环小数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循环小数的定义、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循环小数的性质以及循环小数的运算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循环小数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循环小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钟表的滴答声、水滴的声音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循环现象。
2. 知识讲解:(1) 循环小数的定义:小数部分有一个或几个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的上面各记一个小圆点。
(3) 循环小数的性质: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但可以将其化为分数形式。
3. 例题讲解:例1:求循环小数0.333的值。
解答:0.333 = 1/3例2:计算循环小数2.666与1.333的和。
解答:2.666 + 1.333 = 44. 随堂练习:(1) 把下列循环小数写成分数形式:a) 0.333b) 0.121212(2) 计算下列循环小数的和:a) 1.222 + 0.111b) 3.444 1.111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循环小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和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求下列循环小数的值:a) 0.232323b) 0.1414142. 题目:计算下列循环小数的和:a) 2.333 + 1.111b) 4.444 2.222答案:a) 0.232323 = 23/99b) 0.141414 = 14/99a) 2.333 + 1.111 = 3.444b) 4.444 2.222 = 2.22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