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学案1
高中生物讲义:必修I-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1) 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性质,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 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的原理可以使各种色素在滤纸上相互分离,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实验流程:(1) 提取色素:称重:称取5g新鲜绿叶剪碎:去掉叶柄和粗的叶脉研磨:加入少许SiO2、CaCO和10mL无水乙醇过滤:漏斗基部放单层尼龙布收集滤液: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2) 制备滤纸条:①将干燥的滤纸剪成略大于试管长度,略小于试管宽度的滤纸条,并在一端剪去两角②在距剪去两角的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直线(3) 画滤液细线:①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画线处均匀地画一条直的滤液细线②干燥后,重复画2-3次(4) 色素分离:①烧杯中倒入3 mL层析液② 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插入层析液中 ③ 用棉塞塞紧试管口(5) 观察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 素b 。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1.1771年普利斯特利实验 本实验缺点:缺乏空白对照,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强。
2.1864年萨克斯实验(1) 本实验中黑暗处理的目的: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避免干扰。
(2) 本实验为自身对照,自变量为是否照光(一半曝光与另一半遮光),因变量为叶片是否制造出淀粉,是否出现颜色变化(出现深蓝色)。
(由上到下)橙a ,黄绿色的叶绿3.1880年恩格尔曼实验⑴本实验的实验组为极细光束照射处的叶绿体,对照组为黑暗处的叶绿体和完全曝光的叶绿体。
(2)本实验中为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照光处与不照光处;黑暗与完全曝光),因变量为好氧细菌分布。
4.1941年鲁宾、卡门实验(1)本实验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
⑵本实验为相互对照,自变量为标记物质(H218O与C18C2),因变量为Q的放射性。
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课件 共26张

什么是光合作用?
原料
车间
动力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 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产物
➢1.通过阅读课本教材内容,结合动画及PPT演 示,能够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2.通过进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探究活动,结合教师引导性的讲解,能够说出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并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2NH3+3O2 2HNO2+O2
2HNO2+2H2O+能量 2HNO3+能量
能量
CO2+H2O
(CH2O)+O2
•细菌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 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化 能合成作用。
•除了硝化细菌外,自然界还有铁细菌、硫细 菌属于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生物。
(置于暗处几小时) 思考:目的是什么?
一半曝光
为了使绿叶中原有 的有机物消耗殆尽
结论:绿色叶片中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实验五 1880年 恩格尔曼实验
结论:氧是由叶绿 体释放出来的,叶 绿体是绿色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六 1939年 鲁宾和卡门
C02
1802 C18O2
02
组第 一
H2180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化能合成作用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实验一 1648年 海尔蒙特实验
柳2.5kg 土 100kg
五年后
只浇水
柳82.5kg
土99.9kg
土壤 干重
柳树
实验前 100kg
2018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一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课件 共22张

合 吸收红光
作 和蓝紫光 叶绿素b(黄绿色)
用 的
3/4
胡萝卜素(橙黄色)
色 素
类胡萝卜素
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色)
1/4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巨大
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
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1.从绿叶中提取色素,选的最佳叶片应是( D )
A.肥嫩多汁的叶片
对着光:绿色 背着光:红色
滤纸吗?
二、分离色素
(一)实验原理: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 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扩散速度与色素在层析中的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 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二)实验步骤 制备滤纸条
画滤液细线
(待滤液干后 重复画1~2次)
分离色素
铅笔线
滤液细线(细、齐、直)
叶绿体的结构 基粒
外膜
内膜 囊状结构 (类囊体) 基质
(1)分布 主要分布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2)形态 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外膜 内膜
叶绿体中的囊 状结构增加了 膜面积。
(3)结构 基粒 两个以上类囊体组成,含色素和酶
基质 含多种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含有 少量的DNA和RNA。
光 叶绿素 叶绿素a(蓝绿色)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 光合作用(第1课时)
蔬菜大棚
1.用蔬菜大棚种植蔬果的方法有什么好处?这样 做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不同颜色的光会影 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2.为什么是用红色或蓝色的呢?用绿色的可以吗?
