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06-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培训资料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ppt课件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引导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方向,从而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结 构。例如,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传统产业布局可以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29
05 货币政策与财政 政策
2024/3/23
30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
2024/3/23
33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 资产价格渠道:通过影响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进而影响 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
2024/3/23
34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
保持物价稳定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 胀或通货紧缩趋势。
2024/3/23
37
财政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乘数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多倍增加,税收减少也 会导致国民收入多倍增加。
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可能导致私人投资减少,因为政府借款 会增加市场利率并减少可用于私人投资的资金。
2024/3/23
38
财政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 自动稳定器作用:累进税制和失业保 险等制度具有自动稳定经济波动的作 用。
结构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 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
2024/3/23
19
通货膨胀定义、类型及影响分析
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实 际购买力,导致消费者和 企业减少储蓄和投资,从 而影响经济增长。
2024/3/23
(NEW)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答: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 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在图1-4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 ),纵轴代表价格水平( ), 代 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 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 代表长期总供给曲 线。最初,经济在 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均衡的价 格水平为 。这时 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 上,所以, 代表充分就 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在短期内,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 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 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
(1)经济增长模型
主要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各国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原因;经济起飞的 原因;分析投入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如何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
(2)经济波动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解释物价水平与产出的决定与波动。
总供给水平: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经济能够生产的产出量。
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一条垂直的直线。
4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答: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或国民收入波动,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 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是指 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 持平、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 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内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 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 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 动量高度,进入繁荣。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 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 指标的波动。
2024版年度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CHAPTER1 2 3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
宏观经济学定义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持,指导国家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学重要性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经济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宏观经济学概述多恩布什与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生平简介著名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学有深入研究。
多恩布什主要贡献提出货币主义理论,强调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作用。
多恩布什学术影响其理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多恩布什货币主义理论。
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习方法建议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货币主义理论、政策实践等模块。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经济政策动态。
030201本课程目标与结构CHAPTER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NI )居民个人从各种来源获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
个人收入(PI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03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应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1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增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
02经济增长政策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
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失业类型与原因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原因涉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产业结构调整等。
通货膨胀类型与原因包括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货币型通货膨胀等,原因涉及总需求过度、成本上升、货币超发等。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长期内二者并无必然联系。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第10版教材下载及考研视频网课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第10版教材下载及考研视频网课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目录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郑炳老师讲授的完整课程】【共41课时】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网授精讲班【王志伟老师讲授的部分课程】【共28课时】电子书(题库)•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9小时高清视频】•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看部分内容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总体经济的运行,具体包括: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就业机会的变化;经济波动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政策——政府能否、以及如何干预经济,改善经济的运行。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第二,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
第三,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圣才出品】

第6章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6.1复习笔记一、通货膨胀和失业1.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统计资料提出来的,用来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取舍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一种反向关系: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
如图6-1所示,菲利普斯曲线(PC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图6-1菲利普斯曲线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如图6-1所示,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菲利普斯曲线的代数表达式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工资膨胀率随失业率增加而递减。
令t W 表示本期工资,1t W 表示下期工资,工资膨胀率(名义工资增长速度)w g 定义为:1t tw tW W g W +-=令u *表示自然失业率,可以写出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w g u u ε*=--其中,ε衡量工资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
该方程描述的是: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即当u u *>时,工资下降。
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工资上升。
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差u u *-,称作失业缺口。
为了考察相对于上期水平的本期工资水平,根据工资膨胀率的定义有:()11t t W W u u ε*+⎡⎤=--⎣⎦为使工资上涨超过上期水平,失业率必须降至自然失业率以下。
2.政策性替代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石,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
如果能够容忍高通货膨胀率就可以拥有较低的失业率;另外也可以通过高失业率来维持低通货膨胀率。
湘潭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多恩布什第十版)-第6章

16
图6-5 1961-1969年美国的通胀与失业
Copyright 2007 Business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Macroeconomics Lecture by zhuoyue
17
6.3 滞胀、预期通货膨胀及附加通货膨胀 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数据并不符合简
滞
胀
滞胀指的是高失业(即停滞)与高通货膨胀 同时存在。如图6-7中的S点。 滞胀是如何产生的?
