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V1速度的思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速度》

比较物体2、3 ——相同位移 △x ,比较时间 △t 的大小 (3)用平滑曲线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作出图线
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1m/s=3.
1、思想方法: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粗略代替这段时间内的某点的瞬时速度.
比较物体1、3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s内的位移为10m,第二个5s内的位移为15m,第三个5s内的位移为12m,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s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s内的平均速度?
平(2)均根速据度各与v、平t注均数速据率,意的区:别 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只有在单向直
当 非常非常小时,运动快慢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用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某一时刻 ((或位置)
版权所有:徐圣钦 QQ:894665727
形象地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用图表示速度
1.作图步骤:
(1)在方格纸上建立二 维直角坐标系
(2)根据各v、t 数据, 将(v,t)作为一组坐 标在坐标系中描点
(3)用平滑曲线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作出图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思考与讨论 比较不同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物体
时间
位移大小
(△t)
(△x)
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s内的位移为10m,第二个5s内的位移为15m,第三个5s内的位移为12m,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s内的平均速度以及这15s内的平均速度?
物体1 13.4s 86m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体位 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根据各v、t 数据, 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大家回想一下刚开始播放的短跑视频,各运动员整 段路程的各个部分运动快慢程度一样吗?
答案:不一样,不同段路程速度一般不相同, 各个时刻的速度也不一样。
为了区分某段时间过程的速度和某个时刻位置的速 度我们引入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概念。
解:设挡板宽度为d,通过时间为t
瞬时速度v d 0.05 m / s 2.5m / s t 0.02
答:实验小车经过挡板的瞬时速度约等于2.5m/s
解答题步骤与格式规范:
1、首先写解,打冒号。 2、对你需要用的物理量符号,但题目中没有给出,先要假设对应物理 量符号,或者在后续新增物理量符号前面用文字说明
x
t
(1)要测的量:某段时间 t ,以及对应的位移 x
(2)关系式:v x t
3. 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
根据下面这条纸带,如何求 C 点的瞬时速度?
OA B
C
D
E
F
(1)
vC
xBD tBD
(2)
vC
xAE t AE
哪种方法求出的更准确?
(2)越准确
四、速度-时间图像
v-t图象是反映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______相同,________越短,运动员就跑得越快
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50 m处的速度是6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9m/s,则整个赛跑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
5、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时间和距离都不相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2、正的速度一定比负的速度大
符号: v 测位移(直接测出)。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怎么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怎么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一一、任务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联系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在后面的机械振动、电和磁、能量守恒、动量等内容都会涉及到。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时刻和时间间隔、矢量和标量、物体运动路程、位移、速度、有了足够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所以加速度的概念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太抽象了。

本节课先通过有趣的视频让学生感悟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可以发生变化,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分,从而巧妙的引出课题;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有效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深对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计算速度变化量,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知道加速度的符号、公式和单位。

(4)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

(5)会用加速度公式处理简单问题。

(6)知道直线运动中矢量的运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将生动有趣的视屏展示给同学们,减少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困难。

(2)通过图表类比的方法更直观的感受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飞机、汽车和摩托车比赛视频的展示,感受生活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加速度的理解。

(2)对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分。

2.难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五、设计思路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要求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观察、分析、归纳、应用等,在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与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联系力和运动的重要桥梁,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之一,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体验并不多,这就给学生理解加速度带来一定的困难。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高一年级物理教案第一学期第1周第3课时课题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型授课教师核心素养目标一、物理观念的培养:1. 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学生需要明确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他们需要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即v = Δx / Δt。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来熟练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理解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速度是位移的导数,即速度是位移关于时间的变化率。

他们需要明确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一致,但速度的大小与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相等。

二、科学思维的培养:1. 分析速度的影响因素:学生需要能够分析速度受到的影响因素,如力的大小和方向、物体的质量等。

他们需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等物理定律来解释速度的变化。

2. 运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能够将速度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他们需要能够根据已知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速度,或者根据已知速度和时间计算出位移。

他们还需要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运动中的相对速度问题。

三、科学探究的培养:1. 进行速度实验:学生需要参与速度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进而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他们需要学会使用测量仪器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验证速度的计四、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1. 培养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需要保持对速度和运动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入和扩展。

2. 培养科学的严谨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学生需要在进行实验和模拟时,严格遵守科学方法和实验安全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他们还应该对自己的研究和成果负责,尊重他人的成果,遵守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学习方法讨论法教学工具教材,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3—5分钟)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末了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 10 2500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万有引力定律(第1课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万有引力定律(第1课时)

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第1课时-----导学思练测学习目标:1.了解开普勒三定律内容,会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知道适用范围。

3.掌握计算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

一、考情分析考情分析试题情境生活实践类地球不同纬度重力加速度的比较学习探究类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利用“重力加速度法”、“环绕法”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卫星运动参量的分析与计算,人造卫星,宇宙速度,天体的“追及”问题,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双星或多星模型。

