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新)

合集下载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电磁学1.静电学: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电容、电感、电势能和静电场能量等。

2.电流和电阻:电流强度、欧姆定律、电阻、电阻率、串、并联电路、电功率和热效应。

3.磁场:磁生效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等。

4.电磁感应:电动势、自感和互感、变压器、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等。

二、光学1.几何光学: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成像、薄透镜和成像公式、光的色散和光的波粒性等。

2.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现象、干涉条纹、双缝干涉、杨氏实验、光的衍射、夫琅禾费衍射、菲涅尔衍射和未知波源的位置的确定等。

3.光的偏振:偏振光的产生、光的偏振状态和偏振片等。

三、现代物理1.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实验现象、法则和方程、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光电流和阈频等。

2.单色光的散射:单色光的散射现象、康普顿散射、光的量子性和粒子性等。

以上所列知识点只是物理必修二中的一部分,但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学好这些知识点,需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定律和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此外,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科书、辅导书、题目练习等多种途径来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

同时,建议积极参加物理实验,通过实地观察和操作,加深对物理现象和定律的理解,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总之,物理必修二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进一步学习物理和相关学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以上的总结,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物理必修二的知识。

新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

新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

新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笔记一、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者方向改变的原因。

2. 力的分类- 接触力: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传递的力,例如摩擦力、弹力等。

- 非接触力:不需要物体之间接触才能产生的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即使有速度也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保持静止。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作用方向相同,则合力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如果两个力的作用方向相反,则合力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差。

2. 力的分解可以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使其方向与受力对象的运动方向或者需要分析的方向相吻合。

三、静止摩擦力与动摩擦力1. 静止摩擦力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静止时,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静止摩擦力。

静止摩擦力的最大值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 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受力物体的受力情况有关。

四、牛顿第三定律与力的平衡1. 牛顿第三定律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了一个力,那么物体B同时对物体A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力的平衡当物体上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对于力的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合力为零,不会发生加速度。

五、力与加速度1. 质量与体重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量的大小,单位是千克(kg)。

物体所受的重力称为体重,体重由物体的质量与重力加速度之积决定。

2.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地球重力加速度之积。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3. 牛顿第二定律在重力作用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重力作用下可以简化为F=mg,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m/s²。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电学基础1.电荷与电场2.静电场及其能量3.恒定电流4.恒定电流的欧姆定律5.功率6.电功及其应用7.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计算8.肖特基二极管原理第二章流体静力学1.流体静力学引论2.液体静压力3.大气压力与气压计4.液体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5.流体动力学引论6.连通管和泵的基本原理第三章阻力和三大运动定律1.弹性和塑性2.卡车定理3.摩擦力和牛顿第一定律4.牛顿第二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6.匀加速直线运动7.平抛运动第四章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1.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2.力的功3.能量守恒定律4.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5.约束系统的动能变化定理第五章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1.万有引力的发现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3.行星运动4.卫星运动第六章震动和波动1.周期、频率和相位2.简谐振动3.阻尼振动和强迫振动4.波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机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6.多普勒效应第七章光学1.光的波动理论2.光速的测定3.光的干涉和衍射4.杨氏双缝干涉实验5.菲涅尔衍射和菲涅尔透镜6.偏振光与双折射现象7.光的反射和折射8.球面镜成像第八章原子物理1.原子的结构和能级2.玻尔原子模型和玻尔-里德堡公式3.氢谱系和能级图4.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5.波粒二象性6.爱因斯坦光电效应7.康普顿效应和弗兰克-赫兹实验。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电学1.静电学:电荷、库仑定律、电场、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静电能、电容、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串、并联、混联。

2.电流:电流、电流密度、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阻与导体的关系、电阻与电流的关系、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功率、电能、效率。

3.磁场:磁感应强度、除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自感、互感、电感、感生电动势、感生电流。

4.电磁场:电磁波、电磁辐射、电磁谱、能量传递、电磁波的特性、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5.交流电:交流电的产生、交流电的频率、交流电的有效值、交流电的振幅、交流电的相位差、电阻、电感、电容的交流电特性。

二、磁学1.磁学基础:磁性物质、磁性和电流的关系、电磁铁、磁感线、磁场的性质、磁场与电流的关系、洛伦兹力。

2.磁场中的电荷:洛仑兹力定律、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电荷的受力方向、洛伦兹力对速度和受力点的影响、电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3.电流感应磁场:安培定律、电流对磁场的影响、电流在磁场中的力、电流感应磁场的方向。

4.磁场感应电流:法拉第定律、感生电动势、感生电流、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的规律。

5.电动机:电磁感应、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动机的转速、电动机的效率。

三、光学1.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光的本质、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模式、光的折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光的色散。

3.光的成像:光的成像原理、光的成像公式、镜面成像、透镜成像、眼睛的成像。

4.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证据、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对立。

5.光的干涉和衍射:双缝干涉、杨氏实验、单缝衍射。

四、现代物理1.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光子概念、光电流、光电子能量、光电效应的解释。

