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扩建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煤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其开采与生产却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对煤矿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管理,本报告书将对煤矿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二、煤矿环境概况1.煤矿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条件等;2.煤矿区域的人文环境状况:包括周边居民人口、经济发展情况等。
三、煤矿环境影响评价1.煤矿开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地表水污染情况,并评估其对周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2.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分析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和污染的潜在危害,并评估对地下水系统的可持续性影响;3.煤矿开采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评估煤矿开采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包括矿井通风和爆破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等;4.煤矿开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评价: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以及对农田和植被的影响;5.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评估煤矿开采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和生态平衡破坏等。
四、煤矿环境保护建议1.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煤矿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2.采用清洁采煤技术:推广应用清洁采煤技术,减少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煤与岩石混破碎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加强尾矿处理与利用:对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占用和污染。
4.鼓励绿色煤炭发展:鼓励煤矿企业向绿色煤炭提供商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和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5.加强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煤矿环境管理的法规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环境监管,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五、结论煤矿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对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煤矿周边的环境和生态,提高煤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支持。
煤矿环评报告范文

煤矿环评报告范文一、项目概况本煤矿项目位于地区,占地面积约xxx公顷,矿区沿湖东侧,东距城区约xx公里,交通便利。
该矿区包含煤炭开采、运输、洗选等环节,预计年开采煤炭量约xx万吨。
项目建设目的是满足地区的煤炭需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环境影响评价(一)大气环境影响考虑到煤矿的开采及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粉尘排放:一是喷洒水雾降尘,对开采面进行湿法作业,有效减少扬尘排放;二是采用覆土方式进行露天矿暴露煤场覆盖,防止风吹土尘暴露煤场;三是对运输路线进行水洗抑尘处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以上措施有助于减少煤炭开采及运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水环境影响为了减少煤炭洗选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体污染,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设置封闭式洗煤厂,对洗选过程中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二是配备污水处理设备,在对煤矿废水进行处理后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三是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河道及湖泊的保护措施,严禁矿区废水直接排放入水体。
(三)土壤及生物多样性影响为了减少煤矿开采对土壤的破坏,我们将实施矿区的固土及植被恢复工程,力争在开采后尽快恢复矿区土壤结构及植被覆盖,以保护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另外,我们还将实施矿山生态修复计划,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增加矿区的绿化覆盖率,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四)社会经济影响该煤矿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建设期间,将优先招用当地劳动力,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
同时,我们将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当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助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管理措施为确保煤矿项目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我们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以下措施:一是制定环境保护监测计划,对项目的大气、水环境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二是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对不同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三是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确保环境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生态环境部关于陕西韩城矿区王峰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21〕26号

生态环境部关于陕西韩城矿区王峰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正文:----------------------------------------------------------------------------------------------------------------------------------------------------关于陕西韩城矿区王峰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21〕26号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上报陕西韩城矿区王峰煤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韩城矿业司字〔2020〕300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的韩城市桑树坪镇,井田面积82.02平方公里,设计可采储量2.96亿吨、生产能力300万吨/年、服务年限70.4年、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可采煤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2号煤层和3号煤层。
工程采用斜、立井开拓,2号煤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3号煤采用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工艺,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井田划分为两个水平9个盘区,其中,首采区为一水平南一盘区,服务年限6.2年。
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选煤厂、矸石井下充填系统等主体工程,瓦斯抽采、通风机房及供热等公用工程,原煤仓、产品煤封闭储煤场、输煤栈桥等储运工程,矿井水处理站及生活污水处理站等环保工程。
产品煤依托已建成的矿区铁路专用线外运,瓦斯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文件已单独获批。
