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观园

合集下载

红楼梦17回大观园特点

红楼梦17回大观园特点

红楼梦17回大观园特点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特点:
1、庄园宏大:大观园是一个宏大的庄园,有着许多景观和雕塑,以及奇特的植物和动物。

2、交通高效:大观园内有一条铁路,可以连接到锦州和北京,使得出行和旅行都变得更加方便。

3、自然景观壮观:大观园中有着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如瀑布、山水画、湖泊等,让人不禁惊叹。

4、文化氛围浓厚:大观园有一所书院,里面有许多学者,他们在这里讨论着文化、政治和哲学等话题,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5、神奇的灯塔:大观园里有着一座神奇的灯塔,当夜幕降临时,它会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令人惊叹。

红楼梦大观园

红楼梦大观园

北京大观园【曲径通幽】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开门见山“,当您走进大观园后,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翠障似的假山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应,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一条羊肠小径,镜面白石上的题字是贾宝玉所题,取自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强调赏景路线曲折起伏,变化万端,反对一览无余,正像贾政所说的“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这座假山正是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愈露先藏景愈藏,景界愈大”,大观园之景被这座假山所挡,我们只有穿过这羊肠小径,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观园内的秀丽风光。

【怡红院】是贾宝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这个院落是大观园内最为豪华、最为富丽堂皇的一个地方。

三开间的垂花门楼,四面是抄手游廊,五间正座,三间抱厦,东西各有配房三间,正房上有题额“怡红快绿”,是元妃省亲时根据宝玉所题的"红香绿玉"改写的,暗示着门前的西府海棠和几本芭蕉。

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人,他的别号叫降洞花主、怡红公子、富贵闲人、绰号无事忙,服待他的人有40人之多。

怡红院是宝玉与园内众姐妹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一系列重要的故事都在这个地方发生,“晴雯撕扇”、“平儿理妆”、“病补雀裘”、“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最有趣的是"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潇湘馆】是林黛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这里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小小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屋。

这里的建筑与其它院落不同,不仅精巧纤细,而且在油漆彩绘方面也采用冷色调的"斑竹座"技法,泪痕点点,所谓"斑竹一枝干滴泪"活生生地映出这里主人公寄人篱下,以泪洗面的孱弱形象和弧高自许,多愁善感的性格。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宝玉的姑表妹,诗号“潇湘妃子”,宝玉称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浅析红楼梦中大观园

浅析红楼梦中大观园

浅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第一篇: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而其中最为闻名的场景莫过于大观园。

大观园是贾宝玉家族的府邸,也是小说中各种社交活动的场所。

虽然大观园在小说中具有虚构的特点,但它却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大观园象征着贾宝玉家族的显赫地位和富贵生活。

大观园建筑宏伟,景致优美,富丽堂皇,反映了贾家高贵的家族身份和他们享受的奢华生活。

园内有各种精美的建筑和景点,比如荣府、秀雅堂、洞房、芍药斋等。

这些地方展示了贾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文化品味,成为小说中豪门世家的象征。

其次,大观园也象征着虚荣和世俗的欲望。

在小说中,大观园成为了众多人物展示自己美丽和才艺的舞台,各种宴会和游园活动成为了社交名流们争相参与的场所。

贾宝玉亲自设计了大观园的景点和活动,表现了他对极致美好的追求和对物欲世界的执着。

同时,也反映了小说中众多人物为了名利地位不择手段的世俗欲望。

此外,大观园还象征着易逝的美和人生的短暂。

在小说中,纵然大观园的建立以及其中的各种活动费时费力,但它最终仍是烟云一般的存在,只是短暂的繁华。

大观园是贾宝玉青春纯真时代的象征,随着宝玉的成长和境遇的变迁,大观园最终毁灭,象征着人生易逝的美。

总结起来,大观园在《红楼梦》中具有显赫的地位和富贵的象征意义,也表达了虚荣和世俗欲望,同时提醒人们珍惜人生的短暂。

大观园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小说的情节中,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以及人性的一些固有特征。

