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教案沪教版第五册教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设计说明】《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的课文,属于哲理散文,此文选自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
在西方近代学术史上,有不少思想经典是以古老的语录体形式写成的,尽管显得零乱而散漫,但它们兼容了哲学与诗的特质,既有凝重、冷峻的沉思,又不乏炽烈的情感与飞腾的想象,既是对世界普遍本质的理性思辨,又是极个性化的人生体悟。
在阅读的时候,若是有心,一个意蕴深邃的句子就足以将读者打动,让读者与作者精神相通、意气相投。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就是这类经典中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本,《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精髓尽皆凝聚在一个令人难忘而又促人覃思的生动比喻上:‚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这篇文章较为艰深,理性很强,语言的跳跃性大,读了总有晦涩不畅之感。
鉴于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不足,在自主理解哲理上有难度。
因此,本设计避开直接引领学生悟哲理,而是遵循语文的教学规律,以品读语言为抓手,建立在关键词句的世界里让学生去感悟哲理,课堂教学中以理解‚能思想‛为解读文本感悟哲理的立足点,确立‚品读—感悟—评说‛的课堂教学主线,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世界里感悟艰深的哲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品味‚思想‛的内涵。
【教学目标】1、品读题目,酝酿“自豪、坚强”的情感;品读文中“只不过”、“最”、“但”等词语蕴涵的意义。
2、联系生活,感悟“能思想”,体会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
3、积累诗化般的哲理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教学过程】◆镜头一:初读全文蕴蓄情感(学生互动:诵读,蕴情感)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师述:人是什么?(生纷纷说)。
人,是三闾大夫步履维艰的天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是贾阆仙清风明月下轻轻的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人,是罗丹匠心独运的画笔下如痴如醉的思想者——“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爱”。
语文:2.5《宽容》序言教案(6)(沪教版第五册)

---------------------------------------------------------------最新资料推荐------------------------------------------------------ 语文:2.5《宽容》序言教案(6)(沪教版第五册)导入: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他看到的一本书时的情景说: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观花地总算看完了。
他还说:这五十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书吸引我了。
(幻灯片显示)郁达夫也曾说过: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是谁的笔如此神奇,能写出如此吸引人的文字来?(简介房龙)他能说写十种语言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他的文笔特色就是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其作品主要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
(幻灯片显示)他还善于画画,他就常为他自己的作品自绘插图,这边就有他在《宽容》一书中的自画插图。
(幻灯片显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为《宽容》一书所作的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序言。
1 / 6说到序言同学们有谁了解?看来你们对一本书目录前或后的几页不屑一顾,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序言,翻开课本 66 页。
序言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他人所作的序,一般介绍或评论书本的内容。
另一种是自己所作的叙也叫自序,一般说明写书的目的或写书的经过(幻灯片显示)那么《〈宽容〉序言》这篇文章是哪一种序言?()既是自序,它说明的是写书的目的还是经过?()既是经过,那么这篇序言说明了写《宽容》一书的哪种目的?()看课文注解 1,即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
那么这篇序言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个目的?(),对,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鉴赏两位哲学家深邃的思想。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捕捉关键信息和对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
2、安排两教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教时内容:学习《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导入,板书课题。
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
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我把思想写下来,乐事,我写下的却是思想逃逸了”,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
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
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比逻辑演绎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胡思乱想。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思想录》中有关思想价值的一个段落,来体会其思想的光辉。
二、要求学生围绕以下问题阅读课文,重点看看文章说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思考:“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师生讨论问题;①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②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③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教案沪教版第五册教案

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教学目标1、了解经典的价值和阅读经典的意义。
2、掌握阅读经典的方法,培养自己阅读经典的习惯,产生热爱经典的情感。
说明:在张汝伦教授看来“读书应该是生命的一种需要”,“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