2.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量子论: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能量守恒和能量的量子化。

3.狭义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时间的相对性、长度的相对性、物质的相对性、相对论质量。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

(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

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2)重力=万有引力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mg=mv2/R或由==7.9km/s5.开普勒三大定律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二一、直线运动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2)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

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

二、参考系和坐标系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说明:(1)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原则是以使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

三、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

如“3s末”;和“4s初”。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最新版】
目录
1.曲线运动的特征
1.1 轨迹为曲线
1.2 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1.3 变速运动
1.4 存在加速度
2.质点的运动
2.1 平抛运动
2.2 曲线运动
2.3 万有引力
3.公式汇总
3.1 匀变速直线运动
3.2 竖直上抛运动
3.3 平抛运动
3.4 合速度公式
正文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曲线运动的特征
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具有以下特征:
1.1 轨迹为曲线:曲线运动的物体在空间中所经过的路径是弯曲的,
不同于直线运动。

1.2 速度方向时刻变化: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1.3 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

1.4 存在加速度: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变化,因此存在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使物体保持曲线运动,切向加速度使物体的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二、质点的运动
质点的运动包括平抛运动、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等。

2.1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状态。

2.2 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它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是在做曲线运动。

2.3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力,它使物体之间产生吸引或排斥。

(完整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

力学
第一章机械基础知识
- 机械运动和参照系
- 直线运动的描述
- 动能和动能定理
- 动量和动量定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
- 分类和测量力
- 推力和拉力
- 摩擦力
- 弹力
- 合力和力的分解
- 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
第三章牛顿第三定律和力的平衡
- 牛顿第三定律
- 力的合成
- 力的平衡和不平衡
- 平衡的条件
- 弹簧测力计
热学
第四章热学基础知识
- 热学现象和热量的传递
- 温度和热平衡
- 热膨胀和热机械转换
-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五章气体的分子动理论
-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假设
-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
- 热力学温度和分子动理论温度的联系- 分子自由度和平均动能定理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卡诺热机
- 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光学
第七章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
- 光的折射
- 光的透射和光的反射、折射定律
- 可见光谱和线性偏振光
第八章光的波动性
- 光的干涉
- 光的衍射
- 杨氏实验和光的相干性
- 光的偏振和偏振器
- 波粒二象性
第九章光的粒子特性
- 光电效应
- 光子的概念
- 康普顿散射
- 波粒二象性的应用
以上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物理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基准物体。

3. 时间和时刻: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

4.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物体在参考系中位置变化的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5. 速度和速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6.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是矢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物体沿直线且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2. 速度-时间关系:v = v0 + at。

3. 位移-时间关系:x = v0t + 1/2at^2。

4. 速度-位移关系:v^2 - v0^2 = 2ax。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

三、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量。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3.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等。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矢量运算。

5. 力的平衡: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力。

四、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 = ma。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万有引力定律1. 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的引力。

2. 万有引力定律:F = G * (m1m2) / r^2。

3. 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

六、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的定义:物体沿圆形轨迹的运动。

2. 向心力:维持圆周运动所需的力。

3. 向心加速度:a = v^2 / r。

4. 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

七、功和能1. 功的概念:力在位移方向上所做的工。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d * cosθ。

3.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4.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5. 机械能守恒定律。

八、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力臂乘力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v 水v 船θ 船v d t =m in θsin d x =水船v v=θtan d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平抛运动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征:(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 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 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

(举例:匀速圆周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

三、小船过河问题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模型三:间接位移x 最短:dv v 水v 船 θ当v 水<v船时,x min =d , θsin 船v d t =, 船水v v =θcosA v 水 v 船 θ 当v水>v船时,L v v dx 船水==θcos min , θsin 船v d t =,水船v v =θcos θθsin )cos -(min 船船水v L v v s = θ v 船 d四、抛体运动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它的运动即为抛体运动。

2.条件:①物体具有初速度;②运动过程中只受G 。

五、平抛运动1.定义:如果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这个运动就叫做平抛运动。

2.条件:①物体具有水平方向的加速度;②运动过程中只受G 。

3.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看作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4.规律:5.应用结论——影响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飞行时间、射程及落地速度的因素 a 、飞行时间:gh t2=,t 与物体下落高度h 有关,与初速度v 0无关。

b 、水平射程:,200ghv t v x==由v 0和h 共同决定。

c 、落地速度:gh v v v vy 220220+=+=,v 由v 0和v y共同决定。

六、平抛运动及类平抛运动常见问题 斜面问题:七、匀速圆周运动1.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即为匀速圆周运动。

2.特点:①轨迹是圆;②线速度、加速度均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故属于加速度改变的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恒定;③匀速圆周运动发生条件是质点受到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合外力;④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状态周而复始地出现,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

3.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α(1)位移:.2tan ,)21()(,21,0222020v gt gt t v s gt y t v x =+===ϕ (2)速度:0v v x =,gt v y =,220)(gt v v +=,0tan v gt =θ (3)推论:①从抛出点开始,任意时刻速度偏向角θ的正切值等于位移偏向角φ的正切值的两倍。

