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文艺范儿——奥林巴斯PEN—F可换镜相机

合集下载

35mm_奥林巴斯OM-1单反相机

35mm_奥林巴斯OM-1单反相机
镜头朝上,看相机底板(图4)。底板左端是有盖电池 仓,内置1.5V蘑菇形氧化银电池,可使镜内硫化镉测光表通 电而正常工作。底板中央置有三脚架安装螺孔。螺孔右下 方,镀铬面上凸显:MADE IN JAPAN 511389。
1972年,德国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PHOTOKINA)发布由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出 品的35mm M-1单反相机,德国徕兹(LEITZ)公司因此与奥林巴斯公司交涉,说涉 嫌盗用了徕卡M1旁轴相机型号,奥林巴斯公司遂将机型M-1改为OM-1。奥林巴斯 M-1单反相机因产量小而成为二手市场的抢手货。
1973-1974年,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向市场推出奥林巴斯OM-1单反相机。1974年 推出底板上可安装马达卷片器的OM-1 MD单反相机。1979年推出取景器内有LED闪 光指示灯的OM-1N MD单反相机,它是OM-1 MD的改良机型。以上三种奥林巴斯单
照相机 79
2023.09 / 相机世界
环,环两侧对应位置上有两枚装卸镜头用的锁钮。卸下镜头 时,用两指同时摁下两锁钮,逆时针旋转镜筒至极限位置,然 后从镜座卡口内拔出镜头,露出镜座卡口。镜座卡口内可见自 动复位的45°反光镜以及上方的对焦屏。安装镜头时,必须先 将镜尾镀铬环上的红点对准镜座卡口左侧镀铬面上的红点, 然后插入镜头尾端并顺时针旋转镜筒,直至镜头被锁定在镜 座上。
机顶右端是走片计数窗,计数窗左侧是卷片上弦扳手,扳 手左上方是快门钮。实际操作时,每扳动一次卷片上弦扳手,
计数窗内走片数值即相应进一位,可摁下已上弦快门钮。按此 步骤,计数窗内数值从0开始进位,直至进位至数字36,拍完 整卷胶片。一旦打开后盖,显示窗内数值立刻归零。
快门钮左侧,机顶上装着胶片感光度ASA值设置盘,设置 盘外径21.4mm、 厚5.8mm,圆周上饰有工俊秀丽的镀铬滚 花。设置盘端面周边凸显一圈ASA值。

35mm_奥林巴斯PEN_FT半幅单反相机

35mm_奥林巴斯PEN_FT半幅单反相机
1904年,12岁的郎静山来到上海,进南洋中学预科读书。校长王培孙聘请李靖澜为 预科主任。预科相当于附属小学,毕业后可优先进入南洋中学念书。李靖澜又兼图画老 师,他擅长绘画、书法,他还组织了一个“摄影小班”,郎静山和后来的著名摄影家黄振 玉报名参加了摄影小班的活动。
李老师借来一台可调焦的柯达盒子相机,相机中可放五六块玻璃底片。李老师向孩子 们讲解摄影的基本原理,并让他们实际拍摄。到了节假日,李老师带着这些少年到郊外实 习,教他们如何取景、构图和拍摄,有时同学则充当模特儿练习拍摄人像。李老师要他们 注意光线,别在脸上留下多余的阴影。晚上,老师带他们到自己的暗房里,教他们如何冲 洗胶片。
2024.01 / 相机世界
35mm 奥林巴斯PEN FT
半幅单反相机
图文|蒋 放
郎静山原籍浙江兰溪,光绪十八年六月十二日(公历1892年8月24日)出生于江苏淮 阴。他的父亲郎锦堂年轻时是湘军幕府里的文职人员,替曾国藩抄写文件,后来投效淮军 做武官。郎静山出生时,郎锦堂已经50多岁,担任清军左营参将,负责督导大运河苏北段 的疏浚工程。
PEN F
1963-1966年
PEN FT
1966-1972年
PEN FV
1967-1970年
型精巧玲珑,可以像钢笔一样进行随意拍照把玩。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于1966-1972年生产第二代PEN FT半幅单反相机。该机全金
属全机械结构,使用135胶卷可拍72张胶片。相机机顶上没有五棱镜金属壳体,呈现 流线型镀铬平面。机内采用19世纪意大利光学仪器制造者伊尼亚·齐奥·波罗发明的 “全内反射”波罗棱镜(PORRO PRISM),配置带中央微棱圈的磨砂对焦屏、旋转 式钛合金快门和横向运行反光镜。该机内置指针式硫化镉测光表,胶片感光度为ISO 25-400。机身装有自拍器操纵杆、自拍器启动钮、MX闪光同步连线插座、MX闪光功 能切换杆、走片计数窗、卷片上弦扳手、快门钮、带折叠式摇柄的倒片钮、调速盘及 感光度设置盘、光圈设置环、调焦环、退片功能钮、三脚架安装螺口、取景器、有 盖电池仓、吊带环。相机配置OLYMPUS G.ZUIKO AUTO-S 40mm F1.4全开光圈镀膜 标头,标头光学结构为6组7片,最近对焦距离0.35米或1.5英尺。快门速度范围为: B、1-1/500s。机身上包覆典雅的黑色网纹饰皮。机身长129.5mm、高70.5mm、厚 34mm、重500g(不带镜头)。

