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最新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5篇光合作用可用来解释奥克利定律,即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成正比。
光合作用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光合速率。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学校科学光合作用教案精选篇1学习目标:1、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2、熟悉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3、运用试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4、培育不断探究新学问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学习难点:设计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试验。
学习方法:观看争论法,试验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情景质疑:1、提问:光合作用的概念、产物、条件?2、引入:生物呼吸,燃料燃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为什么我们没感到缺氧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不是只有有机物?二、问题探究与合作沟通学习任务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阅读教材,普利斯特利的闻名试验。
画面(1)中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小白鼠为什么会死去?画面(2)中蜡烛为什么不熄灭?其燃烧时所需的氧气从哪里来?植物为什么也能很好地生长?画面(3)中为什么二者放在一起时,却都能正常地活着,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普利斯特利的试验是否总能胜利?此试验胜利的条件是什么?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分析普利斯特利的试验能得出什么结论?探究试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同学先争论试验材料,试验步骤,然后参考教材,小组试做并进行沟通对比。
学习任务二: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1)试验装置里的金鱼藻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2)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管口,看到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会消失这种现象?(小组争论,得出结论)尝试应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对自然界有什么好处?尝试应用:为爱护环境,我们应怎么做?学习任务三: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自主学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一)【开设课题】《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开课班级】高一(3)班【开课地点】生物探究室【授课者】陈京疆【教学内容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对植物叶片颜色的影响,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物理和化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学情分析】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前沿阵地,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离开了实验教学,生物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根本性改革,也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初步学习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2、能力目标:通过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初步训练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及相关仪器、药品的使用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设计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2)通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各种颜色的光来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加强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注。
【教学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其吸收的光谱;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
【教学难点】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在滤纸上的分布【课前准备】(1)熟悉课本,掌握课本知识的结构;(2)查阅课外资料,掌握相关的知识背景,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等;(3)实验课前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和仪器,一些不能存放较久的药品实验课前半小时配制好;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新鲜的青菜叶。
试剂仪器,烧杯(100ml)、研磨过滤器、毛细吸管、剪刀、铅笔、尺、培养皿、角匙、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

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理。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原理。
2. 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相关光合作用的课件和资料。
2. 实验材料:绿色植物、酒精、碘液、烧杯、锅、阳光、黑房间、不透光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绿色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生存,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a. 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房间内进行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掉植物原有的有机物。
b. 将植物移到阳光明媚的阳台几个小时,用不透光的黑色纸片遮住一个叶片的一部分。
c. 将遮光的叶片取下,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d. 将脱色后的叶片放入碘液中浸泡,观察颜色变化。
四、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2.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五、拓展思考(5分钟)1. 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晚上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因为晚上没有光,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存在。
六、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高中生物】5.4优秀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从容说课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也真实地显示出生命系统的自主性和高度有序性。
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
高中生物学课本将为学生提供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讨论这一部分史料。
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始于绿叶中色素吸收和转化光能,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性实验,并借助投影机、三棱镜和新鲜菠菜叶片滤液和新鲜胡萝卜滤液等材料做好绿叶中色素吸收光谱的演示实验,通过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小节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这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尝试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去调查和收集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并组织好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3)活动与探究: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024年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

2024年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光反应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光反应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3.培养学生运用光合作用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光反应的概念、过程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
2.教学难点:光反应的具体过程及影响光反应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光合作用知识,如: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产物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反应。
2.知识讲解介绍光反应的概念: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利用光能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
讲解光反应的过程:a.光能的吸收: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激发电子。
b.电子传递:激发的电子通过类囊体薄膜上的电子传递链,传递能量。
c.水的分解:在光能的作用下,水分子分解成氧气和氢离子。
d.ATP和NADPH的: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用于合成ATP和NADPH。
讲解光反应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是光合作用的基础。
3.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光反应的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
实验步骤:a.选择一个影响因素,如光照强度。
b.设定不同的光照强度,观察光反应的产物(氧气)的量。
c.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反应的影响。
4.应用拓展讨论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提高农作物产量、环境保护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光反应的概念、过程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6.作业布置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探究、应用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光反应的概念、过程及其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的内容。
在此前章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有机物、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等知识。
这为本节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提供了氧气和养料。
