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计划

合集下载

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计划管理第三章生产调度管理第四章生产计划与调度监督管理第五章其他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车间及相关职能部门。

第三条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应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任务分配、生产调度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四条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生产能力、资源供应等因素进行统一协调。

第五条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应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实施。

第六条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第七条领导班子应高度重视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加强领导、沟通和决策,保证生产计划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生产计划管理第八条生产计划管理应根据企业的产能、资源状况、销售订单等因素进行制定。

第九条生产计划管理应从长期、中期和短期进行规划,确保生产能力符合市场需求。

第十条生产计划制定应综合考虑企业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和风险控制等因素,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生产计划。

第十一条生产计划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并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检查。

第十二条生产计划应及时修订和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

第十三条生产计划应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三章生产调度管理第十四条生产调度管理应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任务,合理安排生产资源,确保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

第十五条生产调度管理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合理安排工序、人员和设备,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十六条生产调度应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进行统筹安排,避免过度或不足的产能利用。

第十七条生产调度应及时跟踪生产进度,及时处理生产中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第十八条生产调度应加强与生产现场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工艺问题和设备故障。

第四章生产计划与调度监督管理第十九条生产计划与调度监督管理应由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生产计划--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第一节讲义2

生产计划--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第一节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职业培训教育网 职业人的网上家园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第四章第一节讲义2
生产计划
M i =M j ×w i
式中:M i ——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M j ——以假定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
w i ——第i 种产品占产品总产量比重。

【例6】某机械加工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各产品在钻床组的台时定额及计划产量如表4—2所示。

设备组共有钻床16台,每台钻床的有效工作时间为4 400小时,试用假定产品计算钻床组的生产能力。

[答疑编号2559040106]
解:详细计算及结果见表4-2。

表4-2 假定产品法生产能力计算表
二、生产计划的概念与指标
(一)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运作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任务的计划和对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

优化的生产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利于充分利用销售机会,满足市场需求。

(2)有利于充分利用盈利机会,实现生产成本最低化。

(3)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第4章 生产规划

第4章 生产规划

可用资源
生产计划大纲 图4-1 生产规划功能
4.3 生产规划大纲的编制方法
信息收集 (1) 计划部门的信息:包括销售目标和库存目标,均以金额表示。 (2) 市场部门的信息:包括各时段产品的销售预测(以产品数量表
示)。 (3) 产品研发部门的信息:确认新产品设计的可能性,包括资源清单
和专用设备要求。 (4) 生产部门的信息:主要为资源可用性,如可用劳动力、可用机时
订单
生产规划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11月 100 310 110
12月 100 300 110
全年 1200
1320
3. 其他方法
实际运作过程中有采用数学方法,如线性规划、 线性决策规则、回归分析模型、仿真、搜索决 策规则等。
线性规划的运输方法
例:假设生产手机的生产过程包括4个主要工 序:贴片、测试、压制、成型。在过去6个月 中,在一条生产线上,有9个不同型号使用上 述生产制造设备,在这4个工序中用了47000 个直接工时,完成了这种系列产品5800 部手
机。生产计划大纲中下两个季度的计划为 7000部手机。
表4-12 能力计划系数法资源清单
计算步骤:
(1) 把年预测销售量1200辆按月平均分布,每月为100辆。 (2) 计算期初库存
期初库存=当前库存一拖欠订单=500-300=200辆 (3) 计算库存变化
库存变化=目标库存-期初库存-100-200=(-100)辆(库存减少) (4) 计算总生产需求
总生产需求=预测数量+库存变化=1200+(-100)=1100辆 (5) 把总生产需求量按时间段分配在整个计划展望期内,所得到的生

第四章 需求管理与总体生产计划.

第四章 需求管理与总体生产计划.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产值指标: 商品产值、总产值、净产值 出产时间
4.3 生产能力
1)、 生产能力的概念
生产能力, 是指企业的设备与设施(固定资产), 在一定时期内, 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 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 量。这是国内常用的生产能力的概念。
企业类型 汽车制造业
尤其是与生产管理相关的问题,例如: ·可以较好地使用和控制生产能力; ·可以恰如其分地设置用户的交货期, 得用户的信任; ·可以改进物流的运输和库存, 等等.
• 需求管理与主生产进度计划(MPS)
需求管理与MPS之间的交往非常频繁、内容非常详 细。对MTS、ATO和MTO三种类型,需求管理的内 容也有很大不同。
法、假定产品表示法、 生产时间表示法。
仓储服务公司
网球俱乐部
10
Demand 820 775 680 655 750 802 798 689 775
0.1 820.00 820.00 815.50 801.95 787.26 783.53 785.38 786.64 776.88 776.69
0.6 820.00 820.00 820.00 817.30 808.09 795.59 788.35 786.57 786.61 780.77
11
789 856.67 866.50
12
844 867.00 854.83
描点绘图,可以比较当n=3,n=6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对于简单滑动平均预测方法,关键是选择移动时间区间的大小,即n的 大小。
n的大小的选择与预测者要求的适应性有关。如果管理者追求稳定性 n的值应该选择大一些,如果管理着的目标是体现响应性,则应选择小 一点的n。

