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主流媒体的微博分析
微博:革命传媒——传统媒体如何开微博?——媒体微博应用的战略和战术

微博 帐户简介首先 应说明 媒体的内 容、目 誊 标读
馈报 的 络 式最 包 电 、件 Q、博 强 、料 联 方 ,好 括 话 邮 、 微 Q
等方式 , 便于用户互动 。
设置标签 :
媒体应该及早 开通微博帐户 , 避免被抢注 。 帐户
命 名要 体 现 媒 体 品牌 ,帐 广 应覆 盖 国 内外 各 微博 平 1
营 商 的打 工 仔 ,从 而 再 现媒 体 与 门户 网站 的利 益 纠
月2 0日仅新浪微博用户数就达 5 0 00万①。微博建 立 了一种新 的传播平台,任何用 户都有可能在这个
全 新 的平 台 上 , 获得 覆 盖 全 国用 户 的 传播 机 会 。 浪 新 微 博 中 的 草根 微 博 “ 笑 话 精 选 ” 10万 粉 丝 ( 冷 有 7 关 注者 )其 每 条微 博 的 转 发量 以数 千计 。 ,
多攮 囊 磐 r 微博: 革命传媒j
一 !o 实1 西 ∞ 潞
编者按 :在微博上,4 “ 10字的限制将平 民和 莎士比亚拉到 了 同一水平线上。” 微博为世界带来了一个“ 人人都能发声 , 人人都 可能被 关注的时代” 让每一个“ , 小我” 都有 了展示 自己的舞台, 引
本刊编发这组文章 , 旨在探讨传统媒体微博应 用的战略战术
以及 效 果 评估 、 统媒 体 在微 博 开创 的新 媒 体 生 态环 境 下如 何 实 传 现 媒 体 聚 变 效 应 以及微 博 假 新 闻 的传 播 机 制 与防 范策 略 等 问题 ,
让传 统 媒 体 更好 地 玩 转微 博 。
、
媒体微 博应 用的 战略 目标
对 于 用 户使 用 习 惯 的 改变 , 体 不 能 无动 于 衷 , 媒 甚 至远 离 用 户 , 该 制定 正 确 的 战 略发 展 规划 , 导 应 指
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

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平台已成为公众获取新闻信息、参与社会讨论的重要渠道。
其新闻评论不仅体现了报纸的立场和观点,也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舆论环境。
因此,研究《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对于理解中国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舆论引导方式以及公众话语权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梳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其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
随后,本文将重点探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特点,包括其使用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观点立场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进一步分析这种话语方式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传播策略,揭示其在中国社会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本文将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进行反思和展望,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二、《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特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重要延伸,其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具有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传统党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充分展现了微博这一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即时性。
话语立场坚定,权威性强。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发布新闻评论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其评论语言严谨、准确,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给出权威解读,引导社会舆论。
话语风格多样,贴近群众。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也注重话语风格的多样化。