七剑!值得收藏的七款日系135旁轴相机

七剑!值得收藏的七款日系135旁轴相机

《七剑》是香港导演徐克的电影作品,讲述古代七把宝剑和七位侠客的故事,这七把宝剑分别有各自的名字,它们是:莫问、由龙、青干、竞星、日月、天瀑、舍神,这七柄宝剑削铁如泥,精美绝伦,并且各自有着各自的性格与特点,令天下英雄无不为之景仰。

今天借用这个标题,说说1970年代相机生产大国日本曾经制造过的很有代表性的,值得收藏和拥有的七种135机械式旁轴照相机。

七剑序篇在数码时代的今天,拍摄的简单与便捷无疑已经令摄影成了方便的快餐,相机、手机,甚至电脑上的摄像头都可以用来拍照,这些拍摄方式固然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科技与效率,但却令到很多保守或者说传统的摄影人士唏嘘不已,特别是一部分喜欢手动旁轴相机的爱好者和收藏家,他们仍旧怀念胶片时代构图取景的过程、对焦时的镜头手感、快门释放时的声响。

对他们来说,哪怕等待胶卷和照片冲印的过程都是种小小幸福。

顺应这种怀旧的风潮,2005年德国蔡斯公司重新启用一个已经多年不用的相机品牌ZEISS IKON(蔡斯·伊康)用于重新制造旁轴平视取景135相机,而日本尼康公司2005年限量发售的复刻版旁轴相机尼康SP 以及由确善能制造的Voigtlander (福伦达)BESSA旁轴系列也在全世界范围受到了热烈的追捧。

按照快门类型的不同,135旁轴相机分为可换镜头的幕帘快门类型和不可换镜头的镜间快门类型,现今仍旧在生产和销售的135旁轴相机属于前者的都是名贵机种,例如徕卡M系列、蔡司·伊康、柯尼卡Hexar RF(巧思RF)、福伦达BESSA系列等等,而本文讨论的对象则属于后者,这一系列的七种135手动旁轴取景镜间快门相机可以说得上是日本曾经制造过的该类型相机的颠峰之作。

它们分别是佳能Canonet GIII QL17、柯尼卡AUTO S3、美能达HI-MATIC 7sII、奥林巴斯35SP、奥林巴斯35RC、奥林巴斯35RD、百丽Color 35。

1970年代是旁轴相机的全盛时期,那一时期的德国相机以及日产单反相机价格高昂,属于奢侈品,并非寻常百姓能够拥用,因此绝大多数的家庭消费以及普通摄影爱好者都使用价廉物美的、不可更换镜头的日本产旁轴相机。

【F2的诱惑试用奥林巴斯大光圈定焦镜头】-大光圈定焦镜头

【F2的诱惑试用奥林巴斯大光圈定焦镜头】-大光圈定焦镜头

【F2的诱惑试用奥林巴斯大光圈定焦镜头】大光圈定焦镜头【F2的诱惑试用奥林巴斯大光圈定焦镜头】大光圈定焦镜头奥林巴斯的4/3系统推出来已经有些时日了,尽管我们也在第一时间试用了E-1和E-300相机,为读者介绍了这个全新的开放的数码相机标准,不过说实话,我们测试的都是随套机发售的普通镜头,而对于那些个“传说中”的顶级镜头,一直都是无缘相见。

所以这次有机会拿到了奥林巴斯4/3系统的两只各具特色的大光圈定焦镜头,机会不容错过。

到目前为止,奥林巴斯已经为它精心栽培的4/3系统推出了13款镜头,覆盖了从7mm一直到300mm的广阔范围,换算成实际焦距的话,就是从14mm至600mm,其中既有质优价廉的标准变焦镜头,也有超广角和超长焦的大光圈专业变焦镜头,既有8mm鱼眼镜头,也有微距和中长焦、超长焦距的大光圈定焦镜头,应该说,从镜头的焦距、覆盖范围、用途等方面都俨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镜头体系,足以满足绝大多数拍摄题材的需要了。

