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如何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那么,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未来又有着怎样的前景呢?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量。
首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游客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生态环境的美妙。
这种需求的增长推动了生态旅游市场的迅速扩张。
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发各类生态旅游项目,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比如,一些热带雨林地区推出了雨林探险游,让游客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珍稀的动植物;海滨城市则打造了海洋生态旅游线路,让游客参与海洋保护和科普活动。
其次,在政策支持方面,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意识到生态旅游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重要性,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鼓励和规范生态旅游的发展。
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监管等手段,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为了方便游客前往生态旅游目的地,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道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更加便捷。
同时,旅游目的地的住宿、餐饮和娱乐等设施也在逐步升级,以提供更加舒适和多样化的服务。
然而,生态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一,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压力。
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比如践踏植被、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等。
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生态旅游可能会变成生态灾难。
其二,部分生态旅游项目存在着商业化过度的问题。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开发者可能会忽视生态保护的原则,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旅游体验的下降。
其三,生态旅游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生态旅游不仅需要导游具备一般的旅游服务技能,还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生态知识和环保意识,能够向游客传递正确的生态理念。
但目前,这样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稀缺。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生态旅游的未来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持续提高,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生态旅游的意义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生态旅游的意义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那么,生态旅游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生态旅游,简单来说,就是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它强调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要让游客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要让游客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旅游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上。
传统的旅游方式往往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过度开发、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
而生态旅游则不同,它要求游客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旅游体验。
通过生态旅游,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这种意识的传播和行动的落实,对于保护地球上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其次,生态旅游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些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比如,一些山区的村民可以通过开办农家乐、出售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增加收入。
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住宿等,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再者,生态旅游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
许多生态旅游目的地都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传统习俗,通过生态旅游,这些文化和习俗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增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此外,生态旅游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而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增强体质。
那么,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的向往,生态旅游在我国逐渐兴起,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备受关注。
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们对休闲方式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渴望更深入地体验自然、感受生态之美。
其次,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愿意通过参与生态旅游来支持保护区的发展和保护工作。
再者,自然保护区自身也希望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来增加经济收入,从而更好地进行资源保护和管理。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方面,许多保护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道路、游客服务中心等,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例如,张家界自然保护区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另一方面,生态旅游产品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观光游览,还推出了科普教育、生态体验、户外探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比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针对青少年的科普夏令营,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自然知识。
然而,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有些地方盲目扩建旅游设施,破坏了保护区的生态平衡;有的甚至在核心区开展旅游活动,对珍稀物种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比如,_____自然保护区曾经因为过度开发导致部分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其次,管理体制不完善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自然保护区涉及多个部门管理,导致职责不清、协调困难,在旅游开发和保护工作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再者,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旅游需要既懂旅游管理又懂生态保护的专业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相对较少,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生态旅游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是什么

生态旅游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是什么在当今社会,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观光和娱乐,而是更加注重旅游的品质和意义。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那么,生态旅游究竟有哪些优势,其发展前景又如何呢?生态旅游的优势是多方面的。
首先,生态旅游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
传统的旅游方式往往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过度开发、垃圾污染、噪音干扰等。
而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对环境的最小冲击,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遵循相关的环保规定,不随意破坏植被、不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通过限制游客数量、规定游览路线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许多生态旅游目的地位于偏远地区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收入。
比如,当地居民可以从事导游、民宿经营、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工作。
同时,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可以用于当地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减少他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再者,生态旅游能够丰富游客的体验和知识。
相比于传统的旅游,生态旅游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和学习。
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自然景观、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
这种亲身体验能够让游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脆弱,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比如,参加观鸟活动的游客可以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观察各种珍稀鸟类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威胁。
这种学习和体验不仅是一次愉快的旅行,更是一次有意义的教育之旅。
