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卫星区别

合集下载

同步卫星和静止卫星的区别高中物理

同步卫星和静止卫星的区别高中物理

同步卫星和静止卫星的区别高中物理同步卫星和静止卫星这两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科幻片里的角色?它们在太空中各有各的精彩。

同步卫星,听名字就知道,它们在轨道上转得跟地球的自转速度一模一样。

这样一来,无论地球怎样转,它们始终可以“盯着”同一个地方,像个忠实的守望者。

这可是极其重要哦,尤其是在通讯和天气预报上,像是个全天候的快递员,无论刮风下雨,信息总是及时送到你面前。

而静止卫星呢,简单说,它们就像是在太空中“打了个盹”,整天懒洋洋地待在赤道上方的某个固定点。

要是你站在地球上仰望天空,正好看到了这颗卫星,它就永远在那儿,根本不用担心会失踪。

这就像是在门口守夜的狗狗,哪怕你出去转转,它也始终待在那儿,给你一种安全感。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没有这些卫星,通讯、电视信号可真是乱成一锅粥。

再说说它们的轨道。

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大约在三万六千公里,真的是高得让人瞠目结舌。

而静止卫星的高度也是差不多,都是为了能在特定区域上空保持静止。

嘿,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要精确计算出卫星的速度和高度,就像是个数学天才,得考虑地球的引力、空气阻力什么的,真是让人头疼。

但是,一旦弄明白了,卫星就能轻松“悬挂”在空中,给我们提供服务。

用通俗的话说,同步卫星就像是你的好朋友,总是随叫随到;而静止卫星呢,就像是那种从不迟到的老朋友,稳稳当当,一直在你身边。

你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信息的传播、气象的预测全靠这些“天上的卫士”来帮忙。

想想每天都能看电视、上网,背后都有它们的辛勤付出。

这两种卫星还真有点“心机”,它们能有效地配合起来。

比如说,静止卫星提供稳定的信号,而同步卫星则负责更远距离的通信,简直是黄金搭档!就像打游戏时,两个角色默契配合,才会取得胜利。

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想想要是没有卫星,我们是不是就只能回到那种电话亭里打电话的时代了?那画面简直太搞笑了。

再来聊聊它们的应用。

同步卫星主要用于通讯,比如手机信号、网络连接,甚至是GPS导航,生活中离不开。

高考物理学霸复习讲义万有引力-第六部分 特殊卫星及天体分析

高考物理学霸复习讲义万有引力-第六部分  特殊卫星及天体分析

一、极地卫星和近地卫星1.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2.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其运行的线速度约为7.9 km/s 。

二、同步卫星同步卫星是指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卫星。

同步卫星的六个“一定”: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静止在地面上与地球相对静止,随地球的自转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受到的地球的万有引力,其中的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a ,另一个分力为重力,有G2MmR -mg =ma (其中R 为地球半径)。

2.近地卫星的轨道高度约等于地球的半径,其所受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G2MmR =ma 。

3.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具有与地球自转相同的运转周期和运转角速度,始终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共同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4.区别:(1)同步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的周期都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而不等于近地卫星的周期。

(2近地卫星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的运动半径都等于地球的半径,而不等于同步卫星运动的半径。

(3)三者的线速度各不相同。

四、求解此类试题的关键1.在求解“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的比例关系时应依据二者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运用公式a =ω2r 而不能运用公式a =2GMr。

2.在求解“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线速度的比例关系时,仍要依据二者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运用公式v =ωr 而不能运用公式v =GMr。

3.在求解“同步卫星”运行速度与第一宇宙速度的比例关系时,因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故要运用公式v =GMr,而不能运用公式v =ωr 或v =gr 。