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在文中,作者没有工具化地介绍阅读经典的具体方法,而是在文中详细地阐述了经典的价值,阅读经典对于提高人文素养的意义,阅读经典的心态等,希望通过它们,让广大的青年尤其是中学生能够了解经典,喜爱经典, 走进经典。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通过充分品读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在理性表达下对通过阅读经典传承文明的殷切希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如何阅读”的。
2、难点:作者诠释“如何阅读”的方法。
说明:本文不同于一般以介绍方法为主的说明文,针对许多学生面对应试教育重理轻文,重工具轻人文的现象,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令人信服地告诉读者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
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在解读文题的基础上,挖掘作者赋予本文怎样丰富的内涵,在相关资料的参考阅读中,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
本文是一篇很特殊的文章,从文题看,应该是一篇标准的以介绍阅读方法为主的说明文, 而通读全文,才知道作者把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对时下快餐文化风行的担忧,对广大青少年阅读经典作品的殷切希望,全都融入到这看似理性实则充满激情的字里行间。
教师也可以从陈洁的访谈录《张汝伦:八千里路云和月》入手,让学生懂得作者写本文的激情,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然后概括出本文的写作内容,明确文章材料、主旨、文题之间的照应关系, 从而领会本文独特的写作手法。
1、请你从自己阅读经典的体会中说说阅读经典的意义。
2、阅读张汝伦先生写的《生命与读书》全文,看看从中作者还介绍了哪些阅读经典的方法。
3、介绍张汝伦先生的《我喜欢的10本书》,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二本阅读。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相信未来教案4

《相信未来》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诗歌鉴赏方法鉴赏诗歌。
2、能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主旨,加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能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一齐朗读单元开篇语:向青春举杯。
师:今天,我们有着如花的年华,美好的青春蓝图任意让我们勾画;今天,我们有着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实现梦想;今天,我们一起坐在课堂学习,为了灿烂的明天共同努力。
所以,请不要抱怨天气炎热,也不要埋怨学习的艰辛,我们要充满昂扬的斗志,因为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的青春!我们每个人都要坚信:未来取决于自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拇指的诗歌《相信未来》,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和激励。
2、欣赏歌曲:正午阳光乐队演唱的《相信未来》(歌词就是诗歌的前三节)二、新课推进。
1、分析前三段。
(1)作者在这三节中选取了那些意象呢?(用偏正短语描述)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化为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
(2)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点?(悲哀、凄凉)你觉得它们分别隐含了什么意思?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陈旧落后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生活贫困化为露水的紫葡萄:青春逝去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情感失落(3)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失意和落寞呢?介绍背景。
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是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诗歌通过一系列意象反映的文革这个穷困、艰难的特殊时期。
(4)作者介绍:原名郭路生(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了他),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
1964——1967年写了长诗《海洋三部曲》,1967年《鱼儿三部曲》,1968年,《相信未来》等。
一度因得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
(5)作者虽然历经苦难,但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相信未来教案10

相信未来目标定位:1、进一步学习诗歌的诵读,通过诵读领会诗歌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并能背诵前三段。
3、了解诗人食指及作品。
4、学习诗人食指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挫折,永怀对未来的执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的情怀。
研究探究:复习导入:填空:郭小川(1919-1976),当代诗人。
原名郭恩大。
郭小川是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其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主要代表作有《致青年公民》《望星空》《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团泊洼的秋天》。
师: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师:预习是一个好习惯,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同学们在预习时,还要善于把握文章学习的重点,现在,我来把本课的学习重点明确一下:(幻灯出示目标,与学生一起讨论重点。
)新课推进:1、走近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
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文革期间,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师:我们一起拿起书来大声地朗读食指先生的《相信未来》!2、研读第一部分(前三节)思考:⑴这三节诗选择了哪些意象(帮助学生弄清“意象”的概念)呢?这些意象又有什么特点呢?诗文中还有意象描写吗?(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收获的果实;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相信未来教案8

《相信未来》目标定位:1、进一步学习诗歌的诵读,通过诵读领会诗歌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并能背诵前三段。
3、了解诗人食指及作品。
4、学习诗人食指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挫折,永怀对未来的执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的情怀。
研究探究:复习导入:填空:郭小川(1919-1976),当代诗人。
原名郭恩大。
郭小川是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其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
主要代表作有《致青年公民》《望星空》《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团泊洼的秋天》。