一旦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预期的短期菲 利普斯曲线上,衰退将实际通货膨胀推到低 于预期通货膨胀的水平,但通货膨胀的绝对 水平仍保持在高水平。
Copyright 2007 Business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Macroeconomics Lecture by zhuoyue
Copyright 2007 Business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Macroeconomics Lecture by zhuoyue
21
图6-7
通货膨胀预期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22
Copyright 2007 Business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Macroeconomics Lecture by zhuoyue
12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 长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失业率越高,工资膨 胀率则越低。换言之,工资膨胀率与失业率 之间存在着替代取舍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工资膨胀率随失业率增加 而递减。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内容简介本章为导论性章节,简单介绍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描述宏观经济的模型——特长期、长期和短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概括为三类模型予以介绍。
对于本章内容,学员作简单了解即可,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未在本章出过相关考题。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GDP和GNP[中山大学1999研;北京大学2011研]答:(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既定时期中,一国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它包括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等。
其中每种产出都以其市场价格计价,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加在一起就得出GDP。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等于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作为本国生产要素的净报酬。
(2)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GDP=GNP-NFP。
2名义GDP[中山大学2002研]答:名义GDP指在既定时期中,以该时期的价格计价的,或者有时表示为以现值美元计价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即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失业)【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失业)【圣才出品】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失业的解剖1.失业的含义和特征(1)劳动⼒的概念劳动⼒指那些正在⼯作的⼈和积极寻找⼯作的⼈。
劳动⼒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重要的作⽤。
劳动⼒的增长率和劳动⽣产率的提⾼决定了⼀个社会潜在国民收⼊的增长率。
(2)失业者失业者指在⼀定年龄范围内,有⼯作能⼒,愿意⼯作并积极寻找⼯作⽽未能按当时通⾏的实际⼯资⽔平找到⼯作的⼈。
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数占劳动⼒总数的百分⽐,公式表⽰为:公式中的劳动⼒总数是指失业⼈数和就业⼈数之和。
注意要点:①年龄规定以外的⽆⼯作者不是失业者。
②丧失⼯作能⼒者不计⼊失业者。
③在校学习的不计⼊失业者。
④由于某种原因不愿⼯作或不积极寻找⼯作的⼈不计⼊失业者。
⑤有些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作者,没有被计⼊失业者。
(3)失业的五个关键特征对于了解失业意味着什么,以及对它可以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失业的五个关键特征是关键性的。
①在以年龄、种族或经历划分的组别中,各组之间的失业率差别很⼤。
②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很⾼。
就业与失业的流进流出量⾼与就业或失业⼈数有关。
③在这种流动中,有很⼤⼀部分是周期性的:在衰退期间解雇与离开的多,⽽在繁荣期间⾃愿辞职的多。
④在任意⼀个给定⽉份中,失业的⼤多数⼈只是暂时处于失业状态。
⑤⼤部分失业由那些将会长期失业的⼈⼝构成。
2.失业后备军(1)搁置的含义搁置是由“对⼯⼈没有偏见”的雇主提出,指连续长达或预期长达7天以上并且不付薪⽔的停职。
搁置⼀般因为⼯作暂时短缺,因⽽在遣散雇员时告诉他们企业⽬前的困境,并承诺⼀旦企业需要⼈⼿就召回他们。
搁置不等于解雇,因为解雇⼀般指雇佣关系的永久性断绝。
事实上,许多企业都在寻找替代搁置的办法,这些办法包括:⾃愿减少⼯资⽅案;⾃愿减少⼯作时间;以及雇佣在经营萧条时企业本可以不雇⽤的临时⼯、半职⼯等“保护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加预期的Phillips曲线
▪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原始的Phillips为什么失灵了?
