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振兴东农教学质量优秀奖推荐评审表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实验Insect Ecology and Prediction Experiment一、实验课程课号:01610007x适用专业:植物保护(植、农药)理论课程总学时:40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4)学分:0.5开出实验个数:6(验证实验 3 个;综合实验 3 个;设计实验0 个)(选修4个)应开实验学期:第8学期二、实验课程简介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实验是植物保护专业(植、农药)主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在害虫发生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作出合理预报虫情发生情况的能力。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实验是学习理论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它为学生正确理解害虫与环境的关系提供手段和方法。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温度与昆虫发育之间关系的观察,昆虫空间分布的调查与测定,相关回归分析测报等,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
掌握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研究和应用方法,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在今后的测报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教学目标:使已经初步掌握昆虫学基础知识和实验生态学基本操作技能的本科生能够加深对普通昆虫学和农业昆虫学研究中生态学理论的理解;通过各类实验的开展,使学生增长知识,同时也增强他们用生态学规律和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地设计、实施和分析实验,通过实验培养以下能力:A.亲身实践,采集虫源和收集数据的能力;B.虫源的饲养和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C.数据计算、分析能力和根据数据作出合理测报结果的预测能力。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实验指导》韩岚岚主编2004 东北农业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第三版)张孝羲主编2002 中国农业出版社五、考核办法1.实验的操作。
2.数据的整理与计算、实验结果。
3.实验态度及实验报告的书写。
4.应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THEOL网络教学综合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THEOL网络教学综合实验课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课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s一、实验课程课号:20610038j适用专业:动药、粮食实验总学时(周学时):32(4)学分:1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1 个;综合实验6 个;设计实验1个)应开实验学期:与理论课同步开设二、实验课程简介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
本课程的要紧内容包括: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光度计、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火焰光度计、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自动电位滴定仪等仪器。
通过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可熟练把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使学生初步具有按照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课程的改革以实验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与科学研究结合,研究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和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进展。
改变过去实验教师与学生“牵着走”的关系,而改为“引着走”,和“自己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采纳素养、能力、过程、结果相统一的方法。
注重过程,强调实验素养,注重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差不多要求学习并把握化学实验中的差不多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以取得正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观看现象、分析判定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及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综合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
要求学生严格遵照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来完成实验,实验前务必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以保证实验课的教学成效。
四、教材及要紧参考书教材:《仪器分析实验指导》.张永忠, 王宇昕主编东北农业大学出版社参考书:《仪器分析实验》张剑荣,戚芩,方惠群编. 科学出版社《现代分析化学实验》,邓珍灵主编. 中南大学出版社五、考核方法每个实验分数的评定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出勤率、预习、课上提咨询、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卫生。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化学本科课程教案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化学本科课程教案第一章:动物生物化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动物生物化学的课程地位、研究对象和内容阐述动物生物化学在兽医和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2 动物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探讨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3 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回顾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分析现代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第二章:动物生物大分子2.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一级结构探讨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功能多样性及活性调控2.