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丙酮国家标准.docx
丙酮排放标准

丙酮排放标准
丙酮,又称丙酮醛,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印刷、油漆等行业。
然而,丙酮的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
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制定丙酮排放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丙酮排放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
丙
酮是一种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丙酮环境中会
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丙酮排放标准的制定应当严格控制丙酮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量,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其次,丙酮排放标准需要考虑行业特点和技术可行性。
不同行
业对丙酮的使用量和排放量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确保排放标准的制定是符合技术可行性的,不会给企业生产带
来过大的负担。
另外,丙酮排放标准的执行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
制定了排放
标准之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
保企业能够严格执行排放标准,不得擅自超标排放丙酮。
同时,对
于违反排放标准的企业,需要依法进行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推动企业遵守排放标准。
综上所述,丙酮排放标准的制定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因素,同时也要考虑行业特点和技术可行性,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排放标准的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丙酮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推动工业生产向着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丙酮产品检验合格报告

丙酮产品检验报告
一、产品概述
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具有广泛的工业和实验室应用。
它被广泛用于清洗、涂装、制药、合成等众多领域。
本检验报告中的丙酮产品,经过严格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二、检验依据
本检验报告遵循相关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检验程序进行。
检验结果将基于科学、客观的数据,并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三、检验项目及结果
1. 外观:丙酮产品应呈透明无色或微黄色液体。
经过观察,本报告中的丙酮产品外观符合要求。
2. 纯度:丙酮的纯度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
经过检测,本报告中的丙酮产品纯度达到规定标准。
3. 挥发性:丙酮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但过高的挥发性会影响其应用效果。
检测结果显示,本报告中的丙酮产品挥发性适中。
4. 包装:包装应完好无损,以确保丙酮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失。
经过检查,本报告中的丙酮产品包装完好,无破损现象。
5. 其他相关指标:根据需要,我们还对其他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如酸值、酯化度等,均符合规定要求。
四、结论
经过全面的检验,本报告中的丙酮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质量稳定,性能优良。
可以放心使用。
五、建议
在使用过程中,建议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合理调整使用量,避免浪费。
同时,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六、检验员信息
姓名:XXX 部门:XXX 职务:检验员
签名: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以上就是对丙酮产品的检验报告,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参考。
工业丙酮国家标准

工业丙酮GB/T6026-1998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10-19批准????1999-04-01实施?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ASTM D329—1995标准,对GB/T6026—1989进行了修订。
主要项目的设置与ASTM D329相同。
由于我国丙酮产品均偏酸性;高锰酸钾时间试验包括了醛及国内用户对醛没有特殊要求;气味是定性指标易产生争议,所以碱度、醛、气味项目未列入标准。
根据国内丙酮生产工艺情况,保留了GB/T6026-1989标准中醇含量测试项目。
与GB/T6026-1989相比,此次修订增加了水混溶性和纯度两个测试项目。