师: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师:预习是一个好习惯,孔子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同学们在预习时,还要善于把握文章学习的重点,现在,我来把本课的学习重点明确一下:(幻灯出示目标,与学生一起讨论重点。
)新课推进:1、走近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革命家庭。
因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1978年首次使用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
1966-1968年文革前期写出了一批有时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这些作品在青年中广为流传,影响了后来的一批人。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文革期间,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上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师:我们一起拿起书来大声地朗读食指先生的《相信未来》!2、研读第一部分(前三节)思考:⑴这三节诗选择了哪些意象(帮助学生弄清“意象”的概念)呢?这些意象又有什么特点呢?诗文中还有意象描写吗?(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收获的果实;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沪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目录【整理版】

上海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版)(每单元课文分基本篇目和略读篇目,带*者为略读篇目)高一上第一单元生命体验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二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三*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第二单元美好亲情四边城(沈从文)五合欢树(史铁生)六*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第三单元人我之间七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八邂逅霍金(葛剑雄)九一碗阳春面(栗良平)第四单元诗歌及其欣赏十再别康桥(徐志摩)十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十二双桅船(舒婷)十三*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十四*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张同道)第五单元树木花卉十五蒹葭(《诗经》)十六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十七病梅馆记(龚自珍)十八*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第六单元古代小说及其鉴赏十九促织(蒲松龄)二十香菱学诗(曹雪芹)二十一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二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二十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写作一、调动你的积累:作文材料的准备二、写出你独特的感受:文章的立意口语交际聆听(细节聆听与整体聆听)综合学习综合实践:优雅的汉语专题研究: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现象附录文言实词及其活用高一下第一单元平民生活一老王(杨绛)二项链(莫泊桑)三*当炉女(臧克家)第二单元杰出人物四回忆鲁迅先生(萧红)五小溪巴赫(肖复兴)六*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第三单元为理想而斗争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八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九*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第四单元小说及其评析十哦,香雪(铁凝)十一变形记(节选)(卡夫卡)十二*微型小说两篇《在柏林》(奥莱尔)《走出沙漠》(沈宏)十三*《药》评点(原作鲁迅评点吴中杰)第五单元亭台楼阁十四阿房宫赋(杜牧)十五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十六项脊轩志(归有光)十七*诗词四首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八声甘州(柳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登快阁(黄庭坚)第六单元古诗及其赏析十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九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二十律诗三首终南山(王维)登高(杜甫)书愤(陆游)二十一*绝句三首塞下曲(卢纶)从军行(王昌龄)过华清宫(杜牧)二十二*诗赋论(袁行霈)写作一、让思想展翅飞翔:联想与想象二、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口语交际复述(基础复述与创意复述)综合学习综合实践:上海建筑与海派文化专题研究: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附录文言虚词高二上第一单元读书生活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二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三*幼学纪事(于是之)第二单元书话与书评四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五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六*密室的生活——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迈耶•莱文)第三单元科学与艺术七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八说数(沈致远)九*自然笔记(杨文丰)第四单元散文及其赏析十想北平(老舍)十一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十二*草莓(伊瓦什凯维奇)十三*漫谈散文(季羡林)第五单元山水情思十四诸子喻山水十五秋水(节选)(庄子)十六前赤壁赋(苏轼)十七*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六单元词曲及其赏析十八宋词四首雨霖铃(柳永)踏沙行(秦观)苏幕遮(周邦彦)声声慢(李清照)十九窦娥冤(关汉卿)二十元曲二首〔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二十一长亭送别(王实甫)二十二词的起源与特点(夏承焘吴熊和)写作一、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的技巧二、“画眼睛”:写出事物的特征口语交际单向表达(一):发言(说明性表达)综合学习综合实践: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文化意蕴探究专题研究:楹联的世界附录文言中的固定结构高二下第一单元感悟自然一故都的秋(郁达夫)二晨昏诺日朗(赵丽宏)三*瓦尔登湖(节选)(梭罗)第二单元名利内外四守财奴(巴尔扎克)五关汉卿(节选)(田汉)六别了,哥哥(殷夫)七*告别权力的瞬间(李辉)第三单元文化的制约与创造八拿来主义(鲁迅)九胡同文化(汪曾祺)十*唐诗过后是宋词(葛兆光)十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于沛)第四单元说明文、应用文阅读十二