【典例1】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在地球赤道上未发射,b 在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有A .a 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 .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C .b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D .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 h 【答案】C【解析】对于卫星a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GMm N ma r =向,而2GMmmg r =,故a 的向心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 ,A 项错;由c 是地球同步卫星可知卫星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3,B 项错;由22GMm v m r r =得,GMv r=,故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故卫星b 的线速度大于卫星c 的线速度,卫星c 的线速度大于卫星d 的线速度,而卫星a 与同步卫星c 的周期相同,故卫星c 的线速度大于卫星a 的线速度,C 项对;由22π()Mm G m r r T =得,32πr T GM=,轨道半径r 越大,周期越长,故卫星d 的周期大于同步卫星c 的周期,D 项错。

GPS、GALILEO、BDS、GLONASS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论述

GPS、GALILEO、BDS、GLONASS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论述

GPS、GALILEO、BDS、GLONASS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得论述一、基本介绍➢GPS数量:由24颗卫星组成。

轨道:高度约20200公里,分布在6条交点互隔60度得轨道面上。

精度:约为10米、用途:军民两用。

进展:1993年全部建成,正在实验第二代卫星系统,计划发射20颗。

➢GLONASS数量:24颗卫星组成;精度:10米左右;用途:军民两用;进展:目前已有17颗卫星在轨运行,计划2008年全部部署到位、➢GALILEO数量: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组成,27颗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轨道:高度为24126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得轨道平面内;精度:最高精度小于1米;用途:主要为民用;进展:2005年12月28日首颗实验卫星已成功发射,预计2008年前可开通定位服务。

➢BDS数量:3颗卫星组成,2颗为工作卫星,1颗为备用卫星;用途:军民两用;进展:前两颗分别于2000年与2003年发射成功。

二、系统组成❖空间部分➢GPS:GPS得空间部分就是由24颗卫星组成(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得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轨道倾角为55°。

卫星得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得卫星,并能在卫星中预存导航信息,GPS得卫星因为大气摩擦等问题;随着时间得推移,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GLONASS:GLONASS系统采用中高轨道得24颗卫星星座,有21颗工作星与3颗备份星,均匀分布在3个圆形轨道平面上,每轨道面有8颗,轨道高度H=19000km,运行周期T=11h15min,倾角i=64。

8°。

➢GALILEO:如下图所示,30颗中轨道卫星(MEO)组成Galileo得空间卫星星座。

卫星均匀地分布在高度约为23616km得3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上有10颗,其中包括一颗备用卫星,轨道倾角为56°,卫星绕地球一周约14h22min,这样得布设可以满足全球无缝隙导航定位、卫星得设计寿命为20年,每颗卫星都将搭载导航载荷与一台搜救转发器。

量子卫星与传统卫星的不同

量子卫星与传统卫星的不同

量子卫星与传统卫星的不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卫星通信领域,传统卫星长期以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卫星技术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量子卫星。

量子卫星与传统卫星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不同之处,这篇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这些差异。

首先,量子卫星与传统卫星在通信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传统卫星通信主要依赖微波信号的传输,而量子卫星则利用量子的特性进行通信。

量子通信采用了量子态的概念,通过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等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

相比之下,传统卫星通信容易受到窃听和干扰的威胁,而量子通信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通信的安全性。

其次,量子卫星和传统卫星的通信距离不同。

传统卫星通信主要用于地球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之间的通信,通常距离上万公里。

而量子卫星通信则可以实现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量子通信,距离相对较近。

这种近距离的量子通信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实现更快速、更安全的数据传输。

此外,量子卫星和传统卫星在数据传输速率上也存在区别。

传统卫星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受限于微波信号的传输速度和带宽限制。

而量子卫星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则由光子的传输速度决定,相比之下更快。

这意味着,量子卫星能够更高效地传输大量的数据,满足人们对高速通信的需求。

此外,量子卫星和传统卫星在通信的稳定性上也有差别。

传统卫星通信容易受到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暴雨、大风等自然因素,从而导致信号传输中断或衰减。

而量子卫星通信则相对稳定,不受自然因素的干扰。

这使得量子卫星在一些极端天气条件下,仍能够保持良好的通信连接。

最后,量子卫星和传统卫星在通信安全性上有着显著的不同。

由于传统卫星通信主要依赖于电磁信号的传输,很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窃听。

而量子卫星通信采用了量子纠缠和量子密钥分发等加密技术,能够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通信。