它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和群众语言,使评论更加贴近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微博的短小精悍的特点也使得评论更加简洁明了,方便网友快速获取信息。
再次,话语互动性强,注重引导。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在发布后,往往会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和互动。
微博2023用户报告

微博2023用户报告引言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户群体。
本报告旨在分析微博在2023年的用户特征、用户行为以及用户偏好,为广告主和市场营销团队提供有价值的洞察。
1. 用户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微博的注册用户数量已超过10亿。
尽管用户增长速度相较于过去略有放缓,但微博仍然是中国社交媒体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微博的用户增长主要来源于中国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
这一趋势与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的提高和手机智能化浪潮相吻合。
未来几年内,预计微博用户数量将继续增长,尤其是在中国农村地区。
2. 用户特征2.1 年龄分布微博用户的年龄分布相对均衡,主要集中在18岁至40岁之间。
其中,25岁至35岁的用户占比最大,这一群体通常处于职场阶段,对于新闻、娱乐和时尚等内容有较高的关注度。
同时,随着年轻一代的加入,微博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高中生和大学生。
2.2 性别比例微博用户的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男性用户略多于女性用户。
这一特点为广告主和市场营销团队提供了广阔的营销机会,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定位来制定针对性的推广策略。
2.3 地域分布微博用户主要分布在中国各个省份和地区,尤以一、二线城市为主。
而农村地区的用户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这可能与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农村地区消费升级有关。
3. 用户行为3.1 用户活跃度微博用户表现出较高的活跃度,每天登录微博的用户占总用户数的比例稳步增长。
用户在微博上浏览和转发内容,参与和讨论热门话题,与其他用户互动交流。
3.2 用户兴趣和内容偏好微博用户对于新闻、娱乐和时尚等内容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
此外,微博上的热门话题往往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包括娱乐明星、体育赛事、社会热点等。
用户还常常使用微博进行产品购买决策,关注商品推荐和用户评价。
微博广告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能否准确把握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提供符合用户期待的内容和推广信息。
主流媒体微博的议题设置及舆论引导

传媒业态·传媒个案110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微博已成为中国网络舆论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据最新数据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5亿。
媒体微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以纸媒、广播、电视、杂志等为主要媒介形式的传统媒体纷纷进驻微博平台,并取得了广泛的传播效果。
作为全国唯一一份女性大报,近年来,《中国妇女报》官方微博迅速崛起,截至目前,粉丝增长至1200多万,在妇联系统新媒体中居于首位, 并在议程设置效果、舆论引导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设置议题,打造正能量“大餐”由于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微博有效扩展了主流媒体的内容形态,带来了更年轻更活跃的受众,使得央媒的主旋律内容逐渐摆脱“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更加贴近受众,进而形成裂变式传播效果。
在这种形势下,微博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独特价值正在显现,为主旋律内容传播构建了新的空间。