综合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

综合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

1500 400
4
1600 1500
月产量
10000
生产计划与控制(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西南科技大学
8
4.1 综合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
2、时间:综合生产计划的计划期通常是“年”,因此也叫 年度生产计划或年度生产大纲。
使用计划的时间单位是:月、季度等
3、人员:综合生产计划可以用几种不同方式考虑人员安排 问题:
生产计划与控制(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西南科技大学
4
4.1 综合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
1、综合生产计划的输入: ①资源:人力、设施设备等 ②预测:需求预测、现在订单、未来库存计划、采购环节信 息等 ③成本:库存成本、缺货成本、人员变动成本(招聘、解 雇)、加班增加成本等 ④劳动力变化的政策:转包、加班、库存量变化、缺货等
第四章 综合生产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的概念?与主生产计划 的区别?
综合生产计划的策略?综合生产计划 的相关成本构成?
直观试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不同 策略下成本比较?
运输表法的基本思想和过程?
4.1 综合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 4.2 综合生产计划直观试算法 4.3 综合生产计划的运输表方法
生产计划与控制(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2月 15000 30000
3月 20000 30000
生产计划与控制(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西南科技大学
7
4.1 综合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 例:某自行车厂的主生产计划
周次
C型产量(辆) D型产量(辆) R型产量(辆)

第四章2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mrp

第四章2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mrp

因此,可用线性规划法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
线性规划法年度计划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n
Z c j x j max
j 1
n
aij x j
bi (i
1,2,...,m)
j1
xj 0
( j 1,2,...,n)
Xj 产品j产量,Cj 产品j的单件利润,aij:生产单件产品
j所需资源i的数量,bj:企业所有资源i的总量
机械加工投入提前期 毛坯出产提前期 毛坯投入提前期
成批生产方式的在制品定额的计算方法
成批生产的在制品定额计算方法与大批 量生产类似,
Z车间=N×n
N=T/R
T—生产周期 n-批量 N-平均日产量 R —生产间隔期
四、物料需求计划MRP
概念:将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转化为零、部 件的 生产进度计划和原材料(外购件)的订货 计划。
D出—同一工艺阶段的出产提前期 T —该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
②出产提前期(两工艺阶段之间): D前出=D后入+T保
式中: D前出:前一工艺阶段的出产提前期 D后入:后一工艺阶段的投入提前期 T保:两工艺阶段之间的保险期
毛坯生产周期 保险期 机械加工生产周期 保险期 装配生产周期
装配投入提前期
机械加工出产提前期
第四章2生产计划与生产 作业计划mrp
2021/5/22
一、生产计划的内容与层次
1、生产计划内容: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的品种、质 量、产量、产值、进度
2、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销售计划
3、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生产的种类、规格、型号 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生产的品级、合格率、报废率 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的生产数量 产值指标 — 产品生产所对应的货币价值

第四章主生产计划

第四章主生产计划
(2)输出关键工作中心各时段的负荷 (3)能力——负荷平衡
28
§4.6 MPS的输出
? 报表形式 ? 甘特图 ? 车间作业计划等
29
习题
产品提前期:1 批量规则=10的倍数 安全库存=5
需求 时段 过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毛需求量
10 11 22 13 14 20 16 21 18 19
20 25 20 25 20 22 35 20 28 25
毛需求量
20 25 20 30 20 30 35 25 30 20
计划收到
10
预计可用库存 16 6 11 11 11 11 11 6 11 11 11
净需求量
24 14 24 14 24 29 24 24 14
计划产出
30 20 30 20 30 30 30 30 20
表4.2 MPS报表
物料ID:TP4101 规格/型号 批量规则:倍数批量
计量单位:个 提前期:1天 批量基数:10
安全库存:5 计划时段:7天 需求时栅:3 计划时栅:7
需求 时段 过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预测量
15 30 15 30 18 30 32 25 30 20
订单量
净需求量NR
0 24
计划产出PR
0 30
计划投入POR 0 30
25
(3)依此类推,完成 MPS的编制。
物料ID:TP4101 规格/型号 批量规则:倍数批量
计量单位:个 提前期:1天 批量基数:10
安全库存:5 计划时段:7天 需求时栅:3 计划时栅:7
需求 时段 过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区1