这意味着,量子卫星通信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适用于军事通信和政府机密通信等需求较高的场景。

北斗一号二号三号区别

北斗一号二号三号区别

北斗一号二号三号区别
1、导航系统技术原理区别:一类卫星导航系统是采用多普勒测速原理,即利用测量导航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来求出距离变化率进行导航定位,但由于这种方式存在不能连续实时导航等一些缺点,所以采用这种原理的卫星导航现已基本没有了。

另一类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时间测距原理,即利用测量导航信号传播时间来求出距离进行导航定位,目前大多数卫星导航系统都采用这种方式,包括三代北斗导航卫星,但即使这样,它们仍各不相同。

2、导航覆盖范围区别:根据导航卫星的信号覆盖范围,卫星导航系统还可分为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一号、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日本、印度的卫星导航系统等属于前者,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我国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后者。

3、导航卫星轨道不同:导航卫星还可根据卫星的轨道高度,分成近地轨道、地球中圆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几种。

我国北斗一号为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而北斗二号和三号导航星座都由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组成。

目前,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的导航卫星都运行在地球中圆轨道,印度和日本的导航卫星星座均由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导航卫星组成。

四大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对比

四大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对比

四大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对比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2014年11月12日如果说到汽车定位导航技术,你首先想到是什么?没错,答案就是美国佬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

自从GPS系统完善之后,人们对卫星定位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无论是民众需求还是企业需求,或者是更高级的军事与科研需求。

所以其他势力非常需要完全属于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诞生了其他三种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欧盟;2014),GLONA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俄罗斯;未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2012之后)。

虽然A-GPS也能定位,但是它并不是卫星定位的原理。

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参数对比:我们可以在卫星数量上面看出伽利略与北斗卫星系统需要的卫星数量最多,而在轨道高度伽利略定位系统使用的卫星轨道高度最高,所以伽利略系统的覆盖面积是最大的。

在位置精度方面伽利略许诺了民用能够达到1米的误差(不过建成实际使用情况不知能否想承诺的一样)。

由于北斗系统拥有双向通信的功能,在授时精度方面要差一些,为50纳秒。

同时速度精度一样受到授时精度的影响,为0.2米/秒。

轨道高度:轨道高度是指卫星运行的轨道离地面高度,高度越高代表卫星覆盖的地球表面的面积越大,就是覆盖面越广。

授时精度:卫星发送报文时里面会存在两个内容,一是卫星自己所处的轨道坐标,二是卫星里面存储的标准时间。

授时精度就是从卫星传到地面后可能发生的误差,简单的说就是授时精度越高,定位的精度就越高。

定位原理对比:目前这三家都使用了单向、终端自定位的方案目前这三家都使用了单向、终端自定位的方案。

暨卫星发送报文,终端只负责接收,然后由终端自己解码算出自己所处的位置。

这种方式非常方便,无论身在地球何处,只要不是在天空被覆盖的地方,就能够定位,包括海洋,沙漠。

不过缺点是就不能把自己所在的位置分享出去,如果需要分享,必须要通过其他途径,比如WIFI,GPRS等等。

浅谈同步卫星、近地卫星与赤道物体的异同

浅谈同步卫星、近地卫星与赤道物体的异同

浅谈同步卫星、近地卫星与赤道物体的异同1000字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和赤道物体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卫星,虽然它们都在太空中运行,但它们的功能、设计以及位置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和赤道物体的异同进行浅谈。

一、同步卫星同步卫星是指绕地球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且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平行的人造卫星。

这种卫星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在轨道上保持相对静止,因此也称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同步卫星主要用于天气预报、远程通讯、导航、广播电视等领域。

其运行高度在3万公里左右,这种高度不仅可以绕过地球表面遮挡,而且还能够接收到来自地球各角落的信息。

二、近地卫星近地卫星是指轨道高度远低于同步轨道的人造卫星,轨道高度一般在几百公里至几千公里之间。

近地卫星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对地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无死角观测和实时监测。