相对于传统媒体传播路径而言,具有社交媒体平台属性的微博,其使用主体的多元性、交流过程高度的交互性,表达意见的充分自主性以及受众信息接收的自由性,使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因而,在重大主题的报道中,主流媒体需要把握议题设置的核心,抓准角度,充分挖掘网友的“共振点”,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传播氛围。
《中国妇女报》官方微博以妇女界大V为担当,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舆论的力量巩固和扩大妇女报作为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中,中国妇女报主持的#我为中国女性点赞#话题阅读总数超1600万,#70年70个“她第一”#话题阅读总数近500万。
其产品集纳图片、视频、文字、投票、直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创新推出一系列有爆点、聚民心、接地气的报道产品,在新闻策划和产品呈现上,结合平台传播特点,主打“女”字牌,通过各行各业的女性人物故事,聚焦女性事业和工作的发展,生动展现70年来其在各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热烈氛围。
传统媒体进驻微博的利与弊

机场遭围堵的事在微博上 的直播 , 并对 网
友的关 注 以及 事件 被微博 直播后 产生 的 影响进行 了评论 。 这种报道方式不仅 有力
微博 1 4 0字 的 内容使 得许 多人都 能 说 上几句生 活感 言 。 新浪微博 的一句 “ 有 什么新鲜事想告 诉大 家? ”,一下 释放 了 被压 抑已久的表达欲 , 于是来 自四面八方
N E W S W O R L D I 传 媒e 时 代
传 统媒 体进 驻 微博 的利 与弊
。杜 昱佳
【 摘
要】 博客和微博等新媒体 的出现 , 使 我们 的信 息传播越 来越快 。 受众对新媒体 的青睐 , 使得传统媒体 纷纷与新媒 体合作 。 值
新媒体 微博
得 关注 的现 象就是各 犬传统媒体进驻微博 这一现 象对传统媒体是有利还是有弊 , 本文作 一探讨 。
的新近 发生 的信息被 无差别 的分 享在 了
与受众。 2 、 传 者 与受 众二 位 一 体 的 “ 裂变式”
传 播
的突破 , 从先前 的电子 版报 纸 , 网络
机融合。
微博 平台上 , 通 过评 论与转发影响着传 者 杂 志 到现 在积 极尝 试 与互联 网 、 手 传统媒 体与微博 的合作 始于传 统媒体加入 微博行 列。 以新 浪微博 为例 ,新 浪名人堂 的媒体会 就有大
微博 对大众 的诱 惑在 于更直 接 的给 予大众话语权 。 微博把传 者与受众合二为
一
批 的传统媒体 , 如《 南方周末 》 、 《 新
周刊 》、 《 参考 消息 》 等。 依托微博传 播 可以很大程度 帮助传 统媒体做 好 品牌营销 , 例如 《 新周 刊 》 在开设 微
揭秘国内四大门户网站主流微博的运营之道

揭秘国内四大门户网站主流微博的运营之道2010年11月29日07:37 来源:北京商报刘妮丽2010年,中国互联网从博客时代正式进入了微博时代,传统门户网站一股脑儿投奔微博怀抱。
就连已经关闭的饭否也获得了“重生”。
微博已不仅仅是一种新兴媒体,它可以做成一个网游、邮箱、音乐、搜索、相册等产品线的整合平台,每个网站必须具备一些不可复制的或者门槛较高的方法或技术,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微博大浪中扬帆起航!新浪微博:媒体效应用户超5000万分成三七开从微博上线之日起,新浪就成立了专门的团队负责微博运营,如今,这一团队已经发展成为微博产品事业部,全面负责微博产品的开发、运营及规划。
虽然四大门户均已开发了微博产品,但其中作为独立事业部运作的仅新浪一家。
新浪副总裁、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表示,以微博平台为核心,新浪微博可以提供应用、连接、分享三个层面的合作模式。
与苹果的AppStore、优酷等合作,极大地提升了用户黏性和品牌曝光度。
与新浪博客共享计划相比,新浪微博将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广告模式。
在这个广告服务平台上,广告主和开发者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并实现自主竞价。
在应用增值服务方面,随着用户数的爆发式增长,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会产生对收费服务的需求,这就为开发者通过应用增值服务获得收入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此前,在互联网市场,一旦牵涉到平台应用增值服务的分成,平台基本都会占据主导地位。
但彭少彬透露,目前新浪微博用户已超5000万,开发者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开发的应用增值服务,新浪微博平台与开发者将采用3:7的分成比例,把应用增值服务的大部分收入给开发者,更大限度地保护开发者利益。
搜狐微博:明星效应名人战略投入不封顶搜狐相关媒介负责人林涛表示,“作为Web2.0的最新产品,微博的战略地位已被搜狐提升到最高级别”。
张朝阳更是表示,将亲自来抓微博的发展,对其“进行不封顶的投入,名人战略必须得走”。
