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种常见的出疹性疾病

合集下载

发疹性疾病

发疹性疾病

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嗜血
性流感杆菌等。 (3)心肌炎: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 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4)麻疹脑炎: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为1‰~2‰。常发生于出疹后 第2~6天。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死率高,存活 者20%以上留有运动、智力和精神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5)营养障碍:多见于病程中持续高热,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护理不 当,供给各种营养不足的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维生素A缺乏引起 干眼症等。 (6)结核病恶化:患麻疹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暂时的抑制,使原有潜
麻疹:
病原: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畏光、流
泪)、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
屑并遗留棕褐色色素沉着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
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通过患者的呼吸、喷
儿科系统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执业医师要求发疹性疾病: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手足口病
猩红热
病毒感染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和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发疹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病毒者或病菌者,主要通过呼 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发病之初常 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 者可延至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热型不定, 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 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出疹前 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0.5~1mm灰白 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 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 荨麻疹、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常见出诊性疾病

常见出诊性疾病
开始出现皮疹。出皮疹 时,体温达最高,皮疹 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 一般发热可持续4~7天。
• 耳后发际、颜面开始,出
现直径为1~3mm大小的淡红 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 部、上肢、躯干及下肢, 2~3天遍及全身,直达手心、 脚底。皮疹压之褪色,疹 间皮肤正常。疹退后有糠 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
1.麻疹:
3.风疹:
【发病年龄】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
•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
• 出疹前可无发热或仅有
低--中度发热;出疹时, 常伴低热,疹退热退。
3.风疹:
【皮疹特点部,24小时内
布满躯干(密集)及四 肢(手掌、足底无)。疹 间皮肤正常,疹退后无 色素沉着和脱屑
• 耳后、枕后、颈后淋巴结
• 发病前一定有用药史。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
高。
7.过敏性紫癜:
【发病年龄】 【发热与皮疹的关系】:
• 3~10岁儿童。
• 无发热。
7.过敏性紫癜
【皮疹特点】
【伴随症状】:
• 双下肢关节周围(伸侧)
及臀部,对称分布,分 批出现,大小不等,紫 红色瘀点、瘀斑,压之 不褪色。
• 游走性关节肿痛、腹痛、
斑 疹
丘 疹
斑丘疹
不高出皮面,有皮肤的色泽改变 高出皮面、较小(直径1cm以下)的实质性 隆起,其大小、形状、颜色、硬度均不一致。
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 高出皮肤,内含浆液。 含有脓液的水疱。 俗称风团,是局部皮肤暂时性的水肿型隆起,大小不等, 形态不一,颜色或苍白或淡红,消退后不留痕迹。
水 疱 脓 疱 荨麻疹
2.猩红热: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年龄】
•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
染源主要是感染B型溶 血性链球菌A组的患儿 及带菌者。

儿科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

儿科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

儿科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皮疹特点
1. 水痘
水痘的皮疹特点为由红色斑点逐渐转变成小疙瘩、水泡,再逐
渐变成痂皮,整个过程持续5-7天。

水泡多分布在头部、躯干和四肢,较少在口腔和生殖器周围。

水泡易破裂,会产生小水疱和渗出液,导致瘙痒和疼痛。

2. 麻疹
麻疹皮疹呈现成相当特殊的形态,先在面颊起始,然后蔓延至
身体其他部位,如手掌和脚底。

皮疹呈红色,直径约为 2-4 mm,会逐渐扩大,形成小疱。

同时,患儿的眼睛会发生炎症,出现眼结膜
炎的特征。

3. 荨麻疹
荨麻疹皮疹为红色、短暂、对称的圆形丘疹,可发生于身体任
意部位以及粘膜面,一般持续3-5天。

部分患儿伴有轻微瘙痒、发热、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4. 痘疮
痘疮皮疹为多个红色、有炎症的丘疹,最初可能带有小的白头,约发生在面部、颈部或身体其他部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丘疹会变
得更为肿胀和疼痛,并在其顶部形成黄色或白色的脓头。

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皮疹为小水泡,呈椭圆形或圆形,可能单个或出现大量水泡。

水泡多出现在口腔周围、手掌、脚底等处,会导致溃疡及疼痛。

部分患儿肠胃道症状明显,如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

6. 腮腺炎
腮腺炎的皮疹为颜面部肿胀,随疾病进程可能发生呈现为腮腺肿大,疼痛明显。

此外,还可能会有低热、咀嚼困难、乏力等其他症状。

7. 大疱性口炎
大疱性口炎皮疹为透明、清晰的水泡或水疱,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唇部等处。

