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管理统计与财务知识分析概述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常识

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常识1. 引言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掌握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常识对个人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经济管理学以及财务知识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分析技巧。
2. 经济管理学概述经济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运营组织的学科。
它涉及到资源的配置、决策制定、计划和组织等方面。
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和运筹学等。
2.1 经济学理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经济学理论是经济管理学的基础。
它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
在经济管理中,经济学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市场需求和供应、竞争态势以及经济周期等。
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对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
2.2 管理学理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管理学理论是经济管理学的核心内容。
它研究如何高效地管理和组织资源。
在经济管理中,管理学理论可以用来分析组织结构、领导力、决策制定和团队管理等问题。
管理学理论提供了管理者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指导原则,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能。
2.3 运筹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运筹学是经济管理学的实践工具。
它运用数学和逻辑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
在经济管理中,运筹学可以用来分析决策问题、优化资源配备和提高生产效率等。
运筹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方法,帮助管理者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
3. 财务知识分析常识财务知识是企业经济管理中必备的一项技能。
它涉及到资金的运用、财务报告的分析和投资决策等方面。
掌握财务知识分析常识对个人和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财务报告的基本原理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
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财务报告通过总结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3.2 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等。
国民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理论(PPT 57页)

E(总支出=总需求)
IU < 0
45º
O
y1 y*
AE = y
IU > 0 AE
y*:均衡产出(AE=y)
y1:AE > y IU<0,非意愿存货↘
=> 增加产出
y2:AE < y IU>0,非意愿存货↗
=> 减少产出
y2 y(总产出=总供给)
1.3 投资=储蓄
• 总支出(总需求): E = c+i
4.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4.1 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4.2 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4.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 基本假定
• 两部门(居民户和企业)经济
• 企业是自发投资,不考虑利率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 企业利润全部分配,没有折旧;
• 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 的影响。
• 可以得到:GDP=NI 又 c=+y
• 线性消费函数:
c = + y ( 0 < <1 )
2.1 消费与消费函数
• 对线性消费函数的说明
• c = + y ( 0 < <1 ) • 自发消费 • y 引致消费 • 边际消费倾向,该函数的斜率
• 消费是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45度线
45度线
cc
c=c(y)
• 由均衡等式: s+t=i+g
6.3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整理后得到:
y
=
+
i+ 1-
g
-
t
6.4 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经济管理基础与财务知识分析理论

经济管理基础与财务知识分析理论概述经济管理基础与财务知识分析理论是指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基于财务知识的分析理论。
该理论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帮助企业和组织进行决策和评估。
经济管理基础是指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财务知识分析是指基于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方法和技巧。
经济管理基础经济管理基础是指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经济学是另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研究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帮助企业和组织做出合理的决策。
会计学也是经济管理基础的重要学科,它提供了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帮助企业和组织进行财务管理。
财务知识分析理论财务知识分析理论是指基于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方法和技巧。
财务数据是企业和组织经营活动的重要记录,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方面的信息。
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评估经营绩效、发现潜在问题、制定决策和规划未来发展。
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方法是指利用一系列财务指标和比率,对财务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财务指标和比率包括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净资产、毛利率、利润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和比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和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经济管理决策。
财务规划与预测财务规划与预测是财务知识分析的重要环节。
财务规划是指根据企业和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和计划。
通过财务规划,决策者可以合理安排资金、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财务预测是指基于历史财务数据和市场环境,利用统计和数学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表现进行预测。
财务规划和预测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制定合理的战略和经济管理决策。
应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经济管理基础与财务知识分析理论的应用,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国民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统计分析概述

2024/4/3
33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第四节 资金流量核算
一、收入分配 二、收入使用——消费和储蓄 三、收入的积累——非金融投资 和
金融投资
2024/4/3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34
除了对生产进行核算之外,生产创造 的价值是如何分配的?分配的价值如何形 成了最终消费的收入?又如何为进一步生 产投资而筹集到了资金?这就需要我们对 生产核算的同时,对分配、消费和积累进 行核算,也就是本节的“资金流量核算” 和下节的“资产负债核算”。
最初投入数据:又称收入形成,反映各部 门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初投入(或收入)的 情况。
2024/4/3
31
2.在阅读和使用投入产出表时,需要注意: 投入产出表统计的数据是按照产品部门产品 部门核算的,即各部门产出是按产品的类型划 分部门的产出,这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不同,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是按照产业部门产业部门, 即各部门产出是按产业的类型划分部门的产出。 在投入产出表中,从行向和列向看数据,数 据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从行向看,表示 各个产品部门产品的使用去向;从列向看,表 示各个产品部门生产过程的投入结构。
服务形态的产出往往是无形的产品,其往往按 具体要求生产的产出,服务不能脱离生产而单独交易, 因此它是不可以储存,也不可以运输的。
货物和服务都是生产活动的成果,在SNA的国 内生产总值的核算中,既要核算货物的价值,也要核 算服务的价值。以前的MPS中,通常只核算货物的价 值,而忽略了服务的价值。
2024/4/3
【学习国民经济统计的必要性】
读懂国家统计局定期和不定期公布的各 种统计公告。 读懂各种统计年鉴 了解数据的收集过程 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指导生活和工作
国民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理论(PPT 57页)