不能;因为叶绿素基本上不吸收绿光
1、通过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 实验,结合教师引导性讲解,能够说出绿叶 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通过观看叶绿体相关动画,结合资料分 析,能够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导学案:5.4-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二)

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教学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相识过程。
2.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理、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场所、原料、产物和反应条件。
【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觉及探讨历史。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课时支配】 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每一片绿叶就似乎是一个“绿色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有机物,绿色植物生产有机物的过程是通过什么生理过程完成的呢?完成这项生理过程的场所是哪里?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分别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日来共同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学问点。
进而绽开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细致默读课本P101--102页“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部分内容。
完成下列填空:1.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全来源于土中。
2.1648年,海尔蒙特(比利时)做了盆栽柳树称重试验,得出柳树生长所需的养分物质是从水中获得。
他没有相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加了有机物的形成。
3.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出名的试验,通过试验他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他并没有发觉光的重要性。
4.1779年,荷兰的英恩豪斯证明5.1785年,由于发觉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汲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804年,法国的索叙尔通过定量探讨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生长的原料。
7.1845年,德国的梅耶依据能量转化与明确指出8.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发觉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他做了一个试验,通过试验,胜利的证明9.1880年,美国的恩格尔曼发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必修1(新课标)课件: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2

探究点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 ——|双基梳理|—— 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下图是光合作用的图解,结合该图和教材内容分析:
1.写出各种物质的名称或者符号: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②O2 ;③[H] ;④ATP ;⑤C3 ;⑥CO2 ; ⑦(CH2O)。 2.光合作用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原料只有 CO2,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 B. CO2 进入叶绿体后, 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 3-磷酸甘油酸 C.实验结果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 、有 机酸等 D.从 CO2 进入叶绿体到产生有机物的整个过程看,产生的有 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解析:从实验结果中放射性物质出现的时间分析,CO2 进入叶 绿体后,最早出现在 3磷酸甘油酸中,因此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 3磷酸甘油酸,然后又形成磷酸化糖类,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参与光合作用的原料主要有 CO2 和 H2O。 答案:A
曝光碘蒸气 ――→ 深蓝色 绿黑暗 萨克斯 遮光碘蒸气 ――→ 无颜色 12 h 叶 变化
鲁宾和 卡门
绿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向植物——释放18O2 18 提供 H2O、C O2 ——释放O2
18 H 2 O、CO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 水
用 14C 标记 CO2 供小球藻进行 探明了 CO2 中的碳转化成有机 卡尔文 物中碳的过程,即卡尔文循环 光合作用
[学习目标] 1.阅读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了解人们对光合作用 认识的过程。 2.结合事例及教材图 5—15,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 3.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思考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 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
2018届高考生物(人教版)课件:必修1-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2)(必修 1 P106 基础题 P6 改编)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 用实验的示意图,关于甲物质和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较,正 确的是( )
A.甲>乙 C.甲=乙
B.甲<乙 D.无法确定
答案与解析 1.(1)× 黄绿色叶片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在光反应中也会产生 ATP。 (2)√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 C3 的还原。 (3)× 叶片黄化后,叶绿素减少,剩余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蓝紫光。 (4)×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 (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C3 C3
叶绿体基质
光
(CH2O)
ATP
(CH2O) 活跃的化学能 活跃的化学能
(2)①ATP、[H] ②ADP、Pi、NADP+ 光能 (3)H2O+CO2 ――→ CH2O+O2 叶绿体 三、1.糖类 消耗量 生成量 2.水分 CO2 浓度 温度 强弱
研习教材 1.考题诊断:
梅耶
萨克斯
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 ________
恩格尔 氧气是________释放出来的, 曼 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鲁宾和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 卡门 ____ 探明了 CO2 中的____转化成 卡尔文 ________的途径,这一途径被称 为)根据上图分析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
过程 场所 条件 原料 产物
物质 变化
Ⅰ.光反应 Ⅱ.暗反应 ________ ________ ____、色素和酶 多种酶 + H2O、NADP 、ADP、Pi [H](NADPH)、ATP、CO2 [H](NADPH)、ATP、O2 ____、ADP、Pi ①CO2 的固定: ①水的光解: 酶 CO2+C5――→2______ 光能 [H]+O2 H2O――→ ②C3 的还原: ②ATP 的合成: ATP、[H] 光能 ADP+Pi――→________ 2________ ――→ 酶 酶 ________+C5 光能→ATP 中 ________________ ATP 中________→有机物中 稳定的化学能
5.4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2.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滤 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个角,并在 距这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 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等 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画线一定要细、 直、齐)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
倒入烧杯中,将滤纸 条(有滤液细线的一 端朝下)轻轻插入层 析液中,随后用棉塞 塞紧试管口。注意: 不能让滤液细线接触 层析液(防止色素溶 解到层析液中而得不 到清晰的色素带)
叶 绿 素 : 吸 收 蓝 紫 光 和 红 光
注: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
反射回来,所以叶片才呈现绿色。
问题探讨
有些蔬菜大棚内悬挂发红色或蓝色光的灯 管,并且在白天也开灯。
1.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同颜色的光
讨 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 论 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不同颜
色的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CO2
+
H2
*
光能
O叶绿体
(CH2O)+
*
O2
5、光合作用过程
(1)光合作用分为哪几个阶段?分类依据是什么?
