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吸收课件
化工原理吸收教学课件PPT

5.1.1 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一、均相物系的分离
均相混合物的分离,首先要设法制造另外一个相,
使得物质从一个相转移到另外一相。
根据不同组分
某种过程
均相物系
两相物系
在各相中物性 的差异,使某
组分从一相向
实现均相物系的分离
另一相转移: 相际传质过程
相际传质过程
均相物系分离
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浓度差
5
分离
均 相 混 合 物 非 均 相 混 合 物
动量传递 三传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在浓度差、温度差、压 力差等推动力作用下,物质从 一处向另一处的转移过程。包 括相内传质和相际传质两类。
利用某种性质差异
方法 加 加入 入能 另量 外一种分 物离 质剂 作为 加场,如浓度场、电 温场 度、磁场
4
13
5.1.7 吸收操作的分类
按被吸收 组分数目
单组分吸收
多组分吸收√ 气体混合物 液体
气体 吸收
按吸收有无 化学反应
按溶质组 成的高低
按吸收的 温度变化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低浓度吸收
高浓度吸收√
等温吸收
非等温吸√收
溶质A S
惰性组分B 吸收剂
相界面
本章只讨论单组分、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过程 的有关原理和计算。
ExA p*A
y*Ap*A/ pxAE/ p
p*A ExA
∴
mE p
y*A mxA
26
在低浓度气体吸收计算中,通常采用基准不变
的比摩尔分数Y( 或 X)表示组成。
由yA*mxA
得
YA* 1YA*
mX*A 1 X*A
(八下第四章)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考情分析+知识点+真题)—浙教版九年级中考一轮同步复习课件

根冠: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输送,内 部细胞小、 排列紧密。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长约 1-3 毫米。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 质浓,排列紧密、根的结构密。分裂能力强,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细胞 ,进而形成根的各部分结构。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伸长区
D.
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危害: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写出两个)(3) 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答案】 (3)① (2)清淤时,技术人员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养土或绿色肥料。
A. 根冠 区
C. 伸长区
B. 分生 D. 根毛区
【答案】B
例2:(20年湖州卷)21. 小明观察了海带、睡莲、银杏和蕨四种
植物,设计了右侧的检索表。
(3)银杏是湖州市的市树。长兴小浦镇生长着许多树龄千年以
上的银杏。银杏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答案】根毛区
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①细胞壁薄;②细胞质少;③液泡大
2、根毛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例4:(20年宁波卷)23.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课件

子物质通过消化管壁进
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
为吸取。
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
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食 物
消 化 系
消化、吸取
循
环
细
系 运输 胞
统
统
解决问题:
为什么胆囊炎患者要少吃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一般含脂肪很高。而胆汁是用来分解 脂肪的,胆囊有炎症,不能更好的分泌胆囊汁, 这时如果摄入过高的油腻食物,必然会增加胆 囊的负担,引起一些不适症状。
第四章 人和动物的营养
消化和吸取的主要器官
《西瓜子历险记》
小明在吃西瓜的时候,一不谨慎将一粒西瓜子吞进了肚子,西瓜子的体 内历险开始了。
…… 出了龙潭又入虎穴,小西瓜子周围下起了酸雨,经过一阵酸雨的洗礼, 小西瓜子身边的伙伴有许多神秘地失踪了!小西瓜子的心攥成一团,它担心 自己也化成液体渗透进这红色的“地板”下。在这个过程中,小西瓜子与 一团令人恶心的液体混在一起,继续向下“漂流”。
1克脂肪酶
37℃
37℃
37℃
整块油点 油点细小而分散 被包裹的油滴
4号 3滴植物油 5滴“胆汁” 1克脂肪酶
37℃
无油点
增加了脂肪酶与脂肪微粒的接触面积 从而有利于人体对脂肪的消化。
消化作用
没办法,我喝 凉水都长肉!
营养物质的吸取
少量水和酒精
葡萄糖、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大部分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37℃
2号
3号
3滴植物油 3滴植物油
5滴“胆汁” 5滴蒸馏水
1克脂肪酶
37℃
37℃
4号 3滴植物油 5滴“胆汁” 1克脂肪酶(5滴蒸馏水)
37℃
1号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共39张PPT)