第二篇:大观园中的角色形象《红楼梦》中,大观园是贾宝玉家族的府邸,集结了许多生动且多样的角色形象。

这些角色各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舞台上展现了各自的才情和性格。

首先,贾宝玉是大观园的主人,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是一个文艺青年,嗜好诗词歌赋,对美有着独特的欣赏能力。

他在大观园中设立了许多景点,如荣府、秀雅堂等,表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同时,贾宝玉也是一个敏感而迷茫的角色,在纷繁世俗中苦苦追求真理和美好。

简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简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

简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也是贾府的一处主要建筑。

它的建造始于贾母的父亲贾赦时代,经历了多代人的努力和投入。

大观园位于贾府的西侧,占地广阔,环境优美。

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布局精巧,充满了艺术气息。

园内有湖泊、亭台楼阁、花园、假山等各种景点,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般的世界。

大观园的建造可追溯到贾母的父亲贾赦。

贾赦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他对艺术和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花费巨资聘请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工匠和园林师,以打造一座独一无二的园林。

大观园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充满了文人雅士的气息。

贾母继承了贾赦的财富和对大观园的热爱,在她的努力下,大观园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和完善。

贾母聘请了更多的设计师和工匠,使大观园更加美丽和宏大。

园内的建筑和景点也得到了不断的增加和改善。

大观园的建造过程并不一帆风顺。

在建造期间,贾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和困难。

然而,贾府的人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大观园的期望和努力。

他们相互合作,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座壮丽的园林。

大观园的建造历经了几代人的努力,是贾府人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繁荣和财富,也是贾府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大观园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贾府人们的心血和情感的寄托。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成为了贾府人们的重要活动场所。

他们在园内举办各种宴会、游园、赏花等活动,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大观园也成为了贾府人们交流、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光临。

大观园的建造过程和它的存在,不仅展示了贾府人们的财力和地位,更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文化的热爱。

大观园成为了《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象征,代表着贾府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也成为了贾府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宿。

大观园的建造来历承载了贾府人们的心血和情感,它的存在不仅为《红楼梦》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贾府人们的追求和奋斗。

在大观园的建造背后,是一个家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的故事。

上海红楼梦大观园简介

上海红楼梦大观园简介

上海红楼梦大观园简介
上海大观园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创作地,位于上海宝山区月浦镇,是集自然风光、园林建筑、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上海大观园是一个大型的古典园林建筑群,占地面积约500亩,主体建筑占地约250亩,园内有山有水,环境
幽雅。

上海大观园始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当时园主为曹寅府上的家仆和部分亲戚。

园内假山叠嶂,怪石林立,湖水悠悠,杨柳依依,亭台楼榭点缀其间。

园内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假山群石、曲径通幽、曲桥流水、亭台楼榭等景点布局合理、错落有致。

园中的主要景点有:水榭长廊、潇湘馆、怡红院等。

“潇湘馆”是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亭阁式建筑。

其整体造型与“大观园”中的“潇湘馆”极为相似,因此有人说“潇湘馆”是“大观园”中的一个景点。

园内还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稻香村”。

这个地方位于园中东
部的“怡红院”和“沁芳亭”之间。

它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

它以青砖小瓦马头墙为主体,白墙黑瓦。

—— 1 —1 —。

大观园景物描写

大观园景物描写

大观园景物描写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它位于贾府的后花园内。

园内有山有水,景色优美,被誉为“天下第一园林”。

一进入大观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的草坪和一条曲折的小溪。

小溪上架着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桥下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落叶。

沿着小溪走,可以看到一座座精美的亭台楼阁,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内各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中央的“怡红院”,这是贾宝玉和他的姐妹们居住的地方。

怡红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屋顶上覆盖着琉璃瓦,墙上镶嵌着彩色玻璃窗,显得非常华丽。

除了亭台楼阁之外,大观园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物。

比如花坛里的花朵争奇斗艳,各种颜色的花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还有假山上的石头雕刻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还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竹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