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阐述DNA、RNA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中的作用探讨核酸酶的作用机制及基因表达调控2.3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糖类的分类、分布及生物合成途径探讨糖类在能量代谢、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第三章:动物生物化学反应与调控3.1 酶学基本原理介绍酶的定义、特性及作用机制探讨酶促反应的调控及酶的抑制剂、激活剂3.2 生物氧化与抗氧化系统阐述自由基的产生、生物氧化过程及抗氧化酶系统探讨氧化应激与动物疾病、抗氧化剂的作用及应用3.3 钙信号与细胞代谢调控介绍钙离子的生物学功能、钙信号传递途径探讨钙信号在动物生长发育、骨骼肌收缩中的调控作用第四章:动物营养生物化学4.1 营养素的基本概念与代谢阐述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作用探讨营养素代谢过程、营养素缺乏与过量对动物健康的影响4.2 氨基酸代谢介绍氨基酸的分类、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探讨氨基酸代谢紊乱与疾病的关系及氨基酸营养调控的应用4.3 脂肪代谢与能量代谢阐述脂肪的分类、脂肪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探讨脂肪代谢紊乱与疾病的关系及脂肪营养调控的应用第五章: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5.1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介绍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器材、操作规范及实验安全阐述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5.2 光谱分析技术与应用探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在动物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分析光谱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代谢组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5.3 色谱技术及其在动物生物化学中的应用介绍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等色谱技术探讨色谱技术在动物生物化学分析、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第六章:动物生物化学中的电泳技术6.1 电泳原理与技术介绍电泳的基本原理,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等探讨电泳技术在蛋白质分析、DNA分析中的应用6.2 电泳实验设计与操作详细讲解电泳实验的设计步骤,包括样品制备、凝胶制备、电泳操作等提供电泳实验的troubleshooting 建议第七章:动物生物化学中的光谱分析技术7.1 紫外光谱和可见光谱探讨紫外光谱和可见光谱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分析光谱技术在蛋白质和核酸分析中的应用7.2 荧光光谱和发光光谱介绍荧光光谱和发光光谱的基本原理探讨荧光光谱和发光光谱在生物分子检测和分析中的应用第八章:动物生物化学中的核磁共振技术8.1 核磁共振原理与技术解释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包括自旋量子、拉莫尔进动等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分子结构分析中的应用8.2 核磁共振实验设计与操作详细讲解核磁共振实验的设计步骤,包括样品制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提供核磁共振实验的troubleshooting 建议第九章:动物生物化学中的质谱技术9.1 质谱原理与技术介绍质谱的基本原理,包括离子化、质量分析、检测器等探讨质谱技术在生物分子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9.2 质谱实验设计与操作详细讲解质谱实验的设计步骤,包括样品制备、质谱仪操作、数据处理等提供质谱实验的troubleshooting 建议10.1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介绍生物统计学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等探讨实验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如SPSS、R等讲解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动物生物化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农业昆虫学实验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农业昆虫学实验Experiments of Agricultural Entomology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01610012z适用专业:植物保护理论课程总学时:40实验总学时(周学时):32(4)学分:1开出实验个数:12(验证实验8 个;综合实验 2 个;设计实验 2 个;创新性实验0 个)(选修8个)应开实验学期:5二、实验课程简介农业昆虫学实验为植物保护专业植物保护方向和农药学方向专业必修课。
农业昆虫学实验是学习农业昆虫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研究农业昆虫的基础,它为学生正确辩识害虫提供手段和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掌握和识别一些主要农业害虫的形态特征、主要为害状,为虫情调查、害虫预测预报、害虫发生规律的研究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害虫形态的观察,掌握北方主要农作物上发生害虫的主要种类,并能掌握其形态鉴定特征,做到准确识别害虫,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依据。
实验内容以教师讲解重要鉴定特征,主要让学生根据实验指导自行观察和鉴定为主,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并结合幻灯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于洪春主编. 农业昆虫学实验指导(植物保护专业用). 东北农业大学教材科,2006参考书:李照会主编. 农业昆虫鉴定. 北京:农业出版社,2002五、考核办法Ⅰ根据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 2分(1)实验动手能力强,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没有违反操作规程使用,对实验仪器有一定了解。
2分(2)实验动手能力较强,能够较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1.5分(3)实验动手能力差,出现违反实验操作规程使用。
0.5分Ⅱ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 6分(1)实验结果正确、可靠。
书写规整、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
6分(2)实验结果较正确、可信度较高。
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
5分(3)实验结果较正确、书写不规整、但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