第4章 综合生产计划 - 生产计划与控制 兰秀菊

第4章 综合生产计划 - 生产计划与控制 兰秀菊
4900 4850 4800 4750
时间 预测 正常 产出 加班 转包 期初 存货 延迟交货 成本计算 产出 聘人 存货 延迟交货 (元) 正常 加班 转包 期末 平均
1 200 280 0 0 0 80 40 0 560 0 0 0 40 0
2 200 280 0 0 80 160 120 0 560 0 0 0 120 0
三种策略的延迟交货成本比较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平准策略 调整工时 同步策略
同步策略
3600 0 0 400 460 400 4860
19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平准生产 调整工时 同步策略
0 1 2 3 4 5 6
9 10
员工人数不变,加班或减班改变工作时数 优缺:

提供员工稳定的工作 减少招聘和解聘费用 需求变动不是很大
制定综合生产计划的策略4
外包
工人人数固定,满足最小的需求预测量 超过部分外包 优缺点: 交货期与质量难控制 需求波动较大时,保持自身稳定的生产 能力
11
综合生产计划制定方案
30
四月 6000 5600 4000 600 1000
五月 5000 5000 4000 600 400
六月 4400 4400 4000 400
小结:综合生产计划的作用

总结:

1. 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产能规划 2.是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实现的基本计划 3.是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一月 3000 3000 3000
二月 3600 4000 4000
三月 5200 5200 4000 6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1企业生产计划是指对现存和潜在客户对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行管理,使其与组织现在和将来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相匹配。

企业生产计划的研究从需求管理开始
2需求管理问题
需求管理的任务是协调、控制各种需求的来源,从而有效地利用生产系统并按时发送货物。

企业要研究的需求有两个基本来源:独立需求和非独立需求。

需求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企业制定计划、甚至于是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依据。

3需求预测的内容及方法内容: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情况。

包括:一段时间内平均需求;需求趋势、季节性因素、周期因素、随机误差及自相关。

方法:常用的有时间序列和线性回归方法。

4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定义及联系
1、生产计划是对基于未来预测的意图进行的说明。

2、控制就是制定必要的措施和进行必要的变革使运营满足它的目标——由计划制
定的目标。

联系:越接近执行期,就越多关于控制的任务;离执行期越远,则有越多关于计划的任务
5生产能力含义
•从广义的生产经营角度上讲,生产能力通常被解释为是一个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产出量。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数量。

6生产能力计划的层次性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生产能力计划的意义也不同。

•企业副总经理关心的是企业内部各的总体生产能力的大小。

因为他要为实现这些总的生产能力而投入大量的资金。

•工厂的经理,则更关心全工厂的生产能力状况,他们必须决定如何以最优方式利用工厂的生产能力以满足预期的需求量。

•更低一层的一线主管最关心的是:在本部门的生产水平基础上,机器设备与人力资源结合的情况怎样?生产可达到多大产量?一线主管需要作出详尽具体的工作调度计划以满足每天的工作量。

7战略能力计划应注意的问题1、生产率与投资利用率问题2、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3、经验曲线4、生产能力柔性(柔性工厂、柔性生产过程、柔性工人
8生产能力规划的过程1决定生产能力大小的条件2、利用决策树评价评价不同规模的生产能力方案
9决定生产能力大小的条件
•1)运用预测技术预测每条独立生产线的产品的销售情况;
•2)计算为满足需求所投入的设备和劳动力数量
•3)合理配置可获得的设备与劳动力数量
10利用决策树评价不同规模生产能力决策的方案
确定生产能力方案有一条简捷的途径,就是决策树.决策树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问题,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决策树是一种通过图示;罗列解题的有关步骤以及各步骤发生的条件与结果的一种方法。

11总生产计划的定义
总生产计划又称为综合生产计划和生产大纲,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出内容、产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投资等问题所做决策的描述。

总生产计划并不具体制定每一品种的生产数量,生产时间,每一车间、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 主要目的是明确生产率、劳动力人数和当前库存的最优组合
12制定总生产计划所需的信息
公司外部信息:竞争者行为,现有原材料,外部能力(如分包商)经济状况市场需求量公司内部:当前生产力库存量现有劳动力生活中的活动
13总生产计划策略
编制总生产计划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处理非均匀需求。