高锰酸钾时间试验方法等同采用了ASTM D329规定的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6026-1989。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二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凤玲、时安敏、袁秀芳、吴炳印。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89年进行修订。
本标准委托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丙酮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异丙苯法和发酵法制得的丙酮。
该产品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及有机合成的原料。
分子式:(CH3)2CO相对分子质量:(按1995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0—19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601—19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3—19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1250—1989 极限数值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3143—1982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一铂-钻号)GB/T4472—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GB/—1986 挥发性有机液体水浴上蒸发后干残渣测定的通用方法(eqv ISO759:1981)GB/T6678—1986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80—1986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7534—1987 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沸程的测定(eqv ISO918:1983)3 要求外观:透明一体。
丙酮等工业级的技术指标

1
异丙醇含量的质量分数/%
≥99.7
2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10
3
密度(20℃,g/cm3)
0.784~0.786
4
水混合性试验
通过试验
5
水的质量分数/%
≤0.20
6
酸(以乙酸计)含量的质量分数/%
≤0.002
7
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
≤0.002
8
羰基(以丙酮计)含量的质量分数/%
2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10
15
25
3
酸度(以盐酸计),%≤
0.001
0.001
0.003
4
水分,%≤
0.03
0.03
0.05
5
纯度,%≥
99.5
99.0
98.0
6
乙醛,%≤
0.05
0.1
-
7
1,1-二氯乙烷,%≤
0.04
0.1
-
8
四氯化碳,%≤
0.05
0.2
-
9
乙醇,%≤
0.1
0.1
2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10
15
20
3
密度(20℃,g/cm3)
0.777~0.782
4
纯度/% (m/m)≥
99.90
99.70
99.50
5
苯/ (mg/kg)≤
50
100
800
6
正己烷/(mg/kg)≤
200
500
800
7
甲基环己烷/(mg/kg)≤
工业丙酮国家标准

工业丙酮GB/T6026- 1998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8 — 10- 19批准1999 — 04- 01实施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 ASTMD32—1995标准,对 GB/T6026—1989进行了修订。
主要项目的设置与ASTMD329相同。
由于我国丙酮产品均偏酸性;高锰酸钾时间试验包括了醛及国内用户对醛没有特殊要求;气味是定性指标易产生争议,所以碱度、醛、气味项目未列入标准。
根据国内丙酮生产工艺情况,保留了 GB/T6026-1989 标准中醇含量测试项目。
与GB/T6026-1989相比,此次修订增加了水混溶性和纯度两个测试项目。
高锰酸钾时间试验方法等同采用了 ASTMD32规定的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6026-1989。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二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凤玲、时安敏、袁秀芳、吴炳印。
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89年进行修订。
本标准委托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丙酮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异丙苯法和发酵法制得的丙酮。
该产品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及有机合成的原料。
