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新版

合集下载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新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普通班) 新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普通班期末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2、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繁荣的古代手工业3、《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 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4、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

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5、“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这里的“水排”是()A.耕作工具 B.手工工具 C.冶铁工具 D.运输工具6、《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7、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非常重视祭祀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8、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涌入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C.繁重的捐税负担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9、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解析)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含解析)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題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时期,御史大夫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代表朝廷起草诏命文书,不仅可以弹劾百官,而且如果丞相位置出现空缺,御史大夫可补其位。

由此可见,秦朝设立御史大夫是为了A. 监督各级官员B. 维系内外政治C. 防范丞相专权D. 加强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御史大夫不仅可以监察百官,而且随时可以替代丞相;故可知秦朝设立御史大夫是为了制约相权而加强君主专制,D项正确。

御史大夫可以监察百官,但材料强调秦朝设御史大夫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御史大夫具有维系内外政治的作用,而是强调秦朝设御史大夫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

C项是秦朝设立御史大夫的直接目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

2.下图是廖冰兄创作的一幅抗战漫画一《不是吹破气球便是气绝而死》(1938年创作)。

作者意在说明A. 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B. 侵华日军改变了对华政策C. 日本侵华战争必败的结局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日本被描绘成拼命吹气球的小丑,气球上侵略者面目狰狞,大嘴仿佛要一下子吞食中国,但“不是吹破气球,便是气绝而死”;因为1938年日本侵略者就遭到国民党军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夹击,伤亡惨重;淞沪会战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化为泡影——气球吹破;而即使气球不破,日本也无法解决战争中国内资源短缺,财力枯竭的境况,其战线拉得越长,灭亡也就越快,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而是寓意日本侵华战争必败的结局,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侵华日军改变了对华政策,而是寓意日本侵华战争必败的结局,排除B。

材料寓意日本侵华战争必败的结局,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的信息,排除D。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小题,70分)1. 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A. 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 土地完全集中在地主手中C. 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 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本质的分析理解能力。

封建自然经济的本质就在于自给自足,产品主要用于自己家庭消费。

所谓自给自足,就是指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所以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除地主之外,还有自耕农;C选项错误,主要作物是粮食作物;D选项错误,家庭手工业只能满足一部分。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特点2.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 生产不计成本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 国家权力的支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因此选D。

A错误,官营手工业的工匠受到官府的束缚,积极性不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3.“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宋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

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城市商业发展的现象()A. 秦朝时的咸阳B. 西汉时的长安C. 唐朝时的洛阳D. 南宋时的临安【答案】D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已经打破了对时间、地点的限制,故答案为D项。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 版 新人教版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 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50分)1.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冶铁业是否以生产农具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营手工冶铁业是否发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铁制农具的问题而未反映出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仅仅是反映农业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2.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的增多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手段,故答案为C项。

由材料信息可知,不仅政府鼓励早婚,民间习俗亦鼓励早婚,故A 项错误;民间婚俗“女大三,抱金砖”,与政府政策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政策与民间婚俗对人口的影响,并未提到传统伦理观念,故D项错误。

3. 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可见,桑弘羊的措施A.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 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 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D. 稳定了盐铁的价格【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笼盐铁”政策,限制了私营作坊的发展,使得对地方诸侯的收入减少,这有利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应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历史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历史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1)生产下降;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国际贸易缩减。

(4分)(2)生产资料私有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激化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股票投机过度;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6分,任答3点即可)(3)措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

(2分)作用:稳定国际金融和贸易秩序;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确立美国的经济霸权。

(6分,任答3点即可)27.(16分)(1)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6分,任答3点即可)(2)解放生产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6分,任答3点即可)(3)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经济结构,做到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分,任答2点即可)28.(16分)(1)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推动世界范围内人种、物种的迁移;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世界由相对隔绝走向整体。

(4分,任答4点即可)(2)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创造出大量廉价商品;交通通讯领域的变革,提升了商品流通速度;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拓宽世界市场的范围。

(4分,任答2点即可)(3)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人员流动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思想全球化。

(4分,任答4点即可)(4)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4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普通班期末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2、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繁荣的古代手工业3、《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 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4、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

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5、“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这里的“水排”是()A.耕作工具 B.手工工具 C.冶铁工具 D.运输工具6、《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7、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B.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C.非常重视祭祀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8、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涌入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C.繁重的捐税负担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9、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

……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这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A教育救国 B实业救国 C 军事救国 D农业救国10、1865年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都属于近代官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都属于近代洋务企业D.都使用机器生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1、《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

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

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

”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12、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有的是()A.见面握手,互称“同志” B.中西餐并行 C.男多留长辫,女多缠足 D.举行西式婚礼13、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①邓小平南方谈话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中共十四大召开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4、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

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D.导致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15、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资金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下列选项中,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A.互联网 B.报纸 C.广播 D.电视17.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了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个体农耕 D.铁犁牛耕18.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乃反,市罢,遂不得履。

”材料中的“市” ( )A.体现了草市的特点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C. 受时间地点的限制D. 与坊的界限被打破20.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

此规定体现经济政策( )A .海禁B .“闭关锁国”C .“重农抑商”D .土地国有2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最早受到冲击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部地区 D.中原地区22.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 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2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24.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

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企业的诱导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5.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夹缝”指的是( )①外国资本主义②本国封建主义③四大家族官僚资本④国民政府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26.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

这一现象说明了(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27.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妥协性,根本原因是( )A.力量弱小B.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复C.未经大革命洗礼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2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实行( )A.人民公社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合作化D.土地私有制29. 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30.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31.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

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大体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32.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33.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加速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衰弱③造成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④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4.有些学者主张从能源角度研究工业革命开始的原因。

他们关注的主要能源应是()A.风力B.煤炭C.电力D.核能35.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②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37.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持续时间长B.波及的范围广C.破坏性大D.从英国开始38.罗斯福在美国总统竞选的演讲中说:“我的愿望是排除革命……既避免激进的革命,又防止保守的革命。

”他就职后为“排除革命”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B.实施“新政”干预经济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D.提倡“新经济”模式39.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B.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C.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40.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的总统是( )A.华盛顿B.克林顿C.林肯D.尼克松41.时任美国劳工部长弗朗西斯·珀金斯描述总统的炉边谈话:我曾见到男男女女都聚集在收音机旁边,甚至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和在政治上反对他的人也都在那儿以友好愉快的心情聆听。

他们能够聆听到的内容有 ( )①市场发挥自身功能给危机疗伤②复兴计划的目标与基础③银行危机的解决与信用的恢复④公共工程救济计划的实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2. 1921年,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开始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43.1921年初,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原因是实行了( )A. 粮食税B. 余粮收集制C. 全面国有化D. 农业集体化4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私有制,发展商品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45.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B.苏俄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的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46.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