该项目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韩城矿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建矿井,总体符合规划环评要求。
国家能源局以国能综函煤炭〔2019〕22号文件同意该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及300万吨/年的建设规模。
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我部审批即擅自开工建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违法行为已查处。
你公司必须认真吸取教训,增强守法意识,杜绝此类违法行为再次发生。
威宁县炉山镇鑫峰煤矿(整合)

威宁县炉山镇鑫峰煤矿(整合)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威宁县炉山镇鑫峰煤矿(整合)(建设规模:15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Guizhou Coal Mine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3311号2012年01月目录1 项目概况 (1)1.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2 工程简况 (1)2 项目环境影响、生态整治及污染防治措施 (2)2.1 生态环境 (2)2.2 地表水环境 (2)2.3 地下水环境 (3)2.4 环境空气 (4)2.5 声环境 (4)2.6 固体废物 (5)3 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 (6)4 环境经济损益 (6)5 环境风险 (7)6 环境可行性分析 (7)6.1 与相关规划及政策协调性分析 (7)6.2 清洁生产水平 (7)6.3 总量控制 (8)6.4 公众参与 (8)7 总体结论 (8)8 要求与建议 (8)8.1 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威宁县炉山镇鑫峰煤矿(整合)建设单位:威宁县炉山镇鑫峰煤矿建设地点:贵州省威宁县炉山镇公贤村建设性质:改扩建(整合)建设规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服务年限:8.15a1.2 工程简况鑫峰煤矿(整合)位于威宁县炉山镇境内,为《威宁县整合煤矿、生产结构调整及合理矿权设置规划方案》中的整合煤矿之一,并属于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7〕10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中的整合煤矿,该矿由原结里煤矿(6万t/a)和原鑫峰煤矿(6万t/a)整合而成,贵州省能源局于2011年12月以黔能源煤炭〔2011〕839号文对《威宁县炉山镇鑫峰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进行了批复。
煤矿开发环评报告书

煤矿开发环评报告书一、项目概述本煤矿开发项目位于_____地区,矿区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
预计煤炭储量丰富,开采年限为_____年。
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开采方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持,但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决定开展本煤矿开发项目。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地区地处_____,地形以_____为主,地势_____。
2、气候气象该地区属于_____气候,年平均气温_____,年降水量_____,主导风向为_____。
3、水文地质区内主要河流为_____,其流量、水质等情况_____。
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
(二)生态环境1、土地利用现状矿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_____,其中耕地面积_____,林地面积_____。
2、植被类型与分布主要植被类型有_____,分布情况_____。
3、动物资源常见的野生动物有_____,其栖息地及活动范围_____。
(三)社会环境1、人口分布与密度周边村庄人口数量约为_____,人口密度_____。
2、经济发展状况当地以_____产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_____。
四、项目工程分析(一)开采方案采用_____开采方式,开采深度为_____,开采顺序为_____。
(二)生产工艺包括_____等环节,各环节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有_____。
(三)主要设备列举主要的开采、运输、通风等设备。
(四)公用工程包括给排水、供电、供热等设施。
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大气环境影响1、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周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2、运输过程中车辆尾气和道路扬尘的影响。
(二)水环境影响1、矿井水的产生量及水质特点,对周边地表水体和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xx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报告书

xx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报告书《XX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摘要:本次报告书旨在对XX煤矿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概况、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环境影响管理建议等。
一、项目概况XX煤矿项目位于X市X区,占地面积约XX平方公里,总投资XX亿元。
项目总体规划为XX座开采井口、XX座掘进工程、XX座运输系统等。
项目将采用XX方法进行煤炭开采,预计年产量为XX万吨。
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了XXX方法,结合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对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
主要涵盖了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噪音、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根据评估结果,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1.空气质量:项目将引起大量粉尘的排放,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水质: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可能对周边水体产生一定的污染。
3.土壤质量:经过调查发现,煤矿建设将导致部分土壤破坏和覆盖,对农田和植被造成一定影响。
4.噪音:项目将产生一定噪音,对周边居民带来一定的干扰。
5.生态环境:煤矿建设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一定损害。
6.人类生活:煤矿建设可能对周边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四、环境影响管理建议为了减轻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全面的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2.优化煤矿开采技术:采取先进的煤矿开采技术,减少粉尘和废水的产生。
3.提高治理设施和设备:采用高效的治理设施和设备,降低排放物的浓度和含量。
4.建设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区:在煤矿周边建设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5.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周边居民和煤矿从业人员的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环保意识。
六、结论通过对XX煤矿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发现项目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和影响。
但只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轻环境影响,保护周边生态和人类生活环境。
煤矿环评报告