分子式:(CH3)2CO相对分子质量:58.08 (按1995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0- 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T601 —1988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3—1988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1250—1989极限数值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3143—1982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一铂-钻号)GB/T4472—1984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GB/T6324.2 — 1986挥发性有机液体水浴上蒸发后干残渣测定的通用方法(eqvlSO759: 1981)GB/T6678—1986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80—1986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7534—1987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沸程的测定(eqvISO918: 1983)3要求3.1外观:透明一体。
丙酮的环保标准及认证体系

丙酮的环保标准及认证体系丙酮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经常被用作溶剂、杀菌剂、塑料制造等领域。
然而,由于丙酮的挥发性和易燃性,它也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确定丙酮的环保标准和建立认证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环保标准是指为了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对于丙酮来说,环保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丙酮的生产和使用,需要制定清晰的排放限值。
丙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和废水,这些废物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处理和排放控制,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丙酮也会被用于各种工业和消费品中,如果没有将其使用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也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应该设立质量标准,确保生产的丙酮符合环保要求。
质量标准应该包括丙酮的挥发性、易燃性、毒性等指标,以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此外,质量标准应该是可执行的,并且要设立检测机构,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够依据标准进行生产或消费。
最后,还需要建立丙酮使用的透明度体系,确保使用者在选购或使用丙酮时能够知晓其环保情况和影响。
透明度体系包括了产品标签、产品资料和安全说明书等,这些信息应该充分反映丙酮的成分、用途、安全注意事项等,确保用户能够安全、合理地使用丙酮。
建立认证体系是确保环保标准能够得到充分贯彻的关键步骤。
认证体系是一套评估和检验环保标准是否得到全面实施的机制。
它不仅可以对生产企业或销售商进行评估,还可以对使用者进行评估,以确保其使用丙酮符合标准。
认证体系应该是公开透明的,符合传统流程和规范,确保认证的公正性和可信程度。
同时,为了确保认证体系的及时性和全面性,还需要设立一部全国性的机构来负责认证监督和统一管理,建立丙酮环保认证的标准化体系。
通过上述环保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丙酮行业的发展。
作为丙酮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参与者,生产企业、销售商和使用者都需要充分认识到环保标准和认证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并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
丙酮采购检验规范
丙酮采购检验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军用丙酮(分析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1.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军用丙酮(分析纯)在采购过程中的适用性检查。
2 技术要求
2.1 丙酮(分析纯)必须符合GB/T686-1989 标准。
2.2 丙酮特性
丙酮特性符合表1规定。
表2 丙酮(分析纯)特性
3 试验方法
3.1 环境条件
目检,逐瓶检查包装密封情况。
4 检验规则
每批到货均进行外观质量抽样检查,应符合表1的规定。
检验员现场检查、核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批号、包装、生产厂家及所附合格证,相符后即判定合格。
[实用参考]工业丙酮国家标准
[实用参考]工业丙酮国家标准
制定
工业丙酮
特种
强化
标准
GB/T8105-2024
2024年9月第9号
第1部分:总则
第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丙酮。
第3条本标准可以对进口工业丙酮进行适用。
第2部分:术语和定义
第4条本标准所采用的中国国家标准GB/T191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第5条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1)工业丙酮:指以丙酮为主要成分的有机溶剂,既可以用于溶剂
性涂料、油漆、油墨和清洁剂中,也可以用于丙烯酸树脂、聚丙烯制造中。
(2)分子量:为其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的准确数字。