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只有其中的9款镜头上市可以买到。

在这个镜头体系中,有两只最大光圈为F2的大光圈定焦镜头比较引人注目,一个是Zuiko Digital ED 50mm 1:2 Macro微距镜头,另一个是Zuiko Digital ED 150mm 1:2长焦镜头。

它们都是定焦镜头,它们的最大光圈都是F2,它们都是Zuiko Digital ED镜头,它们的焦段、定位、用途都非常明确,这些都吸引着我们想探个究竟。

于是在一个周末,我带着E-300相机和这两款镜头来到了坝上。

Zuiko Digital ED 50mm 1:2 Macro这是我见过的最为轻巧的中焦微距镜头了。

它的体积只有一只普通的标准镜头大小,实际焦距相当于135相机的100mm焦长,这正是生态摄影上最常使用的一个焦段,各个厂商在这个焦距段上都有很著名的微距镜头,比如腾龙的90mm 微距、适马的105mm微距、佳能的100mm微距、尼康的105mm微距等等,这些中焦微距镜头,都有着成熟的技术和工艺,都有着出色的光学品质,令广大的微距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骛。

奥林巴斯相机说明书

奥林巴斯相机说明书

奥林巴斯相机说明书篇一:Olympus 荧光显微镜操作手册奥林巴斯(Olympus)荧光显微镜操作手册Olympus BX51物镜: 4 ×0.16(无DIC)10×0.4020×0.7540×1.00 oil100×1.40oil荧光滤色块转盘: 1. WU蓝2. WIB 绿(长通)3. WIBA 绿(带通)4. WIG 红5. CFP 青6. YFP 黄操作步骤:(注意:样品须在低倍镜下放置和取下)DIC观察:1. 打开明场电源开关(“︱”为开,“○”为关)2.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用样品夹夹好3. 将起偏器、检偏器、DIC棱镜推入光路,荧光滤块转盘拨到“1”位置,DIC棱镜应与相应的物镜倍数相匹配4. 先选用低倍物镜(“10×”)5. 调节透射光的强度,调节焦距,找到视野6. 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7. DIC观察时,光路选择拉杆拉到中间位置,既可观察,也可拍照荧光观察:1. 打开明场电源开关2. 打开汞灯电源开关3.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用样品夹夹好4. 检偏器、DIC棱镜在光路外5. 将荧光光路shutter打开(“○”为开,“●”为关),需保护样品时关闭shutter6. 光路选择拉杆推至最里边7. 根据样品的标记情况将荧光滤块转盘转到相应的位置8. 通过两组减光滤片调节激发光强度9. 从低倍镜开始观察,调焦,找到预观察视野,10. 依次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11. 拍照时光路选择拉杆完全拉出普通明场观察:1. 打开明场电源开关(“︱”为开,“○”为关)2.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用样品夹夹好3. 起偏器、检偏器、DIC棱镜在光路外,荧光滤块转盘拨到“1”位置,DIC棱镜拨到明场(BF)位置4. 先选用低倍物镜(“4×”)5. 调节透射光的强度,调节焦距,找到视野6. 依次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7. 光路选择拉杆拉到中间位置既可观察,也可拍照关机:1. 关闭汞灯电源(注意:汞灯需使用半小时以上方可关闭,关闭半小时以后方可再次开启)2. 将透射光调到最小,关闭明场电源开关3. 将镜头转到低倍镜,取出样品,若使用过油镜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镜头4. 确认数据已经保存,关闭软件5. 使用光盘拷贝数据(禁止使用移动储存设备拷贝数据)6. 关闭电脑,登记使用时间、荧光数字等使用情况Olympus IX71物镜:物镜倍数相差环4 ×0.13 PHL10×0.30 PH120×0.45 PH140×0.60 PH260×1.35 oil (无相差)荧光滤色块转盘: 1. WU蓝2. WIB 绿(长通)3. WIBA 绿(带通)4. WIGA 红5. CFP6. YFP操作步骤:相差观察:1. 打开明场电源开关(“︱”为开,“○”为关)2.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3. 将光路选择旋钮调至观察位置4. 从低倍镜开始观察,调节到与镜头相匹配的相差环,荧光滤块转盘拨到“1”的位置5. 调节透射光光强,调节焦距,找到预观察视野6. 依次换到高倍镜,(注意调节相差环)观察样品7. 拍照时将光路选择旋钮调至相机位置荧光观察:1. 打开明场电源开关2. 打开汞灯开关3.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4. 将荧光光路shutter打开(“○”为开,“●”为关),需保护样品时关闭shutter5. 将光路选择旋钮调至观察位置6. 根据样品的标记情况将荧光滤块转盘转到相应的位置7. 通过两组减光滤片调节激发光强度8. 从低倍镜开始观察,调焦,找到预观察视野,9. 依次换到高倍镜头,观察样品10. 拍照时将光路选择旋钮调至相机位置普通明场观察:1. 打开明场电源开关(“︱”为开,“○”为关)2.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3. 将光路选择旋钮调至观察位置4. 从低倍镜开始观察,相差环拨到明场(BF)位置,荧光滤色块转盘拨到“1”的位置5. 调节透射光光强,调焦,找到预观察视野6. 依次换到高倍镜,观察样品7. 拍照时将光路选择旋钮调至相机位置关机:1. 关闭汞灯电源(注意:汞灯需使用半小时以上方可关闭,关闭半小时以后方可再次开启)2. 将透射光强调到最小,透射光选择按钮按出3. 关闭明场电源开关4. 将镜头转到低倍镜,取出样品,若使用过油镜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镜头5. 确认数据已经保存,关闭软件6. 使用光盘拷贝数据(禁止使用移动储存设备拷贝数据)7. 关闭电脑,登记使用时间、荧光数字等使用情况Olympus SZX16物镜:1×变倍:0.7~11.5荧光滤色块转盘:UV 蓝GFPHQ绿RFP2 红操作步骤:明场观察: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推入光路选择拉杆,荧光滤块转盘拨到空位选择合适的光源冷光源观察使用不透明的底板(黑或白),打开环形光电源开关(“︱”为开,“○”为关),调节光强度,找到预观察视野,调节变倍比,观察样品⑵底光源观察使用透明玻璃底板,打开底座电源开关(“︱”为开,“○”为关),将LBD滤片推入光路,调节反光镜方向、对比度和光强度,找到预观察视野,调节变倍比,观察样品4. 拍照时将光路选择拉杆拉出荧光观察:1.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2. 一般选择黑色不透明底板3. 打开汞灯电源开关4. 荧光光路挡板推出 1. 2. 3. ⑴篇二:OLYMPUS在各国外使用总结经验及说明奥林巴斯 XZ-1 tipsXZ-1from Jonathon Donahue====================Here's a grab bag of XZ-1 information... from my posts, and others, on Dpreview... and from other places. 这里是一个大杂烩的XZ-1信息... 从我的帖子,和其他人,DPREVIEW ... 和其他地方。