(2)根据运输方向: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 动运输。
影响物质出入细胞的因素
•【例2】 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 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 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多选)( )。
A.曲线O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 K+载体数量未达到 饱和且能量充足 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 K+过多,细胞大量排 出K+ 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 D.曲线BC、FG段的形成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关 思维导图:
•特别提醒 表中“高浓度”、“低浓度”是指运输的离子或小分 子本身的浓度,而不是它们所在的溶液的浓度。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入细 胞的方式 运输方向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低浓度→高浓 度 需要 消耗
主动运输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 是否消耗能量
不需要 不消耗
需要 不消耗
图例 小肠上皮细胞吸 O2、CO2、H2O、甘油、 红细胞吸收 举例 收葡萄糖、氨基 乙醇、苯等出入细胞 葡萄糖 酸、无机盐等
规律方法 坐标曲线题的解法 (1)理解纵坐标与横坐标表示的含义 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即纵坐标 随着横坐标的变化而变化。 (2)学会曲线中限制因素的判断 在曲线上升阶段,限制其增长的因素为横坐标 所表示的因子,如图中限制 EF段的因素为氧气的 相对含量;当曲线不再上升时,限制其增长的因 素需要从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如图中限制 FG 段的因素为载体数量 ( 内部因素 ) 和 温度(环境因素)等。
第四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

四.分布
毛细血管的构造和血-器官屏障:
1. 血-脑屏障机制(blood-brain barrier,BBB):① 脑组 织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相互连接很紧密,几无间隙; ② 毛细管周围被星形胶质细胞突紧密包绕;③脑间质液 中蛋白质浓度很低;④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含有ATP-依 赖性转运蛋白。 2.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①母体与胚胎的组织成分存在差别; ②胎盘自身的结构。 3. 其他屏障:血-眼屏障,血-睾屏障等。
精品课件
二.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因主动转运、易化扩散和膜动转运是外源化学物借助载体或 特殊转运系统而发生的跨膜运动,又被特殊转运(special transport)。 对于某些非脂溶性的、分子量较大的、不能通过被动转运方 式转运的环境化学物质。
特 主动转运
殊 转
易化扩散
运 膜动转运
精品课件
二.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精品课件
一.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
三、污染物——生物学污染物和化学污染物 食品可从多方面受污染—空气、水、土壤及其他的植
物。土壤和水中的天然有毒无机物被植物、禽畜和水生动物吸 收、积累,有的达到可引起人中毒的水平。受污染的饲料喂禽 畜后,可使其肉、蛋、奶含有污染物,这些都属于间接污染。 生长中的农作物或收获后贮放的农产品受微生物侵袭,在适宜 条件下可产生致病内毒素或外毒素。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 的农药、生长刺激素等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均会使食品含有残 留。食品贮存和包装用的容器和包装材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能 迁移到食物上。食品生产工艺过程污染物,运输、住宅、家庭 生活、娱乐活动、教育、医疗以及科研使用的有害化学物质都 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产生健康危害。
精品课件
第四章振动吸收的条件 ppt课件

➢ 谱带的强度:基频吸收的强度较大,
谱带强度
G I1I 1I2A L g1 TL g I0I kb
式中,A为吸光度或摩尔吸收系数,I0和I分别为 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T为透射比,b为样 品厚度(cm),k为吸收系数(cm-1)
影响谱带位置(位移)的因素
基团振动的特征频率可以根据原子间键的力常 数计算而得,但是基团和周围环境会发生力 学各电学的偶合,使力常数发生变化,并使 谱带位置发生变化。
➢ 诱导效应 ➢ 键应力常数 ➢ 氢键 ➢ 物质所在状态
诱导效应
具有一定极性的共价键中,随着取代基的电负 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静电诱导作用,引 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变化,并改变键的力常 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的效应称为诱导效 应。主要决定于取代原子的电负性或取代基 的总的电负性。
水的振动及相关谱带
➢ 不对称动 3756cm-1
➢ 对称振动: 3657cm-1
➢ 弯曲振动: 1595cm-1
官能团的特征频率
4000~2500cm-1
这是X—H(X=C,N,S等)的伸缩振动区。
OH的吸收出现在 3600~2500cm-1 ,游离氢
键的羟基在3600cm-1 附近,为中等强度的 尖峰;形成氢键,向低波数移动,羧酸羟基 的吸收频率低于醇和酚,吸收峰可移至
三、振动吸收的条件
振动的频率与红外光 光谱中的特定波长 的红外光的频率相 等
偶极矩有变化:在振
动过程中,原子间 的距离或夹角发生 变化,可能引起分 子偶极矩的变化, 并产生一个稳定的 交变电场,其频率 等于振动的频率, 该电场与相同频率 的电磁辐射相互作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共54张