此外,生态旅游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
很多生态旅游目的地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通过生态旅游,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和社会影响

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和社会影响随着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新宠。
生态旅游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的定义、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和社会影响,以期引起广大公众对生态旅游的重视和关注。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及发展趋势生态旅游定义为在自然环境中旅游,以保护和提高环境为主要目的。
相比于传统的旅游,生态旅游更注重旅游体验和文化交流,更为注重于保护自然环境。
而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们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追求。
2019年,我国赴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游客数量达到了4.5亿人次以上,同比增长超过15%。
并且,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正在推动我国旅游业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1.巨大的市场前景自从生态旅游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后,这一领域内的市场前景愈发广阔。
据统计,全球生态旅游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美元,而我国生态旅游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预计到2021年,全球绿色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8,910亿美元左右。
2.推动经济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也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旅游需要当地商家提供拍摄、导航、交通等相关服务,同时需要雇佣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这无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而且,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可以推进当地经济的良性循环。
3.促进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而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城乡发展的均衡。
大城市周边和偏远地区,或是贫困山区和沿海地区,都有适合生态旅游的资源和条件。
通过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均衡。
三、生态旅游的社会影响1.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始终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这无疑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好我们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和前景

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和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生态旅游,简而言之,就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利用生态资源进行开发,提供旅游服务,同时促进旅游业和环保事业的协调发展。
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其核心价值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开发生态旅游要遵循“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为了做好生态旅游的发展,也需要有一些战略与规划。
一、资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对生态资源进行开发。
为了避免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需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避免过分开发和消耗。
二、开发模式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一般采用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共同发展的模式,重点在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
三、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生态旅游的重要保障。
开发生态旅游要强化游客教育,提升服务质量,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等方向。
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营销能力,才能确保生态旅游市场的稳定发展。
四、规范管理加强统筹规划和合理分配资源,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制定相应的旅游标准和行业标准。
同时,加大对生态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资本增加对产业的投入,推进相关政策的研究完善。
生态旅游的前景近年来,生态旅游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各国也意识到生态旅游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加强投资,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正因如此,生态旅游也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生态旅游前景广阔生态旅游源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得益于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逐年上升,将为旅游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前景。
那么怎样曝光呢?可以让旅游业者利用转行之后刚开始会的社交技能,打造生态旅游的品牌,做优质的内容营销,最大化地让消费者了解和认知生态旅游。
2、生态旅游优势明显生态旅游的优势在于无污染、生态优美、气候温和、空气清新等方面,这为各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浅析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
一、农业生态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农业生态旅游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
我国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均为农业生态旅游提供了
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
自然资源上,我国西部和南部山区的山水林田湖草资源十分丰富,
同时,还有江南水乡、黄土高原、渤海湾等蕴含着浓厚文化底蕴的自然景观。
人文资源上,我国50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出了文化多样性,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的民俗文化、工艺品等。
农业生态旅游通过利用和整合这些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了旅游资源类型,增强了
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政府支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促进农业生态旅游的
发展。
例如,财政资金方面,国家对特色旅游区建设和农业生态旅游进行了大力支持,为
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政策法规方面,多地制定了关于农业生态旅游的有
关政策和规定,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消费体验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另外,部分地方政
府还加强了对农业生态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了旅游设施的标准和水平。
政府的
这些支持为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综上,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正确的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满足人
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
生活水平,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长期的战略意义。
因此,应该加强政策指导和
市场营销力度,充分挖掘农业生态旅游的潜能,不断推进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和前景

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和前景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生态旅游不仅能够让游客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美景,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态旅游,简单来说,就是指在自然区域中进行的,以保护环境、促进当地社区发展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更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以及与当地社区的互动和合作。
它注重游客的体验和教育,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首先,科学规划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游客数量和旅游活动的规模。
同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旅游产品。
例如,对于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地区,可以开发森林徒步、观鸟等项目;对于沿海地区,可以开展海洋生态观察、海滩清洁等活动。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管,严格控制游客的行为,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投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再者,提高当地社区的参与度也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当地居民是生态旅游的直接受益者,也是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通过让他们参与到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来,可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经济收入,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鼓励当地居民开办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设施,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