市场需求的起伏和波动是绝对的,而企业内部组织生产又要均衡,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研究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14处理非均衡的需求有两种策略:
1.稳妥应变型
这种类型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即将预测的市场需求视为给定的条件,通过改变人员水平、加班加点、安排休假、改变库存水平、外协等方式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2.积极进取型
用稳妥应变型的思路来处理季节性需求或其他波动较大的需求往往需要花费较高成本。

与之相反,积极进取型则力图通过调节需求模式,影响、改变需求,调节对资源的不平衡要求来达到有效地、低成本地满足需求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
1)导入互补产品。

使不同的产品的需求“峰”、“谷”错开。

(2)调整价格,刺激淡季需求。

15总生产计划需要考虑的相关成本
总生产计划的目标是确定劳动力水平与库存量的最优组合,使计划期间内与生产相关的总成本达到最低。

基本生产成本,与生产率相关的成本,库存成本,延期交货成本是生产经理编制预算的依据。

16主生产计划的定义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要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

这里的最终产品,主要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完成、要出厂的完成品,它可以是直接用于消费的消费品,也可以是作为其他企业的部件或配件。

这里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在有些情况下,也可能是旬、日或月。

17物料需求的定义及解决的问题
所谓的物料需求计划,就是要制定这样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生产采购计划:外购什么、生产什么、什么物料必须在什么时候订货或开始生产,每次订多少、生产多少,等等。

物料需求计划要解决的是,与主生产计划规定的最终产品相关物料的需求问题,而不是对这些物料的独立的、随机的需求问题。

18线性规划法适用于:运输、生产任务的分配、生产计划安排和资源合理利用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当决策仅有两个变量时,可用图解求解,当决策有三个变量时,可用单纯形法求解等
19排程标准1、使完成时间最短。

2、使用率最大化。

3、在制造品库存量最小化。

4、使顾客等待时间最少。

此外,好的排程方法应是简单、清晰、易于理解、易于实行并有一定弹性和较为实际的。

因此,排程的目标是使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化并能满足一定生产目标。

20工作中心的工作排序
排程为将工作分配给工作中心提供了基础。

负荷是显示超负荷不足的一项生产能力控制方法。

排序是确定每一工作中心该做哪件工作的顺序
21调度工作的优先规则
优先规则为工作的排序提供了指导框架。

该规则特别适用于工艺导向的工作环境如诊所、印刷厂和制造车间。

优先规则试图使工作完成时间、系统中工作个数及工作延迟最小化,同时使设备利用率最大化。

最受欢迎的优先原则有:
先到先受服务。

到达工作中心的第一件工作首先操作。

最短的操作时间。

所需时间最短的工作首先操作并完成。

最早到期。

首先选择要求完工时间最早的工作。

最长的操作时间。

时间越长越大的工作往往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而应首先选择。

22关于工作排序的反思
没有一种排序规则在各种标准上都取得最优。

经验表明:
1、操作时间最短规则,一般是使工作流通时间最少和系统中平均工作数最少的最好办法。

其主要缺陷在于持续时间长的工作在优先顺序上被迫靠后而让持续时间短的工作先进行。

顾客可能对此不大清楚,因而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应适当作一些调整。

2、先来先受服务规则在许多标准上效果不佳,但也不是特别差的规则。

它在对待顾客的公平性方面有优势,这在服务系统中也是很重要的。

23约翰逊——贝尔曼法则
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计划人员应该合理规定各种产品在设备上的加工次序,使总的加工经历时间为最短。

约翰逊——贝尔曼法则就是一种在两台不同机床加工几种不同零件时寻求最优加工顺序的方法。

24服务作业排序方法之一安排顾客需求
这种方式就是根据不同时间内可利用的服务能力来为顾客排序。

在这种方式下,服务能力保持一定,而顾客需求被适当安排,以提供准时服务和充分利用能力。

通常有三种方法被使用:
预约、预订和排队。

25预约,预订及排队
预约:一个预约系统给予顾客特定的服务时间。

这种方法优点在于及时的顾客服务和服务人员的高效率。

医生、律师和汽车修理厂是使用预约系统提供服务的典型例子。

预订:预订系统类似于预约系统,但它常被用于顾客接受服务时需占据或使用相关的服务设施的情况,如,顾客预订旅馆房间、火车或飞机座位。

它的优点在于给予了服务管理者一段提前期来计划设施的充分利用,而且通常要求预付一定款额,这样可以减少约好不来的问题。

排队:一种为顾客排序的不太准确的方法是允许需求积压,让顾客排队等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