二、考点总结与提升(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一段探索的历程回扣教材,阅读课本P46--P48,涉及人物: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2、开普勒行星定律【知识固本】定律内容图示或公式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太阳处在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相等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跟它的公转周期的的比都相等a3T2=k,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深入思考】已知同一行星在轨道的两个位置的速度:近日点速度大小为v 1,远日点速度大小为v 2,近日点距太阳距离为r 1,远日点距太阳距离为r 2。

(1)v 1与v 2大小什么关系? (2)试推导r 1v 1=v 2r 2【考向洞察】近似计算可以使题目更加简单! 【知识提升】①行星运动 近似圆 处理。

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转,对于卫星绕行星运转,也遵循类似的运动规律。

③比例系数k 与 有关,与行星或卫星质量无关,是个常量,但不是恒量,在不同的星系中,k 值 。

(二)万有引力定律 【知识固本】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 成正比、与它们之间 成反比。

即F = ,G 为引力常量,通常取G =6.67×10-11N ·m 2/kg 2,由物理学家卡文迪什测定。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3 课时1 速度 学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3 课时1 速度 学案

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课时1 速度[学习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及联系。

3.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体会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和等效的思想方法。

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2.表达式:v=ΔxΔt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

1 m/s=3.6 km/h。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v的方向与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意义:表示物体在时间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公式:v=Δx。

Δt(3)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大小: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

3.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思考判断(1)由公式v=Δx知,运动物体的位移Δx越大,速度越大。

( ×) Δt(2)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3)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指瞬时速度。

( √)(4)匀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以改变。

( ×) 2.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Δx,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B )Δt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C.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D.v1=2 m/s,v2=-3 m/s,因为2>-3,所以v1>v2解析: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定值,与Δx和Δt无关,A错误,B正确;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速度正负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故v2>v1,D错误。

4加速度的应用

4加速度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2: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BD )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甚至可能为零
C.加速度为正,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加
D.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可能减小
新知讲解
【解析】根据=/可知加速度a由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发
v1 ___初速度;v2 ___末速度
新知讲解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符号是:m/s2或 m·s-2
5、矢量性:加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思考讨论1: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吗?请举例说明。
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位置变化快。
加速度大: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大。
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选项C正确;速度变化越大,如果
时间很长,则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选C。
新知讲解
思考讨论:物体有加速度时,速度就增大,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不正确,有加速度时,速度可能增加也可
能减小,这主要看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比较简单的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一定增大。
新知讲解
(2)在直线运动中若a与v方向相反, 表示是减速运动。
①当a增大时,表示物体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
②当a减小时,表示物体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
③当a不变时,表示物体速度匀速减小。
总结:只要a与v方向相反,不论a是变大还是变小或是不变,
v一定减小。
新知讲解
思考讨论:日常生活中一般只有笼统的“快”和“慢”,这
新知讲解

人教版2019新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人教版2019新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五、从v-t 图象看加速度
思考:A、B两物体的速度哪个变化快?
A物体变化比较快
v/m·s-1 6 4 2
A物体的加速度为 0.5m/s2 ;
A
B物体的加速度为 0.2m/s2 。
B
O 5 10 15 t/s
v/m·s-1 6
1、前2s内的加速度为
4 2
O 24 6
a v2 v0 4 1 m / s2 1.5m / s2
⒉ 定义式:a v v2 v1
t t
v1----初速度(时间△t开始时的速度) v2----末速度(时间△t末了时的速度) a ----加速度(时间△t范围内的加速度)
⒊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⒋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m/s2
⒌ 分类: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直线运动)
a v v2 v1
t t
思考: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吗?举例说明。 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
度不一定大。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 零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结论: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 系。
四、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变化量大小的关系
a v v2 v1
t t
思考: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一定大吗?举 例说明。
⒈ 速度的变化量△v
⑴ 定义: 末速度减去初速度
⑵ 定义式 △v = v2-v1
⑶ 作图法寻找 △v
① 加速直线运动
a
v1
Δv
v2
②减速直线运动
△v 也有方向,
正负号的含义?
v1
v2
Δav
△v为正,说明它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V1速度的思考
摘要决断速度V1,是允许开始中断起飞操作的最大速度。

这就是说,在起飞过程中,飞机加速到这个速度时,如果飞行员启动第一项减速装置,飞机可以再“加速—停止”距离内停下来,或者,如果关键发动机发生在VEF处,失效、而飞机继续起飞,则飞机可以再起飞距离内达到所要求的高度和速度。

本文主要探讨关于V1的速度。

关键词V1速度;最大值;最小值
《FAA审定的飞机飞行手册》指出:“发动机失效,若发生在V1之前,一般是中断起飞,若发生在V1之后,一般是继续起飞;若发生在V1处失效,则可以继续起飞也可以提中断起飞,有3s的决断时间。