近地卫星主要用于地球观测、地形测绘、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领域。

除此之外,近地卫星也可以用于探测和研究太空环境中的各种现象,如太阳耀斑、行星射电辐射等。

三、赤道物体赤道物体是指在地球赤道面上或与赤道面角度较小的地方运行的人造卫星或天体。

赤道物体的轨道非常特殊,它们既不像近地卫星那样靠近地球表面,也不像同步卫星那样高悬天际。

相对于地球,赤道物体的轨道倾角为0度。

赤道物体可以用于地球环境观测、导航、科学探测等领域。

由于其特殊的轨道位置,赤道物体能够为人类提供独特的观测和实验条件,进而帮助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地球和宇宙的各种现象。

总结来看,同步卫星、近地卫星和赤道物体各具特点,有不同的应用领域。

同步卫星主要用于通讯、天气预报等方面,近地卫星用于地球观测、环境监测等方面,而赤道物体则用于科学探测等领域。

虽然它们都是人造卫星,但其设计、轨道、功能的差异使它们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和作用。

太阳同步卫星(极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区别

太阳同步卫星(极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区别

太阳同步卫星(极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区别(转)极轨卫星所在的瞬时轨道平⾯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可以使得卫星所经过地点的地⽅时基本相同,卫星遥感探测资料具有长期可⽐性。

由于这种卫星轨道的倾⾓接近90°,卫星近乎通过极地,所以称它为“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简称极轨卫星。

极轨卫星⾼度⼀般在700-1500公⾥范围内,由于⾼度低,所以观测效果好;由于与太阳保持同步,所以每次观测可以得到近乎相同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所观测资料的对⽐分析。

但这种极轨卫星每天对同⼀地区只能观测2次,⽆法连续观测在⼏⼩时内⽣消的“不测风云”。

静⽌卫星是指轨道平⾯与⾚道平⾯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正好等于地球⾃转周期(23⼩时56分04秒),且卫星公转⽅向与地球⾃转⽅向相同,这样的卫星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若在地⾯看,这种轨道上的卫星好像静⽌在天空某⼀地⽅不动,故⼜称它为地球静⽌卫星,简称静⽌卫星。

静⽌卫星通常在地球⾚道上空35800公⾥的轨道上运⾏,它的观测效果不及极轨卫星,但它可以对某⼀地区进⾏连续观测。

因此,要同时发展极轨卫星和静⽌卫星,把它们配合起来进⾏⽓象观测,从⽽实现互补。

由于实际卫星轨道很难控制,轨道会发⽣⼀定的漂移,极轨卫星在某⼀地点出现的时间和⽅位会有变化,静⽌卫星会在南北⼀定范围内⾛“8”字等,这些都需要由测控部门进⾏监视和调控。

-----------------------------------------------------------------------------------------------------------------------------------Terra Aqua就是-----------------------------------------------------------------------------------------------------------------------------------还有⼀种轨道的⽓象卫星为中纬度暴⾬探测卫星,其轨道与⾚道平⾯成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和MSS遥感数据
2009-08-05 10:13
1.几种常见遥感数据介绍
A. 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和MSS遥感数据
美国于1961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70 年代在气象卫星的基础上研制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Landsat-1、2、3) 。

这三颗卫星上装有返束光导摄像机和多光谱扫描仪MSS,分别有3个和4个谱段,分辨率为80m 。

各国从卫星上接收了约45万幅遥感图像。

80年代,美国分别发射了第二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 (Landsat—4\5)。

卫星在技术上有了较大改进,平台采用新设计的多任务模块,增加了新型的专题绘图仪TM,可通过中继卫星传送数据。

TM的波谱范围比MSS大,每个波段范围较窄,因而波谱分辨率比MSS图像高,其地面分辨率为30m (TM6的地面分辨率只有120m)。

Landsat—5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现仍在运行。

90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Landsat-6,7)。

Landsat-6卫星是1993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

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
年发射了Landsat-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

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 60m 。

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 × 185km,16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

landsat TM、ETM+、MSS 数据免费下载地址:
/ortho/index.htm
/index.s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