②从抛出点开始,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对应的水平位移的交点为此水平位移的中点,即.2tan xy=θ如果物体落在斜面上,则位移偏向角与斜面倾斜角相等。

处理方法:1.沿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2.沿斜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垂直斜面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

考点一:物体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根据gv t gt y t v x θtan 221,020=⇒== 考点二:B 点的速度v B 及其与v 0的夹角α:)tan 2arctan(,tan 41)(20220θαθ=+=+=v gt v v(1)线速度:质点通过的圆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222s v r r fr nr t T πωππ∆=====∆ 单位:米/秒,m/s (2)角速度: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222f n t Tϕπωππ∆====∆ 单位:弧度/秒,rad/s (3)周期: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22r T v ππω== 单位:秒,s(4)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圈数。

1f T=单位:赫兹,Hz (5)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N n t=单位:转/秒,r/s nf= (条件是转速n 的单位必须为转/秒)(6)向心加速度:22222()(2)v a r v r f r r T πωωπ=====(描述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 (7)向心力:22222()(2)v F ma m m r m v m r m f r r Tπωωπ====== 4.三种常见的转动装置及其特点:模型二:皮带传动 模型三:齿轮传动5.两个函数图像:八、变速圆周运动的处理方法1.特点:线速度、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

2.动力学方程:合外力沿法线方向的分力提供向心力:r m rv m F n 22ω==。

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线加速度:F T =m ωa T 。

3.离心运动:(1)当物体实际受到的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满足F 供=F 需=m ω2r 时,物体做圆周运动;当F 供<F 需=m ω2r 时,物体做离心运动。

(2)离心运动并不是受“离心力”的作用产生的运动,而是惯性的表现,是F 供<F 需的结果;离心运动也不是沿半径方向向外远离圆心的运动。

B A B A B AT T r Rv v ===,,ωωrR T T R r v v A B A B B A ===,,ωωABB A B A n n r r T T v v ωω====2121,rv 一定ω一定九、圆周运动的典型类型类型受力特点图示最高点的运动情况用细绳拴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绳对球只有拉力①若F =0,则mg =mv2R ,v =gR②若F ≠0,则v>gR 小球固定在轻杆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杆对球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支持力①若F =0,则mg =mv2R,v =gR②若F 向下,则mg +F =m v2R ,v>gR③若F 向上,则mg -F =mv2R或mg -F =0,则0≤v<gR小球在竖直细管内转动管对球的弹力F N 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依据mg =mv 2R判断,若v =v 0,F N =0;若v<v 0,F N 向上;若v>v 0,F N 向下球壳外的小球在最高点时弹力F N 的方向向上①如果刚好能通过球壳的最高点A ,则v A =0,F N =mg ②如果到达某点后离开球壳面,该点处小球受到壳面的弹力F N =0,之后改做斜抛运动,若在最高点离开则为平抛运动 十、有关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的涉及的几大题型分析(一)解题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②定圆心找半径;③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④对外力进行正交分解; ⑤列方程:将与和物体在同一圆周运动平面上的力或其分力代数运算后,另得数等于向心力; ⑥解方程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

(二)典型模型: 模型一:火车转弯问题:模型二:汽车过拱桥问题:F NF 合mg hLa 、涉及公式:Lh mgmg F =≈=θθsin mgtan 合① Rv mF 20=合②,由①②得:LRghv =。

b 、分析:设转弯时火车的行驶速度为v ,则: (1)若v>v 0,外轨道对火车轮缘有挤压作用; (2)若v<v 0,内轨道对火车轮缘有挤压作用。

a 、涉及公式:R v mF mg N 2=-,所以当mg Rv m mg F N <-=2,此时汽车处于失重状态,而且v 越大越明显,因此汽车过拱桥时不宜告诉行驶。

b 、分析:当gR v Rv m mg F N =⇒==2: (1)gR v =,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0,汽车出于完全失重状态;(2)gR v <≤0,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mg F N ≤<0。

(3)gR v>,汽车将脱离桥面,出现飞车现象。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一、两种对立学说(了解)1.地心说:(1)代表人物:托勒密;(2)主要观点: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2.日心说:(1)代表人物:哥白尼;(2)主要观点:太阳静止不动,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二、开普勒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此定律也适用于其他行星或卫星绕某一天体的运动。

(结论:近日点速度大于远日点速度)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R 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即k k Ta ,23=值是由中心天体决定的。

通常将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的轨道近似为圆,则半长轴a 即为圆的半径。

三、万有引力定律1.月—地检验:①检验人:牛顿;②结果: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都是同一种力。

2.内容: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m 1和m 2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表达式:221r m m GF=,).(/1067.62211引力常量kg m N G⋅⨯=-4.使用条件:适用于相距很远,可以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也可用此公式计算,其中r 指球心间的距离。

5.四大性质:①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②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