第3部分:分类
第6条工业丙酮按其分子量和相对密度来分为:(1)低分子量低密度丙酮;
(2)中分子量低密度丙酮;
(3)高分子量低密度丙酮;
(4)低分子量高密度丙酮;
(5)中分子量高密度丙酮;
(6)高分子量高密度丙酮;
第4部分:试验要求
第7条丙酮的性质应在该单位内按如下方法测定:(1)分子量:应按国家标准GB/T219测定。
(2)相对密度:应按国家标准GB/T993。
化学试剂色谱丙酮标准
化学试剂色谱丙酮标准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学物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而在进行色谱分析时,使用的化学试剂是至关重要的。
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在色谱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化学试剂中丙酮标准的概念、用途、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一、丙酮标准的概念化学试剂中的丙酮标准是指丙酮的纯度和浓度已经被严格检验和验证的样品。
这种标准的丙酮通常具有高纯度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校准仪器和进行定量分析。
丙酮标准通常使用国家或国际标准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
二、丙酮标准的用途丙酮标准在色谱分析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首先,它可以用作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萃取溶剂,用于从复杂基质中提取目标化合物。
其次,丙酮标准可以用作色谱柱洗脱溶剂,帮助将目标化合物从色谱柱中洗脱出来进行检测和分析。
此外,在色谱分析的校准和质控过程中,丙酮标准也被广泛应用。
三、丙酮标准的制备方法要制备丙酮标准,首先需要纯化丙酮,以确保它的纯度符合标准要求。
纯化丙酮的常用方法包括蒸馏和萃取。
然后,可以使用色谱方法对纯化的丙酮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浓度。
为了确保浓度的准确性,通常会使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
最后,将已验证的丙酮样品密封保存,并在需要时使用。
四、丙酮标准的应用丙酮标准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化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使用丙酮标准来校准和验证色谱仪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制药工业中,丙酮标准可以用于药物的定量分析,确保药物品质符合规定标准。
此外,丙酮标准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总结:化学试剂色谱丙酮标准是色谱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丙酮标准的制备需要严格遵循质量控制要求,以确保其纯度和浓度的准确性。
丙酮标准在样品前处理、洗脱、校准和质控等环节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使用丙酮标准可以提高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实验结果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丙酮等工业级的技术指标
序号项目指标1 异丙醇含量的质量分数/%≥99.72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103 密度(20℃,g/cm3)0.784~0.7864 水混合性试验通过试验5 水的质量分数/%≤0.206 酸(以乙酸计)含量的质量分数/%≤0.0027 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0.0028 羰基(以丙酮计)含量的质量分数/%≤0.029 硫化物(以S计)含量的质量分数/(mg/kg)≤2表2工业级乙腈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1 外观无色透明,无悬浮物透明,无悬浮物,允许带微黄色2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10 10 203 密度(20℃,g/cm3)0.781~0.7844 沸程(在0.10133MPa下),℃80.0~82.05 酸度(以乙酸计,%)≤0.03 0.05 0.056 水分,% ≤0.3 0.3 0.57 氢氰酸,% ≤0.01 0.02 供需双方协议8 氨,% ≤0.0006 0.0006 0.00069 丙酮,% ≤0.005 0.005 0.00510 丙烯腈,% ≤0.01 0.03 0.0511 重组分(含丙烯腈,%)≤0.1 0.5 报告12 铜,% ≤0.00005 0.00005 0.0000513 铁,% ≤0.00005 0.00005 0.0000514 纯度,% ≤99.5 99.5 98.015 丙腈,% ≤- - 0.1序号项目指标优级品一等品1 外观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2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203 密度(20℃,kg/m3)865~8684 烃类杂质含量:苯含量,%(m/m)≤0.05 0.10 C8芳烃含量,%(m/m)≤0.05 0.10 非芳烃含量,%(m/m)≤0.20 0.255 酸洗比色酸层颜色不深于1000mL稀酸中含0.2g重铬酸钾的标准溶液6 总硫含量,mg/kg ≤ 27 蒸发残余物,mg/100mL ≤ 58 博士试验通过-9 