煤矿环评报告目录1 前言 (1)1.1任务由来 (1)1.2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2)1.3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2)1.4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2)2总则 (3)2.1编制依据 (3)2.2评价目的及原则 (7)2.3评价时段 (8)2.4评价工作等级 (8)2.5评价范围 (15)2.6评价标准 (16)2.7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 (23)2.8项目周围保护目标 (30)3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31)3.1现有工程 (31)3.2扩建工程概况 (11)3.3工程分析 (38)3.4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53)4矿区概况 (76)4.1自然环境 (76)4.2社会环境 (78)4.3矿山周围主要污染源 (80)4.4土地利用 (81)5地表沉陷预测及生态影响评价 (83)5.1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83)5.2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86)5.3地表沉陷预测与评价 (88)5.4生态影响评价 (94)5.5地表沉陷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99)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1)6.1地层与构造 (101)6.2水文地质条件 (104)6.4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108)6.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14)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14)7.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14)7.2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118)7.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8)7.4结论 (121)8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22)8.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22)8.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23)8.3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128)8.4小结 (129)9声环境影响分析 (129)9.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29)9.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 (131)9.3运营期声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 (131)9.4关心点噪声影响分析 (137)9.5井下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38)9.6交通运输噪声的环境影响分析 (138)9.7结论 (138)10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39)10.1建设期固体废物的处置 (139)10.2运营期固体废物排放情况与处置措施分析 (140)10.3矸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42)10.4煤矸石临时堆存的可靠性分析 (144)10.5小结 (144)11水土保持 (145)11.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 (145)11.2工程占地 (146)11.3水土流失环节分析 (146)11.4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和目标 (146)11.5水土流失预测与影响分析 (147)11.6水土保持措施 (150)1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与效益 (153)11.8水土保持监测 (154)11.9水土保持结论与建议 (155)12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158)12.1循环经济分析 (158)12.2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158)12.3清洁生产管理体系与措施 (178)13污染防治对策分析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80)13.1污染防治对策 (180)13.2总量控制 (191)14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92)14.1建设期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 (192)14.2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责 (195)14.3环境监测计划 (195)14.4项目环境监察计划表 (197)14.5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一览表 (197)15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 (201)15.1工业场地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201)15.2矸石转运间的环境可行性 (202)15.3小结 (206)16选址与规划符合性分析 (207)16.1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207)16.2与所在矿区总体规划协调性分析 (209)16.3与《**省恩洪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查意见的协调性分析 (210)16.4与所在地其它相关协调性性分析 (223)16.5与**省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224)16.6小结 (224)17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226)17.1环境风险识别 (226)17.2采煤诱发地质灾害分析及对策措施 (226)17.3危险物品管理与运输 (227)17.4废水事故排放对下游水体环境的风险分析 (227)17.5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228)1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31)18.1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简述 (231)18.2环境经济损益综合分析 (238)18.3社会效益简述 (238)18.4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239)18.5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241)18.6结论 (242)19公众参与 (243)19.1公众参与的目的 (243)19.2工作程序 (244)19.3公众参与调查方法 (244)19.4公开环境信息 (244)19.5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 (246)19.6公众参与问卷调查简况 (246)19.7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247)20评价总结论 (253)20.1结论 (253)20.2建议 (257)20.3评价总结论 (257)附件:1、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书编制样本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书编制目录前言一、评估任务由来二、评估工作根据三、评估目、任务第一章矿山开发和规划工作概述一、矿山区位条件二、矿山开发和规划概况三、以往工作限度四、工作办法及完毕工作量五、评估范畴与级别拟定附1 矿山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工作规定1.1 资料收集1.1.1 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成果1.1.2 矿山开发和环保资料与成果1.2 实地调查1.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1.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办法1.3调查成果验收与复核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一、气象水文二、地形地貌三、地层岩性及岩浆岩四、地质构造五、工程地质条件六、水文地质条件七、矿山开发及其他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附2 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特性及条件分析2.1 块状岩类为主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性第四系覆盖下块状岩类为主孔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性2.2 层状岩类为主裂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性2.3 可溶岩类岩溶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性2.4 松散类为主孔隙含水层充水矿床地质环境特性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一、矿山土地资源环境与地貌景观现状评估二、矿山水资源环境现状评估三、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四、综合分析归纳现状评估成果附3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专项评估3.1 露采边坡稳定性评估3.2 地下开采矿山围岩及地面稳定性评估3.3 尾矿库(坝)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3.4排土石场废石堆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3.5 