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1)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 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2)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选择性。
3.结论
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是 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 水分子自由通过, 一些 和离子 也小可分以子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
和 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思维激活5] 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在不 同生长发育时期要施用不同的肥料,试分析其中的生 物学原理? 提示 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若再使外界溶液 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思维激活3] 实验中共涉及三次显微镜观察,其中第一次观察的目 的是什么?
提示 观察正常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状态,以便与处理后的状 态形成对照。
[思维激活4] 已知K+、NO能透过半透膜,若该实验选用一定浓度 的KNO3溶液,滴加KNO3溶液后持续观察一段时间,细胞会发生怎 样的变化?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吸水、细胞膨胀,但不会涨破
细胞吸水、失水平衡
3.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实验过程
①制作装片: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 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②滴加质量浓度为
0.3g/mL的蔗糖 溶液,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液泡
的大小变化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③滴加 清水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和原生质层的 位置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由于半透膜内为质量分数为30%的淀粉溶液,膜外为 蒸馏水,膜内浓度高于膜外浓度,水分子由膜外进入膜内,淀粉溶 液浓度降低,可用曲线乙表示,A选项错误。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 的速率由膜内外两侧的浓度差决定。由于水分子不断进入半透膜内, 两侧的浓度差越来越小,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也逐渐下降, 可用曲线乙表示,B、D选项正确。随着水分子的进入,玻璃管内 的液面高度逐渐上升,可用曲线丙表示,C选项正确。 答案 A
第四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第四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学区公开课课件学区公开课课件飞云镇中学王秀云学区公开课课件番茄鲜虾鸡蛋饼历险记讨论1: 讨论鸡蛋饼在被消化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消化器官?讨论2 :有哪些讨论器官分泌液体帮助消化学区公开课课件消化系统消化道食物经过的通道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食物经过的通道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促进消化学区公开课课件口腔咽消化道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学区公开课课件口腔咽唾液腺消化道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脏胃腺胰腺肠腺消化腺消化系统学区公开课课件小明同学早上起得比较时间紧迫,迟,时间紧迫,他吃鸡蛋饼是狼吞虎咽,饼是狼吞虎咽,不久后感觉胃有点不舒服,觉胃有点不舒服,这是什么原因呢?么原因呢?学区公开课课件鸡蛋饼(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主要鸡蛋饼(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大类? 七大类? 糖类须消化后被吸收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粗纤维不能被消化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学区公开课课件消化:消化:食物(大分子物质) 食物(大分子物质)分解小分子化合物 (身体利用) 身体利用)相同类型的食物消化速度与什么有关?相同类型的食物消化速度与什么有关?学区公开课课件食食物的消化过程淀粉蛋白质肪脂液口腔咽食道腺唾液腺食液腺消化系统液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学区公开课课件食物的消化过程学区公开课课件糖类唾液肠液、肠液、胰液葡萄糖蛋白质胃液肠液、肠液、胰液氨基酸胆汁肠液、肠液、胰液甘油+脂肪酸甘油脂肪酸学区公开课课件讨论:讨论: 1、哪些器官具有消化功能?、哪些器官具有消化功能?为什么它们具有消化的功能?为什么它们具有消化的功能? 2、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为什么?为什么?学区公开课课件思考:思考:食物经消化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呢?食物经消化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呢?吸收: 吸收当食物消化后,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学区公开课课件读图讨论小肠绒毛小肠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相适应?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肠腺学区公开课课件水、无机盐和少量酒精水、无机盐、无机盐、维生素、维生素、葡萄氨基酸、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少量水、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是吸收主要的场所学区公开课课件学以致用学了今天的知识,学了今天的知识,请你说说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学区公开课课件巩固练习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 1.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1.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 2.人体消化系统中, 2.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壁的粘膜层向肠腔形成的小肠绒毛绒毛状突起结构是_____________ 绒毛状突起结构是_____________ 3、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 ______、______、甘油和脂肪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区公开课课件4、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剂(S)
吸 收 塔
吸收尾气 (A+B)
吸收液(A+S)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2、吸收操作的用途:
(1)分离混合气体 获得一个或几个组分 , 例如石油馏分裂解生产出来的乙烯、丙烯等。
(2)净化气体 一类是原料气的净化,即除 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如合成氨原料气脱 H2S、脱CO2等;另一类是尾气处理和废气 净化以保护环境,如燃煤锅炉烟气,冶炼废 气等脱除SO2,硝酸尾气脱除NO2等。
物理吸收:吸收过程溶质与溶剂不发生显著 的化学反应,可视为单纯的气体溶解于液相 的过程。如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用水吸收乙 醇或丙醇蒸汽、用洗油吸收芳烃等。 化学吸收:溶质与溶剂有显著的化学反应发 生。如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 碳、用稀硫酸吸收氨等过程。化学反应能大 大提高单位体积液体所能吸收的气体量并加 快吸收速率。但溶液解吸再生较难。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气体的溶解度
在温度和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平衡时的气、液相组成具有一一 气体的溶解度 对应关系。 平衡状态下气相中溶质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与之 对应的液相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这时 溶液已经饱和,即达到了它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也就是指 气体在液相中的饱和浓度,习惯上以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液 体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也表明一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 达到的极限程度。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溶液的浓度随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增 加。如果要使一种气体在溶液中里达到某一特定的浓度,必须 在溶液上方维持较高的平衡压力。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下降则气体的溶解 度增高。
0 oC 10 oC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500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0
20
40
60 80 pNH3/kPa
100
120
20
100
120
在相同条件下,NH3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SO2 大得多。 用水作吸收剂时,称 NH3 为易溶气体,SO2为中等溶解气体,溶解度更 小的气体则为难溶气体(如O2 在 30℃ 和溶质的分压为 40kPa 的条件下, 1kg 水中溶解的质量仅为 0.014g)。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4.2.3溶剂选择
T ↓、p↑, 有利于吸收;T ↑、 p ↓ ,有利于解吸
吸收剂应具有的特点: 溶解度大,不易挥发,减少溶剂损失,避免在气体中 引入新的杂质 敏感性好、选择性高、粘 度:低(利于传质及输送) 发泡性:低(以免过分限制气速而增大塔的体积) 腐蚀性:低(减少设备费和维修费) 安全性:好(避免易燃易爆) 经济性:易得到、易再生
相界面 xi
液相主体
气体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概述
吸收质或溶质:混合气体中能溶解 的组分,以A表示。 惰性气体或载体:不能溶解或难溶 组分,以B表示。 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 以S表示。 吸收液:吸收操作后得到的溶液, 主要成分为溶剂S和溶质A。 混合尾气 吸收尾气:吸收后排出的气体,主 (A+B) 要成分为惰性气体B和少量的溶质A。 吸收过程在吸收塔中进行,逆流操 作吸收塔示意图如右所示。
第四章 吸 收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4.1吸收操作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吸收的概念: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 所选择的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而分
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吸收
操作时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 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从而实现混 合气体的分离。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概述(Introduction)
•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 相界面上溶解、在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 差推动的传质过程。
吸收剂 y x yi 气相扩散 液相扩散 气相主体 界面
1. 对同一溶质,在相同的气相分压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2.对同一溶质,在相同的温度下,溶解度随气相分压的升高而增大。 加压和降温有利于吸收操作,反之,减压和升温有利于解吸操作。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4.2.2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如果把氨气和水共同封存在容器中, 令体系的压力和温度维持一定,由于 氨易溶于水,氨的时候进多出少。水 中溶解的氨量越多,浓度越大,氨分 子从溶液逸出的速率也就越大,直到 最后,氨分子从气相进入液相的速率 便等于它从液相返回气相的速率,氨 实际上便不再溶解进水里,溶液的浓 度也就不再变化,这种状态称为相际 动平衡,简称相平衡或平衡。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3)制取成品。 用吸收剂吸收气体中 某些组分而获得产品。如硫酸吸收SO3 制浓硫酸,水吸收甲醛制福尔马林溶液, 用水吸收氯化氢制盐酸等 。 (4)废气处理、尾气回收。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单组分吸收:混合气体中只有单一组分被液 相吸收,其余组分因溶解度甚小其吸收量可 忽略不计。 多组分吸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被吸 收。
非等温吸收:体系温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吸收 过程。 等温吸收:体系温度变化不显著的吸收过 程。
4.2吸收操作分类及吸收剂的选择
溶质A 气相 惰性气体B 溶质A 液相 吸收剂S
4.2.1吸收操作分类
1. 根据溶质与溶剂是否反应:物理吸收和化 学吸收
2. 根据被吸收溶质的数目:单组分吸收和多 组分吸收
3. 根据热效应:非等温吸收和等温吸收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气体溶解示意图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溶解度曲线: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平衡时溶质在气相和液 相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
1000 溶解度/[g(NH3)/1000g(H2O)]
0 oC 10
oC
250 溶解度/[g(SO2)/1000g(H2O)] 200 150 100 50 0 40 60 80 pSO2/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