▪ 仅通过u*的变化能否解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工资变动率)70年之后 的变动态势?
gw(uu*)
gW
▪ 仅通过u*的变化来解释失业率 与通货膨胀70年之后的变动态 势,则需要假定u*大幅度上升
▪ 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变量,预期 通胀率。因为人们最关心的还 是工资的实际增长率。
gw(uu*)
gp
Y Y*
? gwe(uu*)
gp
Y Y*
总供给曲线_拓展
▪ 把第一步、第二步的结果带入到Phillips曲线
g p gW
Y*Y (uu*)
Y*
gw(uu*)e
g p (Y Y*) e 其中
Y *
▪ “新的”总供给曲线
gpPtP tP 1t1(YY*)e
Pt
Pt1(1e) Pt1(Y Y*) Pt Pte Pt1(YY*)
▪ 如何较好地解释总供给曲线?经济学家的意见很 不一致。
▪ (名义)工资黏性模型(sticky-wage model ) ▪ 不完全信息模型(imperfect-information model) ▪ (名义)价格黏性模型(sticky-price model)
▪ (名义)工资黏性模型。
实际工资
逆周期?
▪ 当劳动力市 场未实现 (偏离)充 分就业均衡 时,工资是 否与失业率 相关?
Phillips曲线_提出
▪ Phillips教授在其 1958年的论文中提出 了,现在称之为的 Phillips曲线
▪ Phillips曲线的表达式
gw(uu*)
▪ Phillips曲线的经济含 义如下: ▪ 实际失业率超过自 然失业率,工资下 降;反之工资上升 ▪ 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工资与失业无关。
▪ 假定工人无法确认工资水平变动是源于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还是自 身工资水平的相对上升。
▪ 如果是前者,工人不会提供更多劳动;如果是后者,工人应提供更 多劳动。
▪ 由于存在不完全信息,工人只好折中处理,多工作一点。 ▪ Lucas在市场出清(理性预期)的分析框架内揭示了在短期内存在
Phillips曲线。
YY*(uu*)
Y
e ( u u * )
供给方面的冲击
▪ 供给冲击:造成(短期)供给曲线平移的扰动。
▪ 最常见的是石油涨价冲击。
价 格 水 平
P
Y*
产量 Y
供给方面的冲击
▪ 有利的供给冲击:造成供给曲线平移的扰动。
▪ 技术进步。
价
价
格
格
水
水
平
平
P
P
Y*
产量 Y
Y*
产量 Y
推导总供给曲线的其他版本
u* u1* u
realwagew p grealwagegwgp grealwagegw e
附加预期的Phillips曲线
▪ 原始的Phillips曲线就可以变为
gwe(uu*) gwe(uu*)
gW
▪ 如果u*不变,预期通货膨胀发 生变化,比如增加,Phillips 曲线将会如何变化?
▪ 如果u*也发生变化,比如提高, Phillips曲线将会如何变化?
