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大唐名将李靖被人诬告 被一无名御史机智相救
历史上最受重用的叛徒——李靖

历史上最受重用的叛徒——李靖本文导读:韩擒虎屡次与他谈论兵事,对这个外甥的谋略才华赞不绝口。
成年后李靖虽官职低微,才干却闻名朝野。
另一位灭陈的隋朝名将、宰相越国公杨素曾预言李靖最终将位列台阁名垂青史。
隋炀帝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丞,协助时任太原留守李渊防备突厥。
当时炀帝暴政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反隋起义风起云涌。
李渊也打着防备突厥和刘武周的旗号暗中招兵买马筹划起兵反隋大业,李靖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位上司的真实意图,便以小罪自首,以囚徒的名义前往江都准备向炀帝告发李渊。
然而李靖一己之身跑不过晋阳起兵的李渊大军,因道路阻塞,长安破城后李靖被俘。
老谋深算的李渊在李靖南下不久就洞悉了他的想法,入长安后一度想杀了这个不识时务的原下属。
李靖不甘壮志未酬身先死,慷慨陈词打动李渊父子,获释后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开始了他为唐朝开疆扩土、安内攘外的辉煌事业。
▍南平吴楚,谋定后动公元620年7月,李靖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后被调往南方战线,攻打江汉地区的萧铣梁国。
隋末大乱,身为梁武帝后裔的萧铣在岳阳豪杰董景珍、郑文秀等人拥戴下建立梁国,于隋炀帝死后称帝并定都江陵,派部将率军出击,控制了西起三峡、东到九江、北据汉水、南抵交趾的广阔疆域,部众达40万,曾进攻唐朝控制下的峡州,虽战败损兵折将,仍对唐朝在巴蜀地区的统治构成了威胁。
李靖到达峡州后仔细观察敌情,率兵八百大破进犯夔州的蛮兵,设伏杀死其首领冉肇则俘虏五千多人,以实际行动消除了李渊先前的猜疑。
公元621年,为策应唐军攻取洛阳统一天下,唐高祖李渊批准了李靖攻灭萧铣的方案,以赵郡王李孝恭为行军总管,李靖为长史具体指挥,发动了讨伐萧铣政权的战役。
出征前李靖一面积极打造战舰训练水兵,一面说服李孝恭将归附唐朝的各部族酋长子弟召入夔州,表面上授官留用实则作为人质,有效稳固了巴蜀政局。
当年9月,李孝恭采纳李靖谋划,趁雨季江水暴涨萧铣疏于防备率战船两千余艘出三峡大举东进,连破荆门、宜都进抵夷陵城下。
【历史典故】揭秘:西游记中托塔天王李靖是如何逃脱罪责的

【历史典故】揭秘:西游记中托塔天王李靖是如何逃脱罪责的【历史典故】揭秘:西游记中托塔天王李靖是如何逃脱罪责的?李天王,即托塔之王李靖,在天庭中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很高的权力和权威。
他的女儿,金鼻子白毛鼠精,靠着“我父亲是李刚”在空山无底洞里妖魔鬼怪地占领了这座山,伤害了地球。
她不仅勾引、吃人,还强行将唐僧劫入洞中作恶。
于是,孙悟空去了天堂,向李王寻求解释。
孙悟空掌握了李王和哪吒的地精牌位等铁证,并获得了玉皇大帝的书面指示。
他认为,“当米饭煮得更频繁,而茶卷煮得更少”可以成功地得出结论。
就连朱八戒也认为“如果诉讼是合理的,他一定会占上风”。
不料,李天旺用“吓、来、保”的“三字经”策略应对不利局面,立即由被动变为主动,占了上风。
先说“吓”。
李天王刚听见悟空说个“告”字,立即雷霆大怒,大喝一声:“将缚妖索把这猴头捆了”。
巨灵神、鱼肚将、药叉雄帅一拥上前,将孙悟空五花大绑,李天王还不解恨,“轮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连太白金星都被吓得心惊胆战,连声对行者道:“你干事差了,御状可是轻易告的?”悟空此时虽全然不惧,但也只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任其捆绑,并自我解嘲道:“老孙的买卖,一定先输后赢。
”说“来”。
面对确凿的证据,李王发誓自己无罪,并说自己只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女儿“七岁了,名叫振英。
她还没有救她的员工。
她怎么可能是个地精!如果你不相信,就拿出来看看。