(2)每个阶段反应的条件、场所、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如何?
类囊体膜
H2O
光反应阶段
酶
进入叶绿
体基质,
[H] 参与暗反
应
Pi +ADP 场所: 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
ATP 供暗反
应使用
条件: 光、色素、酶 水的光解:H2O
在1961年获得诺贝 尔化学奖
思考与讨论:
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
是什么?其化学反应式是? 原料— CO2和H2O;场所—叶绿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的内容。
在此前章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有机物、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等知识。
这为本节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提供了氧气和养料。
因此,光合作用是细胞能量代谢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在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阐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不断提升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分析、推理、评价及实验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形成把理论付诸实践,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三、重难点1、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难点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四、教法学法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成员讨论完善。
小组代表展学,其他成员补充完善。
注意利用典型例题即时强化巩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据估计,地球上的自养植物一年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约4--5千亿吨有机物。
2、这些有机物中所含能量相当于10,000,000亿千瓦时的电能。
3、三峡电站2012年的发电量为1000亿千瓦时。
(通过数据,吸引学生兴趣,突出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重视)(二)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_____,利用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的过程。
播放flash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动画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为分析过程打下基础)(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学生完成导学案“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应内容1.完善光合作用的图解2.辨析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光反应暗反应图解条件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联系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完善课后作业:结合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分析C3、C5、ATP、[H]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学习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学习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如何提取色素学习难点(1)如何提取色素(2)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自主学习一、捕获光能的色素绿叶中有哪些色素呢?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有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本实验选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绿叶中色素不只一种,利用它们在层析液中的___________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_____,反之则_ __。
实验选材用具:见课本P98方法步骤:见课本P981、提取色素:①称叶、剪碎;②加液研磨:绿叶碎片+少许和+10ml③用底部放入的小漏斗过滤,将收集到小试管中,并加塞2、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角,并于距端点1cm处用画线。
3、画滤液细线:用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重复二三次4、分离色素:将适量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的一端朝下)轻轻地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塞紧试管口(注意:一定不能让)(也可用代替试管,用盖住)思考与探究1.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2.为什么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3.为什么要用毛细吸管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细线?4.滤纸上的绿叶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5.请写出绿叶中色素有哪些并分类?这些色素对光的吸收有差别。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
因此,植物对_____________光吸收最好。
因为叶绿素对_______吸收最少,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现____________。
思考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补充光源?色素存在于植物的什么结构中呢?二、叶绿体的结构1. 叶绿体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
叶绿体的结构:由______膜构成,内部有许多_________,基粒和基粒之间充满了________。
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_________堆叠而成。
这些囊状结构称为___________,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________ ___。
2. 叶绿体中除了含有吸收光能的4种色素外,还应该含有哪种物质?3.叶绿体的功能?(P100资料分析,叶绿体的功能)知识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2.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回顾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经典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实验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的艰难,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重点:1.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学习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自主学习什么是光合作用?年代科学家结论17711779184518641880193920世纪40代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二、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2.请画出光合作用图解。
3.比较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对比项目概念所需条件进行场所物质变化能量转换联系 1.物质联系:2.能量联系: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什么是光合作用强度?2.试说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四、化能合成作用1.如何区分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2.什么是化能合成作用?硝化细菌为什么是自养生物?1.从绿叶中提取色素,选取的最佳叶片应是()A.肥嫩多汁的叶片 B.革质叶片C.刚刚长出来的小嫩叶 D.鲜嫩、颜色浓绿的叶片2.仙人掌的肉质茎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分布在()A.叶绿体的内膜上 B.细胞质基质中C.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 D.叶绿体基质中3.如图所示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有无水乙醇、SiO2和CaCO3B.将研磨液倒入图中②的漏斗内,漏斗底部应放一块单层尼龙布C.图中③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D.图中④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为黄绿色4.西兰花被誉为“蔬菜皇冠”。
