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西清徐民居砖雕》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4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4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4 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山西光村村居文化放异彩梁冬①光村位于吕梁山脉姑射峰东南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村落。

其美丽的村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五彩缤纷,耀眼夺目,获名光村。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11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②有着3000年辉煌历史的光村,经过历代村贤志士的不断创建与修葺,至20世纪40年代③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积淀,还体现于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门及城外的环城林。

它们作为光村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为护村安民提供优良环境的物质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优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④光村城垣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之长皆为一百二十丈。

村围四周城垣完整,高约四丈,车马可以环行。

东、西城墙端南正北一线贯通,不留旁门,子午为轴,南北呼应。

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为三等份近似..黄金分割。

竖立于村四周的城垣门标新立异,城门各有寓意。

⑤西北,乾元门。

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强调这西北方向的重要。

东南,照是耀射。

“继照”二字力沉千钧,任重百世。

其含义十分明显:寄厚望于后昆,广汉门。

广者宽大也,汉可解为汉朝或银汉。

光村始建于北齐可排除汉朝说(天河),又可引申为地上的江河。

西南,大武门。

提醒本村后辈,弃燕雀之小志,学有用之大技,干利国之大业,建为民之丰功。

⑥“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晋大地,要找出“王家大院”那样的豪宅大院户并非难事,并不多见。

⑦因此,2008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来光村感慨道:“没想到这里的文化遗产这么地道,这些是时间的产物,别看这些门楼已破败,但历史的价值都写在它的上面。

”⑧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其中最为称奇的是赵家十八座院。

该院始建于乾隆初年,建筑风格有四奇:奇一,一线建起,凡墙接处皆互相咬合绝无垂向接缝,不论面阔几间,皆用通檩;奇三,整个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门;奇四,全院都是砖木结构,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或人虫鸟兽,或山水花木,呼之欲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西清徐民居砖雕》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西清徐民居砖雕》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西清徐民居砖雕(砖雕艺术)太原南部过境的汾河与潇河,曾经为清徐一带沉淀过优质丰厚的用于烧制砖雕材料的土壤。

直到如今,当地尚有许多作品存世并棱角俱在,完整无损,这些民居砖雕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信息。

在山西历史上,砖雕在民居中的大量运用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经济富裕后的晋商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之风,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

“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

“漫步三晋大地,无论是豪华的晋商大院,还是幽稚的民间古宅,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

砖雕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是手工技术,当然要用手,用力,用技;是手工的艺术,则更要用智,用情,用心。

因此,每一幅砖雕作品,都有手的温度,力的印痕,技的精妙,更有人的智慧,情的化育,心的灵性。

(装饰纹样)民居砖雕的装饰纹样大致为:人物神祗、祥禽瑞兽、花草山水、器物等等。

装饰主题可概括为祈福纳吉、伦理教化、驱邪禳灾三类。

砖雕装饰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有约定俗成、流传广泛的特点,例如:借桃代寿、借牡丹代富贵、借石榴代多子;以羊隐喻孝、以“暗八仙”隐喻祝寿;以梅、兰、竹、菊比拟君子德行;以荷花比拟品德清廉;以蝙蝠谐音“富”、鹿谐音“禄”、鸡谐音“吉”、喜鹊谐音“喜”等等。

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

民间工匠将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深刻寓意的美好祝愿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其绘出图案来,然后再按照图案与工艺程序进行制作。

(工艺流程)清徐砖雕延续着“秦砖汉瓦”的精工细作,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是因为它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

一幅砖雕的成型,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三十多个环节,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

砖雕首先要有上好的原材料青砖,色彩以青灰色为最好,砖太脆硬不易雕刻,太灰白则不经久耐用。

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近些年,人们欣喜于一批独具匠心、堪为文化地标的新建筑陆续问世,对于一些怪诞丑陋的建筑也议论颇多。

建筑的美丑、适宜与否,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重要问题。

妥善处理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激发造型创意、延续民族风格、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环节。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多半生活在平原地带,建筑以泥土砖木结构为主;欧洲国家多处于丘陵地带,建筑以石拱廊柱构造见长。

人类在建筑材料的选择、配搭以及营建中起主导作用,人们的语言、习俗和情趣等,共同凝结为民族意识,渗透于建筑的每一条肌理、每一个细节之中,最终固化为特有的建筑风格,形成文化认同。

建筑在实用和审美功能之外的文化象征意涵,常常和特定的民族国家认同联系在一起。

建筑设计建造者,在把握本土与外来关系之时,对这一点尤其需要精思熟虑,尊重建筑的“本土性”。

“本土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全球化时代中的各个民族,汲取外来建筑精华为我所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拿来”不是照搬照抄,不是贪大求洋。

在继承传统文化基因基础上借鉴外来建筑优长,在洋为中用、融会中西的深度化合中发扬光大我国建筑传统。

传统的沿革存续是动态的历史进程。

如果不能吸纳与兼容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元素,如果没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如果无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建筑艺术不可能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许多固本出新的成功案例无不诠释着这一朴素的道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孔子研究院、苏州博物馆和宁波博物馆等大型场馆的设计,不仅保留中国传统建筑的恢宏壮观,还结合时代需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或吸收地域文化,或融入民居特色,为文化传承留下宝贵的建筑范本。