红楼梦——大观园

红楼梦——大观园

大观园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为贾妃省亲修的别墅,元春看了后作诗形容:“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它不仅是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创作出来的世外桃源,大观园的园林设计对后世的园林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组成】居住建筑:怡红院: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绰号无事忙的贾宝玉的住所,是西方灵河岸上赤瑕宫神瑛侍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

地名隐意:遗红怨潇湘馆: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

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

从其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

地名隐意:消香馆蘅芜苑:“苑”,帝王之院囿。

而大观园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则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

地名隐意:恨无缘稻香村:李纨青春守寡的住所,是一处山野田园风光的院落。

秋爽斋:“斋”,书房也。

斋较堂,惟气藏而收敛,盖藏修秘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是贾探春在大观园的住所。

暖香坞(蓼风轩):“坞”是位于地势凹陷处的建筑,“轩”指位于地势高敞处的建筑,一般认为是贾惜春的住处。

但实际上著书者对此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构思,书中提到为贾惜春的住处共有三处,且各不同(见于第二十三、第三十七和第五十回)。

缀锦楼(紫菱洲):重屋曰“楼”,紫菱洲为缀锦楼所处的位置,为贾迎春在园中的住处。

栊翠庵:妙玉在园中的修行处,是一所园林中点景的尼姑庵。

省亲别墅:此地是贾元春省亲时,接受朝觐和驻跸的场所,是人间的太虚幻境的幻象。

【景观建筑】芦雪广(音yan演):大观园中一处具有田园风光的建筑群,临水而建,是一处水边的农舍,推窗就可垂钓。

滴翠亭:潇湘馆附近的一处水中之亭,四面俱是游廊回桥。

藕香榭:由水榭、水亭子、曲廊和曲折竹桥组成的观景建筑群,四面荷花盛开。

嘉萌堂、凸碧山庄、凹晶溪馆:为一组赏月祭月的建筑,其中嘉萌堂位于山角之下,是“祭月”的场所。

红楼梦大观园知识点总结

红楼梦大观园知识点总结

红楼梦大观园知识点总结《红楼梦》的大观园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之一,园中有各样美景及各式人物,给了人无尽的回味。

这篇文章将围绕红楼梦大观园展开详细的知识点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知识点一:大观园的建立和背景大观园是荣府中的一处极富盛名的花园,是贾府里最大的园林,也是贾府的精华所在。

它的建筑风格秀丽典雅,景色如诗如画,堪称一部园林艺术的杰作。

大观园的建立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

据小说中描述,大观园的选址是在贾宝玉的曾祖父贾珍的时候选址的。

在后来的数百年里,一位又一位主人都不断地在这个基础上加以修葺,扩建,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大观园。

大观园建造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它主人的财富和地位,体现出主人对于品味和文化的追求。

园中景致如画,人文景观有趣,物是人非,时光荏苒。

知识点二:大观园的布局和特色大观园的布局是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它融合了南北园林的特色,是一座非常注重园林美学的园林。

整个园林被分为前中后三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特色。

其中,前院的特色是假山溪水,参天大树,栩栩如生的石雕。

中院则是一片清幽的庭院,有小桥流水,有花团锦簇,有书房茶室。

后院则是一片宁静的湖泊,湖心小岛上还有一个石山和一座亭子。

这一整套的布局被认为是完美的园林设计。

知识点三:大观园中的名胜景点大观园中有许多值得一游的美景,其中最著名的景点要数“春晓堂”、“太虚幻境”和“情人坡”。

这些景点在小说中被赋予了很多寓意,可以说是小说的点睛之笔。

“春晓堂”是林黛玉在大观园中最喜欢的地方,她经常在这里观赏花草,写诗作画,思念贾宝玉。

整个堂内绿意盎然,花香四溢。

而“太虚幻境”则是一片最为隐秘的园林,隐藏着各种离奇的景致和凄美的故事。

而“情人坡”则是宝钗和黛玉在大观园中常去的地方,两位好友在这里谈心,畅谈情感。

知识点四:大观园中的人物及其故事大观园中还居住了许多为小说增色不少的人物,比如说贾府的几位少爷和小姐,以及它们的家人、朋友。

其中,林黛玉就是园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生活在大观园中,与其他人物发生了一系列的情感纠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2013-12-20 14:34:26 点击:452 我要点评之所以会写大观园完全是处于对《红楼梦》的喜欢,虽然在过去旅游时曾游览过一些我国的古典园林,但都是走马观花,没有认真留意过,因而现在回想起来大多没什么印象了。