”。
然后他咬了一口,调查了悟空的诬告罪行。
当哪吒揭露真相,说干女儿是三百年前偷香花和珍贵蜡烛被抓的老鼠精时,李王还在撒谎:“我真的忘了,他叫什么名字?”直到哪吒一个接一个地揭露了这三个曾经作案的地精的名字,李王觉得自己靠不住,于是假装开悟。
最后说关键性的“保”。
在吓不走、赖不掉的情况下,李天王耍起了“明捉暗保”的伎俩,他亲自带领本部天兵,把陷空山搞得“风滚滚,雾腾腾”,“那三百里地草都踏光了”,并救出唐僧,抓住了干女儿。
但是当“沙僧八戒只是要碎剐那老精”时,李天王却说:“他是奉玉旨拿的,轻易不得。
唐代名将李靖边疆守卫者与开疆拓土者

唐代名将李靖边疆守卫者与开疆拓土者唐代名将李靖:边疆守卫者与开疆拓土者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壮丽的时代之一。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将领,他就是李靖。
李靖是唐朝的名将,他以边疆的守卫者和开疆拓土者的身份,为唐朝的疆土安宁与国家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靖出身山西,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熟谙城防体系的布置和运用,对于军事篡夺和防御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唐朝初年,中亚地区的吐蕃与各部骚扰边疆,威胁着唐朝的安全与稳定。
当时,李靖被唐太宗选拔为郢州(今湖北荆州)的都督,负责边境的防守工作。
他通过加强边境的巡逻和兵力部署,成功地抵御了吐蕃的进攻,维护了唐朝的边疆安全。
不久之后,李靖又被调往西域边境地区,担任安西都护,负责保卫西域边疆的安宁。
安西都护府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那里地处边陲,鲜有居民,且环境恶劣。
然而,李靖不畏艰难险阻,带领士兵们进行了大规模的边境巡逻和驻守,有效地守护了西域地区。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唐朝对西域的统治,使得西域地区繁荣发展,并与各族人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除了坚守边疆,李靖还有着征战开疆的一面。
他带领军队多次征战西域,将西域各部纳入唐朝的统治之下。
他以手握重兵、威震西域闻名,对西域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和开发,为唐朝的疆土拓展和边境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还是一位深得士兵和百姓爱戴之人。
在他的治军之道中,他注重军队的纪律性,并崇尚法治和公平。
他尽力保障士兵们的权益,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待遇和战斗环境。
李靖广泛听取士兵和百姓的意见建议,并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为国家和民众创造了安全和谐的环境。
在历史上,李靖被誉为“镇国大将军”、“安西总管”,他的英名流传至今。
他的智勇和胆识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得唐朝的疆域更加广阔、疆土更加安全。
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治理能力,成为了唐朝边疆守卫者与开疆拓土者的楷模。
总而言之,李靖是一位伟大而卓越的名将,他在唐朝的边疆守卫和疆土开拓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趣谈唐官员善用测谎术 曾救名将李靖一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唐官员善用测谎术曾救名将李靖一命
导语:李靖是唐初名将,看过《说唐》和《红拂女》的都知道此人,然而,《说唐》将其描述得神神鬼鬼的,如同“水浒传”里的公孙胜。
诸如秦叔宝等人
李靖是唐初名将,看过《说唐》和《红拂女》的都知道此人,然而,《说唐》将其描述得神神鬼鬼的,如同“水浒传”里的公孙胜。