精品解析:202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语文亲爱的同学,让我们在阅读材料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在实践活动中展现语文的素养;让文化的灯火照亮前进的征程,让文化的力量启迪进取的心。

一、读·书(12分)【书法笔墨浓淡里的博雅气韵】1. 三晋碑林院荟萃了数量众多的明清文化名家楹联,左侧的两个七言联碑便出自于此。

请从下面的选项中为甲、乙两碑分别选出最恰当的评价。

甲乙A.字体端正秀美,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的劝勉之词。

B.字体龙飞凤舞,赞扬了不怕困难、努力拼搏的精神。

C.字体灵动飘逸,以竹、兰比喻君子高尚纯粹的节操和品格。

D.字体蚕头雁尾,表达了读书证验古今,弹琴调和心性的人生乐事。

甲:()乙:()【答案】①. C ②. 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体鉴赏。

甲幅字字体端正平稳、放纵流动,笔画与笔画之间会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书写轻松、活泼、迅捷;为行书;切合C项“字体灵动飘逸”的表述。

写有“竹阴在地清于水,兰气当春静若人”,以竹、兰比喻君子高尚纯粹的节操和品格。

故选C。

乙幅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规矩端正,为楷书;切合A项“字体端正秀美”的表述。

写的是“喻义自无非理事,爱名常葆不贪心”,是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的劝勉之词。

故选A。

【诗文盛世花香中的大美中国】2.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化中,借花传情的诗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堂上,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花开盛世·大美中国”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

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盛世中国,我们都是幸福的看花人。

小宇:“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 ”,这是欣欣向荣的中国。

小文:“_____,秋容如拭”,这是明净如洗的中国。

小美:“岸芷汀兰,______”,春天的中国花草相映,生机盎然。

小欣:“_______, 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冬日的中国似有春花满枝,壮美浪漫。

主持人:盛世中国,我们都是有爱护花人。

小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我们用挚爱守护高洁。

吕梁市岚县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

吕梁市岚县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

吕梁市岚县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自觉传承华夏文明就成了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 在抢险救灾的现场,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C .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 .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2. (7分) (2016九上·拱墅期末) 古诗文默写题(1) 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2)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说》)(3)国破山河在,________。

感时花溅泪,________。

(杜甫《春望》)(4)辛弃疾在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一腔豪气,思接千载,感叹道:“________?悠悠。

________。

”(5)在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常常被今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要毕业了,惊觉时光飞逝,虽还少不更事的我们也要做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少年,要有《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那样:“________,________。

的胸襟与抱负。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3.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段,回答问题。

那轻,那pīng tíng,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连。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粱间ní nán,——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脏.物震.撼郑重其是.因地制.宜B.造型.踪.影勇.往直前油光可鉴.C.追溯.直.拗政通人和.有过之而无不即.D.咨.询制裁.一泄.千里一拍即.合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的《史记》长于记人,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项羽、刘邦、诸葛亮、周亚夫等。

B.“唐宋八大家”都以散文而著称,如柳宗元有永州八记、范仲淹有《岳阳楼记》、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有《记承天寺夜游》。

C.印度诗人泰戈尔著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他的诗歌是世界文学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D.《呐喊》《彷徨》是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就分别出自这两本书。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B.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C.初夏时节,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琵琶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追求是什么?是追求物质的富足?还是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在不断改变着观点,例如昨天鼓吹革命,今天讴歌保守,昨天崇洋,今天尊儒,但是这些变化与他们的灵魂无关,我们从中看不到精神历程,只能看到时尚的投影。

他们或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把他们先后鼓吹过的观点搜集到一起,我们只能得到一堆意见的碎片,用它们是怎么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个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题及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题及答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9 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 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表式、知识 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 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 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 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 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 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 各群体、 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 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 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 地域生长在一起, 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 琴这种乐器本身, 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 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 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 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 文化的发展当中。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 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可以说,知音意识 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 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 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

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 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 (比如古琴 乐器本身) 独立存在。

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 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 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 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

新高考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陶瓷艺术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内续的表达特征与外延的形象表现之中。

就内续表征而言,不同的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情感不尽相同,不仅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像及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更呈现出对美表达切入点不同而形成的多重视角。

就外延形象而言,则传递出雄浑、典雅、洗练的传统审美旨趣和民族情怀,是时代背景下对审美理念的延续、择取及阐释。

特别是彰显时代特征的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以艺术为形式对文化属性的深刻呈现,是传统审美思想的复读与时代表达,以此进行深层次引导,促使观者得以感受到美,明确文化美与艺术美之间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关系,形成美学心理的定向感知方向。

陶瓷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审美旨趣与内涵。

正如克罗齐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通过品味陶瓷艺术可以感受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语境与民族共性。

翻开中国陶瓷史不难发现,中国传统陶瓷器物的每一次进阶,器型、纹饰、材质的创新与发展,都与历史诸阶段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