只有《红楼梦》,因为是从小熟读的,所以对书中的大观园印象深刻,且书中景点描绘之细致,园林布景之精美,丝毫不亚于游览真实的古典园林。

当我再次翻开《红楼梦》细细玩味时,不禁惊叹于雪芹的“造园”理念与审美情趣。

大观园不同于其他中国古典园林,它没有特定的实体,而是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

既然是想象中的园林,就不会受到空间、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完全按照作者的喜好来构建。

然而,大观园的设计又丝毫不显得脱离实际,只要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雪芹在许多细节问题上的安排都是十分合理的。

当然,大观园一定有它的参照原型,但绝不是仅仅参照一家。

雪芹是生活在清干隆年间的人物,在他所处的年代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皇家园林于私家园林的构建艺术已达到顶峰。

清干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乾隆在位六十年,搞了五十多年的园林建设。

在其大力倡导下,王公贵族们竞相模仿,一时间,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造园高潮,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大、质量高的私家园林,同时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技巧大量传入北方,这对于大观园的创造的影响是极大的。

但大观园不同于一般的私家园林,它是在城市或是平原地区建造大型园林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完美继承和重大创新。

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

(第十七回)大主山支脉从蘅芜院中间穿插而过,再加上园外各种奇花异草,形成了蘅芜院独特的风格。

此外,大观园东边的凸碧山庄建在有一座大山上。

此山庄特为赏月而建,以取得“山高越小”的效果。

第七十六回,贾母就曾带众人至凸碧山庄赏月。

同时它又与山下凹晶馆“近水楼台”的月景形成对比。

(二)水水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仅构成造园的专门技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如果说大观园中的山起的主要是分隔景点的作用,那么水则是起了连接各景点的作用。

园中的重要景点几乎都是用水连接。

同时,水又成了构成这些景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中,除了中央水景外,由水景作为主要构成部分的还有这样一些景点:的还有这样一些景点:1 藕香榭藕香榭是书中惜春的住所,完全被水包围,很有特色。

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第三十八回)贾母曾在藕香榭中宴请众人,当时正值秋天,山坡下桂花香随着水飘过来,河水碧清敞亮,用凤姐的话说“看看水,眼也清亮。

”古时候很多戏台都是临水而建,藕香榭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第四十回中,贾母吩咐十来个唱戏的女孩子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排练,自己则带着众亲眷和姥姥在不远处的缀锦阁吃酒,当时唱的应为昆曲,笛声悠扬,曲声“借着水音更好听”。

2 沁芳溪为了克服“宽阔水面”联系景区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除中央水池外,作者还设计了一条沁芳溪。

这是进入大观园后的第一处水景,它是一条可行船的水道,且贯通了大半个园林。

溪上改建了一座沁芳亭桥,风景怡然。

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原从那闸(沁芳闸)起,流至那洞口(萝港北面入水口),从东北山坳里(花溆所在地)引到那村庄里(稻香村),又开一条岔道引到西南上,总共流到这里(葬花处),仍旧合在一起,从那墙下出去。

”(第十七回)活水越沁芳闸后,经中央水池又流回省亲别墅前,入洞口,出花溆,过花圃区流到稻香村处,然后分为二支,经园前部,在葬花处汇合后流出墙外,先后穿越五个景区。

纵有山相隔,水却将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中央水池和沁芳溪的双重联系,游人可乘船沿沁芳溪穿行各景区,看着两岸风光的不断变换。