水泡或水疱大小不一,可以小到几毫米,大到几厘米,且会造成疼痛和瘙痒的不适。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5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6
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传染性较弱,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01
发热:出疹性疾病 通常伴有发热,体 温可高达39-40℃
04
呼吸道症状:部分 出疹性疾病可伴有 呼吸道症状,如咳 嗽、流涕、咽痛等
02
皮疹:出疹性疾病 的主要特征,皮疹 可表现为斑丘疹、
03
02
保持患儿皮肤 清洁,避免抓 挠,防止感染。
04
观察患儿病情, 及时就医,避 免延误病情。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油腻、刺激性食物
A
营养均衡:保证营养 摄入,增强抵抗力
C
B
多喝水:补充水分, 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D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 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心理护理
01
保持冷静: 家长要保持 冷静,避免 过度紧张和 焦虑
感染情况等
2
体格检查:观察患 儿的皮肤、黏膜、 淋巴结等部位是否 有出疹、红肿、疼
痛等症状
4
影像学检查:进行 X光、B超、CT等 检查,了解患儿的 内脏器官、骨骼等 部位的病变情况
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不同 的出疹性疾病,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清 淡,避免刺 激性食物, 多喝水,保 持大便通畅
01 06
05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抓挠,防止感染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 使用抗生素、抗病毒等药
物进行治疗
02 03
04
抗过敏治疗: 对于过敏性 出疹性疾病, 使用抗过敏 药物进行治 疗
止痒治疗:使用止痒药物, 减轻患儿的瘙痒症状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
病因:风疹病毒感染
01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感染源
04
水痘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症状:发热、皮疹、瘙痒、水泡
传染性:高,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治疗:抗病毒药物、缓解症状、避免抓挠
预防:接种水痘疫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出疹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3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
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01
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出疹性疾病
02
抗过敏药物:针对过敏性出疹性疾病
03
局部治疗:如外用药膏、冷敷等
03
出疹性疾病的种类繁多,包括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等。
04
出疹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播。
出疹性疾病的种类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低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瘙痒等。
2
麻疹
04
03
0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的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黏膜斑等。
预防麻疹的方法包括接种麻疹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麻疹患者等。

出疹性疾病的护理

出疹性疾病的护理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本病多见于6个 月至2岁的小儿,尤以1周岁以下婴儿更多 见,传染性不强。患儿突发高热,体温39~ 40 ℃以上, 持续3~5 天后体温骤降, 热退后 全身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可有枕后 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特点: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皮疹形态 较为多样,肘、膝以下及掌跖等部位多无 皮疹, 经2~3天后皮疹消退, 不留任何痕迹。
猩红热
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本 病的特点是高热、扁桃腺红肿、全身呈弥 漫性的猩红色皮疹。 特点:突然高热、咽痛、扁桃腺红肿,发病 24小时内或1 天后(颈部→胸→躯干→四肢) 依次起疹, 均为弥漫性细小密集的红斑, 可 见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皮疹48 小 时达到高峰,呈弥漫性的猩红色。自然病程 为7~8 天, 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 伴糠皮样脱屑。
疹后五天,并发肺炎延长至10天。 7.预后:患过麻疹的人一般终身不会患麻疹, 但近年存在麻疹病毒变异,也存在再发可能。
风疹
由风疹病毒(RV)感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 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 特点: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常于发 热第1-2天开始出疹并于1天内出齐, 出疹顺序: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呈 细点状淡红色斑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和 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 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 但孕妇(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感染风疹病
6.日常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餐后温水冲漱口腔; 2)饮食要求:宜清淡易消化、质软、温性的 食物,多喝温开水;忌辛冷酸辣等刺激性食 物,不要给予过咸、过烫食物,以免引起疼 痛而拒食; 3)要让宝宝休息足够;要保证衣服清洁。 肠道病毒不同亚型之间不会形成交叉免疫, 所以,手足口病是会再发。

儿科常见出疹性疾

儿科常见出疹性疾

并发症
பைடு நூலகம்麻疹肺炎 喉炎 心肌炎 麻疹脑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
风疹 幼儿急诊 猩红热 肠道病毒感染 药物疹
治疗
原则:加强护理、对症治疗、 原则: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对症治疗:体温大于40度 对症治疗:体温大于40度,给予降温 中药: 中药:麻杏石甘汤 抗生素: 抗生素:合并感染使用
三、风疹
病原:风疹病毒 传播:呼吸道粘膜、飞沫传播 潜伏期:10-21天 潜伏期:10-21天 临床表现:发热、皮疹、耳后淋巴结肿大 皮疹特点:浅红色、稍隆起、出现迅速 化验检查:白细胞减低
治疗
一般病例:对症处理 严重病例:吸氧、降低颅内压、抗感染、 对症处理
谢谢大家
五、手足口病
病原:肠道病毒71型 病原:肠道病毒71型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手、足、臀部、口腔粘膜可见 臀部、 成簇红疹,有水泡 成簇红疹, 发热、厌食、 发热、厌食、腹泻 严重病例:合并脑水肿、肺水肿 严重病例:合并脑水肿、 安徽阜阳今年出现暴发流行,死亡20人 安徽阜阳今年出现暴发流行,死亡20人, 本病列为传染病管理
并发症
皮肤脓疱疮、 皮肤脓疱疮、蜂窝组织炎 血小板减少 水痘肺炎 水痘后脑炎、格巴综合症、 水痘后脑炎、格巴综合症、脊髓炎 心肌炎、肝炎、 心肌炎、肝炎、肾炎
治疗
无环鸟苷: 无环鸟苷: 干扰素 合并细菌感染用抗生素 防治抓挠, 防治抓挠,引发感染
二、麻疹
病原:麻疹病毒 病原: 传播: 传播:呼吸道粘膜 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 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 口腔麻疹粘膜斑、特殊性斑丘疹(发热3 口腔麻疹粘膜斑、特殊性斑丘疹(发热3-4 天出疹) 天出疹) 潜伏期:10天 潜伏期:10天 恢复期: 恢复期:糠麸样脱皮及色素沉着