此前,张朝阳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对微博发展趋势的看法,“目前微博还仅仅在特定圈子中比较风靡,而未来微博肯定是面向大众的。
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从传播结构、受众到操作系统

下话 题 的公 共性传 播 , 才 获得发 展与壮 大 。
户使用 微博[ 1 1 , 微传 播成为 现阶段推动 移动互联 网发展 的主流应用 之一 。
微博 正 在寻 找传 播变 革带 来 的种 种机 会 , 用户 数 的爆发 式增 长让 运 营者 看 到 了与 传统媒 体分 庭抗 礼 的可能性 。传统 媒体 显然感 受 到了微 博带来 的种 种压 力 , 在态 度上是保守 而抵制 的 ; 在行 动上 , 也 显得被动 而局促 。这 种尴尬 和
内, 难 以深 入实 质。究其 原 因 , 首先 是传 统媒 体无法 评估 微传播 对 当下大 众传
1 ) 基金项 目: 国 家社科 艺术基 金 资 助项 目“ 手机 媒 体对 社 会 文化 生 活 的影 响研 究”( 1 1 C G1 2 0 )
新媒 体 与数字化
播 体 系 的影 响 ; 其 次 是无 法 准确 预 见微 传 播将 在 多大程度 上改 变现有 的受众 关 系。只有 在对 这两
纠结 , 远远超 过 当年 广播 、 电视诞 生 时带给报纸 和杂志 的冲击 。
据 不完 全 统计 , 目前全 国至 少有4 0 家 卫视 频 道 , 1 2 2 家地 面 频道 在新 浪 微
博 上注册 。[ : 】 同时 , 在 新浪 上开 通官 方微 博 的传统 纸媒 ( 不 含杂 志 ) 有5 2 2 家 之 多。[ s 】 这个数 据既可 以用来 说 明大众媒 体多 么积极 地利 用微博 这个新 工具 , 同
时更 印证在新 旧媒体 间竞争 与合 作 的关 系架构 中 , 微博不 可置疑 地 占据 了有利 地位 。
传统媒体在微博时代的社会责任

信息 , 微博文本 的碎 片化导致信息泛滥成 灾 ,微博 几乎 成 了汇 聚各类信 息 的垃圾
场, 人们稍有不慎 就会 被湮 没在庞大的信 息海洋 中。 信 息经 过不 断的转发 , 在 网络 中快 速 传播, 甚 至来不 及验证 它 的真 实性 , 这 就
台, 传统媒 体可以相对灵活吸引大量粉丝关注 , 使原创 信息被一次次 评论 、 转发 , 实现传播限度 的最大化 。 这些 都是 主流媒体所力不能及的 。
一
对 传统 媒体 提 出 了考 验 。 2 0 1 0年轰 动一
时的 “ 金庸被去世 ” 事件就是对传统媒体 不 负责 任转发 的一次有 力警 告 。 《 中 国新 闻周 刊 》 新媒体某 编辑在新浪微 博上看 到一条 内容为 “ 金庸 , 1 9 2 4年 3 月 2 2日
传统 媒体 以 自己的名称 开通 微博 并
面追求 关注度和转发量 , 从 而造 成传统媒
体公信力 的下跌 。 2 0 1 2年 4月 , 由于 3 D版 《 泰坦尼 克
由于微博用户可 以随意 、 快速地发布
通过实名认证 , 是 自身传播触角 的延伸 以
及提升 影响力 的重要 手段 。借助 网络平
利用微博获取 与发布新闻也是媒介融合 的一 个重要 方面。 微博这种新兴媒体 的发展 使得传播 者和受众 两者界限越来越模糊 , 传播 者 和受者逐步走向统一 , 记者 不再是唯一 的新 闻发布者, 这也给现在新 闻生产方式带来挑 战。
【 关键词 】 传统媒体 微博 社会责任
近 年来 , 一 些传统媒体 纷纷搭乘 “ 微
1 、 片面 追 求 关 注度
也许有些传播者 明白其 中的调侃 成分 , 但 也仅是为 了取悦大众 而放任 自流。 媒体这 种行 为显然是 片面 追求受众 关 注而对原 作者意 图断章取义 , 不仅没有履行核对证 实的责任 , 更 动摇 了自己作为事实发布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主流媒体的微博分析十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
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已经成为推进中国社会成长的新力量。
互联网衍生出的新媒体目前已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深广、最强势的媒体,微博则是目前新媒体中的主导力量。
中国微博不仅是信息分享和社交工具,“而且具备了改变事件走向、扭转个人命运、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甚至再造社会管理方式的力量”,不管上不上微博,现代公民已不可能脱离于微博效应之外。
微博的发展催生了“新意见阶层”。
[2]社交媒体的“新闻媒体化”,已在突显。
因此传统媒体近期大力开拓微博阵地,并视为改进业务、拓展影响的新战略。
“官媒”成为微博舆论领袖不少人士注意到:"官媒的微博在一些网络舆论事件中,正在成为舆论领袖"[3] ,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变化。
传统主流媒体开始正视、重视社交媒体,并在实践中明显突破其传统母媒体的业务范围,在热点舆论事件中成为活跃的传播者,甚至是舆论方向的主导者。
官媒正在寻求与民间舆论场相契合的路径。
以8月末的热点事件为例:广州越秀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与空姐冲突事件中,冲在最前线的官媒微博,应算新浪微博上的“@新华社中国网事”。