1 V1的概念
决断速度V1,是允许开始中断起飞操作的最大速度。

这就是说,在起飞过程中,飞机加速到这个速度时,如果飞行员启动第一项减速装置,飞机可以再“加速—停止”距离内停下来,或者,如果关键发动机发生在VEF处,失效、而飞机继续起飞,则飞机可以再起飞距离内达到所要求的高度和速度。

2 V1的内涵
在谈到V1速度时,我们必须把它和最大起飞重量,场地速度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

而场地长度又可以分为平衡场长和非平衡场长两种。

按现行航空条例的规定,决断速度V1及其相应场地长度限制的最大起飞全重的确定,是基于平衡场长的概念。

如果在某一重量下,一发失效于V1时刻决断作于中断起飞,按规定操纵飞机在停止所需的加速—停止距离,与V1时刻决断做继续起飞所需的起飞距离相等,且都等于可用的跑道长度,则此长度称为“平衡场地长度”,此时的全重就是一发失效情况下场地长度限制的最大起飞重量,所用的V1,则称为“平衡V1”。

通常加速到平衡V1要用掉60%的可用跑道长度,余下的40%供中断起飞或继续起飞使用。

在起飞过程中,一发失效中断起飞时有这样一个速度,如果超过它,则飞机无法再可用场长内停下来,我们称这个速度为中断起飞极限速度,用V极限表示;另一方面,在起飞过程中,一发失效继续起飞时有这样一个速度,如果低于它,则飞机无法在可用场长内加速到V2,且爬升在35ft的安全高度,我们称这个速度为继续起飞最小速度用V继小表示。

我们可以把同一重量小V继小和V 极限画在一张图中(如图1),横坐标为场地长度,纵坐标为速度V。

随着场地长度的增加,V极限增大,而V继小减小,所以V继小曲线为斜率恒为负的曲线,而V极限为斜率恒为正,且通过坐标原点的曲线。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同重量G下的两条曲线有一个交点,这个交点所对应的场长即是此重量下的平衡场长,所对应的速度就是平衡V1。

如果实际可用跑道长度等于给定重量的平
衡场长,那么决断速度就只能是平衡V1一个速度。

速度小于V1中断起飞,但不能继续起飞;速度大于V1,可继续起飞;但不能中断起飞。

若实际跑道长度大于给定重量下的平衡场长,则V1可在一定范围内选取(V极限>V继小);要是实际跑道长度小于平衡场长,那么就会有一个速度范围,既不能中断起飞也不能继续起飞。

调查表明,营运中只有约0.5%的起飞时在跑道长度条件下进行的;也许还有约1%是在可用跑道长度比飞机实际起飞全重下的平衡场长,长度不超过500英尺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就是说,98.5%的起飞都有跑道裕量10%以上。

所以FAA 提出3秒时间作决断是有根据可循的。

3 起飞决断V1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限制
1)V1de 最大值应小于或等于刹车能量允许的最大速度;
2)V1的最小值应大于或等于地面操纵最小速度VMCG。

4 如何避免中断起飞冲出跑道
前面叙述那么多,无非是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最近报道多起中断起飞冲出跑道事故应该引以为戒,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应该正确理解V1的概念和内容,严禁超过规定V1进行中断起飞操作:
V1应该是飞机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不能把V1理解为开始做决断的速度,或理解成成识别发动机失效的速度。

2)严禁超重起飞。

在给定起飞重量G下,要安全起飞,就要求可用跑道长度大于该重量的平衡场地长度,若实际跑道不够长,那么就要减少起飞全重。

这在拉萨,邦达西宁两个机场特别需要注意。

3)飞行员应该增强业务水平,熟练中断起飞操作动作。

在起飞过程中,应随时存在中断起飞的意识,决定很重要,一旦决定,就应果断作动作,做到:“快、准、稳”。

参考文献
[1]杨春生.国际条例重新为V_1速度下定义[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9(7).
[2]朱相谌.生死攸关的中断起飞决策[J].国际航空,1998(12).
[3]傅跃声,吴建华,隋成城.关于H5飞机中断起飞的探讨[J].飞行力学,1995(4).
[4]邱大朋,贺晟.厦航中断起飞应急撤离演示通过局方验证[J].厦门航空,2011(2).
[5]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跑道试飞成功[J].航空港,2005(1).
[6]田久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启用[J].航空港,2005(2).
[7]潘俊,邓冠缨.浅析中断起飞和走停决策[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6).
[8]孙宗颐,胡启仁.H-5飞机中断起飞紧急处置中收起落架质疑[J].飞行力学,1991(3).
[9]苏彬.先进的滑行辅助与引导系统[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1998(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