此外,加强宣传推广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各种渠道,如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向游客宣传生态旅游的理念和产品,提高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同时,要积极开展与旅行社、旅游网站等合作,拓宽客源市场。
生态旅游的前景从全球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班级:学号:20姓名:黄松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
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
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
(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
(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
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
(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
(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
(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
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
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
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
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
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形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
(5)主题附会式,如苏州名园”网师”园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让游人欣赏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夜间不对外开放。
(6)短期表现式,指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于很短的时间,激发短暂的旅游人流,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以及松桃苗族花鼓、滩堂戏、下火海等。
四、体育旅游近年来,体育旅游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体育旅游在发达国家开展得十分普遍,尤其是欧美地区,那里的人们己不满足于周末逛公园了,而是通过旅游参与一些体育活动,比如骑自行车郊游、上山滑雪、山间旅游,周末的时候到海滨冲浪、游泳、乘游艇出海等,既达到健身目的,又实现了对大自然的回归,使身心彻底放松。
体育旅游在我国的开展仅有十几年的历史。
1986年成立了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例如: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老式汽车远征旅游、国际马拉松赛马、热气球邀请赛等大型体育旅游。
此外,还在一些适合各项体育旅游的地区开发了许多项目,例如:珠峰探险、大渡河漂流、黑龙江狩猪、桂林一云南自行车游、丝绸古道汽车游、篙山少林寺武术游、沙漠一草原骑马骆驼游、阿坝地区徒步旅行等。
最近,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成为体育旅游的新热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到内蒙古自治区风景名胜地,在响沙湾滑沙;在呼伦贝尔盟举办的”冰雕雪橇节”上人们在天然滑雪场上一展风采;夏天,游客在海拉尔举行全国橡皮艇漂流赛。
包头、呼和浩特先后成立射击、攀岩俱乐部,开辟黄河漂流一爬响沙湾一登山等活动。
海南则是开展帆板、海上摩托艇、海上跳伞,潜水等多种运动项目的好去.五、考察/探险旅游指旅游者从未见过、听过或者经历过,既标新立异,又使人特别兴奋或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
许多旅游者把获得各种刺激性的探险看作是一种享受。
因此,探险旅游也属于一种享受旅游。
我国的探险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碧绿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巍峨的雪山,茫茫的荒漠,奔腾的江河,汹涌的大海,由于偏远与艰险,许多美景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广阔人迹罕至的区域,被外界称之为“净土”。
依托丰富的探险旅游资源,能够开发的旅游项目繁多,主要有秘境旅游、海底旅游探险、沙漠旅游、斗兽娱乐旅游、狩猎旅游、体育观战旅游、激流探险、洞穴探险、矿井探险、高山探险、森林探险等。
我国开设此项目较成功的是海南,人们在此可潜入海底欣赏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和各种各样的热带鱼,还可观赏海底村庄、海底森林等,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
六、观光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游为主题,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组合旅游产品,以引起旅游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活动、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简称观光农业。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项目,观光农园这一旅游新产品不仅日趋活跃,而且日渐显示出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
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带开展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观光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已搞得红红火火。
游历了名山大川的都市旅游者,在农业旅游中找到了一种真正接近自我、回归自然的乡土感觉。
观光农园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荷塘万里,凉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农耕景观,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
七、湖泊湿地旅游湿地生态系统的景观单一,景观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进行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时,要注意开发项目的特色性。
开发项目包括观鸟、水上体育运动、垂钓、捕鱼等活动。
重点开发项目为观赏鸟类。
青海湖鸟岛是我国最著名的观鸟胜地,新疆巴音布鲁克、山东荣成、鄱阳湖、洞庭湖、崇明岛、扎龙保护区,等均是观鸟的理想之地。
但我国的观鸟活动近年来才开始活跃起来,市场的全面发展需要培育。
进行观鸟旅游活动的开发,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掌握鸟类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迁徙的季节,同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导游。
编制观鸟旅游指南也非常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观鸟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除专业观鸟外,还可以举办鸟类鉴赏和知识讲座、观鸟夏令营、筑巢引鸟、观鸟比赛等生动活泼的参与性活动。
八、山(岳)地旅游山地是综合型的极具生态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
山地系统本身是地球内、外应力错综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地质、地貌景观的多样性。
山地系统由于土壤、植被、生物、气候系统的垂直带谱分布明显,特别是我国地貌的区域的界山往往具有东西或南北自然环境的过度性质,不仅出现生态的、物种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而且造就了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气温景象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山地的绿色植被、丰富的动植物、鲜明的垂直带谱、新鲜的空气等对生态旅游者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山地生态旅游内容十分丰富,登山、健行、森林探秘、动植物观赏、温泉疗养、洞穴与瀑布探奇、宗教活动等,都是山地旅游的代表项目。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发展山地生态旅游的潜力极大。
目前开发比较成功的有黄山、庐山、张家界、九寨沟、长白山、五指山、武夷山等。
西安市秦岭山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也很有新意。
中国山地生态旅游未来应重点开发的地区,疗养类有庐山、黄山、莫干山、鸡公山、峨眉山等;宗教探访类有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洞穴探奇类有贵州织金县织金洞、重庆武隆芙蓉洞、湖南张家界黄龙洞、鄂西腾龙洞、四川丰都雪玉洞、辽宁本溪水洞。
九、草原旅游草原旅游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的旅游活动。
我国有60亿亩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0%,其中83%的面积分布在我国西部。
我国不仅有大面积辽阔的温带草原,更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还有热带、亚热带草地。
比较著名的大草原、草地有十处:锡林郭勒大草原、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鄂尔多斯荒漠草地、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新疆山地草原、甘肃祁连山地草地、云南香格里拉山地草地、云南元江河谷的热带草地、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温带疏林草地以及四川红原草甸等。
十、森林旅游所谓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林区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开展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
这种旅游无论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利用森林,都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
森林具有吸碳吐氧、阻风吸尘、降低噪声、净化水质、调节气温等多种生态功能,环境质量一流,特别是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森林植物又能产生一种精气,也叫植特芳香气(外国称“芬多精”)可以杀灭有害细菌,消除病菌,具有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哮喘、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的功效。
所以,在世界性的旅游热浪中,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森林旅游业前景十分看好。
我国被海内外游客评选出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就有35处与森林有关。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从森林面积的绝对数量来讲,居世界第五位。
特别是我国地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众多气候带,林区自然景观多姿多彩。
大小兴安岭壮美的大森林;川滇雪域高原的古老原始林;东南沿海的“海底”森林(红树林);大漠深处的胡杨林;喀斯特地貌的石山森林;还有整齐壮观的人工林海、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