复古与数码新融合奥林巴斯PEN

复古与数码新融合奥林巴斯PEN

复古与数码新融合奥林巴斯PEN原标题:复古与数码新融合奥林巴斯PEN-F评测第1页:复古与数码的全新融合奥林巴斯PEN-F如果你是复古风格相机的颜控,那么对奥林巴斯PEN系列一定不会陌生,而PEN系列在数码时代的重生也是对摄影爱好者而言的一大幸事。

奥林巴斯今年推出的PEN-F号称是“PEN系列中最忠实于PEN-F半幅照相机的复古型产品”,除了完全的复古设计,奥林巴斯PEN-F的性能升级也颇具看点。

内置了约236万像素高清OLED电子取景器和5轴VCM防抖功能,以及约2000万像素Live MOS传感器,达成了PEN家族史上最强大的功能组合。

2000W像素复古感十足奥林巴斯PEN-F(17/ F1.8)售价:9499元>>购买链接奥林巴斯新一代PEN-F是一款对早年奥林巴斯胶片相机PEN-F相机的致敬机型,外观设计与曾经的胶片机PEN-F很相似,将胶片机的柔和与现代的机身线条轮廓完美结合。

壳体大量采用轻量化镁合金和铝合金,按键和功能拨盘的布局及质感不仅手感卓越且更易于使用,全部按键采用的圆形设计也复刻了上一代PEN-F的样子。

机身握持部分和取景屏边框都包裹了皮革,外表看不到任何螺丝的痕迹。

新机身依旧小巧,充分体现M4/3画幅机型的优势。

奥林巴斯PEN-F约2000万像素Live MOS 传感器单就像素而言,奥林巴斯PEN-F超越了同系列的所有机型,是继松下GX8之后第二款达到“2000万级”的M4/3相机。

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奥林巴斯E-M5 Mark II上的技术,如加强型五轴防抖系统、对焦性能、图像处理引擎、高分辨率模式等,性能不容小觑。