中性试验中性表4工业级丙酮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1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5 5 102 密度(20℃,g/cm3)0.789~0.791 0.789~0.792 0.789~0.7933 沸程(0℃,在101.3KPa下,包括56.1℃)℃≤0.7 1.0 2.04 蒸发残渣,%(m/m)≤0.002 0.003 0.0055 酸度(以乙酸计,%,m/m)≤0.002 0.003 0.0056 高锰酸钾时间试验(25℃),mi n ≥120 80 357 水混合性合格8 水分,%(m/m)≤0.30 0.40 0.609 醇含量,%(m/m)≤0.2 0.3 1.010 纯度,%(m/m)≥99.5 99.0 98.5表5工业级甲醇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1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 5 102 密度(20℃,g/cm3)0..791~0.792 0.791~0.7933 沸程(0℃,在101.3KPa下,在64.0℃~65.5℃范围内,包括64.6℃±0.1℃)/℃0.8 1.0 1.5≤4 高锰酸钾时间试验/mi n ≥50 30 205 水混溶性试验通过试验(1+3)通过试验(1+9)-6 水的质量分数/% ≤0.10 0.15 -7 酸的质量分数(以甲酸计)/% ≤或碱的质量分数(以NH3计)/% ≤0.0015 0.0030 0.00500.0002 0.0008 0.00158 羰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以甲醛计)/% ≤0.30 0.40 0.609 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 ≤0.001 0.003 0.00510 硫酸洗涤试验/Hazen单位(铂-钴色号) ≤50-11 乙醇的质量分数/% ≤供需双方协商-表6工业级乙酸乙酯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1 外观透明液体,无悬浮杂质2 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 ≥99.7 99.5 99.03 乙醇的质量分数/% ≤0.10 0.20 0.504 水的质量分数/% ≤0..05 0.105 酸的质量分数(以乙酸计)/% ≤0.004 0.0056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107 密度(20℃,g/cm3)0.897~0.9028 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 ≤0.001 0.0059 气味符合特征气味,无异味,无残留气味表7工业级二氯甲烷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1 外观外观清晰,无悬浮物,无机械杂质2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103 酸度(以盐酸计)/% ≤0.0004 0.0008 0.00104 水分/% ≤0..040 0.050 0.0605 纯度/% ≥99.5 99.0 98.06 蒸发残渣的质量分数/% ≤0.0005 0.0010 0.0030表8工业级环己烷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1 外观在18.3~25.6℃下,无沉淀,无混浊的透明液体2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10 15 203 密度(20℃,g/cm3)0.777~0.7824 纯度/% (m/m) ≥99.90 99.70 99.505 苯/ (mg/kg) ≤50 100 8006 正己烷/(mg/kg) ≤200 500 8007 甲基环己烷/(mg/kg) ≤200 500 8008 甲基环戊烷/(mg/kg) ≤150 400 8009 沸程(在101.3KPa下,包括80.7℃)/℃≤1.0 1.52.010 硫/ (mg/kg) ≤ 1 2 511 不挥发物质/(mg/kg) ≤ 1 5 10表9工业级四氢呋喃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优等品合格品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2 四氢呋喃,w/% ≥99.95 99.803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 ≤ 5 104 水,w/% ≤0.02 0.05表10工业级乙醇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指标优级纯一级二级粗酒精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淡黄色液体2 气味无异味-3 色度/号≤10 -4 乙醇(20℃)/(%vol) ≥96.0 96.5 95.0 95.05 硫酸试验色度/号10 80 - -6 氧化时间/min ≥30 15 5 -7 醛(以乙醛计)/(mg/L)≤5 30 - -8 异丁醇*异戊醇/(mg/L) ≤10 80 400 -9 甲醇(mg/L)≤800 1200 2000 800010 酸(以乙酸计)/(mg/L)≤10 20 20 -11 酯(以乙酸乙酯计)/(mg/L)≤30 40 - -12 不挥发物/(mg/L)≤20 25 25 -表11工业氯仿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优级品一级品合格品1 外观清晰、无悬浮物、无机械杂质的液体2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10 15 253 酸度(以盐酸计),% ≤0.001 0.001 0.0034 水分,% ≤0.03 0.03 0.055 纯度,% ≥99.5 99.0 98.06 乙醛,% ≤0.05 0.1 -7 1,1-二氯乙烷,% ≤0.04 0.1 -8 四氯化碳,% ≤0.05 0.2 -9 