从8月31日晚8点多到9月3日晚8时,3天内该微博发布了30条相关微博,转发91056次,评论27851条。
其间该微博帐户以及“@新华广东快讯”、“新华社e哥有话说”(新华社中国网事《E哥有话说》栏目官方微博)等同属新华社的微博互动,积极采访、开拓信息源、征集目击者,产生极大反响,使之前尚寂静状态的“@新华社中国网事”迅速“窜红”,并主导了此事件的舆论方向,甚至有网民认为也主导了事件的结果。
“@人民日报”也发了3条,转发4.4万次,评论近1.5万。
事件的结果是,9月3日下午官方宣布方大国已被停职。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在“大国空姐门”之后,还走进机场听空姐“吐槽”,与网民互动、疏导社会情绪。
此外,8月末起事的陕西“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以及一些地方拆迁纠纷、上访受阻酿灾难等,官媒微博均第一时间锐利发声、快速参与传播与讨论,特别是解读了这些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
钓鱼岛事件引发的舆论热潮中,新浪微博有关“钓鱼岛”的达4400多万条(9月16日12时止)[4] ,各地等新闻办和公安官方微博多参与其中,而媒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身也成了关注对象。
正如9月3日的“@新华社中国网事”所言:“近两周,从把白宫发言人问到翻小抄的淡定哥冉维,到一不留神拍到表哥微笑的李一博,再到追出大国空姐真相的e哥的同事们,新华社记者成了网友和媒体‘报道’的对象……e哥想对不断增加的粉丝说:你们是观众,更是力量和进步之源。
你们继续围观,我们继续给力。
”传统主流媒体微博定位与影响力随着网络媒体带来的新生态的改变,传统形态的媒体的影响力已经大受冲击。
微博会否成为新闻改进的新突破口?早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微博新闻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以至于伦敦奥运会被称为“史上最社交会的奥运会”、“首届微博奥运”,CNN等国际媒体在报道中还强调微博在中国的影响:忘了Twitter吧,在中国只有weibo!此届奥运会期间,新华社发的中文稿3400多篇,但是相关负责人强调:新华体育发微博1.3万条、图片3000多、视频400多,评论30多万,转发19万,粉丝数则一个月间从28万升到了53万,是一次飞跃。
国内的各级各类传统媒体,都纷纷进驻微博,这与一年多前传统媒体的观望态势大相径庭——那时人民日报社的多个部门或版面都开了微博,其它主流媒体亦然,但是却伫足不前,因为没有明确的思路,甚至记者们的微博也不能正常运行。
今年北京暴雨之后,7月23日凌晨4时58分,人民日报开通官方微博,目标定位“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责任使命,以传播人民日报观点和信息为主,兼顾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服务类信息,并将适时组织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调查等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
新华社内部经过充分的论证、评估而形成了共识:面对微博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不能缺位,不能失语,而应该主动去参与、利用。
如果不参与,就是没尽到新闻人的责任。
[5]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于同年3月1日在新浪网开通“新华视点两会微博”,成为央媒中首个用微博报道两会者,一度掀起了转发和评论的热潮,关注度极高,被多家媒体报道为“新闻报道的一大进步”,台湾《中国时报》甚至称之为“中国新闻报导史上值得关注,值得记录的‘一小步’”。
[6]之后新华社的多个部门、分社纷纷开设微博,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是“@新华视点”(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社中国网事”(新华社中国网事官方微博)。
“@新华社中国网事”在今年9月2日小结了其业绩:共发了微博8888条,有了140万粉丝。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的几个微博,其中尤以“@中国之声”、“@经济之声”最为活跃,曾有多次快速独家的报道引发广泛的影响。
今年3月13日凌晨新浪微博“@中国之声”粉丝数突破200万,是首家突破200万粉丝的广播类媒体微博。
下面两图,分别是中央级媒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央媒网)在新浪网开设的微博代表的影响力走向图(横轴为时间,竖轴为由低向高的影响力排名。
在未进入前百名时,这里设初始值为第110名。
按照新浪网的说明,微博影响力由活跃度、传播力和覆盖度三大指标构成。
活跃度代表每天主动发博、转发、评论的有效条数;传播力与微博被转发、被评论的有效条数和有效人数相关;覆盖度的高低则取决于微博的活跃粉丝数的多少。