从陶瓷器物的造物理念来看,早期的陶瓷造型追求“大巧若拙、大匠不雕”的审美境界,不追求过多的雕饰与设计,符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儒家追求中庸之道,其反映在陶瓷造物上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心态与中庸之道的融合,这一理念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器物逐渐发展成为和谐对称的器物体系。

至明清时期,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陶瓷的器型构造讲求圆润感和无违和感,特别强调去棱角的造型设计理念。

由此可见,传统技艺不仅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及传统审美旨趣的内涵,更在延续中华美育精神的同时,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

(摘编自成珊珊《论陶瓷艺术的美育特性——以景德镇为例》练崇潮《传统陶瓷器物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瓷与玉之间存在着无可置疑的隐喻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西清徐民居砖雕
(砖雕艺术)太原南部过境的汾河与潇河,曾经为清徐一带沉淀过优质丰厚的用于烧制砖雕材料的土壤。

直到如今,当地尚有许多作品存世并棱角俱在,完整无损,这些民居砖雕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信息。

在山西历史上,砖雕在民居中的大量运用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经济富裕后的晋商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之风,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

“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

“漫步三晋大地,无论是豪华的晋商大院,还是幽稚的民间古宅,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

砖雕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是手工技术,当然要用手,用力,用技;是手工的艺术,则更要用智,用情,用心。

因此,每一幅砖雕作品,都有手的温度,力的印痕,技的精妙,更有人的智慧,情的化育,心的灵性。

(装饰纹样)民居砖雕的装饰纹样大致为:人物神祗、祥禽瑞兽、花草山水、器物等等。

装饰主题可概括为祈福纳吉、伦理教化、驱邪禳灾三类。

砖雕装饰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有约定俗成、流传广泛的特点,例如:借桃代寿、借牡丹代富贵、借石榴代多子;以羊隐喻孝、以“暗八仙”隐喻祝寿;以梅、兰、竹、菊比拟君子德行;以荷花比拟品德清廉;以蝙蝠谐音“富”、鹿谐音“禄”、鸡谐音“吉”、喜鹊谐音“喜”等等。

表达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关注,对家族兴旺的企盼,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

民间工匠将这种具有丰富
文化内涵与深刻寓意的美好祝愿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其绘出图案来,然后再按照图案与工艺程序进行制作。

(工艺流程)清徐砖雕延续着“秦砖汉瓦”的精工细作,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是因为它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

一幅砖雕的成型,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三十多个环节,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

砖雕首先要有上好的原材料青砖,色彩以青灰色为最好,砖太脆硬不易雕刻,太灰白则不经久耐用。

从原料的选取到出窑,要经过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等一道道工序,样样马虎不得。

进入雕琢成型阶段,还需蘸水“磨砖”使表面平滑,设计图案“打稿”。

“打稿”包括画稿与落稿两道工序,传统画稿一般是请当地名画家、名书法家前来打样,然后工匠将画稿复印在砖面上“落稿”。

接着就要在切割好的砖块上用刀、凿刻划出画面构图“打坯”,进一步精雕细刻“出细”,通过不同的“刀路”、“及法”技巧细微地刻画出景物的具体形象,最后经过修饰和粘补进行“拼排”安装,砖雕全部工序完成。

(非遗申报)清徐民居砖雕第五代传承人为省民间工艺美水大师杨宗新,2007年,他在起草填写清徐砖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时,在最后郑重地加了一句:“传承千年的清徐砖雕。

已经到了需要进行保护抢救的地步了”。

2008年,山西省清徐县参与申报的“砖雕(山西民居砖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项目类别,序号337。

韩永胜是清徐民居砖雕第六代传承人,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的“馆主”,他说“近代以来,砖雕市场日渐疲软,各地业主纷纷封窑,工序复杂的砖雕技艺几近失传。

所以我们博物馆其实也是传习馆,我们希望砖雕工匠们能够在这儿沉下心来,传承和创新砖雕技艺。


近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将要走进你们学校。

以上材料是主办方提供的,请阅读这些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阅读(装饰纹样)部分,观察图片中的砖雕图案,说说这件砖雕作品的寓意。

(2)下列表述有误的项是(______)
A.清徐一带能留下民居砖雕这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具有优质丰厚的用于烧制砖雕材料的土壤有很大关系。

B.砖雕成品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

C.烧制青砖,色彩以青灰色为最好,因为这样的砖既易于雕刻,又经久耐用。

D.民居砖雕一般制作程序有“打稿”这环节,一般是请当地名画家、名书法家前来画稿与落稿。

(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第一项是“项目简
介”,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为山西清徐民居砖雕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写段项目简介。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50字。

【答案】(1)示例:喜鹊登梅,寓意吉祥、喜庆、好运的到来。

(喜上眉梢)
(2)D
(3)示例:山西清徐民居砖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山西文化内涵,是流传于山西境内的一项古老的手工艺术。

砖雕装饰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有约定俗成、流传广泛的特点。

清徐砖雕延续着“秦砖汉瓦”的精工细作,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

一幅砖雕的成型,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三十多个环节,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

今天,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正在逐步走出一条保护砖雕技艺的发展之路,希望这项传统技艺能够代代相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