常见出疹性疾病鉴别

常见出疹性疾病鉴别

常见皮疹类型:
常见疾病:
三、鉴别诊断
1、发热到皮疹的大致时间:发热第1天出现皮疹的为水痘、风疹,第2天为猩红热,第3天为天花,第4天为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幼儿急疹,第5天为斑疹伤寒,第6天为伤寒。

总结:风水一日游;两红三天麻;五斑六伤寒
2、出疹顺序:
①麻疹从耳后发际至全身,为红色斑丘疹;
②风疹从面部至全身,为红色斑疹,皮疹的形态第1d似麻疹,第2d似猩红热;
③水痘从耳前后至全身,先后呈斑疹、红疹、疱疹及结痂Ⅳ期,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期皮疹;
④猩红热从颈部至全身,为红色斑疹。

疹间无正常皮肤,有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⑤幼儿急疹、热退时全身出现斑丘疹,多见于躯干、上臂及大腿;
⑥药疹为多形性,轻重悬殊;
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疹多见于躯干、上下肢,呈多形性。

3、皮疹特点
(1)皮疹分布部位:
①掌跖部非水疱性皮疹:提示猩红热、Ⅱ期梅毒、药疹、麻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②掌跖部水疱性皮疹:提示疱疹病毒感染和手足口病。

(2)特殊的皮疹:
①Koplik斑,见于麻疹;
②草莓舌,见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猩红热;
③上腭瘀点,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心内膜炎;
④水疱溃疡性黏膜,见于疱疹病毒感染、手足口病、重症多形红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几种常见的出疹性疾病
幼儿急疹
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所致的,主要发生于小婴儿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反复升高持续3-4天,“热退疹出”为特征。

预防:避免受凉、去人多的地方。

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防止出现并发症,本病可自愈。

猩红热
是由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咽痛、发热一天后出疹,呈鸡皮样红疹,腋窝等皱折处多见。

如治疗不彻底,可导致肾炎、风湿热等病
治疗以抗感染为主,首选青霉素类药
预防:防止感冒,暂无疫苗。

川畸病
特点为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可持续1-3周,抗生素治疗无效。

早期唇部干裂、潮红,口腔黏膜发红。

舌呈草莓壮,
咽和两侧眼结膜充血;
急性期手足步呈非凹陷性肿胀,掌、跖、指趾端潮红;
恢复期在指趾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薄皮或膜样脱皮;
约在第一周皮肤出现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以躯干最多;
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炎,重者引起冠脉瘤。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沉↑、血小板↑麻疹
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出疹为主;易合并肺炎等。

隔离期为出疹后11天,肺炎者至疹后21天
治疗以抗病毒、对症为主
预防:注射麻疹疫苗,冬春季节好发,注意不要接触此类患者。

由风疹病毒引起
皮疹通常由发热1-2日开始出现,首先见于脸部,1日内迅速遍及全身,极少融合;皮疹呈麻疹样。

出诊后第二天,全身症状消退,很少脱皮.
患儿可伴有枕后、耳后及两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并持续一周或更久。

有明确的用药史。

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数天后,长短不一。

皮疹形态多种多样,固定性红斑、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紫癜样或大疱性。

分布多为对称和全身分布。

常伴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部分病例WBC↑及EOS↑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黏膜出现水疱样皮疹,痒剧。

重者可并发水痘脑炎、心肌炎等。

治疗以抗病毒、对症为主。

预防可采取注射疫苗、不接触患有水痘或带状疱疹的患者等。

⏹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婴幼儿,尤其是1—5岁之间。

⏹临床表现发热、口腔溃疡、双手、足部及臀部等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小丘疹或疱疹,病程可持续一周左右。

⏹预防:注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集体环境中注意
消毒隔离。

⏹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

⏹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疹。

⏹常因食物、药物、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及精神因素等诱发。

⏹发病机制以超敏反应为主。

⏹皮损为大小不等,鲜红色或瓷白色风团。

突然发生,数小时后迅速消退,但又不断成批出现,日数次。

⏹病程长,有剧痒。

⏹黏膜也可受累,如腹痛、喉梗阻。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EOS↑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多见于婴幼儿,少见成人。

⏹病原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本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引起大疱和表皮自然剥脱。

⏹新生儿发病者可迅速扩散,伴全身症状。

死亡率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