Y*
产量 Y
供给函数与菲利普斯方程式
P t P teP t1(YY*)
Pt
Pt e
1
(Y
Y *)
其中= 1 Pt 1
YY*(Pt Pte)
e(uu*)
从含供给冲击的供给函数与菲利普斯方程式
P t
P te
1(YY*)
P t P t 1 P te P t 1 1 (Y Y * )
e
▪ 两点补充:为什么不经常调整工资和价格?(协调问题,菜单成本理论)
厂商为什么不和失业者谈判?(内部人-外部人模型,效率工资理论)
总供给曲线_推导
▪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其核心是通过Phillips曲 线寻找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具体 步骤如下:
gw(uu*)
gp
Y Y*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_第一步
▪ 请大家练习
移动后
u*
u
移动前
▪ 滞胀(stagflation ):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
预期Phillips曲线与数据的吻合
▪ 发展后的Phillips曲 线是否与实际比较吻 合
▪ 我们采用简单的适应 性预期,即
e t1
▪ Phillips曲线就可以 变为
gwt1(uu*)
预期Phillips曲线_发展
总供给曲线拓展前后的对比
▪ 拓展后
Pt Pt1(1e)Pt1(YY*) PtePt1(YY*)
▪ 拓展前
Pt Pt1(1(YY*)) Pt1Pt1(YY*)
▪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人们
对价格的预期发生变化, 价
短期总供给曲线将会平移。
格 水
平
▪ 比如,预期价格下降,短 P 期总供给向下平移;反之,
向上平移
▪ 总供给曲线本质是描述了经济体的价格调整机制
P tP t 11(YY *) P tP t1P t1(YY*)
▪ 在时期t,Pt-1可视 为常数,如果产出
水平低于潜在产出 水平,pt则会下降
价 格 水 平
P
Y*
产量 Y
总供给曲线_拓展
▪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其核心是通过Phillips曲 线寻找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具体 步骤如下:
Phillips曲线_作用
▪ 新凯恩斯主义的解释:工资交错调整
▪ 出发点:劳资双方是合同关系,工资等不可能随时调整,比如每年 调整一次;而且分两批调整,A批是每年1月、B批是每年7月。
▪ 假定2011年10月,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工资将会如何调整?
W*
?
w0 2011.10
2012.1
2012.7
时间
Phillips曲线_作用
uu* N*N N*
gw
Wt1 Wt Wt
W t1
Wt
gwe(uu*)
WN
WN
W N
Wt1Wt e(N*N)
Wt
N*
N*
产量,收入
Phillips曲线_作用
▪ Phillips曲线的理论含义:为什么工资是黏性的 ▪ 主要有两类解释: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
▪ 新古典主义的解释:不完全信息
▪ 总量生产函数 Y L
▪ 假定工资水平为W,则(总)边际成本为 mc W
▪ 定价(企业利润最大的价格是多少)
▪ 竞争性市场 p mc W
mc
▪ 非竞争性市场 p
1
1 Ed
p (1 z)W a
g p gW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_第二步
▪ 失业率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Okun定律
▪ Okun定律 YY*(uu*) 其 中 2
W ,PZ W] L DZ YZ
P
P
▪ 这个模型是否与实际吻合?
课后作业
▪ 这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难点,希望 大家能够课后多花点时间复习这部分。
▪ 概念题 1 、3、6;技术题 2
宏观经济学
第6章 总供给:工资、 价格与失业
自然失业率_提出问题
▪ 经济增长理论假定充分就业。
W
▪ 劳动力市场 出清;工资 水平与失业 W*
无关。与什 么有关?
S
D
L*LΒιβλιοθήκη ▪ 充分就业是否意味着没有失业?
▪ 模型中没有失业;观察到的失业都是摩擦失业。
Phillips曲线_引入
▪ 自然失业率是我们考察失业率的一个基准,实 际失业率的波动要比自然失业率大的多。
Phillips曲线_作用
▪ 在上个世纪70年代 以前,原始的 Phillips曲线与实 际比较吻合
▪ Phillips曲线的政策含义: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石
▪ 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兼得,但至少可按需取舍。 ▪ 短期的替代关系。 ▪ 在短期内是相当平坦的。
Phillips曲线_发展
▪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原始的Phillips曲线与实际不再吻合
Y*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 把第一步、第二步的结果带入到Phillips曲线
g p gW
Y*Y (uu*)
Y*
gw(uu*)
gp
(Y Y*) Y*
g p (Y Y *)
▪ 求得的总供给曲线是
其中 Y *
gp
Pt Pt1 Pt1
(YY*)
P tP t 11(YY *)
总供给曲线的性质
▪ 发展后的Phillips曲线与原始的Phillips曲线的关系:
▪ 前者不是对后者的否定,而是把其作为一个特例,进而把其一般化
▪ Phillips曲线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 适应性预期:根据过去预测现在和未来;Friedman和Phelps做出 了开创性贡献。
▪ 理性预期:改变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到 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