试验十二育种材料的室内考种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作物育种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Crop Breeding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农学,植物保护学,生命科学课程总学时数:16总学分:1.0大纲主撰人:张淑珍内容简介作物育种学实验主要是通过对育种材料的室内考种,实验计划书的制定,联合区域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主要作物的杂交技术等育种方法和技能的实践,更深入地理解作物育种学理论教学内容,较全面地掌握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技能。
教学大纲实验一小麦和大豆育种材料的室内考种(4学时)一、实验目的了解小麦和大豆育种材料室内考种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成熟的小麦和大豆植株,直尺,粗天平,铅笔,调查记录纸,三角盘。
三、实验方法室内考种是田间调查的继续。
所考项目多是植株完全成熟以后才得以表现或固定的性状,主要是穗部和籽粒性状。
因此是选择的重要依据。
同一作物不同育种材料的考种项目、方法和要求不尽相同,本实验只学习几种最常用的基本项目。
考种中脱下来的籽粒,自交作物的杂交早代入选材料和某些特殊材料应单株保存,原始材料、品比和区试品种等可混合装袋保存。
异交作物玉米考种用的果穗是田间天然授粉所结的、不能留种,因此除了某些特殊用途的以外,脱下来的籽粒就归入商品粮了。
考种结果应逐项记载在调查记录纸上。
每个材料(株、穗)都要根据所附标牌登记材料名称或代号,当年小区号及收获日期等主要大田作物的考种项目和标准如下:1.小麦(1)株高:分蘖节至主茎顶端(不计芒)的长度,单位cm。
(2)有效分蘖数:主茎以外的结实分率数。
(3)穗长:穗基部至顶端(不计芒)的长度,单位c血。
(4)芒:分四级。
①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②顶芒:穗顶有长10-15mm的短芒。
③短芒:穗的上下部有数目不等的芒,长约30-40 mm。
④长芒:每个小穗外颖上均有芒,长约40-100 mm。
(5)穗色:分红、白、黑等记载。
(6)穗上茸毛;分有、无两种。
草坪学试验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名称草坪学实验实验课英文名称Turfgrass science experiment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02610001z适用专业:园林联办理论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周学时):24学时(4学时/周)学分:0.5学分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 3 个;综合实验 1 个;设计实验1 个;创新性实验1 个)应开实验学期:第6学期二、实验课程简介草坪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它没有固定的程序和公式,根据具体的主客观环境条件灵活地作出判断,而非循规蹈矩,是本课程对学生在学习后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草坪学实验在有限的实验动手操作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草坪草种各种特性的直接观察和感受,对其应用特性加以评价,是实验的重点和基础;好的开始是获得优秀草坪的基础,因此,建植前的准备与草坪建植方法的特点,也是本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点。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1)草坪草种类识别及形态特征观测熟悉并掌握草坪主要草种不同属间草种的花序、种子、叶、根等的基本特点,并能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识别,了解不同草种的最适生态条件。
(2)草坪草种子识别与检验熟悉并掌握草坪草及地被植物不同属间草种的基本特点(如大小、千粒重、背腹特征、稃的质地、脉纹情况、芒的有无与长短等。
)并能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掌握草坪草种的一般质量鉴定方法。
(3)草坪草种子发芽试验通过实验区分发芽率与发芽势,并正确掌握草坪草种子发芽力测定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草坪草种子的发芽情况,这对种子经营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播种法建植草坪通过用撒播种子的方法建植草坪,强化从坪床清理、土壤改良、整地、草种选择、播种以及新坪养护等一系列操作过程,同时要掌握各种播种繁殖的方法及播种器械的使用。
(5)草坪机械的使用与养护熟悉草坪正常养护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草坪机械,如草坪修剪机、草坪精播机,并熟悉各机械(草坪梳草机、草坪切根机、草坪打孔机、起草皮机等)的应用目的,掌握常用机械的应用场所与使用方法,以及日常养护的注意事项。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在大学本科教育过程中,为一门具体学科或专业设置的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的文件。
本文档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
二、课程目标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学生在本门课程中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的目标包括:1. 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熟悉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3. 培养学科相关的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6.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应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主题、模块和子模块。
教学内容应紧密贴合课程目标,并确保内容的适时性和科学性。
1. 主题:该主题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框架;2. 模块:模块是课程内容的基本单位,通常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划分;3. 子模块:子模块则更加具体,包括各个专题和相关的子主题。
四、教学方法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应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
1. 讲授:通过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方法;2. 实验: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分析数据;3.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应明确课程的评价方式,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1. 课堂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课堂测验等;2.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并提交报告;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来综合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4. 学术论文: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
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试验教学中心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英文名称:Field Experiment and Statistic-method 课程编号:01600008j适用专业:草业科学、植物生产类总学时数:40总学分:2.5大纲主撰人:李文霞内容简介《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一门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并根据数据进行推断的科学。