诸如秦叔宝等人在被宇文成都追杀时,拿出李靖给的三颗豆子,叫一声“三原李靖”,立时遁形而逃。
这个传说不靠谱,李靖是个军事家,不是神仙,军事家也是人,也会遭人陷害,不可能大难临头时靠着三颗豆子遁形。
在明朝冯梦龙的《智囊》一书中,提到这么一个案例。
李靖担任岐州刺史期间,有人诬告他造反,唐高祖李渊信以为真,命令御史带着原告去岐州抓李靖归案。
李靖这个时候靠的不是神奇的三颗豆子脱身,而是靠着这个神奇的御史大人,看能不能使用神奇的侦破手段,助他洗清冤情。
案情是很不利于李靖的,因为李渊是倾向于相信告密者的,因为李渊本人与李靖有私怨,具体什么私怨,史料没有记载。
案情不利于李靖
反正当年李靖主动去投奔李渊,却在长安被难民潮所堵,李渊一打下长安,就拿住李靖要杀头,李靖就当着李渊的面说他是以私怨斩壮士,幸亏秦王李世民极力相救,才没有让新生的唐朝丧失一名良将。
从《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记载的这个事例来看,李渊和李靖确实有私怨,执法人和被告者有私怨,事情就复杂了。
那位奉旨办案的御史,知道李靖是冤枉的,然而要证明一个人冤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李渊已经做出有罪推论的情况下。
御史一路上苦苦思索着良策,过了几个驿站,忽然有主意了。
生活常识分享。
唐朝诡事录剧情分集解析

唐朝诡事录剧情分集解析唐朝著名大臣李靖之子李云霄突然失踪,引起了京城的轰动。
李靖请来了京城最著名的侦探团队——七星堂,希望他们能够帮忙找到李云霄。
在调查过程中,七星堂发现一些奇怪的线索,包括李云霄与一名神秘女子的联系,以及一位神秘的黑衣人的出现。
最终,七星堂发现李云霄被一个秘密组织绑架,他们成功解救了李云霄并摧毁了这个组织。
第二集:神秘的信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写道他将在三天后被杀害。
白居易非常担心,他找来了七星堂帮忙保护自己。
在保护白居易期间,七星堂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认为这个组织与白居易的死亡有关。
最终,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七星堂摧毁了这个组织并保护了白居易的生命。
第三集:奇怪的失忆一名年轻的女子突然出现在京城,她失去了自己的记忆,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叫李清。
她找到了七星堂并请求他们帮助自己找回记忆。
在调查中,七星堂发现李清是一个神秘组织的间谍,并且她的失忆是这个组织的一种特殊技能。
最终,七星堂找到了这个组织,并成功摧毁了他们。
第四集:诡异的谋杀唐朝著名官员魏征突然被谋杀,而凶手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七星堂开始调查这个案件,并找到了一些有用的线索。
最终,他们发现魏征是被一个叫做“黑马”的组织所杀害。
在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七星堂成功摧毁了这个组织并缉拿到了凶手。
第五集:神秘的疫情京城突然爆发了一种神秘的疫情,人们纷纷死亡,整个城市笼罩在死亡的气息中。
七星堂开始调查这个疫情,并找到了一些有用的线索。
最终,他们发现这个疫情是由一个叫做“血魔”的组织所制造的。
在一次殊死搏斗中,七星堂成功摧毁了这个组织并终止了这场疫情的流行。
长孙无忌智取诬告者

长孙无忌智取诬告者作者:木梅来源:《领导文萃》2013年第16期唐朝大将李靖出任岐州刺史不久,当地有一个人向唐高祖李渊举报,称李靖自以为功高盖主,正在岐州策动谋反,并将其谋反的各种言行和“证据”一一写在状子上,言行所涉及到的各种时间、地点和证人都写得相当详细,有鼻子有眼的。
这让李渊大为震怒,随即责令长孙无忌审理此案,务必将李靖绳之于法。
根据自己对李靖的了解,长孙无忌知道他一定是被人诬告的。
但他又深知,李靖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平时做事和说话都喜欢任着粗狂的性子来,口无遮拦,难免给人留下添油加醋的把柄和机会,百口也难辩。
因此如何为李靖澄清,还他一个公道是一个难题,因为状子所写的“反动言行”都难以一一驳斥。