大棚种植西兰花能够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享受其美味。
为了增加其产量,大棚内照明灯的颜色和大棚的塑料薄膜颜色选择最好的组合为()A.蓝紫光或红光、无色透明 B.蓝紫光或红光、黄色透明C.白光、黄色透明 D.白光、无色透明5.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二氧化硅、CaCO3以后,迅速研磨B.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2~3次C.将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6.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使绿叶研磨充分B.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C.胡萝卜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D.滤纸条上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是因其溶解度最大7.绿叶中色素的分离过程中,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最慢的色素及其主要吸收的光是()A.胡萝卜素,蓝紫光 B.叶绿素a,红光和蓝紫光C.叶黄素,蓝紫光 D.叶绿素b,红光和蓝紫光8.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利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B.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呈蓝绿色C.最窄的色素带呈橙黄色D.色素带最宽的色素是叶绿素a9.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用层析液进行纸层析,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10.如图为水绵结构模式图。
恩吉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好氧细菌明显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带状叶绿体的周围。
此实验不能说明()A.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氧气的释放需要光照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D.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1.“人参为“东北三宝”之首,其茎单生,直立,叶为掌状复叶。
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的物质是()A.O2和C3化合物 B.叶绿体色素C.H2O和O2 D.[H]和ATP2.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中的氧,证明了光合作用()A.制造了有机物 B.利用了根系吸收的水分C.释放的氧气来自H2O D.释放的氧气来自CO23.睡莲叶片的上表皮上的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此特点有利于睡莲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气孔关闭会导致睡莲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其表现在()A.水光解产生[H]的量不足B.光反应中产生的ATP数量减少C.暗反应过程中[H]的数量不足D.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三碳化合物数量减少4.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B.二氧化碳→乙醇→糖类C.二氧化碳→叶绿体→ATP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5.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一极细小光束,照射在水绵上,结果发现被照部位有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
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A.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在叶绿体上进行的B.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氧气释放出来C.光合作用的过程中,CO2是必需的原料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光照6.菠菜被誉为十大养颜美肤食物之一,颇受健美人的青睐。
如图表示菠菜叶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
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该阶段的化学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B.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7.在置于黑暗条件下叶绿体悬浮液中加入适量NaH14CO3溶液,再给予瞬时光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黑暗条件下,叶绿体基质中不存在C3和C5②黑暗条件下,叶绿体悬浮液不能合成ATP和[H]③瞬时光照后, C3出现放射性比(CH2O)早④光照瞬间,C3含量迅速增加而C5含量迅速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如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结构取自图甲中的①或③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图乙所示结构上C.ATP的合成场所是④,分解场所是③D.叶绿体以图甲③的形式扩大膜的表面积9.图为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时,发现好氧细菌大量集中在如图所示区域,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能进入细菌的线粒体与[H]结合生成H2OB.实验过程中装片需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目的是隔绝二氧化碳C.图中细菌分布的差异是由于水绵不同区域有机物的含量不同造成的D.图中细菌分布的差异是由于在不同波长光下氧气的产量不同造成的10.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①没有[H]和ATP供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停止,三碳化合物不能形成糖类等物质,积累了许多的三碳化合物所致②暗反应仍进行,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三碳化合物③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④光反应仍进行,形成[H]和ATPA.④③② B.③②① C.④② D.③②1.下列有关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为细菌、真菌B.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C.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D.硝化细菌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2.在水稻籽粒形成期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水稻绿叶的光合色素中,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最多B.若为水稻提供14CO2,则籽粒淀粉中可检测到14CC.连续阴雨天气会使籽粒重量减小,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D.籽粒一昼夜内增多的物质量就是其净光合作用量3.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瓜果等农作物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
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经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不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实现的是()A.给农作物增施氮肥B.大棚栽培的农作物通过增施农家肥料补充CO2C.给农作物补充适宜强度的人工光照D.夜间适当降低农作物的环境温度4.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给绿色植物提供含有H218O的水,只会在植物释放的O2中发现18OB.根据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可以计算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积累量C.停止光照,暗反应很快会停止;停止供应CO2,则光反应不受影响D.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的浓度的提高而增强5.下列有关农业生产的做法和原理,不正确的是()A.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差异性,轮作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合理利用B.水稻要定期排水,主要是防止根系无氧呼吸积累酒精而烂根C.“正其行,通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