此处列出上述微博粉丝数供参考(更新时间:2012年10月8日下午3时):@人民日报:206万粉丝@人民网:198万粉丝@新华视点:291万粉丝@新华社中国网事:155万粉丝@中国之声:324万粉丝@网络新闻联播:19万粉丝此外,最相关微博帐户(名称标明上述媒体的)有几个值得一提:@中国之声侯东合:78万粉丝;@中国之声苏扬:89万粉丝。
此为列出几个参照数:一直占据报纸影响力排行榜之第一、第二的@南方都市报:370万粉丝,@新闻晨报281万粉丝;占据杂志影响力之首的@新周刊:574万粉丝;占据电视影响力之首的@凤凰卫视:444万粉丝;占据广播影响力之首的则是@中国之声。
目前,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媒体均已成立微博运营部门,并通过尝试与网民进行深度的互动,更深入地将微博融入到新闻业务的整体策略中。
9月10日,新华社启动了迎接十八大微博采访活动“你好,中国”,“@新华社中国网事”组建文字、摄影、电视记者与新浪微博达人组成的多媒体采访团进行采访。
顺应潮流与探索规律网络媒体的潮流势不可挡,传统媒体的用户不少纷纷转向了网络。
美国调查结果认为,2010年起网络新闻消费首次超过了传统纸媒,46%的受访者每周会在网上查看三次以上的新闻。
终端的多元化也显而易见,据最近的调查,美国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获取信息的比例不断上升,43%的平板电脑用户比以前获得了更多的新闻信息,用户每天使用约两小时,一些新闻机构已据此调整其内容及发布,微博成为发布的一种方式。
我国传统媒体大力拓展微博,其实是顺应潮流,对新闻理念、报道业务的一种突破。
但是,目前不少传统媒体都感叹其微博影响力有限,被转发和评论频率较低。
如何进行有效的突破,让微博“火”起来呢?首先要理解微博的特质:它是一个社区,是一个社交网络。
微博是建立在后web2.0时代的社交类(社会性)媒体,其基本核心是通过许许多多传播节点的联结,而建成了网状的社区。
开设了微博,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社区、加入了一个网状结构,在此结构中的每一个节点与网络中的其它节点都有直接的或间接的链路链接,彼此互动、分享、共同贡献内容,从而服务于整个社区。
但是至今不少媒体及其它机构开设微博,只是视之为一个发布信息的板报或展示橱窗,有些媒体甚至只是把长篇报道逐段拆分成许多条微博,既不重视微博需求的内容和传播有效性,也不重视其社区一节点的定位、不建立节点之间的联系、从不转发或评论别的帐户的内容、不回应网友的评论,就相当于社区内从不交友的孤立的一分子。
对官方媒体、特别是级别较高的官媒而言,如何从高高在上的“身份”中解放出来,视自己为一个节点、融入“网友”关系中,是应当正视的问题。
第二要重视微博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传统媒体的微博既不只是推销传统媒体内容的转播器、推销牌,也不应当是另起炉灶式的新媒体,而更应当是传统媒体的报道与经营策略的一部分。
从报道业务来说,微博在发现热点、获取报道线索和信息源、组织策划报道机制、采访、推广、衍生内容与拓展容量方面,可以发挥重要功能。
微博既是报道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信息的发现源、热点的捕捉地、影响的扩散地,同时还是“舆论气球”的试探者。
此外,较之一个选题或一篇报道的独立运作,微博的团队作战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媒体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编辑、记者、栏目、部门、媒体机构均积极参与、互粉、互@、互转、互评,以产生广泛影响。
在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的报道中,多平台共运作,可以产生更大效果。
第三是重视个性化特征。
个性化是web2.0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媒体机构,要做出个性化的微博,确实不易。
观察一下目前影响力较大的媒体的个性化表达,多数有这样的个性化特征:坚持母媒体的个性,结合时事热点开辟微专栏,并加强人情味儿的表达。
南方都市报、新周刊的微博均做得可圈可点。
“@人民日报”的晚安贴“你好,明天”,小结每天的新闻热点、加上点评感悟、配以温馨图片,很好地将官方身份定位与个性化的表达融合起来。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10月7日)的晚安贴:“【你好,明天】快乐夹杂丝丝烦恼,史上最长黄金周落下帷幕。
人流汹涌,展现旺盛需求,也带来思考:与其统一安排亿万人集中休假,不如采取带薪休假、弹性休假制度,把“闲”的选择权交给人民;与其焦虑内需不振,不如让利于民、服务到位,让人们玩得更加开心安全。
玩得好的人,干得会更好。
安。
”此外,专业媒体的微博实践中,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在拼抢新闻过程中,一些微博或忽略了客观公正的原则,比如在冲突事件只说一面理、只采访当事一方;一些微博或忽略了媒体伦理,揭人隐私、刊出不专业的图片等,需要审慎对待。
微博大义,无论何时,媒体不要放弃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