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十三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王磊)十四*关于文学名著阅读的调查(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第五单元传统美德十五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十六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十七《新序》二则(刘向)十八*训俭示康(司马光)第六单元古代散文及其赏析十九过秦论(贾谊)二十师说(韩愈)二十一石钟山记(苏轼)二十二*劝学(荀子)二十三*古代散文学习漫议(张中行)写作一、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二、议论的角度:论证的思路口语交际单向表达(二):演讲(分析性表达)综合学习综合实践:走进杰出的科学家附录文言中的特殊句式高三上第一单元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一雨巷(戴望舒)二荷塘月色(朱自清)三*荷花淀(孙犁)四*文学意境的特征(顾祖钊)第二单元思想与精神的力量五《〈宽容〉序言》(房龙)六《〈激流〉总序》(巴金)七*新时期诗歌二首相信未来(食指)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八*人因为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第三单元品位与格调九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十老人与海(海明威)十一*谈白菜(李锐)十二*悼念一棵枫树(牛汉)第四单元论说文及其解读十三未有天才之前(鲁迅)十四简笔与繁笔(周先慎)十五*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张汝伦)十六*漫谈说理文(朱光潜)第五单元家园亲情十七小雅•采薇(《诗经》)十八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十九陈情表(李密)二十*诗词三首月夜(杜甫)夜雨寄北(李商隐)水调歌头(苏轼)第六单元史传作品及其赏析二十一秦晋殽之战(《左传》)二十二鸿门宴(司马迁)二十三*《苏武传》(节选)(《汉书》)二十四* 伶官传序(欧阳修)二十五*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郭丹)写作一让论点站在坚实的基础上:立论与驳论二驳斥谬误与阐明真理同样重要:论据的选择与运用口语交际多向应对(一):讨论与采访等(简单的口语应对活动)综合学习综合实践: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附录常用修辞格高三下第一单元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一阿Q正传(节选)(鲁迅)二哈姆雷特(节选)(莎士比亚)三*套中人(契诃夫)四*典型(傅道彬)第二单元艺术与审美五画说(张大千)六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朱光潜)七*昆剧的故事(刘厚生)八*音乐短章(纪伯伦)第三单元走向社会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十生命的节日(季栋梁)十一*《傅雷家书》两篇(傅雷)第四单元戏剧及其赏析十二《雷雨》(节选)(曹禺)十三曹操与杨修(陈亚先)十四*戏剧知识短文两篇戏剧文学(谭霈生)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黄会林陈刚)第五单元浩然正气十五《论语》七则(《论语》)十六《孟子》二章(《孟子》)十七*国殇(屈原十八*《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十九*左忠毅公逸事(方苞)第六单元人生与艺术境界二十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二十一兰亭集序(王羲之)二十二*琵琶行(白居易)二十三*《秋声赋》(欧阳修)二十四*文论十则《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板桥题画三则(郑燮)写作一让文章鲜活起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二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的方法口语交际多向应对(二):辩论等(把握交际的语境,训练应对的思路)综合学习综合实践:我所敬慕的作家附录复句相关文章(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自读课本教材目录(人教版新课标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目录(共16本)(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新教材目录(试用本)导航——利用语文的课文目录来带动语文的复习(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目录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教材目录(语文版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目录(共3本)(语文版职中)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目录(鲁教版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目录(共9本)(河北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相关资源《战国策目录序》音频朗读苏教版上海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目录及电子课本沪教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目录及课文》电子书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有天才之前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先生演讲稿中倡导的“泥土”精神的思想精髓,思考其现实意义。
2、体会鲁迅先生演讲的语言特色,感受其犀利的逻辑力量。
说明:
本文是鲁迅先生 192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演讲,收入他的文集《坟》。
青年学生容易被社会浮躁之风浸染,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鲁迅先生在演讲中号召年轻人要甘于当“泥土”,在当今时代亦有其现实意义。
学习本文,不但可以了解鲁迅先生的“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而且还可以掌握议论文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同时,学习本文也是令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绝佳训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鲁迅先生演讲稿中倡导的“泥土”精神的思想精髓。
2.难点:思考“大家都来做泥土”的现实意义。
说明:
本文结构清晰,观点鲜明,说理深入浅出,但由于社会背景的差异,学生在某些语段的理解上还存在障碍,需要反复品味。
此外,当代社会学生个性张扬,动辄
以“精英”自居,以“天才”自许,先生期待青年们踏踏实实“做土”的箴言,值
得学子认真思考。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是做天才还是泥土?这个问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选择。
教师可以在课前做一次班级问卷调查,请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在课文学习之后再请学生关照现实,回味反思,即便与作者的观点不尽相同,亦可比较深入的理解演讲辞的思想精髓。
练习举隅
1、课外阅读《忆韦素园君》,作摘抄或写点评。
1、以“天才”为话题,搜集资料,自拟观点,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写一段演
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