矿山线路工程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3.6 工业场地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一、矿山工程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一)露天采场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二)排土石场废石堆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三)尾矿库(坝)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四)地下开采采区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五)线路工程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六)工业场地地表工程设施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二、评估区水土资源环境地貌景观预测评估(一)土地资源环境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二)水资源环境影响与破坏三、综合分析归纳专项评估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分区评估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特性二、矿山地质环境(含地质灾害)影响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拟定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限度分析评估四、矿山地质环境对矿山开发适当性分区评估附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基本规定5.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总体思路5.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分级分区5.3矿产资源开发禁采区条件第六章矿山地质环保与生态恢复治理附6 矿山地质环保与生态恢复治理参照意见第七章结论与建议附图附图1 矿山区位条件图附图2 矿山建设工程布置图附图3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图附图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分区评估图附图5 矿山地质环保与生态恢复治理图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评估报告书编制前言一、评估任务由来二、评估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告知》(国土资发[]69号)《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第15号公示)《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行方案”告知》(冀国土资环[]32号)《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贯彻“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行方案”告知》(冀国土资矿字[]302号)《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告知》(冀国土资矿字[]24号)《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告知》(冀国土资发[]36号)三、评估目、任务评估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矿山地质环保和规范化管理重要手段之一,是实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表)审批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技术工作根据,并为矿山地质环保和矿山生态恢复重建提供科学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1.总论 (7)1.1 项目背景 (7)1.2 评价原则与评价目的 (7)1.2.1 评价原则 (7)1.2.2 评价目的 (8)1.3 评价依据 (8)1.3.1 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 (8)1.3.2 评价技术文件 (9)1.3.3 项目建设的相关依据文件 (10)1.4 评价标准 (10)1.4.1质量标准 (10)1.4.2 评价标准 (11)1.5 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 (12)1.5.1 评价等级 (12)1.5.2 评价范围 (13)1.5.3 评价重点 (13)1.6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3)1.6.1 污染控制目标 (13)1.6.2 环境保护目标 (13)1.7 评价预测时段 (14)1.8 评价技术方法 (14)1.9评价工作程序 (14)2. 工程概况 (16)2.1 项目简介 (16)2.2 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 (16)2.3 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16)2.4 矿井概况 (17)2.4.1 井田境界 (17)2.4.2 矿区地层 (17)2.4.3 矿区地质构造 (19)2.4.4 煤层概况 (19)2.4.5 煤质 (20)2.4.6 煤碳储量 (22)2.5 现有工程概况 (24)2.5.1 企业概况 (24)2.5.2 现有工程概况 (24)2.5.3 开采技术条件 (25)2.6 拟扩建工程概况 (29)2.6.1 开采方案 (29)2.6.2 防治水方案 (30)2.6.3 矿井开拓方案 (31)2.6.4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33)2.7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36)2.8 工程投资与资金筹措 (36)2.9 工期安排 (37)3.工程分析 (38)3.1 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38)3.1.1 现有工程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38)3.1.2 拟扩建工程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42)3.1.3 拟扩建工程运营期水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43)3.1.4 废水的非正常排放分析 (46)3.2 环境空气影响要素分析 (47)3.2.1 现有工程环境空气影响要素分析 (47)3.2.2 拟扩建工程施工期环空气境影响要素分析 (48)3.2.3 拟扩建工程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要素分析 (48)3.3 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0)3.3.1 现有工程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0)3.3.2 拟扩建工程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1)3.3.3 拟扩建工程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1)3.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1)3.4.1 现有工程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1)3.4.2 拟扩建工程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1)3.4.3 拟扩建工程运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2)3.5 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2)3.5.1 主要的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2)3.5.2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影响要素分析 (52)3.5.3 闭矿后主要生态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53)3.6 项目与产业政策分析 (53)3.6.1 发展规划分析 (53)3.6.2 产业政策分析 (53)3.6.3 行业准入分析 (54)3.7 事故性环境风险分析 (54)3.8 矿井安全 (54)3.9 技改工程污染源“三本帐” (54)3.9.1 污水 (54)3.9.2 环境空气 (55)3.9.3 噪声 (55)3.9.4 固体废弃物 (55)3.10 工程分析小结 (55)4. 环境概况 (57)4.1 自然环境概况 (57)4.1.1 地理位置 (57)4.1.2 地形地貌地质 (57)4.1.3 地表水系水文特征 (58)4.1.4 地下水系水文特征 (58)4.1.5 气候气象 (59)4.1.7 主要动植物资源 (59)4.1.9 水土保持现状 (60)4.1.10 地震 (60)4.2 社会环境状况 (60)4.2.1 基本情况 (61)4.2.2 经济建设 (61)4.2.3 工业概况 (61)4.2.4 农牧业概况 (62)4.2.5 文教卫生 (62)4.2.6 旅游资源 (62)4.2.7 文物保护 (63)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4)5.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64)5.1.2 地下水境监测方案 (64)5.1.2 地下水境现状监测 (64)5.1.