因此,光合作用是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阐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不断提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形成把理论付诸实践,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三、重难点1、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难点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四、教法学法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成员讨论完善。
小组代表展学,其他成员补充完善。
注意利用典型例题即时强化巩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约4--5千亿吨有机物。
2、这些有机物中所含能量相当于10,000,000亿千瓦时的电能。
3、三峡电站2012年的发电量为1000亿千瓦时。
(通过数据,吸引学生兴趣,突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重视)(二)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_____,利用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的过程。
播放flash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动画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为分析过程打下基础)(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完成导学案“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应内容1.完善光合作用的图解2.辨析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图解条件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联系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完善课后作业:结合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C3、C5、ATP、[H]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变化。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篇一:光合作用教案】【篇二:光合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要讲的是高中生物必修 1 《分子与细胞》第 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 4 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 2 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这节课主要讲光合作用的概念、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应用及化能合成作用等这五个方面。
其中,光合作用的过程是这节课的重点。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性实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一定了解,所以,这节课我准备介绍完光合作用的概念后,先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两个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
讲完过程后,紧接着把应用稍做介绍。
接下来,讲解这节课的次重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学生学习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后,这部分内容会更容易接受。
最后,讲化能合成作用,完善知识体系。
(二)学生分析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难度较大。
因此,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针对学生情况,本节课在讲解时尽量多重复几遍,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同时,加强练习,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加深印象。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4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对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学习的方法。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动态演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通过全班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
2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一光与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教案
制作人:唐伟【教学目标】
1、分析说明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阐明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3、体验科学探究历程,体会科学概念是在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形成
4、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学科中的有关知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关系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
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预习知道植物为什么会生长?
预习展示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板书(学生展示)
师:很久以前的人们知道为什么植物会生长吗?出示“植物仙人指”生在土里?海尔蒙特柳树实验,水的作用。
开始回顾探究历程。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通过多媒体教学,分析重点实验来训练学生实验的基本能力,感受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
(1)多媒体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但是,他没有发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
是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学生活动)
(2)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结果发现: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只有绿叶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3)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4)1880恩格尔曼,氧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
(5)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6)多媒体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成功地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学生说出实验过程)
(7)多媒体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
他们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
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
水。
(学生讨论说出关键点)
(8)进入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开始用放射性同位素14C做实验。
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小球藻做实验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小结探究历程
2.多媒体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利用光能能,把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反应式为:
(学生讨论黑板展示箭头)板书
(2)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阶段和暗阶段比较
3.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学生讨论展示)
光反应暗反应
条件必须有才能进行;色素、酶有光无光都能进行;酶
场所叶绿体基质内
物质变化水;形成、CO2被;C3被;最终形成;
A TP转化为
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储存在
中
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联系(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____和能量______
(2)暗反应产生的____和____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
学生活动卡片模拟光合作用,从老师提供的卡片中选择需要的卡片到黑板展示,分光反应和暗反应
4.画出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学生讨论展示黑板展示)
5.课堂达标检测(学生讨论展示)
1、如下图所示,某植物的绿叶经光照24小时后,然后脱色用碘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
该实验证明
(1)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2)光合作用需要光
(3)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4)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1)(4)B.(2)(4)C.(2)(3) D.(1)(3)
2、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18O分别标记CO2和H2O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出的结论是
A.光合作用产氧气B.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淀粉D.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源于水
3、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4、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
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 A 停止光照 B 停止光照并降低CO 2浓度 C 升高CO 2浓度 D 降低CO 2浓度
5、对某植析做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 10min ;乙光照 5s 后再置于黑暗中处理 5s ,如此连续交替进行 20min 。
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株所制 造的有机物总量( )
A. 甲多于乙
B. 甲少于乙
C. 甲和乙相等
D. 无法确定 6、下图是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A 和B 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其中A 是 ,B 是 。
(2)①和②代表两种物质,其中①是 ,②是 。
(3)⑦是一种物质。
来自空气,它是 ,⑧是 。
(4)暗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 的分解,所需的还原剂[ ] ,这种还原剂来自[ ] 的分解。
6.课堂小结(学生讨论展示)
7.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过程
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学生板块: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 暗反应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