至中央水池后,又豁然开朗,园景色尽收眼底。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位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便是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大观园很好的利用了山、水、植物的构建,使之虽为人工却融于天然。

(一)山《红楼梦》对于大观园的第一个场景描写便是山。

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

”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众人道:“极是.非胸有邱壑,焉想及此。

” (第十七回)此处的山障主要起的是园和园外的分割作用,没有此山,进入园中,天上区及中央水池四周之景,均可一览无余,毫无余味。

起到分割作用的山还有稻香村外的“青山斜阻”。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第十七回)稻香村是大观园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景点,依照的是普通农庄的风格,因而与其他的景点分割迥异,虽然按宝玉的说法,此山是“无脉”之山,水是“无脉”之水,不得“天然”,但若无这“无脉”之山,就不能把稻香村与其他景点分开,使之于整个大观园的布局协调。

同样,葬花处后的大山也起着与大门分割的作用。

3 凹晶溪观凹晶溪馆与凸碧山庄相对,都以月景为主题。

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赏月联句,对其有具体描写: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因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

可见,凹晶馆的景观设计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其最大的妙处便在于近水赏月。

黛、湘二人的联句中有以下的描写: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其中,“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与“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两句最为绝妙,形象生动地对水与月作了描绘。

4其他景点大观园中有水景构成的景区很多,其他较有特色的有:紫菱洲、滴翠亭、芦雪厅、蓼汀花溆、暖香坞、荇叶渚、蜂腰桥等。

(下图为滴翠亭)大观园中既然多水景,就一定要解决好码头与桥高的问题。

雪芹对这几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到,仅书中提到的码头就有以下几处:A。

怡红院,潇湘馆----沁芳亭前元妃上船的码头。

B。

探春院----荇叶渚。

C。

稻香村,惜春院----柳叶渚。

D。

迎春院----芭蕉坞。

E。

蘅芜院----云步码头。

可见,在沁芳溪主流靠近园主要庭院处,都可找到上下船的码头。

至于桥梁,大观园中除沁芳闸和沁芳闸桥外,另有:沁芳桥、翠烟桥、蜂腰桥、蜂腰板桥、朱栏折带板桥和藕香榭外竹桥。

蜂腰桥和蜂腰板桥是石拱桥,下可行船。

竹桥是用于连接河岸与藕香榭的,用于通行,不可行船。

板桥是木制桥,只有在两岸较高时,可以行船。

书中在桥旁边设有云步码头,可见桥身较高,是可以行船的。

从码头和桥梁的规划可以看到,雪芹对于大观园的水路设计是十分周全合理的。

(三)植物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不但在园林整体布局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按其形、色、香而进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而且,植物可以随着季节,时间的变化而对景物作出最佳的衬托。

大观园中利用植物来构景的例子很多,几乎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特色植物。

一进院门,便可见一堵翠障,其后的“曲径通幽”处,“苔藓成斑,藤萝掩映”。

到了潇湘馆,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第十七回)而后的稻香村,竹篱茅舍,又是另一番风味。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第十七回)稻香村东面是芦雪厅,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第四十九回)过芦雪厅后是秋爽斋。

顾名思义,秋爽斋就是以秋景见长,斋中的梧桐和芭蕉都很有名。

主人探春的号“蕉下客”便是由芭蕉树而来。

再往后走,有荼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

其中芍药圃是湘云卧药的所在。

过了蓼汀花溆,再穿过柳荫下的折带朱栏板桥,便可通蘅芜院了。

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绕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第十七回)蘅芜院的奇花异草到了秋天又是另一番风味了。

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

(第四十回)至衡芜院,大观园西半部分的景点已全都游览了。

过了大观楼等省亲的正殿,为东半部分的景区。

首先是沁芳闸、沁芳闸桥一带,此处桃花甚好,就是宝黛同读西厢和黛玉葬花的所在。

在往东是栊翠庵,冬天梅花盛开,甚是好看。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写的就是宝玉前往栊翠庵向妙玉“乞梅”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