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64)5.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65)5.2.1 环境空气监测方案 (65)5.2.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 (65)5.2.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66)5.3 声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67)5.3.1 声环境监测方案 (67)5.3.2 声环境现状监测 (67)5.3.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8)5.4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68)5.5 水土流失情况 (68)6.环境影响评价 (69)6.1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69)6.1.1 水环境影响评价 (69)6.1.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69)6.1.3 声环境影响评价 (70)6.1.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72)6.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2)6.2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73)6.2.1 水环境影响评价 (73)6.2.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77)6.2.3 声环境影响评价 (79)6.2.4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 (83)6.2.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85)6.2.6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90)6.2.7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94)7.环境保护措施评述及防治对策 (97)7.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97)7.1.1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97)7.1.2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97)7.1.3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97)7.2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99)7.2.1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99)7.2.2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99)7.2.3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99)7.2.4 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00)7.2.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00)8.环境风险评价 (104)8.1 煤矿开采主要安全事故情况及事故防范措施 (104)8.1.1 煤矿开采主要安全事故情况 (104)8.1.2 煤矿事故防范措施调查 (104)8.1.3 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05)8.1.4 事故紧急预案 (105)8.2 水处理设施事故风险分析 (106)8.3 危险物品管理和运输风险分析 (106)8.3.1 炸药 (107)8.3.2 燃油 (107)8.3.3 危险物品运输 (107)8.4 风险分析结论 (107)9. 公众参与 (109)9.1 公众参与的目的 (109)9.2 公众参与调查实施 (109)9.2.2 调查方法 (110)9.2.3 调查对象 (110)9.3 信息公告及反馈情况 (110)9.3.1 公告发布 (110)9.3.2公告发布反馈意见 (111)9.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11)9.4.1 参与者基本情况 (111)9.4.2 问卷调查内容 (112)9.4.3问卷调查结果 (112)9.4.4 调查结果分析 (113)9.5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 (114)9.6 结论 (115)10.清洁生产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116)10.1清洁生产 (116)10.1.1 清洁生产分析 (116)10.1.2 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价 (118)10.1.3 清洁生产管理体系要求 (119)10.1.4 小结 (119)10.2污染物总量控制 (119)11.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21)11.1 环境管理 (121)11.1.1 管理机构 (121)11.1.2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122)11.2 环境监理 (122)11.2.2 环境监理应遵循的原则 (123)11.2.3 环境监理具体工作方法 (123)11.2.4 环境监理制度 (123)11.2.5 环境监理机构 (123)11.2.6 环境监理技术要点 (123)11.3 环境监测计划 (124)11.3.1 目的与原则 (124)11.3.2 环境监测计划 (124)11.3.3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126)11.3.1 环境监测费用 (127)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28)12.1 直接经济效益简述 (128)12.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28)12.3 社会效益简述 (129)12.4 小结 (129)13.水土保持 (130)12.1 水土保持预测 (130)12.1.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 (130)12.1.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 (130)12.1.3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 (130)12.1.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130)12.2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131)12.2.1 主体工程中已考虑的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131)12.2.2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 (132)12.2.3 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132)12.3 水土保持方案达到的效果 (142)12.4 水土保持投资 (142)12.5 结论 (142)14.评价结论 (144)14.1 项目背景 (144)14.2 项目简介 (144)14.3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45)14.3.1 地下水环境 (145)14.2.2 环境空气 (145)14.3.3 声环境 (145)14.3.4 生态环境 (145)14.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5)14.4.1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5)14.4.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147)14.4.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8)14.4.4 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结论 (148)14.4.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8)14.4.6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9)14.4.7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50)14.4.8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50)14.4.10 清洁生产结论 (150)14.4.11 污染物总量控制 (150)14.4.12 水土保持结论 (151)14.4.13 产业政策分析结论 (151)14.5 总结论 (151)1.总论1.1 项目背景***煤炭资源丰富,2000年底保有储量240亿t,位居全国第八位。
2002年全省煤炭产量3193万t,根据***“十五”计划及耗煤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为1.1亿t。
因此,加快**煤炭基地的建设,缓解全省煤炭供需紧张,尤其是电力用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的主要产煤区,具有储量丰富、品种多一媒质好、分布广、浅、易开采的特点。
煤煤炭储量居全省首位,也是全国19个重点产煤区(市)之一,煤炭储量87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