好在,最终长孙无忌想到了一个救李靖的办法,他特意要求原告跟自己一起回岐州办案,以示透明公正,结果原告愉快地一口答应。
办案的一行人,走了好几个驿站后,在一天晚上,终于到了岐州的边界。
但吃过晚饭后,长孙无忌却突然杖打起随行的一位小官吏,原告过去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小官吏做事太粗心,竟然把他写的状子给弄丢了。
而且还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弄丢的。
没有铁证如山的状子,也就意味着第二天无法去法办李靖,长孙无忌显得手足无措,无比紧张,称此事如果一旦被高祖知道,大家肯定都难辞其咎,弄不好还会落个故意包庇李靖的罪名而集体掉脑袋!被杖打的那个小官吏,一听此言,吓得魂不守舍,连滚带爬地来到原告的面前,跪地请求他再写一份状子,好搭救他们一下。
原告见此情景,想想也没有其他更好的补救办法了,于是便连夜重新又写了一份。
第二天,长孙无忌拿到新状子简单看了几眼,就令人将原告捆绑起来,随后带着他一起赶回长安向李渊报告审查结果。
长孙无忌说:“李靖是被人故意诬告、陷害的。
”李渊问:“何以见得,据说,你都没进到岐州境内,更没有提审李靖!”长孙无忌应道:“无需提审,陛下看看这两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的状子就知道了。
”李渊将两份状子一对比,其中所涉及的时间和证人等内容相差很大,完全难以重合,很快便明白了,于是便立即判了原告的死刑。
胯下之辱故事

胯下之辱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勇猛无比的武将,他叫做李靖。
李靖身高八尺,浓眉大眼,英俊潇洒,武艺超群。
他曾经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被封为大将军,成为唐朝的一代名将。
有一天,唐朝皇帝派遣李靖率领大军前去征讨边疆的叛乱。
李靖带着一众勇士,浩浩荡荡地出征了。
在征战的过程中,李靖的军队屡战屡胜,他的名声更是传遍了大唐国。
然而,就在一次出征的途中,李靖的军队遭遇了一支来历不明的敌军。
这支敌军人数众多,武艺高强,李靖的军队陷入了苦战之中。
在激烈的战斗中,李靖的坐骑突然受了重伤,摔倒在地,李靖也被摔下马来。
敌军见状,纷纷围上前来,将李靖围在了中间。
李靖奋力挣扎,但敌军实在太多,他根本无法脱身。
就在这时,一名敌军将领走上前来,高声讥讽道,“李靖,你这个大唐名将,怎么就落到了我们敌人的手里呢?真是胯下之辱啊!”说罢,他一脚踩在了李靖的胯下,更是加重了讥讽之意。
李靖面色铁青,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冷笑一声,毫不示弱地说道,“今日之辱,我李靖必定要加倍奉还!”他的声音嘹亮而坚定,让敌军将领不禁心中一颤。
在敌军将领的命令下,李靖被捆绑起来,被押往敌军的大营。
在大营中,李靖遭受了种种侮辱和折磨,但他始终咬紧牙关,毫不低头。
他时刻铭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决心要坚持到底,不为敌人所屈服。
经过数日的囚禁,李靖终于等到了救援的大军。
在大军的配合下,李靖成功突围,重返大唐的军营。
他的身上已是伤痕累累,但他的眼中却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李靖的胯下之辱成为了大唐军队的一段佳话,人们赞美他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此以后,李靖更是战无不胜,成为了大唐的不朽传奇。
胯下之辱,成就了李靖的伟业。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挫折和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李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一点,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一代传奇。
唐朝大将李靖遭小人诬陷,御史刘成以谎识谎复状辩诬