乙醇,% ≤0.1 0.1 -10 三氯乙醛,% ≤0.10 0.15 -表12苯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优级品一级品合格品1 外观透明液体、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2 色度(Hazen单位-铂-钴色号)≤203 密度(20℃,kg/m3)878~881 876~8814 蒸程范围,℃- 79.6~80.55 酸性比色按标准比色液- 不深于0.26 溴价(g/100mL苯)≤- 0.427 凝固点(℃)< - 58 二硫化碳含量(%)≤- 0.079 噻吩含量(%)≤- 0.110 反应性- 中性11 水分- 室温(18~25℃)下目测无可见不溶水表13工业正己烷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2 密度(20℃,kg/m3)655~6813 气味无残留异味4 贝壳松脂丁醇值报告5 溴指数,g/100g ≤ 16 颜色(满足以下两指标之一):赛波特色号≥铂-钴色号≤+28107 馏程初蒸点,℃≥干点,℃≤63 718 硫含量,mg/kg ≤109 不挥发物,mg/100mL ≤ 110 苯含量,%(m/m)≤0.111 含水量,%(m/m)< 0.0112 纯度,%(m/m)≥82.613 反应试验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丙酮GB/T6026-1998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 - 10- 19 批准 ????1999- 04- 01 实施 ?前言本标准等效采用 ASTMD329— 1995 标准,对 GB/T6026—1989 进行了修订。
主要项目的设置与 ASTMD329 相同。
由于我国丙酮产品均偏酸性;高锰酸钾时间试验包括了醛及国内用户对醛没有特殊要求;气味是定性指标易产生争议,所以碱度、醛、气味项目未列入标准。
根据国内丙酮生产工艺情况,保留了 GB/T6026-1989 标准中醇含量测试项目。
与 GB/T6026-1989 相比,此次修订增加了水混溶性和纯度两个测试项目。
高锰酸钾时间试验方法等同采用了 ASTM D329规定的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6026-1989 。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二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凤玲、时安敏、袁秀芳、吴炳印。
本标准于1985 年首次发布,1989 年进行修订。
本标准委托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丙酮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异丙苯法和发酵法制得的丙酮。
该产品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及有机合成的原料。
分子式:( CH3)2CO相对分子质量:(按1995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01— 19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3— 19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1250— 1989 极限数值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GB/T3143— 1982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 单位一铂 - 钻号)GB/T4472— 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GB/— 1986 挥发性有机液体水浴上蒸发后干残渣测定的通用方法(eqv ISO759 :1981 )GB/T6678— 1986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6680— 1986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6682— 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7534— 1987 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沸程的测定(eqv ISO918 : 1983)3 要求外观:透明一体。
工业丙酮应符合表 1 要求。
4 试验方法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使用符合现行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 中实验室用三级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
表1 要求色度的测定按 GB/T3143 进行测定。
密度的测定按GB/T4472—1984 中进行测定。
密度计示值范围为 ~。
试样应在( 20±5)℃下进行测定。
密度 - 温度校正系数为 cm3·℃。
沸程的测定按 GB/T7534 进行测定。
仪器温度计:局浸式,温度范围45~65℃或 50~70℃,分度值℃,局浸线110mm。
结果计算按 GB/T7534— 1987 中第 6 章计算, K 值列于表 2。
表 2 K 值蒸发残渣的测定按 GB/进行测定。
酸度的测定仪器a)碱式滴定管:2mL或 1mL,分度值为;b)移液管: 25mL;c)锥形瓶: 100mL。
试剂和溶液a)蒸馏水:按GB/T603 制备;b)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L;c)酚酞指示液:10g/L 。