宏观经济学
E(总支出=总需求)
IU < 0
45º
O
y1 y*
AE = y
IU > 0 AE
y*:均衡产出(AE=y)
y1:AE > y IU<0,非意愿存货↘
=> 增加产出
y2:AE < y IU>0,非意愿存货↗
=> 减少产出
y2 y(总产出=总供给)
1.3 投资=储蓄
宏观经济学
总支出(总需求): E = c+i
E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0.64 0.94
F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G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0.59 0.53
0.92 0.89
储蓄曲线 s
s
O 0
G
F E
s = s(y) s=-a+(1-β) y
D
BC
总产出(总供给): y = c + s
均衡时:E = y c+i = c + s
i=s
计划投资
计划储蓄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经济达到均衡一个前 提条件。
国民收入核算中: I = S ,是必然的结果。
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
2.1 消费和消费函数 2.2 储蓄和储蓄函数 2.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2.4 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宏观经济学
△Y=100+100×0.8+100×0.8×0.8+…+100×0.8n-1
=100(1+0.8+0.82+…0.8n-1)
=[1/(1-0.8)]×100
国民经济统计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ppt 30页)

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 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年初流动资产+年末
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
一、综合评价的意义
➢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从不同侧 面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其性质、计量单 位和计算方面各异,常不具可加性。需找 出同度量的方法,将各指标转化为一个综 合性的指标,才能完成对经济效益总体上 的测度和认知,并进行各种比较。
二、综合指数法
➢㈠计算公式:
➢ 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某项该 经项 济指 效标 益全 指国 标标 报准 告值 期数值 权数)总权数
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指标
1.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Ea) = ——技术—进—步—速—度—(—a)——
年产值增长速度(Y)
• 2.可用如下增长速度方程来计算这个指标:
•
Y=a+αK+βL
• 式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或总产出) 的年增长速度;a表示年技术进步速度; K 表示资金的年增长速度;L表示劳动的年增 长速度;α表示资金产出弹性系数,即资金 投入增加1%时,GDP增加α% ,在我国其 经验数值为0.2-0.3;β表示劳动的产出弹性 系数,在我国约为0.7-0.8。
•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 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 为了进行时间上的比较,各年的全员 劳动生产率均需换算成不变价格。
产品销售率
➢指报告期工业销售产值与同期全部工业总 产值之比,是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 程度,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 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及财务知识分析概论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及财务知识分析概论自考《国民经济统计学》教学辅导(1)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第一章总论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基础)(二)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总体性(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二、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一)与哲学的关系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统计描述和分析、推断才能避免主观性及片面性,才能如实际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与政治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要有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各门实质性科学也需要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这一有力的认识武器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对实质性科学的充实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三)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1、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供所需数字信息,分析涉及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3、在国际交流上的作用:统计是提供信息的主渠道,而信息交流在国际交流上占重要地位。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一)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称。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特点1、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现象2、特点——广泛性、研究角度重在宏观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国民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

2005年,他在此创立了神龙度假村有限公司,建立了一 座现代化的酒店,可以提供完备的住宿及娱乐服务, 投资非常成功。随后几年,由于此地便利的铁路交通 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本地区很快使被称为“黄金地 段”——吸引来许多商务人员。
它是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 会发展问题,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 预测与规划。
国民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一级)
应用经济学(一级)
金融学 国民经济学 统计学 保险学 计量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
人口
【应用经济学】
国民经济运行的需求动力
投资需求: 投资(Investment)指货币转化为资本,当期
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而期望在未来获得回报的 行为。 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 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投资是寻找新的赢利机 会的惟一途径。
投资分析:
社会总投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流动资产需求
国民经济学应“从属于应用(宏观)经济学, 实证(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一般原理与行 政管理学及社会统计数据相结合的应用宏观实 证经济学。”
顾海兵.关于国民经济学科建设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5。
国民经济学是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 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应用 经济类专业。
相应地,胡某的股东提出了第二个方案,发行 普通股11 400万股,每股5元的价格出售;支 付发行费用预计需10 200万元。胡某反对这项 建议,因为这样他的利润份额就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