奥林巴斯PEN-F的17mm F1.8定焦镜头奥林巴斯PEN-F顶部的模式转盘、前后拨盘、曝光补偿拨盘以及视频录制按钮奥林巴斯PEN-F右肩上除了双拨盘还增加了曝光补偿拨盘。

前后拨盘可设置光圈值、快门速度、ISO、白平衡、程序转换和闪光补偿。

曝光补偿拨盘,可以让用户对这三种设置进行控制。

相机的发展史

相机的发展史
第一款相机(第一幅图)叫做“多眼”(Multi-Ball),其结构是一个球体里头装有很多小的 镜头,这种设计的目的是让摄影师能轻松捕捉现场气氛,类似于风靡一时的丽多相机(Lyto plenoptic camera),它能将你拍出来的照片自动进行怀旧处理。
其实它的长相有点像外星飞船,官方名字叫做CASPER,这款多镜头相机大家还是更喜欢 把它叫做鬼马小精灵,不知道拍出来的效果是不是能“机如其名”。
佳能EOS 1D——佳能的数码单发神话
佳能在2001年9月推出了专用于快速拍摄 用途的EOS 1D,从而在速度和技术指标上 全面压过了尼康D1,成就了DC产业新一代 传奇。 这款数码单反拥有400万像素 分辨率,ISO感光度100-1600,也采用CF 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售价在7000 美元左右。
1899年,法国人迪奥隆和勒旭额尔制造出 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照相机
1905年,柯达推出折叠便携式(N.1A Folding Pocket) 相机
1913年,徕卡推出世界上第一台135相机 Ur-Leica
柯达1916年生产的NO.3A 的连动测距型折叠皮腔相 机。这类相机由于其皮腔 呈风琴状,也被称为风琴 相机。
卡西欧VS-101——首台CMOS感光器件电子相机 1987年,卡西欧首先在市场上发售使用了CMOS感光器件的VS-101
电子相机,尽管分辨率仅能达到28万像素,但这对于DC产业的意义非常 重大。
佳能RC-760-----首台60万像素机型
柯达DCS 100——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
1928年世界第一台双镜头 反光120相机“禄来”。由 德国“弗兰克和海德克” 公司推出
1934年日本第一代高级布 帘快门35mm相机 “KWANON”。由佳能公 司前身“精机光学研究所” 研制成功

史上最强PEN

史上最强PEN

史上最强PEN作者:暂无来源:《摄影之友·影像视觉》 2011年第10期奥林巴斯新推出的E-P3能在单电相机领域傲视群雄吗?从参数上看它非常高端,但是这款相机的真实表现如何呢?翻译:Elina 编辑:林曦奥林巴斯的紧凑型单电相机PEN系列自推出之日起,就受到了大批摄影爱好者的追捧。

它体积小巧、功能齐全,而且画质也很不错。

回顾历史,奥林巴斯2009年6月推出了E-P1,这款相机没有内置闪光灯和取景器,相机菜单内容简单,自动对焦系统的速度也不够快。

今年,奥林巴斯最近发布3款单电相机,PEN E-P3、E-PL3(L代表简化版)和E-PM1,它们已经没有这些缺陷,还有很多先进的功能。

这3款相机的基本设计差不多,但是参数上明显瞄准了3类不同的购买群体。

E-P3针对的是高端用户,这款相机可以满足专业摄影师的要求。

E-PL3则适用于广大摄影爱好者。

而E-PM1的定位比较低端,适合于只想拥有一台可换镜头又体积小巧相机的影友。

这篇文章中,我们带你走近其中最高端的E-P3相机,这款相机的画质、对焦等诸多方面和它的前辈相比,都有飞跃的进步,它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如何呢?一起来看看吧。

功能和操控E-P3和它的简化版(E-PL3)以及迷你版(E-PM1)一样,拥有一块17.3x13mm标准4/3尺寸的1230万像素Live MOS(CMOS)传感器。

奥林巴斯一直和松下一起开发M4/3,这块新的传感器就来自于它的工厂。

E-P3没有反光板,它通过对比检测的方式对焦,传感器直接成像。

这款相机的Live CMOS拥有非常迅速的对焦速度,搭载120fps(120Hz)倍速驱动装置的高速捕获功能。

奥林巴斯声称他们新型的TruePic VI处理器要比松下的Venus Engine VI FHD图像处理器更先进,处理速度更快,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对焦速度。

这让E-P3在使用MSC镜头的情况下成为目前对焦速度最快的M4/3系统相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