本课程为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有关田间试验的基本知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承担科学试验,正确分析和评价科学试验结果及其可靠性的能力。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务必将要点写清楚)第1章绪论一、基本内容1.1 农业科学试验的任务和要求1学时1.1.1 农业科学试验和田间试验1.1.2 农业科学试验的任务和来源1.1.3 农业科学试验的基本要求1.2 试验误差及其控制2学时1.2.1 试验误差1.2.2 试验误差的来源1.2.3试验误差的控制1.3 生物统计学与农业科学试验1学时1.3.1 部分生物统计学基本概念1.3.2 生物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1.3.3 生物统计学在农业科学试验中的作用和注意问题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农业科学试验的基本要求、试验误差的概念、来源和控制、部分生物统计学的概念,了解农业科学试验的任务和来源、生物统计学在农业科学试验中的作用和注意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科学试验的基本要求、试验误差的概念、来源和控制、部分生物统计学的概念难点:试验误差的概念和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第2章试验的设计和实施一、基本内容2.1 试验方案1学时2.1.1 试验方案的概念和类别2.1.2 处理效应2.1.3 试验方案的设计要点2.2 试验设计原则 1.5学时2.2.1 重复2.2.2 随机排列2.2.3 局部控制2.3 小区技术0.5学时2.3.1 小区2.3.2 区组和小区的排列2.3.3 保护行2.4 常用的试验设计1学时2.4.1 对比法设计2.4.2 间比法设计2.4.3 完全随机设计2.4.4 随机区组设计2.4.5 拉丁方设计2.4.6 裂区设计2.5 试验的实施(学生自学)2.6 田间抽样(学生自学)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试验方案、试验设计原则、小区技术和常用的试验设计,自学试验的实施和田间抽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
Experiment of Pesticide Bioassay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01610016x
适用专业:植保(植)、植保(农药)
理论课程总学时:24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4)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4(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1 个;设计实验 3 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8
二、实验课程简介
实验课程的特点,发展现状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巩固课堂教授的有关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室内生物测定的内容。
2.掌握并能够实际操作相关农药生物测定的具体方法。
3.根据具体要求,能够独立设计有关农药生物测定实验。
4.掌握利用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实验所得数据。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1.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实验指导,刘亚光主编,东北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2.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黄国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五、考核办法
通过课堂表现(出席、听课及动手操作能力)与实验报告情况打分,成绩记入到期末考试成绩中。
大纲主撰人:何付丽
(一)杀虫活性化合物的毒杀作用方式测定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2008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杀虫剂毒杀作用方式测定试验的设计原理与测定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已知一杀虫活性化合物对粘虫(或菜青虫、小菜蛾等)有活性,请设计实验验证其对昆虫的毒杀作用方式,并求出其对昆虫的毒力。
5.实验操作要点
1)按照杀虫剂的毒杀作用方式设计试验;
2)选择的试验方法应使毒杀作用方式互不干扰。
6.注意事项
1)挑选虫龄抑制的供试靶标;
2)药量准确配置;
3)药剂准确施用。
(二)除草活性化合物适用作物筛选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 4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2008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除草剂选择性评价原理;
掌握除草剂药害调查方法与评价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已知茎叶处理的除草活性化合物防除杂草的施药量范围,评价该药剂能否用于大豆、玉米、黄瓜、白菜、小麦、水稻等作物田作为茎叶处理除草剂施用。
5.实验操作要点
1)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2)农药实验自动化施药设施各参数设置。
6.注意事项
1)根据施药量准确配置药液;
2)药害评价标准的一致性。
(三)除草剂混用试验设计与混用效应评价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2008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选择除草剂混用效应评价方法的原理及混用试验方案的设计与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根据氟磺胺草醚与精喹禾灵的杀草谱特点,选择评价二者混用效应的方法,并根据所选择的评价方法设计、实施试验方案,调查一些反应除草效果的指标,根据调查数据,评价二者的混用效应与可混性。
5.实验操作要点
1)混用效应评价方法选择的依据;
2)指示植物与调查指标的选择。
6.注意事项
1)准确配置药液;
2)施药均匀一致;
3)药效评价标准一致。
(四)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方案设计与实施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10 首开日期:2008
说明:实验类别指基础、专业基础、专业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设计的原则与药效和药害评价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75%烟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是某公司开发的烟嘧磺隆的新剂型,设计试验方案验证该药剂在春玉米田应用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撰写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在报告中要明确该药剂的除草效果、对玉米的安全性,在该地区的施药量。
5.实验操作要点
1)施药量的确定;
2)标准对照药剂的选择。
6.注意事项
4)准确配置药液;
5)施药均匀一致;
6)药效与药害评价标准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