分析步骤在 10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蒸馏水及 2 滴酚酞指示液,加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中和至淡粉红色,再用移液管量取试样25mL于 100mL锥形瓶中,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淡粉红色,保持15s 不褪色为终点。
酸度以量百分数X1 表示(以乙酸),按式(1)算:⋯⋯⋯⋯⋯⋯⋯⋯⋯⋯(1)式中: c——氧化准滴定溶液的度,mol/L;V——氧化准滴定溶液的用量,mL;ρt ——t℃ 的密度,g/cm3;25——的体, mL;——与氧化准滴定溶液[c ( NaOH) =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乙酸量。
允差平行定两次果的差不大于%,取算平均作定果。
高酸器a)恒温水浴:温度可控制在(25±)℃,能避免光的照射;b)移液管: 2mL;c)无色透明具塞比色管:50mL;d)定器:能量120min 或多歇,有。
和溶液a)高酸溶液: L。
称取高酸,用新煮沸的水溶解后,置于1L容量瓶中,稀至刻度,匀。
此溶液必存在棕色瓶中,有效期一周;b)化 - - 准比色液:称取175mg化( CoCl2· 6H2O),加入号 - 比色液,移至50mL 容量瓶中,用蒸水稀至刻度,匀,移到与相同的50mL比色管中,此准比色液有效期三个月;c) 500 号 - 比色液按GB/T3143 制。
分析步将待注入50mL具塞比色管中至超刻度,放置在恒温水浴中[ 温度控制在(25±)℃ ] ,当温度达到( 25±)℃ ,使比色管中液面位于50mL刻度。
用移液管加入2mL高酸溶液,匀,放入恒温水浴中,。
待定的最少到达后,从恒温水浴中取出比色管,着光,在白色底下,用手提起比色管,向察,与准比色液相比。
若色深于准比色液,原高酸“大于 Xmin”;若色与准比色液相同,原高酸“Xmin”;若色浅于准比色液,原高酸“小于Xmin” X 是按出的被的最少。
水混溶性器a)具塞量筒:250mL;b)移液管: 25mL。
蒸水:按GB/T603 制。
分析步用移液管吸取25mL与 250mL量筒中,用蒸水稀到刻度,匀。
在另一250mL量筒中加入250mL 蒸水做准,在境条件下放置 30min 后,通液柱着黑色背景行察,比溶液与蒸水的清程度。
如用人工光源,使光于横向通量筒的位置。
若与蒸水度相同,合格;若度大于蒸水度,不合格。
丙中水、醇含量的定(醇含量甲醇加乙醇)色参考操作条件附C(提示的附)器气相色。
色性能a)器灵敏度:以气作气,甲醇的灵敏度于500mV· mL/mg。
b)器定性:在操作条件不的情况下,器运8h,色峰的保留的化差不得大于±5%。
分析步按器操作程开启器,格控制操作条件,待器定后方可定。
用10μ L 注射器,前必用待将注射器清洗 5 次以上,快速。
定果以两次平均准。
算按校正面一法行算。
丙中水、甲醇、乙醇含量以量百分数X i表示,按式(2)算:⋯⋯⋯⋯⋯⋯⋯⋯⋯⋯⋯⋯(2)式中: X i—— i 分的百分含量;A i—— i 分的峰面;f i—— i 分的量校正因子。
量校正因子的定用重量添加法配制接近品度的一系列已知含量的水、甲醇、乙醇和丙的混合品,按条件行定。
量校正因子用 f i表示,按式( 3)算,两校正因子1。
⋯⋯⋯⋯⋯⋯⋯⋯⋯⋯⋯⋯(3)式中: f i—— i 分的量校正因子;A——丙峰面;A i—— i 分的峰面;m——丙的量百分数;m i—— i 分的量百分数。
允差平行定两次果的差不大于%,取算平均作定果。
度丙的度以量百分数X2表示,按式( 4)算:⋯⋯⋯⋯⋯⋯⋯⋯(4)酸 %、水 %、醇 %由和条中得。
5工丙由生厂的量部行,生厂保所有出厂的工丙都符合本准的要求。
每一批出厂的工丙都附有一定格式的量明。
内容包括:生厂名称、厂址、品名称、等、批号、日期、品重、本准号。
批:可按生周期、生班次或品罐行批。
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对所收到的工业丙酮的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其指标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取样方法:按GB/T6680 中第 2 章“常温下为流动态的液体”的相应规定进行。
桶装时,取样桶数应根据 GB/T6678 中的规定取样,所取试样总量不得少于1L。
将选取的试样充分混匀后,等量分别装入二个清洁、干燥带磨口塞的玻璃瓶中,贴上标签,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和取样日期,一瓶作检验分析,一瓶保存二个月以备查验。
如果检验结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选取两倍数量的包装取样,进行检验,重新检验结果即使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争议需要解决时,用户应在产品到货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仲裁,仲裁单位可由双方协议选定,按照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1250 修约值比较法进行。
蒸发残渣、密度、水混溶性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每两周检验一次。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包装容器上应有牢固的标志,其内容包括:注册商标、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等级、批号、净重及按 GB190规定的易燃物品标志。
工业丙酮应用干燥、清洁的镀锌桶或槽车包装。
桶装净重160kg。
装卸及运输时,均应防止猛烈撞击,避免日晒、雨淋。
工业丙酮应贮存在干燥、通风、温度保持在35℃以下的防火、防爆的仓库内。
7安全丙酮是高度易燃、易挥发产品,使用时要注意远离火源。
附录A(提示的附录)丙酮中水、醇含量的色谱测定参考操作条件A1 色谱参考操作条件(见表A1)表 A1 色谱参考操作条件A2 各色谱柱的典型谱图(如图A1,实样色谱图如图A2)1—空气; 2—水; 3—甲醇; 4—乙醇; 5—丙酮图 A1 典型色谱图1—空气; 2—水; 3—甲醇; 4—丙酮图 A2 实样色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