唐朝大将李靖遭小人诬陷,御史刘成以谎识谎复状辩诬李靖是唐初著名的军事家,在与突厥争战中屡获奇胜,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因此遭到了小人的陷害。
在他担任岐州刺史期间,有人给唐高祖李渊递交了一份状纸,告发李靖想谋反,并列举了大量罪状,唐高祖李渊看到后信以为真,立刻命令御史大夫刘成前往岐州捉拿李靖归案。
御史刘成非常了解李靖,知道他是个忠贞不二的人,绝不会有叛逆之心,但是在那个年代,要想证明一个人冤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皇帝李渊已经做出有罪推论的情况下,明知是诬告,但却一时想不出为李靖辩白的办法。
刘成心里非常着急,情急之下刘成只好请求与原告同行,想看看这位诬告之人一路上会不会露出什么破绽。
一路上这位诬告者行事十分小心,想要找出破绽十分困难,于是刘成一到歇脚的时候,就翻开这封诬告者编造出来的状纸,想从中找出来一些蛛丝马迹。
一天他再次打开状纸,研究状纸上列举李靖谋反的每一条罪证,看着看着,刘成忽然心中一亮,既然是诬告者自己编造出来的,如果再复述一遍就有可能出现前后不合的地方,何不利用这一点抓住诬告者的把柄。
李靖于是刘成命人马立即上路,半天也没歇脚,正当所有人都累得满头大汗时,刘成忽然惊慌失措的对告状人说:“不好了,不好了,你写的那份状纸由于助手玩忽职守丢掉了,”然后立即拿起鞭子抽打主管行李的人。
丢了状纸咋办?寻找状纸也是不可能,于是御史亲自找到告状之人道歉,并且请告状者再写一份,无奈之下告状者只好照办。
告状之人写好后立即交到刘成手里。
拿到新的状纸刘成立即找出那份所谓已经丢掉的原状纸进行对比,果然不出所料,两份状纸错漏百出,出入很大,于是刘成马上掉头回京,将此事上奏李渊。
李渊知道后大怒,立即诏诬告者问罪,就这样一场诬告阴谋败露,李靖将军有惊无险。
唐高祖李渊以谎识谎,看似荒诞,却不失为一种良策,生活中面对一些看似无法破解的难题,我们不妨打破原有思维,从侧面入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图片来源于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唐名将李靖被人诬告被一无名御史机智相救
导语:自古美女如良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这句诗本是说美女薄命,但是也道破了国家良将的命运。
能成为名将本就要经过尸山血海里滚过,白骨从中挣命
自古美女如良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这句诗本是说美女薄命,但是也道破了国家良将的命运。
能成为名将本就要经过尸山血海里滚过,白骨从中挣命的残酷筛选,然而一旦功成名就,名将的命运也就很尴尬,曾经的战场杀伐锋芒,不知不觉成为了现任统治者的威胁。
于是各种猜忌,诋毁就开始了。
唐朝时期的李靖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国家刚刚安定,李靖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这个时候,有人就诬告李靖谋反。
唐高祖李渊就派遣一个御史前去调查取证,并且要把举报的证人一并带到京城。
这个御史,心里很清楚这是诬告李靖,于是在带着证人的路上,他一路观察证人的举动,思索着解救李靖的办法。
走过了几个驿站之后,这个御史忽然说证词文书失窃,他一边发火鞭打身边的官吏,另一方面他又去找原告,请求他把证词在重新撰写一份。
这个原告本来就是胡诌八扯编的一份证词,现在让他重写,也着实难为了他,废了好大劲终于又写了一份。
这个御史拿着新的证词文书看了一遍,然后拿出了那份声称被窃的证词。
原来这是这位御史的一个计谋,他拿着出自一个人的两份证词进行比对。
这一比对,问题就来了,出自一个人的证词竟然前后有很大差异,这位御史将两份证词和事情的经过,快马送入京城。
唐高祖看过之后,勃然大怒,命令那位御史原地以诬告罪处死原告。
李靖因为这位御史的机智,洗脱了造反的罪名。
虽然这个御史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但是他的这份正直,机智的形象却被后世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